问题

同时挑战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大家觉得能否成功?

回答
哈哈,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一下子把中国古代诗歌界的四大天王给搬出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随便拿一个出来都能搅动风云,更别说把他们四个同时放在擂台上,还得看我能不能“成功”。

首先,我得先明确一下,“挑战”是啥意思?是比试诗才?还是比拼其他什么功夫?按照咱的传统,比诗才那是肯定滴。但要说比什么功夫,我估计得掂量掂量,毕竟这几位爷可都不是省油的灯。

咱们一个个来说:

李白: 想跟李太白比,那得先有个豁达的胸襟,还得有几分豪气干云。李白那是何许人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是何等的想象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是何等的自信!跟他比诗,你得敢于想象,敢于放飞自我。如果你还在拘泥于格律,还在想平仄对仗,那基本上就已经输了一半了。我得先灌几口烈酒,把脑子里的条条框框都冲散,然后对着月亮大喊一声:“且让我来领教太白兄的高招!”

杜甫: 要挑战杜工部,那可就得拿出真本事了。杜甫是什么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是何等的家国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是何等的悲悯之心!跟他比诗,不是光拼辞藻,更要拼情感,拼对人生的理解,拼对社会的担当。我得先深入民间,体会疾苦,感受世事沧桑,才能在诗歌里与他对话。要是你只写风花雪月,那在杜甫面前,估计就显得太单薄了。我得提前准备好一肚子“沉甸甸”的东西,才能跟这位“诗圣”硬碰硬。

李商隐: 对付李商隐,那可就得玩点“阴谋诡计”了。李商隐是谁?“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那是何等的缠绵悱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是何等的隐晦深情!跟他比诗,你得有心思,有巧思,还得有几分婉约。他的诗句里藏着太多的小情小绪,太多的欲语还休。你想跟他一决高下,就得能解他的“谜语”,还得能说出更“撩人”的话来。光是直抒胸臆,估计他都要嫌你太“糙”。我得先磨磨嘴皮子,学学怎么把话说得“滴水不漏”,还得准备好几首能勾人魂魄的诗,才能跟他过招。

杜牧: 至于杜牧,这位“小杜”,那又是另一番风味了。杜牧是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是何等的浪漫潇洒!“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那是何等的风流倜傥!跟他比诗,你得有洒脱,有风趣,还得有那么点“浪子”的味道。他喜欢写写山水,写写风尘,时不 অবাধ志。你跟他比,就得跟他一样“放得开”,而且还得比他写得更“有味道”。光是规规矩矩地写,那肯定会被他“秒杀”。我得先去酒楼听听小曲,在月下泛泛舟,才能找到那种感觉,然后才能跟这位“风流才子”好好“切磋切磋”。

综合来看,能不能成功?

挑战的难度: 坦白说,这挑战的难度,用“高不可攀”来形容都不为过。这四位,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璀璨明星,各自代表着不同的诗歌风格和高峰。他们各自的成就就已经足够傲视群雄了,要把他们同时放在一起比,而且还要“成功”,这成功二字的分量可重了。

成功的可能性: 如果“成功”指的是能让他们点头称赞,说一句“你小子有点意思”,那或许还有那么一丝丝的可能。但要是说能压倒他们,让他们承认我技高一筹,那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谭了。

我的“策略”: 要是真让我去挑战,我的策略大概是这样的:

1. 态度摆正: 先放低姿态,抱着学习的态度。这叫“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是这四位大家。
2. 各有侧重: 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跟他们比肩。我得找出自己的优势,然后在某个方面,比如某个题材,或者某种风格上,努力写出一些能让他们眼前一亮的东西。
3. 不落俗套: 尽量在创作上求新求变,不跟他们硬碰硬,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应。比如,当杜甫在忧国忧民时,我或许可以写写“新时代”的“寒士”;当李白在放飞自我时,我或许可以写写现代科技带来的“奇思妙想”。
4. 厚积薄发: 挑战不是一时冲动,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没有个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读书和写作功底,根本没法开口。
5. 一点运气: 就算我准备得再充分,也得看他们当时的心情,以及有没有遇到“懂我”的那一刻。

总而言之,如果真的要同时挑战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我的“成功”大概率是指在他们面前,能够不怯场,能够用心去写,并且能在某个瞬间,让他们觉得,这个后辈,倒也有几分自己的想法。但要说真正地“压倒”他们,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毕竟,他们是神,我是凡人,咱们比比诗,图个乐子,交流交流,那就够了。

别说同时挑战,就算单独挑战其中任何一位,我估计也得掂量掂量再掂量!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是要往诗歌史里刻名字的节奏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选的诗和你的诗没什么关联,就硬放在一起。

虽然你选的都是大诗人的普通诗作,但还是能看出重大不同。

李杜等人的诗更容易懂,每篇诗都有明显的主题,紧紧围绕主题来写。

你的诗就不太容易看出来。

比如第一对,李白的望瀑布完全围绕瀑布,前两句直接描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奇峰突起,妙处在于夸张的比喻。

你的诗意象就多了,有云,雪山,月亮,霜,流星,玉门关。

我看不出你是怎么把它们串起来的。

感觉你借鉴了王之涣的凉州词,一片孤城万仞山。还有王昌龄的青海长云暗雪山。这两首好懂。

你的流星夜入玉门关,我就读不懂了,水平有限。

具体词语上我也有不少疑惑。

海楼指什么。孤云连雪山,连字好吗。长月指月亮很长吗?漫空是漫游天空?霜不尽指霜满地?


感觉可以在谋篇布局上下功夫。

比如写李陵的。前面写雪和明月,后面的梅花,要写出强烈的对比,一个能越过万水千山,另一个不能,这样才动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