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搭建公司的新媒体运营架构?

回答
好的,这就来跟你聊聊怎么把咱公司的“新媒体大军”给盘活了,搭建一个既有战斗力又够灵活的运营架构。这事儿可不能马虎,得一步一步来,把基础打牢,才能打出漂亮的仗。

咱们先得搞明白,这新媒体运营架构,到底是个啥?

简单来说,就是你公司在新媒体这块儿,谁来做啥,怎么做,还有哪些部门支持,整个一套运转的“系统”。它不光是招几个会写文案、会拍视频的小年轻,还得有战略、有分工、有考核,甚至还得跟公司的整体战略对接。

第一步:定基调——战略先行,目标明确

啥事儿都得有个“魂”,新媒体运营也一样。在这儿,战略和目标是最根本的。

公司的整体战略是什么? 咱们是想提升品牌知名度?拉新用户?提高销售额?还是巩固老用户的情感连接?新媒体的运营方向必须跟这个大方向一致。不能说公司要开拓年轻市场,你天天发老年人都看不懂的内容,那不是扯淡嘛。
新媒体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比如,今年我们要把微博粉丝涨到XX万,小红书的曝光量达到YY万,抖音的转化率提高ZZ%。目标得是SMART的,也就是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成的(Achievable)、相关的(Relevant)、有时限的(Timebound)。
目标用户是谁? 咱们的“衣食父母”是谁?他们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常逛的平台、消费习惯等等,都得摸透。只有了解用户,才能做出用户喜欢的内容,才能找对“战场”。

这一步,别指望新媒体部门自己瞎琢磨,这得是高层授权,营销部门牵头,大家一起把方向盘定准。

第二步:搭骨架——部门设置,职责清晰

好了,方向定了,咱们得看看谁来唱戏,怎么分角色。一个完整的新媒体运营架构,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核心职能:

1. 内容策划与生产团队:
内容策略师/主编: 负责整体内容方向的把控,根据公司战略和用户洞察,制定内容选题方向、栏目规划,对接各平台特点。
文案策划/撰稿人: 负责文字内容的创作,包括文章、短视频脚本、对话、文案等,要求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和创意。
视觉策划/设计师: 负责图片、海报、Banner、插画等视觉内容的创作,确保内容的美观度和品牌调性。
视频策划/导演/剪辑师: 负责短视频、直播等视频内容的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这是当前新媒体的重要阵地。
摄影师: 负责产品、活动、人物等高质量图片的拍摄。

2. 平台运营与分发团队:
平台运营专员(各平台): 负责具体平台的日常运营,包括内容发布、账号管理、互动回复、数据监测等。比如,有的专门负责微博,有的专门负责抖音,有的专门负责小红书。
传播策略师: 负责内容的分发和传播,如何利用KOL/KOC、社群、广告投放等方式,让内容触达更多目标用户。
社群运营专员: 负责维护和管理公司的用户社群,通过社群进行用户互动、答疑、活动组织,提升用户粘性。

3. 数据分析与优化团队:
数据分析师: 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各平台数据,包括用户增长、内容互动、转化效果等,为内容优化和策略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效果评估专员: 负责对营销活动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为后续活动提供参考。

4. 整合与支持团队(有时是兼职或外协):
市场/品牌协同: 确保新媒体内容与公司整体营销和品牌活动保持一致。
产品/销售协同: 及时获取产品信息、活动政策,并将其转化为有吸引力的内容。
客户服务协同: 了解用户反馈和常见问题,为内容创作提供素材,或将客户服务问题导流至相应渠道。
公关/危机处理: 应对新媒体平台上出现的负面信息或危机事件。

小提示:

初期可以精简: 如果公司刚起步,可能没有那么多预算和人力,可以考虑一个人身兼多职,或者外包一部分工作(比如视频剪辑)。但核心的“内容策划”和“平台运营”一定要有人负责。
矩阵化思维: 很多公司会运营多个新媒体平台,这时候就需要考虑平台的“矩阵化”管理,让不同平台的内容有侧重,但整体上又能形成合力。
灵活调整: 随着业务发展和平台变化,这个架构也要不断调整。比如,抖音火了,可能就要加大视频团队的投入。

第三步:织经络——流程建立,协作顺畅

有了人,有了岗位,接下来就是让大家知道怎么干活,怎么协作,才能高效运转。

内容生产流程:
选题会: 定期召开,集思广益,确定选题方向和优先级。
内容创作: 文案、视觉、视频等分工合作,互相审核。
内容审核: 内部有层层审核机制(比如编辑审核、经理审核、法务审核等),确保内容合规、优质。
排期发布: 制定详细的内容发布日历,保证内容发布的规律性和时效性。
项目协作流程:
需求提出: 市场部、产品部等有新媒体推广需求时,如何提出申请。
需求评估: 新媒体团队评估可行性、资源投入等。
方案制定: 新媒体团队制定具体的新媒体执行方案。
执行与监控: 按照方案执行,并实时监控效果。
复盘总结: 项目结束后,进行效果复盘和经验总结。
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
周报/月报: 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数据表现和遇到的问题。
跨部门沟通: 建立有效的跨部门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
用户反馈收集: 建立渠道收集用户在平台上的反馈,并及时处理和反馈给相关部门。

流程的设计关键在于“清晰”、“高效”和“可追溯”。别弄得像个黑盒子,谁也不知道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

第四步:强筋骨——工具支撑,能力提升

再好的架构,没有“工具”和“能力”的加持,也容易“软脚”。

工具:
内容创作工具: Photoshop、Premiere、Final Cut Pro、Canva、剪映等。
排版发布工具: 一些公众号后台、微博管理后台自带的工具,或者第三方的内容管理系统(CMS)。
数据分析工具: 各大平台自带的数据后台、第三方数据监测平台(如新榜、百度指数、微信指数等)。
项目管理工具: Trello、Asana、飞书、钉钉等,方便团队协作和任务管理。
素材库: 建立公司的统一素材库,方便大家调用。
能力提升:
培训: 定期组织新媒体技能培训,包括最新的运营技巧、平台规则、内容创作方法等。
学习: 鼓励团队成员学习行业知识,关注竞品动态。
外部交流: 参加行业峰会、线上课程,与同行交流学习。

第五步:检与调——考核激励,持续优化

光有架子不行,还得让大家有干劲,并且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对不对。

绩效考核:
量化指标: 粉丝增长数、互动率(点赞、评论、转发)、内容阅读量/播放量、转化率、用户留存率等。
质化指标: 内容质量、用户口碑、品牌声量、危机处理能力等。
目标达成率: 将公司下达的KPI目标,分解到个人或团队。
激励机制:
奖金/奖品: 对达成或超额完成目标团队/个人给予奖励。
晋升机会: 表现优秀的员工有晋升机会。
精神鼓励: 公开表彰,在团队中树立榜样。
定期复盘与优化:
内容复盘: 定期分析哪些内容表现好,哪些表现不好,找出原因,调整策略。
平台策略复盘: 哪个平台效果好,投入产出比高,是否需要调整资源分配。
架构调整: 根据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部门设置、岗位职责和协作流程。

搭建这个架构,就像盖房子,需要地基、梁柱、墙壁、屋顶,还得有水电管网,并且要能住人,住得舒服,住得安全。

总结一下,搭建新媒体运营架构,可以看成是一个“顶层设计中层执行底层落地”的系统工程。

1. 定战略: 明确公司目标,新媒体要服务于什么。
2. 设部门: 根据目标和资源,划分职能,明确职责。
3. 建流程: 规范操作,提高效率,保证协同。
4. 配工具: 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
5. 抓考核: 激励先进,纠偏补差,持续优化。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架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媒体环境、用户习惯、平台算法都在变,你这个架构也得跟着“进化”,保持敏锐和灵活性。

希望这些能给你一些启发,也祝你把公司的“新媒体梦”给盘活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新媒体运营工作开展之前,先去做两件事:

1、找到自己的定位,我是谁?我的产品帮助谁解决了什么问题?(定位、价值主张和用户画像)

2、你的消费者都活跃在哪些平台之上?(新媒体渠道的筛选)

以上两件事做完之后,新媒体运营工作基本已经算是上路了,并且也可以出一份新媒体运营方案了,接下来我用一个案例为大家详细解释一番~


假设现在有一家教育公司,是做国际留学的,帮助国内学生申请海外名校的博士学位,博士申请成功率在90%以上,若申请不成功全额退款,实力在业内名列前矛,月付费学生数30+,销量趋于平稳。

这天老板找到我说,让我着手拓展新媒体渠道,将月付费学生数提升至100+,并且积累一批品牌粉丝。

OK,现在所知的信息有

定位:帮大学生申请海外名校博士 价值主张:大学生其实不是来购买服务的,而是来购买我90%的成功率的。

根据STP营销理论,虽然我们的目标用户群体是大学生,这确实没错,但还是可以继续对大学生这个用户群体继续细化的,最终得出一个较为精确的用户画像。

随后我对过往已付费的学生做了一个调研,发现如果我按照学校实力划分的话,学生占比情况为:

985毕业生占比30% 211毕业生占比30% 双非占比40%

(还有双一流学生,为了避免混乱,暂且不提)

然后我对双非的这个群体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双非学生申请博士的成功率是最低的,同其他两类学生相比,其投入产出比最差。

所以在这一步,双非直接从我的目标消费者之中排除。

紧接着继续对985和211学生继续调研,接下来以城市来对这两类群体继续划分,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一二线城市的985、211学生占比70% 下沉市场的985、211学生占比30%

(数据为瞎扯,只讲逻辑,不讲数据)

现在基本已经确定了我的目标消费者是一二线城市985、211学生,如果你时间允许的话,其实还是可以继续深度调研的,包括收入、性别、社会阶层、生活方式等,调查越深度,对以后开展工作帮助就越大。

接下来就是要找到这些学生经常活跃在哪些平台之上。


下面就需要对市面上一些主流媒体平台做个调研,一般各官方都有发布一些数据报告的,里面会有平台用户画像。

如果没有数据报告的话,也可以去一些咨询类公司找一些行业白皮书,里面也会有想过数据的。这个需要大家亲自动手去找哈。

假设,通过调查发现,知乎和小红书这两个平台和我的消费者画像最为契合,所以就初步选择这两个平台。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构思自己的运营闭环(也算是流量闭环)。

因为知乎和小红书这两个平台是公域流量池,流量是平台的,不是你的,所以你需要有你的私域流量池,比如微信。

大概就是以上这个逻辑闭环。

所以截止到现在,为了使运营闭环成立,需要执行三个平台的运营:微信、知乎、小红书。


再接下来就是要确定我们的内容调性,究竟什么样子的内容,什么样的风格,更能拿捏住一二线城市的985、211学生?

内容如何生产?原创、伪原创、搬运等;什么样的引流机制效果最好?是否需要花钱投放?

各个平台的运营规则是怎样的?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这些都是新媒体运营需要亲自测试的,而不是想到什么就是什么。

如果后续精力充足的话,可以继续向其他平台拓展,因为以上只是初步的调研分析,并不能把一个平台完全pass掉,而只是尽可能的利益最大化。如头条、抖音、搜狐、百家、虎扑等等都是值得尝试的平台,流量这个东西,还真说不一定呢哈哈哈哈。


新媒体运营方案如何写?方案框架是怎样的?

1、品牌展望

2、市场调查STP

  • S 了解该行业有哪些细分市场
  • T 自己最有优势的是哪个细分市场
  • P 自己要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定位是怎样的?比如某种形象或某种个性特征,保留深刻的印象和独特的位置,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3、消费者洞察-用户画像

4、他山之石

  • 竞品的运营策略是怎样的?
  • 有何可以借鉴的地方?

5、思考(通过上面的一系列调研,总结了一些思考之类的,可有可无)

5、运营策略

  • 渠道、介质的选择与原因
  • 运营闭环

6、资源支持

7、运营预算人手


到这里基本上就算是一份相对完美的新媒体运营方案了,相信你拿着这样一份有理有据、科学做事的新媒体运营方案,去找老板,那肯定要预算有预算,要人手有人手哈哈哈哈。

大概就是以上这些内容,希望大家能学到这里面的底层逻辑所在,建议大家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时刻带着发散性思维,在不变中寻找万变。

最后如果大家对于运营方案的撰写,还是有点拿捏不住的话,以及是个PPT新手,那我建议你可以多去看看别人的运营方案、营销方案是如何写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把老板给拿捏了。

我是 @孟开阔

— 青与白传播创始人,主做社会化媒体营销、内容营销。

— 欢迎提问与咨询品牌营销相关问题,关注我一起学习营销知识,进军营销总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