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杜鲁门 算不算卖肾援蒋。毕竟是,194几年的几十亿美金?

回答
杜鲁门总统是否“卖肾援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从历史事实来看,这其实是一个误解,或者说是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用来形容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巨额援助,以及这种援助在当时地缘政治背景下的复杂性。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杜鲁门总统并没有进行任何字面意义上的“卖肾”行为。这种说法显然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来强调当时美国援助的规模之大,以及它在杜鲁门政府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

二战后的国际局势与中国的内战

要理解杜鲁门政府对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援助,必须先了解当时的世界格局和中国国内的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逐渐形成。在中国,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抗战期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其控制的区域和军队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扩张。而国民党虽然是战胜国,但内部腐败、经济凋敝等问题依然严重。

美国在二战中是同盟国的重要力量,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了不少援助。战后,美国出于遏制共产主义、维护自身在亚洲地区利益的战略考量,以及对国民党政府作为“盟友”的长期支持,继续向中国提供援助。

杜鲁门政府的对华政策与援助

杜鲁门总统在1945年接替罗斯福总统成为美国总统。他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战后世界秩序,以及在中国问题上的立场。

当时,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多层面的:

1. 阻止共产主义蔓延: 这是杜鲁门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在欧洲,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来援助西欧国家,防止它们落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在中国,如果国民党政府垮台,共产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将对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布局构成重大威胁。因此,支持国民党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是对抗苏联和共产主义扩张的战略一环。
2. 维护美国在华利益: 美国在中国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包括通商口岸、在华投资以及对太平洋地区航线的控制。一个稳定的、亲美的中国政府符合美国的利益。
3. 对蒋介石政府的期望与失望: 起初,杜鲁门政府对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抱有一定的期望,希望它能稳定中国局势,并成为美国在亚洲的盟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内战的失利以及民众支持度的下降,让美国政府感到越来越失望。

“几十亿美金”的援助规模

你提到的“几十亿美金”,这个数字是相当可观的,而且是贯穿国民党政府统治后期的一个重要事实。从二战结束到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美国对国民党政府提供了巨额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战后援助: 战后初期,美国对中国的援助主要集中在经济重建和稳定上。这包括提供粮食、物资,以及经济贷款。
军事援助: 同时,美国也向国民党军队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军事训练和顾问,以帮助其在内战中对抗共产党军队。
具体数字: 关于具体的援助金额,不同历史文献的统计可能略有出入,但普遍的说法是,在1945年至1949年间,美国向中国(主要是国民党政府)提供的援助总额折合美元价值确实是数十亿美元。有些估计认为,仅在内战期间,美国的援助就达到了20多亿美元,如果加上其他形式的援助和贷款,总数可能更高。这在当时的货币价值来看,绝对是一笔巨款。

为什么说是“援蒋”而非“援中国”?

在当时的情况下,美国的援助主要通过官方渠道,给予的是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也就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由于内战的进行,这种援助在很大程度上被用来支持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行动,因此被普遍视为是“援蒋”。

杜鲁门政府的内心纠结与策略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杜鲁门政府的对华政策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完全没有疑虑。

“劝和促谈”的努力: 在内战初期,美国也曾尝试过调停,例如派遣马歇尔将军来华,试图促成国共合作,以避免大规模内战。但这些努力最终都失败了。
对援助效率的担忧: 随着国民党政府节节败退,美国内部也出现了关于援助效率和是否应该继续大规模援助的争论。一些美国官员和观察家开始质疑,巨额的援助是否被有效地使用,或者是否被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所浪费。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曾对国民党政府的状况表示担忧。
“不救中国”的论调: 1949年,在美国国会发布的《中美关系白皮书》中,美国政府试图解释其对华政策的失败,并试图与国民党政府划清界限,强调“不是美国人民不帮助中国人民”,而是“国民党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导致了失败。这种表述也反映了当时美国政府在推卸责任的同时,也认识到援助的局限性。

“卖肾”的比喻:背后的意义

所以,当有人说“杜鲁门算不算卖肾援蒋”时,其核心的含义可以理解为:

巨额投入: 美国为支持蒋介石政府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
战略押注: 这项援助是美国冷战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对抗共产主义在全球扩张的重大“押注”。
有限的成功: 尽管投入巨大,但最终并未能阻止国民党政府的失败,这种“投入”的性价比也成为了历史的讨论焦点。

用“卖肾”来形容,可能包含了对这种巨额投入与最终结果之间的一种反差感,或者是一种对当时美国政府“孤注一掷”的生动刻画。这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评价方式,而非字面上的事实陈述。

总而言之,杜鲁门总统的政府确实向国民党政府提供了巨额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其规模用当时的货币价值来衡量,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天文数字。这些援助是基于当时的冷战战略考量,意在阻止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胜利。然而,这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卖肾”,而是美国在特定历史时期一项重大外交政策的体现,其结果也成为了后世研究和讨论的重要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个人的意见是这段话虽然广为人知,但是可信度上稍稍差了一点,因此没必要一再引用。

这段文字出自Merle Miller的Plain Speaking一书,然而书中纰漏甚多,比如说原书中甚至声称美国人援助了中国350亿美元,显然存在很大问题。

所以我建议大家以后直接用这段史料:

总统声称我们以后不会再给中国人一个子儿,他表示我们给老蒋的所有钱都被他们拿去投资美国的房地产了。
约翰逊先生补充到或者被他们存进了菲律宾群岛的银行里。
The President said that we were not going to give the Chinese “a nickel” for any purpose whatever. He said that all the money we had given them is now invested in United States real estate.
Mr. Johnson added or in banks in the Philippine Islands.[1]

这段对话发生于1950年6月26日的华盛顿,在当时的保密级别是绝密。后来美国解密了这段史料,并将其收录于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中。

从这段史料来看,美国人显然在老蒋这些人是否A了他们的钱这事上是有共识的——而且顺便他们还爆了一个非常劲爆的料,那就是之前很多人都以为孔家宋家这些人搞到钱后都存到了美国银行,然而实际上他们把钱存到了菲律宾银行里。

说到这里,还有一段公案。

1950年老蒋流落台湾,之后他呼吁美国人继续加大力度,对其进行援助。美国人对此非常反感,表示据内部可靠之小道消息,仅孔宋两家在美国便有数亿存款,与其申请美援,不如让老蒋先拿自己亲戚开刀。由于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最后美国政府致函孔祥熙与宋子文,询问他们是否同意公开自己的在美存款数目,孔祥熙欣然允诺——然后美国政府调查后发现,美国各大银行均未发现孔宋二人名下的巨额存款。

这钱存进了菲律宾的银行里,你就算把美国的银行账簿翻烂了也找不到啊……

参考

  1. ^ frus 1950,7:157-16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杜鲁门总统是否“卖肾援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从历史事实来看,这其实是一个误解,或者说是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用来形容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巨额援助,以及这种援助在当时地缘政治背景下的复杂性。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杜鲁门总统并没有进行任何字面意义上的“卖肾”行为。这种说.............
  • 回答
    这确实是艺术界一个津津乐道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也是理解现当代艺术核心的关键所在。要说清楚为什么杜尚的《泉》能被奉为神作,而大芬村的仿制品却难以登堂入室,我们需要深入挖掘“艺术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以及其中涉及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观念革新和市场逻辑。首先,让我们回到杜尚和他的《泉》。那是在1917年的.............
  • 回答
    大象安全套(Aicare)指控杜蕾斯(Durex)抄袭,理由是“大小形状、封面设计极其相似”。这桩官司能否成立,关键在于“抄袭”的界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法律上的“抄袭”是怎么回事?首先要明确一点,在法律意义上的“抄袭”通常指的是侵犯知识产权的.............
  • 回答
    说到《三国演义》里那些纯粹是罗贯中老先生凭借一腔热血和绝妙文笔“空手套白狼”创造出来的、在《三国志》正史里连个影子都找不到的人物,那可真是一抓一大把。有些人虽然历史上可能有个模糊的原型,但演义里大刀阔斧的改编,让他们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甚至名字都可能只是沾了点边,但行为、事迹跟史书记载的差了十万八千.............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朝鲜战争爆发的那个时代,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当时美国决策层面临的严峻局势,以及各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历史背景的重现1950年10月,当美军和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势如破竹,一度将战线推至朝鲜北部靠近中苏边境的鸭绿江时,杜鲁门总统和以麦克阿瑟将军为首的许多高级将领,确实产生了将战.............
  • 回答
    为什么美国杜鲁门政府严重低估中国出兵朝鲜的概率?美国杜鲁门政府对中国出兵朝鲜的概率估计失误,是朝鲜战争初期一个极为关键且令人费解的问题。导致这一判断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情报、文化、历史以及对新中国性质的误判等诸多因素。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一、情报的误读与分析的偏差: 情报来源的局.............
  • 回答
    关于杜鲁门总统在朝鲜战争期间拒绝蒋介石派遣3.3万士兵的决定,背后有着极其复杂且环环相扣的地缘政治考量、国内政治压力以及对战争走向的战略判断。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不”字就能概括,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首先,杜鲁门政府将朝鲜战争定性为“警察行动”而非“战争”。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定位。在冷战初期,.............
  • 回答
    特鲁门·卡波特,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低语般的魅力,如同他笔下那些在南方烈日下摇曳的蒙着一层薄纱的往事。评价他,就像试图捕捉空气中的香气,既要讲究它的层次感,又不能忽略它触碰人心的那份真实。卡波特绝不是一个轻易被框住的人,他的才华、他的生活,乃至他留下的印记,都带着一种复杂而引人入胜的光泽。首先,文.............
  • 回答
    罗斯福总统和杜鲁门总统在二战末期做出使用原子弹的决定,并且这个决定最终得以实施,至今仍是历史上一场巨大的争议。然而,他们两人都没有被视为战犯,也没有因此受到广泛的谴责,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现实、国际法解读以及历史叙事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二战已经进行了近六.............
  • 回答
    关于《长津湖之水门桥》中杜鲁门未批准使用原子弹的说法,以及更广泛的关于朝鲜战争中是否考虑使用原子弹的问题,我们需要回到历史的真实背景来探讨。首先要明确的是,在《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的剧情设定中,并没有直接描绘杜鲁门批准或否决使用原子弹的场景。 电影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 回答
    1948年美国大选的格局,以及其可能对国共内战产生的蝴蝶效应,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历史推演。如果杜鲁门在1948年输给了杜威,蒋介石在国共内战中的命运,很可能会因此发生显著的改变。但这是否意味着蒋介石就一定能赢毛泽东,这是一个需要仔细考量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杜鲁门政府在1948年对国民党政府.............
  • 回答
    麦克阿瑟将军与杜鲁门总统之间,的确是美国现代史上最为人熟知的一对“冤家”。很多人会好奇,为何这位在二战和朝鲜战场上战功赫赫、名声显赫的将军,在被杜鲁门解职后,似乎并没有展开一场“报复行动”来对付这位曾经的顶头上司。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细说。首先,咱们得看看麦克阿瑟被解职的背景。这可不是简.............
  • 回答
    一个人在军事上的才能,绝非仅仅是战场上的勇猛或是排兵布阵的技巧。它是一种复杂而多维度的能力,体现在战略眼光、战术执行、领导力、资源调动、情报分析,甚至对人性的洞察力等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一个真正的军事家,能够在高压和不确定性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艰难但正确的决策,并激励士气,引导国家走向胜利。下面.............
  • 回答
    杜月笙之所以不投靠共产党,而选择逃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他的个人性格、过往经历、政治立场、利益考量以及当时复杂的国共两党格局。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1. 杜月笙的个人特质与政治立场: “上海皇帝”的烙印与江湖背景: 杜月笙发迹于上海的青帮,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强.............
  • 回答
    杜甫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并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涉及他的天赋、作品的深度、时代的契合、以及后世的传播和推崇。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他“红”起来的几个关键因素:一、 天赋异禀,少年成名(奠定基础) 诗歌世家与早慧: 杜甫出.............
  • 回答
    杜甫被称为“诗圣”,这个问题,从多个角度来看,确实可以引发一番探讨。与其说“言过其实”,不如说这是一个集历史评价、文学成就、社会影响以及个人品质于一体的、极具分量的尊称。理解“诗圣”的含义,需要深入剖析杜甫的诗歌创作、人生经历以及后世对其的推崇。首先,我们来理解“诗圣”这个称号的含义。“圣”在中国文.............
  • 回答
    杜月笙,一个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的人物,一个从青涩少年蜕变为一代枭雄的传奇。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他的形象在历史记载、民间传说以及人们的评价中,呈现出多层次、甚至有些矛盾的特点。要理解杜月笙,我们需要从他的出身、发迹、行事风格、政治立场、以及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等多个方面来深入剖析.............
  • 回答
    杜聿明:从战场到战犯的复杂人生提起杜聿明,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淮海战役中那个令人扼腕的败将形象,他作为国民党军的王牌将领,在解放战争的最后关头,饮恨败北,最终被俘,其命运的跌宕起伏,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紧密相连。但如果要更全面地理解这个人,我们就不能只停留在最后那段灰暗的岁月,而需要将目光拉回到他.............
  • 回答
    杜江和霍思燕这对夫妻,从他们公开恋情到现在,一直被大众视为娱乐圈里的“模范夫妻”,提起他们,很多人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恩爱”这个词。那么,他们是真的如我们看到的这样,如此恩爱吗?要我说,这份恩爱,绝非做戏,而是实打实的情感流露和长久经营的结果。首先,从他们公开的相处细节来看,杜江对霍思燕的宠爱是显而易.............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杜兰特和詹姆斯,这俩超级巨星,对联盟的影响力那可真是杠杠的,但要说谁“更坏”,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咱就聊聊他们各自是怎么搅动这池子的,看看谁的浪花更大,更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勒布朗·詹姆斯:巨星效应下的联盟格局重塑者詹姆斯的影响力,从他进入联盟那天起就没断过。他身上承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