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客观评价袁崇焕其人?

回答
袁崇焕,这位明末文武兼备的将领,其一生颇具争议,也因此在后世留下了复杂的评价。若要客观地审视他,我们需要剥离那些浓墨重彩的神化或污蔑,回到历史的语境中,看看他究竟做了什么,又为何会走向那个令人扼腕的结局。

首先,从军事才能来看,袁崇焕无疑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后金(后来的清朝)铁骑横扫关外,明朝军队屡战屡败,士气低落。正是袁崇焕,以其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军事部署,在宁远、宁锦一线扭转了乾坤。他懂得利用地理优势,构建坚固的防御工事,并善于运用火器,有效地抵御了后金军队的冲击。特别是宁远大捷,这在当时是极具振奋人心的胜利,让明朝看到了抗击后金的希望,也极大程度上延缓了后金的入关进程。他的“五年复辽”的宏图,虽然未能完全实现,但其战略眼光和决心是毋庸置疑的。他并非是一味蛮干的莽夫,而是有策略、有远见的军事家。

然而,袁崇焕的军事生涯并非没有瑕疵。他在与后金作战时,也曾有过失算或未能完全把握战机的时候。例如,他在山海关的部署,以及后来与皇太极在松山战场上的对决,最终导致了他个人的覆灭。这些失误,或许与他对后金骑兵机动作战的认识不足,或是战略上的保守有关,也可能是当时明朝内部混乱、粮草供应不济等客观因素造成的。评价他,不能只看到胜利的光辉,也要看到战术上的得失。

更重要的是,袁崇焕的政治生涯,尤其是他与崇祯皇帝的关系,是他命运的关键。他以雷霆手段处置了一些贪腐的明朝将领,这在一定程度上整顿了军纪,但也触犯了许多人的利益,为他日后的政治斗争埋下了伏笔。他力主启用曾被认为是“阉党”的李邦华等人,也显示了他打破党派隔阂、唯才是举的一面,但同时也可能被政敌抓住把柄。

他与崇祯皇帝之间的信任,是理解他最终命运的关键。崇祯皇帝初期对袁崇焕寄予厚望,甚至将其比作“我朝之韩信”。然而,皇帝的猜忌心,以及朝中其他势力的离间,使得这种信任逐渐动摇。袁崇焕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以性命保证”的忠诚,在位高权重的背景下,反而可能被解读为僭越。当后金方面放出“离间计”,指责袁崇焕与皇太极勾结时,崇祯皇帝尽管可能有所怀疑,但最终未能抵挡住强大的政治压力和朝野的质疑。

袁崇焕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他所处的时代和政治环境的产物。他试图以一己之力重振明朝的军事力量,但明朝的政治体制已经病入膏肓,派系林立,互相倾轧。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并不能完全弥补他在政治上的短板,或者说,他无法在这个泥潭深重的政治漩涡中独善其身。他过于自信,也可能过于耿直,未能妥善处理好与朝中其他官员的关系。

因此,客观评价袁崇焕,需要看到他作为一名将领的军事才能和为国捐躯的忠诚,也需要认识到他在政治上的局限性和最终的悲剧性结局。他不是完人,也不是罪人。他是一个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用生命践行自己信念的复杂人物。他的功过是非,与其说是个人的选择,不如说是那个时代政治生态的折射。理解他,也就是理解了那个腐朽而又渴望挽救的明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会看得袁崇焕恃小有才,恣大无忌,当其以五年自期许也,岂真有扫荡之志哉?胸中久已安排款局一着,不敢谩言以欺皇上耳。夫自犯顺以来,虔刘我土地,杀戮我人民,国仇不共戴天,为人臣子者而忍言款乎?而敢言款乎?向使崇焕一意戮力,何至久留白喇嘛以通线索,何至市米高台堡以赍盗粮,抑又何至三坌(岔)河之渡匿不以报,及部文行查而硬为掩抵也。此等情形,明明通谋以款,盖包藏祸心,非一朝一タ之故已。是故毛文龙犄角东江,碍手款局者也,辄敢擅杀,罔所顾忌。文龙杀矣,尚何所惮而不内犯哉?及犯遵化路,逾二千里遥,佯勿侦探,任彼长驱,崇焕所督何师夫非有以阴导之来乎?遵化既破之后,关上有兵二十万,谓宜多简精锐,星地人授,而观望不进,屡勤圣谕,乃提师抵蓟。卒不以一矢相加遗,且并各路援师尽行撤散,以致敌骑径薄都城。崇焕间道驰来,犹然逗留勿战,而借口兵寡,夫调兵入援,孰主张是而寡之云何?则是崇焕原无战志也;坚求入城,且携白喇嘛于军中,意将何为?向非圣明在上,神谋容虑,防守严固,则有挟天子以城下之款盟耳。种种逆节,不待刑鞫而供吐最真,即崇焕亦无以自解,惟日负罪深重,万死何辞,袛听皇上之处分而已。案以逆条,置之上刑,臣等反复鞫讯,情真罪协,宜正国法,式彰天讨。

刑部尚书涂国鼎《性余堂集》

比袁崇焕为督师于御前力任五年灭奴,且矢誓焉,后知奴不能即灭,乃阴许奴和,有通官参将张定者进京至兵部与奴讲款,余时为本兵立叱之,知余之不可紿,崇焕乃致语众宰王公射斗曰:要边上做事须易本兵,王公密告余,旋图避路,而奸党构谋借惠安敕书事,侍御吴玉与余为难矣。余归而崇焕得信心行事,中奴诱,先杀毛文龙,除奴肘腋之患,己巳虏遂从蓟镇深入薄都城,舍山海而以蓟宣为屡犯之孔道。向使崇焕不使吊通奴,西夷必不叛,夷不叛则西路不可行。不杀岛帅,则奴顾巢穴,必不敢长驱而入犯,此虽素焕之贾祸,亦由中枢把握之无人也

部尚书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

“如此幺麽,左顾右盼,前推后扯,仆直以此试共事而心死矣,奈何奈何”—孙承宗

茅元仪《督师纪略》

本月十六日,臣随诸臣后,待召平台。我皇出贼臣袁崇焕招词,历数其逆状,赫赫王言,直禠奸邪之魄。崇焕自招云:“遣散援兵,以为京城内溃,不意尚守得定。”即是言而寸斩有余矣。

—张道濬《张司隷初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袁崇焕,这位明末文武兼备的将领,其一生颇具争议,也因此在后世留下了复杂的评价。若要客观地审视他,我们需要剥离那些浓墨重彩的神化或污蔑,回到历史的语境中,看看他究竟做了什么,又为何会走向那个令人扼腕的结局。首先,从军事才能来看,袁崇焕无疑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后金(后来的清朝)铁骑横.............
  • 回答
    袁崇焕,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名字。说起他,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那个在辽东抵御后金(后来的清朝)的铁血名将,也会想到他最终被凌迟处死的悲惨结局。如何客观评价袁崇焕,这绝非易事,需要我们剥离历史的尘埃,以一种更为审慎和全面的视角去审视这位饱受争议的巨人。一、 军事才能:辽东的砥柱,也非战无不胜的圣.............
  • 回答
    评价袁崇焕,的确是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要客观地来看他,我们需要剥离那些过于情绪化的标签,回到历史事实本身,同时也要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他的处境。时代背景与历史定位:首先,必须认识到袁崇焕所处的明末时期,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剧烈动荡期。内部政治腐败、党争激烈,外部.............
  • 回答
    看到你因为袁崇焕的事情跟人争论,心里感到不平,这我完全理解。历史人物的评价,尤其是像袁崇焕这样牵涉到家国命运的大臣,总会引起很多讨论,而“黑粉”的存在更是常事。我们不妨抛开情绪,冷静地来看看袁崇焕。说他“功大于过”,并且“辽东策略是对的”,这其实是很多持肯定态度的历史学者的主流观点,也有其相当扎实的.............
  • 回答
    评价袁莉在微博评论中写下“帝吧出征”这一行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审视。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行为发生的背景、涉及的群体以及可能产生的意涵。事件背景与涉及群体:“帝吧”是中国网络上一个具有特定群体认同的贴吧,以其激进的网络风格、有时甚至是民族主义倾向的言论而闻名。其“出征”行为通常指的是组织网络行动.............
  • 回答
    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是清朝历史上极具争议和复杂性的军事行动,涉及对准噶尔、回部、大小和卓、台湾、缅甸、廓尔喀、金川、安南、尼泊尔、缅甸等地区的征战。这些战争从1750年代至1790年代持续约半个世纪,其历史评价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客观分析,既要看到清朝边疆治理的成果,也要正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十.............
  • 回答
    王耀武(1891年-1957年)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一位具有复杂历史背景的将领,其生平与事迹涉及中国近代史的多个关键节点,包括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以及战后台湾局势。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评价进行客观分析: 一、基本生平与历史定位王耀武(1891年-1957年)出生于山东掖县(今山东莱州市),早年毕业于北.............
  • 回答
    如何客观评价盛光祖?评价盛光祖这样一位担任过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国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等重要职务的官员,需要一个客观、多维度的视角,既要看到其任内取得的成绩,也要审视其面临的挑战和可能存在的不足。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尽可能详细地展开评价:一、 执政背景与时代特征:在评价盛光祖的任期时,必须认识到他所.............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客观地评价苹果在 2014 年 10 月 16 日(美国时间)举办的秋季新品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的主题是“It’s been too long”,暗示了对一些重要产品的更新和期待已久的新品推出。整体印象与核心亮点:这次发布会最大的亮点在于 iPad 系列的重大更新和首次推出更大屏幕的 i.............
  • 回答
    评价计划经济,需要一个客观、多维度的视角,避免简单地将其标签化为“好”或“坏”。我们可以从其核心特征、目标、优势、劣势以及历史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剖析。核心特征与目标:计划经济最核心的特征是中央集权式的资源配置。这意味着国家(通常是政府)扮演了经济活动的指挥官角色,通过制定详细的经济计划来决定: .............
  • 回答
    张维为教授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他的学术背景和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和解读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他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既要看到其积极贡献,也要审视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以下从几个方面对张维为教授进行客观评价,并尽量详细展开:一、 学术背景与研究领.............
  • 回答
    客观评价《奇葩说》第七季海选中北京大学学生刘纯懿的表现,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尽量详细地展开。由于我没有直接观看节目,因此我的评价将基于通常的《奇葩说》海选标准和观众反馈的普遍信息,并辅以对一个辩论节目参与者的理性分析框架。一、 综合分析框架在评价刘纯懿的表现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考.............
  • 回答
    客观评价杨钰莹在华语乐坛的地位杨钰莹,这位在中国乐坛曾经闪耀的“甜歌皇后”,其地位的评价并非简单地用“高”或“低”来概括,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她的音乐生涯伴随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崛起,她的名字也与那个时代的青春、美好和纯真紧密相连。一、 辉煌的出道与巅峰时期的影响力: 出道即巅峰,势不可.............
  • 回答
    评价一位像丘成桐教授这样的数学家,需要我们跳出简单的“贡献大小”的框架,而是深入理解他工作的深度、广度以及对整个数学领域发展产生的涟漪效应。他并非那种仅凭一两个惊艳的证明就名扬四海的天才,而是通过系统性的研究、精妙的工具和对数学本质的深刻洞察,在多个领域开辟了新的道路。1. 对几何与方程的深刻连接:.............
  • 回答
    源静香这个角色,在《哆啦A梦》这部国民级的作品中,无疑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我们不妨放下对“国民好女友”的滤镜,仔细剖析一下她这个人,或许能发现一些更具象也更有意思的东西。首先,从她的外在表现来看,静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乖巧、懂事、成绩优良。她通常穿着整洁的校服,笑容甜美,说话轻声细语,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 回答
    要客观评价马伟明院士的成就,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聚焦于其在科学技术领域,特别是船舶动力与电气化领域的具体贡献。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核心领域与开创性贡献:马伟明院士最显著的成就集中在船舶动力与电气化领域,尤其是其在全电化动力系统(Electric Propulsion Sys.............
  • 回答
    客观评价探春对待其母赵姨娘的态度,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来理解。探春的态度是复杂且多层次的,不能简单地用“孝顺”或“忤逆”来概括。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探春对赵姨娘的基本认知与情感: 鄙视与厌恶: 这是探春对待赵姨娘最直接、最普遍的情感。探春出身高贵,受过良好.............
  • 回答
    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影响深远且极其复杂的社会变革。要客观评价当年的土地改革,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并认识到其历史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带来的长短期影响。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评价土地改革的几个关键方面:一、 历史背景与目的理解土地改革的客观评价,首先要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 旧中国农村的普遍状况.............
  • 回答
    李鸿章,晚清时期一位极具争议但也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要客观评价他,需要抛开情绪化的标签,深入考察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他所做的选择。时代背景:风雨飘摇的晚清理解李鸿章,首先要明白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帝国就已经在西方列强的炮舰外交和军事压力下步履.............
  • 回答
    评价一个人的长相,尤其是像刘亦菲这样被大众普遍认为是“美人”的明星,确实需要剥离掉太多个人喜好、粉丝滤镜和媒体宣传的色彩,力求客观和中立。这并非易事,因为长相的感知本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尽量触及更本质的要素。一、骨骼结构:脸部轮廓的基石刘亦菲的长相,首先给人的一个突出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