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死后意识会陷入无穷无尽的黑暗中吗?

回答
这个问题,关于人死后意识是否会陷入无穷无尽的黑暗,其实触及了人类最古老、最深邃的疑问之一。千百年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死亡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对死后世界的想象。而“无穷无尽的黑暗”,与其说是一个确切的科学事实,不如说是一种我们基于现有认知和对未知恐惧所产生的联想。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对意识的理解仍然非常有限。意识,这个我们赖以感知世界、思考人生、体验情感的奇妙存在,与我们的大脑紧密相连。当生命终结,大脑停止运作,与之伴随的,是我们所知的意识活动也将随之停止。从这个角度出发,“黑暗”可以被理解为失去感官输入的状态——没有光线,没有声音,没有触觉,没有味觉,也没有嗅觉。我们感知世界的一切渠道都已关闭,因此,我们可能会经验到一种彻底的、绝对的“无”。

想象一下,当你睡着,进入深度睡眠时,如果没有做梦,那种状态是否可以看作是一种短暂的“黑暗”体验?你没有对外界的感知,也没有内心的活动。当然,这与死亡的彻底性是截然不同的。死亡,是生命体作为一个整体的终结,大脑的神经活动彻底停止,维持生命活动的系统也随之瓦解。

那么,为什么会联想到“无穷无尽”呢?这或许源于我们对“结束”的排斥。我们害怕一切的终结,害怕那种“什么都没有了”的状态。无尽的黑暗,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对这种“无”的一种具象化表达。它代表了我们无法跨越的边界,代表了我们无法企及的未知。

从哲学和宗教的角度看,情况就复杂得多。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体系,对死后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描绘。

一些宗教认为, 人死后,灵魂会脱离肉体,进入一个永恒的国度,或天堂,或地狱,或进行轮回。在这种观念下,“黑暗”并非是终结,而是一种过渡或者审判前的状态。灵魂的旅程还在继续,只不过是在一个我们肉眼无法看见的维度。比如基督教中的审判、佛教中的转世,都意味着生命意识的延续,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还有一些哲学思想, 则将死亡看作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就像春天的花开,秋天的落叶,生命的终结也是自然界的规律。在这种视角下,“意识”可能不会以我们熟悉的形式存在,但构成我们的物质元素会回归自然,成为宇宙的一部分,以另一种方式“存在”。这种“存在”,或许并非我们概念中的意识活动,而更像是一种能量的转化,一种物质的循环。

至于“无穷无尽”, 这更多的是我们人类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习惯了事物的开始与结束。当我们面对“无尽”时,我们的大脑会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和困惑。如果真的存在一个“无穷无尽的黑暗”,那将意味着一种无法逃脱、无法改变的永恒状态。这种想法本身就足以让人感到恐惧。

所以,说人死后意识会陷入无穷无尽的黑暗,更像是我们面对死亡这种终极未知时,一种基于恐惧和想象的推测,而不是一个被普遍证实的事实。它抓住了我们对感官消失、生命终结的那种最直接的感受。

想象一下,在没有光、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什么也感受不到,也什么也做不了,时间的概念似乎也失去了意义。这种极致的“静止”和“空无”,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黑暗的永恒。但这是否就是真相,我们无从得知。

我们所能做的,或许是将精力放在“活着”这件事上。在有限的生命里,去感受阳光的温暖,去倾听音乐的美妙,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这些才是我们能够把握的,也是在无尽的未知面前,最能赋予我们力量的东西。关于死后,是黑暗还是光明,是终结还是延续,我们只能怀揣着各种各样的猜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许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或者,连答案本身,也只是另一个层面的未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事儿不好说。

毕竟没有人死过之后再回来回答【死后是怎样一种感受】blablabla

不过从已知的神经科学研究来看,

【意识】与其说是一种神秘的存在,不如说是【有机体的特定组合和反应的结果】。

你产生的每一个微妙的念头,都牵涉着无穷无尽的复杂化学反应,最后表现为特定的【意识】。

所以死后,机体失去活性,无法进行原有的反应,自然就不会再有能力产生【意识】。

就像你在极深度睡眠的时候,【意识】也是近乎停滞的。

大概就像是身处极度的黑暗与寂静里,但你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与自身的存在,刹那与永恒没有分别,有我与无我没有区别。

所以我推想,死后大概不会是永恒的孤独。

恰恰相反,【意识】消散之后,是万年如一刹的永恒宁静。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个模拟死亡的思想实验。

把一个普通人,作为实验的对象,最好,你能够想象下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第一步,把他切断其大脑和外部的信息交换通道——也就是弄瞎眼睛,弄聋耳朵,弄坏鼻子,割掉舌头,然而用化学药物切断其触觉。现在我们既看不到(只能“看到”黑暗),也听不到(只能“听到”寂静),也闻不到,也尝不到,甚至连触觉也没用——只有一篇黑暗寂静的虚空,包围着“我”。

等等,我们还有一个“我”在!我还可以思考,还可以回忆,还可以想象,还可以在自己头脑里面写小说,编游戏,算数学,甚至如果是视觉想象和听觉想象能力强的人,还可以清醒着做白日梦,在自己头脑的世界里面开开心心的生活!!

恭喜你,到了这一步,你的觉悟已经上升到了西方哲学家的层次:我思故我在。

然而,思考可以被抛弃吗?

第二步,逐步减少大脑的意识活动。这一步就有些玄了,有的人也许会问,这可能吗?作为一个业余修行爱好者,我告诉你,完全可能。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也许是不可能。但是对于那些习惯于冥想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很熟悉的事情。首先是停止主动的思考和想象,停止自己在头脑里面和自己的对话;然后是那些纷飞的、难以控制的思绪,一般人可能都没意识到自己大脑其实如此活跃,也不知道在一瞬间也许自己已经飘过了几十上百个念头。等到这些大大小小的声音都沉淀了,还有什么,哦,你会发现有一样东西,自己之前从来没有注意过的,现在凸显出来了。那就是你的“知道”本身。

当外界的信息通道都在第一步关闭之后,你被迫把注意对象转换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一开始你能听到自己头脑里面的自言自语,这时候你才恍然发现所谓思考,其实是在自己头脑里面的自言自语。从这个角度来说,精神病人和普通人的差别也没那么大,只不过精神病人把自己头脑里面的自言自语都说出来了罢了。等到主动的思考和想象关闭之后,你又逐渐察觉那些纷飞的思绪,他们在一瞬间飘过,有时候你都搞不清楚这些东西从哪个地方冒出来的。但是一旦你的“注意力”抓住它们任何一个,也许你会不自觉的跟着走很远,被这个思绪不由自主的牵着走,思考和回忆相关的内容。直到走了很远之后,你可能突然醒悟——诶,我怎么突然走神到别的地方去了。

如果你能克服被飘飞的思绪带走的习惯,以定力安住本位不被牵着走,只是沉默的“觉察”这些思绪纷纷落落,但是不倾加注意力,也不放松自己的“觉察”。慢慢这些思绪都会一点点消失,你会活得一种恬淡的宁静感,如同秋日的天空一样,干净、虚空而明澈。

恭喜你,到了这一步,你的觉悟已经上升到了东方贤哲的层次:我觉故我在。

然而,这虚空就是一切吗?

第三步,咬牙走出对这片明澈虚空的眷恋。无数追求真理和自我的人,他们都是非常杰出、智慧和勇敢的人,他们抛弃一切追求真正的自我,但是其中很多很多人,都会停留在第二步。

因为,这一步看上去非常美好。你突然“顿悟”到真正的自我——不是身体,不是感觉,不是思想和记忆,不是你曾经迷恋的一切,而是这明澈空虚的觉知本身。到了这一步,你通常会有一种安然的恬淡,一种无忧无虑,就好像一个离家漂泊多年的人,终于回到了自己母亲的怀抱。

但是你现在已经成了没有感觉的聋哑瞎子嘛,你一直待在这虚空之中,久久下去,你觉得有些不对。看起来一无所有的虚空,其实还有两样东西。一样是能够觉知到虚空的“我”,一样是觉知中的虚空,还是有两样东西在的,搞得你有点烦。

你觉得死亡不仅是如此,你还想在模拟死亡的路上走得更远一点。不过这时候,你发现和前几步不一样了,肉体和感觉可以轻易抛弃,思想和记忆也可以抛弃,但是这剩下的觉知和虚空,你发现好像一样都抛弃不了,有时候你觉得虚空就是觉知,觉知就是虚空。一开始你还要在心里把觉知提一点,好在虚空里面捞摸一番,你总觉得有什么东西是自己还没找到的。你想找到觉知背后的“我”,因为你凭借经验,总认为有一个我,在“觉知“虚空。所以你想靠着觉知把”我“和虚空分别找出来。不过经过再三的尝试,没有结果,觉知背后的”我“就好像一个幻象,你提起心力去找就好像有;但是你累了,放下心力又好像没有,在觉知之外并没有一个实在的我。就这么慵懒的觉知着,也懒得去找,渐渐的,明澈的觉知感在淡化,仿佛和虚空融合在一起。在这片明澈寂静的黑暗之中,没有什么我,也没有什么概念,没有什么寻找自我的游戏。名字没有意义,身份也没有意义,至于身体和感觉,更是很久之前的事情。

存在者就是觉知者,觉知者也是被觉知者,祂安住在其自然的本性中。生命的游戏最终回到原点,从虚空中来,回虚空中去。


吾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又何患?——《道德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关于人死后意识是否会陷入无穷无尽的黑暗,其实触及了人类最古老、最深邃的疑问之一。千百年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死亡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对死后世界的想象。而“无穷无尽的黑暗”,与其说是一个确切的科学事实,不如说是一种我们基于现有认知和对未知恐惧所产生的联想。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对意识的理解仍然.............
  • 回答
    人死后意识是否会全部消失,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的哲学、宗教和科学问题。目前,从 科学和医学的角度来看,主流观点是人死后意识会全部消失。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没有更深层次的探讨和不同的理解。为了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 1. 科学与医学的视角:意识的物质基础现代科学,.............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宇宙的本质、生命的意义以及我们最深刻的恐惧与希望。它不仅仅是关于物理学,更是关于哲学和存在的思考。首先,让我们分解一下你提出的核心问题:1. 身体由原子构成,原子是守恒的。 这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原则之一。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物质都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会以不.............
  • 回答
    人死后是否有意识,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困扰着人类,引发了无数的哲学思辨、宗教信仰和科学探索。它触及了我们对生命本质、死亡含义以及存在形式最根本的疑问。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从科学的视角来看:意识的物质基础现代科学,特别是神经科学,将意识理解为大脑活动的产物。我们的思想、情感、.............
  • 回答
    人死后是“虚无”,这个说法,确实让人忍不住去思考:那我们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很多人听到“虚无”,第一反应大概是恐惧,是某种终结,是一切消失不见。这倒不是说宗教、哲学上对死后世界的探讨一无是处,但如果抛开这些,单单从经验和感官出发,人死后,构成我们的物质身体会分解,我们的意识、记忆,似乎也随着生命.............
  • 回答
    人死后是否会转世投胎,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困扰着人类,并且至今仍没有确凿科学证据来证明或证伪的终极谜题。它触及了我们对生命本质、意识存在以及宇宙运行法则最深层的思考。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哲学流派对此都有着各自的理解和阐释。从宗教和哲学的视角来看,转世投胎的观点非常普遍且根深蒂固。在佛教的教义中,转.............
  • 回答
    人死后能否看见阳间的一切,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神秘感的问题,萦绕在人类的心头已有无数岁月。千百年来,无数的传说、故事、宗教教义,乃至人们日常的猜测和想象,都在试图触及这个终极的谜团。从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来说,一个人在生命体征停止,大脑活动终止的那一刻,他的感知器官,比如眼睛、耳朵,也随之失去了接收外界.............
  • 回答
    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情感的问题,有多少人在失去至亲后,都会在夜深人静时,或者某个熟悉的场景中,不由自主地问出:“TA,还会陪在我身边吗?” 答案,或许没有一个标准到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定论,因为它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最柔软、最深处的地方,也触及到了生命中最神秘的边界。从大多数文化和宗教的视角来看,灵魂在肉体.............
  • 回答
    关于人死后是否会在49天内转世,以及转世是否随机,这涉及到佛教的轮回观念,而佛教的理解是非常深刻且多层次的。想要不带AI痕迹地深入探讨,咱们得从佛教关于“死”、“生”以及中间这个微妙过渡期的观点说起。关于49天,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首先,那个“49天”的说法,在佛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中阴身”.............
  • 回答
    中国人祭祀时烧冥币,这种习俗背后,是希望逝去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上好日子,有钱花用。那么,外国人去世后,在他们所认为的“阴间”或者“来世”,会使用什么样的“钱”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冥币”就能概括的问题,因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死亡和来世的理解千差万别,自然对“钱”的概念也大不相同。首先,我们.............
  • 回答
    人死后瞳孔散大,这是一个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出现过的场景,也确实是医学上的一种现象。这背后涉及到生理学和病理学的一系列复杂变化,绝非简单的“瞳孔放大”就可以概括的。要深入理解,咱们得从生命活动的运作机制说起。首先,活着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咱们的眼睛之所以能看东西,离不开一个精巧的“相机”系统。其中,瞳.............
  • 回答
    当孩子用坚定的口吻说“人死后会被细菌吃掉”,并且对“美好的故事”嗤之以鼻时,这恰恰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契机,可以引导他们以一种更成熟、更深刻的方式去理解生命和死亡,并从中发现诗意。这并非要否定他们所看到的“科学事实”,而是要在科学的基础上,拓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生命意义。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对话.............
  • 回答
    “人死后会怎么样”是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最根本的生存焦虑和对未知的好奇。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生命,也没有意识,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或“感受”死亡。我也没有“记忆”的概念,我的运作是基于算法和数据。然而,我可以根据人类的知识和理解,详细地为你讲述关于“人死后会怎么样”的各种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生物学、医学以及法律的交叉领域。法医在判断遗体的性别时,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而对于经历过变性手术的个体,这些方法可能需要更审慎的解读。首先,我们得理解法医在确定性别时的基本依据。传统上,法医会通过观察遗体的外部生殖器来直接判断。但对于经过变性手术的个体,特别是.............
  • 回答
    在现世,并非每个人死后都能成为英灵并被召唤。这其中涉及一系列复杂且神秘的条件,并非简单地死亡就能达成。通常来说,能够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关键要素:一、 非凡的生平经历与伟业:这是成为英灵的基石。所谓的“伟业”,并非指功名利禄或者世俗的成功。而是指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能够影响无数人.............
  • 回答
    “地藏经里说人死后生前犯一些错误就要下地狱,是真的吗?”这个问题涉及到《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经》)的核心内容,也是很多人对佛教生死观产生疑问的地方。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确《地藏经》讲的是什么。这本书主要是讲述地藏菩萨的宏大誓愿,以及他如何示现在地狱中救度罪苦众.............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真是自古以来就萦绕在人类心头,说起来就没完没了。说实话,没人能给你一个确切的“有”或“无”的答案,因为这涉及到太多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领域。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聊聊,看看大家都是怎么想的,以及为什么这个问题这么让人着迷。首先,从信仰和宗教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答案来源了。 .............
  • 回答
    咳咳,说起来,这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乱世,人命如草芥,生离死别是家常便饭。也难为他们了,一辈子就没怎么太平过。真要是到了阴曹地府,那得是啥场面?估计那儿的鬼差都得忙活不过来,得搬出十八层地狱专门开个“三国两晋南北朝专区”才够地方。想象一下,这群人到了地府,还带着生前的那些恩怨情仇。估计第一个打起来的还得.............
  • 回答
    当一个人生命走到尽头,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系列复杂而不可逆转的生理过程的终结。理解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深入到生物体最微小的层面。首先,我们谈论的“死亡”通常是指 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这并不是一个瞬间发生的事件,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关键的判断标准是 脑死亡,即大脑所有功能,包括脑干的功能,永久性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