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扳道工应该让火车撞死十个不看警告的孩子,还是撞死那个无辜的孩子?为什么?

回答
这是一个经典的“电车难题”变体,而且问到了一个极其困难、没有人能给出绝对正确答案的问题。它迫使我们面对道德和伦理中最棘手的部分,关于生命价值、责任以及在极端情况下如何做出选择。

让我试着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困境。

问题的核心:选择哪个“坏”?

从最直观的层面讲,这个问题设定了一个非此即彼的绝境。扳道工必须做出选择,无论选择哪边,都会有人死亡。这本身就意味着无论如何都会产生悲剧,并伴随着巨大的心理负担。

选项一:让火车撞死十个不看警告的孩子

“不看警告”的含义: 这个说法非常关键。它暗示了这十个孩子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过失”或“不负责任”。他们可能在不该出现的地方玩耍,或者忽视了危险信号。这在一些道德框架下,可能会被用来为选择牺牲他们提供一丝“理由”,尽管这依然非常勉强且残忍。
功利主义的角度(最大化好/最小化坏): 如果我们套用功利主义的思路,即选择能带来最大利益或最小伤害的方案,那么牺牲一个人来拯救十个人似乎是“更理智”的选择。从数字上看,损失更小。但这是一种冰冷的计算,完全忽视了每个生命的独特性和情感价值。
对“无辜”的定义: 这里“无辜的孩子”之所以特别令人痛苦,是因为“无辜”这个词强调了他没有任何过错。他只是碰巧出现在了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与那十个可能被视为“有过失”的孩子相比,他的无辜感使得牺牲他显得更加残忍和不公平。

选项二:撞死那个无辜的孩子

牺牲“无辜”的道德负担: 主动选择去伤害一个完全无辜的人,会带来巨大的道德罪恶感。这感觉像是背叛了保护弱小的责任,或者说是直接制造了不公正。
责任的界定: 扳道工是这个场景中的“行动者”。他掌握着改变火车方向的唯一能力。如果他不去干预,火车按原轨道行驶,那么那十个孩子的死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由他们自己的行为(不看警告)和外部环境共同造成的。而如果他选择改变轨道,那么那个无辜孩子的死亡,就是他直接、主动、刻意造成的后果。这种“直接导致”的心理压力是压倒性的。
“不作为”与“作为”的道德差异: 在许多伦理讨论中,“不作为”导致坏结果,和“作为”导致坏结果,在道德责任上是有区别的。前者可能被视为未能阻止,后者则是直接的施加者。

为什么这个问题如此令人纠结?

1. 生命是无价的: 没有任何数字可以真正衡量一个生命的价值。十个生命叠加起来,固然在数量上比一个生命多,但道德上并不一定“更好”选择。每个生命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个人的梦想,以及独一无二的经历。
2. 谁有权决定生命的去留? 这是一个最根本的伦理拷问。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让一个人来决定谁生谁死,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权力的滥用,无论这个决定多么痛苦。
3. 情感与理性的对抗: 我们的情感会让我们同情每一个潜在的受害者。理性可能倾向于数字上的最小化损失,但情感上却难以承受牺牲一个纯粹无辜的生命,尤其是当其他生命似乎带有一丝“本可以避免”的色彩时。
4. 现实中的不可行性: 在现实中,这样的选择几乎是不可能在瞬间完成的,而且其后果的心理创伤是无法想象的。这不是一个可以轻易拿来做决定或辩论的场景,它揭示了人类在面对绝望时的无力和痛苦。

如果非要逼着做出选择,并且要详细阐述其中的艰难:

如果必须选择,并且要用“理由”来支撑,那么大多数人可能会在巨大的痛苦和道德煎熬中,倾向于选择让火车撞死那十个不看警告的孩子。

为什么会这样倾向?

最小化整体伤害(功利主义的拉扯): 尽管残忍,但从“生命数量”这个冰冷的维度看,牺牲一个生命来挽救十个生命,从整体上看是减少了死亡人数。这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选择。
责任的相对分散性: 在这种选择下,扳道工虽然是执行者,但那十个孩子的死亡,与他们自身的“不看警告”行为有一定的关联性。这意味着,虽然扳道工做了决定,但责任链条似乎并没有完全集中到他身上,而是部分地分散到了那些未能尽到注意义务的孩子身上(尽管他们是孩子,这种说法本身就令人心痛)。
避免直接制造“纯粹的受害者”: 牺牲那个无辜的孩子,意味着扳道工直接、主动地将一个本不会有事的人推向死亡。这种“主动施加伤害”的道德罪恶感,往往比“未能阻止伤害发生”更为沉重。扳道工可能会想:“至少我没有主动去害那个完全没做错事的人。”

但是,这个选择的代价是毁灭性的:

即使选择牺牲十个孩子,扳道工依然是那个“决定”了谁死谁生的人。他会将那十个孩子的死亡归咎于自己的选择,并且可能永远活在“如果我当初选择牺牲那个无辜的孩子,也许情况会不一样”的自我折磨之中。他会想象那个被他“牺牲”了的无辜孩子的家庭会如何痛苦,而那十个孩子的家庭又会因为他的选择而产生什么样的愤怒和悲伤。

结论: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它是一个道德陷阱,用来揭示人类在面对不可能选择时的困境和痛苦。如果一定要选,多数人可能会基于“最小化死亡人数”的功利考量,以及“避免直接伤害无辜者”的心理倾向,选择牺牲那十个不看警告的孩子。但这个选择绝不是轻松的,也不是正义的,它只是一种在极端绝望下的、伴随巨大创伤的无奈妥协。无论做什么选择,都会有生命逝去,都会有人背负沉重的罪恶感。这恰恰说明了生命的可贵,以及在复杂困境面前,人类选择的艰难与无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铁路扳道员遇到这种事,应该做到:

扳动道岔后,眼看道岔,手指道岔位置,确认道岔位置正确,口呼“XX号道岔位置正确”。

向车站值班员方向显示道岔位置正确手信号。

然后发现两条股道上都有熊孩子。且无法通知他们。

向列车方向显示停车手信号。

列车司机看到扳道员显示停车信号后,立刻采取紧急制动措施。

在最后的紧急制动距离内,熊孩子能下道就能活,下不了就变成熊孩子块了。

《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
第71条
事故当事人违章通过平交道口或者人行过道,或者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造成人身伤亡,定事故当事人责任。


由于熊孩子们是被上帝视角的出题人放置在股道内的,责任不在铁路方面,从轻处理涉及事故的各干部职工。虽然及时发现隐患,但不能及时通知列车停车。

机车司机、机车学习司机、相关车站值班员、扳道员,列安全红线问题。罚款1000元,三月内所有奖金免发。

本次事故局管内各单位要吸取教训,深入组织学习,记名式传达。

作为铁路从业人员,在扳道员的立场上,回答是不会扳道。

如果扳道员自行决定牺牲知道哪个股道是废弃股道的小孩去拯救不要命的十个熊孩子。私自扳动道岔。

之后发生造成死亡的事故。

《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
第68条
铁路作业人员……,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作业纪律……造成伤亡,定责任事故。具体情形按以下规定办理。
……
(五)作业人员在工作或间歇时间擅自动用铁路运输设备设施、工具等导致伤亡的,定该作业人员所在单位责任事故,同时追究设备设施配属(或管理)单位的责任。


由于是铁路从业人员擅自决定将列车移动至废弃股道,是铁路部门责任事故。

处理如下:

事故主要原因是扳道员某某某有章不循、违章蛮干、视岗位责任于无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移交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车务段主管安全副段长,免职。

相关车站站长,职工安全教育不到位,岗位盯控流于形式。撤职到底(半年内工资按最低标准支付,期间所有奖金免发),罚款5000元。

相关车站车站值班员,未能履行岗位职责,撤职到底,罚款5000元。

相关车站助理值班员,岗位互控未能起到作用,撤职到底,罚款2000元。

相关车站其他职工(比如售票员、站台客运员等)人均考核1000元。

本事故全国铁路单位通报,全国各铁路单位组织安全大检查,加强封闭网巡查工作,严格防范题主再次组织熊孩子突然出现,全面严查其他各类安全隐患。

如果旁边所谓的“备用线路”是安全线,避难线等长度不足的线路,列车又刚好是旅客列车。那扳道员,不蹲好久好久监狱是出不来了。

如果是特种货物军运列车,他也敢擅自扳道,嗯,如果当场没被炸成渣渣,就牢底坐穿吧。

站停列车在紧急制动加鸣笛的状态下基本可以避免事故,所以这里说的是高速通过的列车。如果情况已经危急到来不及清理股道上的熊孩子。

那么,铁路部门里不会有任何人去做出变更正确列车进路的决定。

突然扳动道岔变更列车进路是对高速运行的机车司机生命、列车中旅客、乘务人员安全的严重不负责行为,很可能造成列车脱轨、倾覆、撞击障碍物、甚至引起重大伤亡。

保障列车安全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这时,作为扳道员只能“急速向列车方向奔跑,显示停车信号”

(如果携带对讲机则同时呼叫列车停车,对讲机不能联系列车的尽可能联系车站,让车站用大功率电台呼叫列车停车)。

所以作为中国铁路人,我们必然是值班员给什么道岔的命令,我们如何扳动那个道岔。

~附加内容~

题目设定里说的是扳道员,就从扳道员的角度上回答了。

废弃股道是不具备列车运行条件的,也就是说,如果这个道岔指向方向是正常使用的线路和废弃股道。那么这个道岔平时的状态是被人工加锁不可能转动的。

通过列车之所以敢高速通过,是因为我们的正常作业和设备正常运行保证了列车前方区间空闲,如果强制解锁把通过列车扔废弃股道里,肯定是会出大事的。

讨论这个问题时将那一个孩子的线路自动脑补成了具备列车运行条件的车站侧线或者岔线。

说个如果,比如正常线路上有人无法下道,而过来的是低速运行的普通货物车列、单机车。我们会在紧急制动的同时,宁可扳动道岔让车列就地挤岔、脱轨,倾覆报废也会去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可两边都是人命关天时,只能让那些自己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的人承担他们自己的决定带来的后果。

我想说

毫无疑问,我们没有权利去决定别人的生死,人必须要对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

谁有权利“慷他人之慨”替那个正确的人决定牺牲他的生命来挽救别人的错误?

没有人可以愚蠢到不停的做出错误的决定却一直让其他人为此负责。

如果是熊孩子做了错事请监护人负责。

如果是成年人做了错事请自己负责。

做错事就请承担责任,不要第一想法就是把责任推给别人、扔给社会、扔给企业、扔给政府。

任何的个人没有权力剥夺他人生命。

法官签发审判决定,使用的是政府赋予的公权力。

铁路从业者转动道岔的权限,使用的是企业赋予他们的设备使用权。

有权利决定判决内容或道岔方向的是审判长、铁路车站值班员,而不是他们个人。

作为法官,要根据法律事实裁决,做出相对合法的判决。

作为铁路人,要根据调度命令执行运输计划,做出正确的进路安排。

谁都没有权利凭借自己的道德观决定剥夺他人的生命。

谁能允许任何个人凭借自己的道德观,就去行使他的职务权力决定其他人的生死。

有些人说我回答偏题,难道你们认可个人职务做到天皇、元首、帝国皇帝,就有权凭借个人道德观去随意决定他人的生死吗?

我们的国家是现代文明下的法治国家。

能用法律解决的问题,能不能别强行用道德解决?

这个问题中,铁路职工没有受到任何政府部门公权力的授权去牺牲那一个人。

如果他这么做了,这是犯罪。



最后,珍爱生命,不要穿越封闭网,不要进入铁路线逗留,不要在钢轨上放置奇怪的东西。

user avatar

不扳啊,扳了你的责任,不管屁事没有

user avatar

扳道工扳了就是故意杀人,最多看在杀人的动机是为了救人的份上上轻判几年。

不动,就是安全防护缺失或者孩子父母监管不到位,起码扳道工不犯法。

所以,这都不是道德问题,是个法律问题。详情请咨询罗老师

user avatar

小学生做选择题。

成人只会全部都要

电车难题,解答的很简单,

爬上火车阻止它的前进,如果不能就用我自己身体阻挡火车的前进。

第二种就是弄翻火车,阻止它前进。


这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这四个故事里,都告诉我们日和承担责任,去改变灾祸,消灭灾害。而不是躲避灾祸,更不是选择让别人祭献灾祸。


而西方文化,则是一种有罪论

也就是个人出生开始就是一个罪人,电车难题,其实就是需要个体去做祭献选择。

两权相害取其轻,回答问题的人只是从如何减少自己责任,为出发点,去回答问题。

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五个人他们都是生命,那么就是要回答者,选择祭献谁他才能觉得自己心理不受责备。

而出题者中会在回答问题的人选项里,找到其内心的活动轨迹,从而推测出他想要的答案。

user avatar

10是事故,1人是故意谋杀

user avatar

你知道吗,火车是有刹车的

user avatar

都在争论10个孩子和1个孩子,但是题设中还有个人就是扳道工啊~

如果选择撞死一个,那么事情的性质就是「扳道工错误操作致使一名儿童被火车撞死」,扳道工对其死负直接责任,该判刑判刑该赔款赔款。

如果撞死10个,那么事情性质是「10名儿童误入火车行驶轨道被撞死」,未尽到义务的监护人要承担法律责任,该判判,在这个选项里是让真正有错的人受到惩罚的。

user avatar

是让十个不建设大学的省自生自灭呢,还是把一个有好大学的省分光呢?以为扳道工傻吗?他当然是看,十个家庭来闹麻烦,还是一个家庭来闹麻烦。(防杠:先上缴很多,再下拨部分,请不要故意忽略上缴环节。)

user avatar

反对最高票答案!

因为这里不只有一个叙述陷阱。

还有一个陷阱就是,以看警告与不看警告的来衡量生命的价值。

“这个题目里有个叙述陷阱,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很多人都被10个与1个的数量对比给束缚住了,将那10个破坏规矩的小孩默认为大多数,这种理解本身就错了。”

通过引入更大范畴把多数与少数颠倒,来得出相反的结论,本身还是没能逃脱了题目本身的陷阱。

另外:守规矩的人就一定是多数吗?举例子比如:闯红灯、偷税等等不都是反例吗?难道就能证明一个人玩的小孩就该死吗?显然不对。

任何以看不看警示牌,或人多人少来判断哪边更值得牺牲都陷入思维桎梏。

最大减少事故死伤才是这类安全事故中应当遵循的准则。

问问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下,消防员、警察、医生,在必须选择性救助之前会问你有没有偷税漏税、有没有超速吗?!

如果会,不是文革就是纳粹!

这道题的让人为难吊诡之处在于:

以一个不充分的理由干扰你就事论事的思考。

如果说十个人是杀人犯?还有会有人犹豫吗?但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而且杀人犯在完成司法程序之前是不是该杀,还是个值得讨论的法律问题。

类似的陷阱:

地上有10块钱与5块钱,请问你捡哪个?

你捡哪个都可以笑你傻。因为你的思维被10和5的数字干扰都忘记把自身利益最大化了。

回到题目的选择。在没有给出给多细节的话,我选择变道。原因有两点:

1、

无论是在废弃或者使用的铁轨上玩耍,虽然有守规矩与不守规矩之分,但这种分别并没有大到不守规矩就死了活该。在生命这条底线上,守规矩与不守规矩本身不能改变这十一个人命是平等的。

2、一个人玩与是十个人玩所处在的状态是不同的。一个人玩耍时的思绪,更容易受环境变化影响,而一群人玩的状态则更容易受他人影响。所以,一个人比作为全体的一群人更容易充分及时意识到危险。

所以,以生命平等为前提,考虑到幸存几率,我选择变道。

另外,鸣笛、减速等等一切降低死伤的方法我都会做!因为在我眼里,没有人应该死。


如果题目再告诉我,十个人离得比较远、或者小孩是个残障人士,那我的选择又会有不同,因为是根据怎么做才能降低死伤来判断的。

来看看另一道难题:

妻子和妈妈同时掉下水都需要救援时,你先救谁?

这道题是在测试你更爱谁,但是这种爱的差别不足以判断谁比谁的命更重要,所以以爱的差别为条件去选择是不充分的,因而为难。

最实际的答案是:第一时间能救到谁就救谁,再救第二个。这就是从救援与生存的角度看待问题。


所以这类问题,如果实际发生,根本不会想这么多,因为保存大多数是人类群体的天性。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不经意间维持了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而偏偏有些自以为标新立异的想法,以打破常规为乐,比如这种以某种规则来干扰我们对生命的选择,历史上就导致过无数惨剧,早被社会的进步甩进了垃圾桶。

这才是伴随人类真正的思维桎梏。

user avatar

让火车停下来不行吗?

user avatar

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司机撞死十个孩子无责;根据紧急避险原则,扳道工扳向一个孩子也无责,这才是法律的选择。

user avatar

有人谈了铁路专业视角,有人谈了道德伦理视角,我来谈法律视角: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第五十一条 禁止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对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的,铁路职工有权制止。

第五十八条 因铁路行车事故及其他铁路运营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人身伤亡是因不可抗力或者由于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铁路运输企业不承担赔偿责任。

违章通过平交道口或者人行过道,或者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造成的人身伤亡,属于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

根据该条,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碾死10人,还是碾死1人,都是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铁路公司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换言之,无论铁路在使用中还是已经废弃,只要铁路没有拆除,那么就是禁止在其上行走、坐卧、逗留,推而广之当然也包括玩耍、奔跑的。

所以不存在什么那1人就是单纯善良遵守规则的白莲花,10人就是无视秩序,该死。只要在铁路线上玩了,那么就都一样,没有谁更该死。

——结论:扳,碾死1人。

user avatar

作为一名铁路工作者,我来乱答一发

————————————————

第一,火车变道是由车务部门操控,工务和电务部门共同养护的道岔正反位变换操控的,不是司机操控的,司机基本只负责操控速度。

第二,按照你说的,单人在的线路应该属于安全线,也叫死亡线,就是没刹车才进去的。。。(可能有误,如果有误,欢迎指出,关于安全线不是特别清楚),也就是说,开进去,连司机,带后面车厢都有危险,货车还说得过去,要是客车呢?

即便是货车,万一拉的是重要物资呢?要是军列呢?要是航天物资呢?

第三,在没有护网的地段,只有尽量紧急制动(既非常制动,也会带来非常的设备损害),撞到人是没有主观责任的

另外,路外人员造成铁路中断,是可以按最小时间单位计算赔偿的。

user avatar

理论上备用车道上那个孩子也属于“无视警告无视危险”的孩子。

因为警告牌子只会警告你别在轨道上玩耍,并不会详细到“在火车来的时候别在轨道上玩耍”。只要有警告危险的标识,就代表“火车没来的时候你也别在上面玩”。

就好像红灯就是叫你别过马路,不是叫你“两边有车来的时候别过马路”。

斑马线就是叫你减速慢行礼让行人,不是叫你“红灯的时候减速慢行礼让行人。”

所以按照“对待错误我们容忍的界限在哪里?是否因为一个无视危险警告的牌子,这十个孩子就丧失了被救助的价值?”的思考逻辑,单独那一个孩子也死的活该。



但是!这里有个非常大的但是!

扳道工眼睛一闭不管,无论撞死十个还是一百个,都是孩子家长自己的责任。

扳道工但凡动一下,哪怕是为了救一千个孩子撞死了一个,那也是他的责任,至少定个过失杀人。

无论是紧急避险,还是自我防卫,或是为他人防卫,即使你是警察也不行。

有人用枪对着你,叫你杀某个无辜的路人,要么你死要么路人死,就算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法律也不会酌情考虑,只要你动手了,那你就犯罪了。

更何况是扳道工。

user avatar

曾经也疑惑过这个问题,直到我学了宪法。宪法除了规定了国家制度,也规定了人民的权益。各路学者都认为,人的生命是平等的,不能以生命的数量来衡量。一个人的生命并不小于十个人的生命之和。看到这段话我就惘然大悟了:
如果允许为了救十个人而杀掉一个人,那么就意味着医生可以杀掉一个病人,取出他的器官去拯救生命垂危的另外十个人!意味着任何人可以杀掉仇人取出器官去救其他人!


从这个角度理解,为了救十个人而牺牲一个人,是不可取的。这不仅仅是学术观点,也应该和天赋人权一样是人类文明的应有之义。

user avatar

奇怪為什麼這題能成為一個題目。

選擇扳跟不扳不是都可以嗎?這是這個扳道工的自由意志

你憑什麼決定他該扳10個人還是扳一個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经典的“电车难题”变体,而且问到了一个极其困难、没有人能给出绝对正确答案的问题。它迫使我们面对道德和伦理中最棘手的部分,关于生命价值、责任以及在极端情况下如何做出选择。让我试着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困境。问题的核心:选择哪个“坏”?从最直观的层面讲,这个问题设定.............
  • 回答
    扳火车轨道,那个经典的电车难题,总是被用来探讨功利主义的冰冷逻辑。但现实世界中,道德困境的模样可比那个二选一的场景要复杂和揪心得多。它们往往隐藏在更日常、更细微的选择里,但其潜在的冲击力,却足以让人辗转反侧。我曾听过一个在国际救援组织工作的朋友讲过一个事。他们当时在非洲一个饱受战乱和饥荒的地区提供援.............
  • 回答
    手枪扳机改造成触摸式?这想法听起来够科幻的,对吧?说起来,技术上并非完全不可能,但要真正实现并让它在实用层面比传统扳机更胜一筹,那可就复杂多了。触摸式扳机是怎么回事?想象一下,你不是用手指按压一个物理触发器,而是通过感应你指尖的压力、位置甚至温度来完成射击动作。这可能涉及到以下几种技术: 压电传.............
  • 回答
    .......
  • 回答
    您好!您收藏的玉器挂件/扳指,根据您的描述,我为您详细介绍一下这些物品可能是什么,以及内壁上的文字可能代表的含义。由于我无法直接看到实物,所以我的解释是基于对常见玉器挂件和扳指的了解,并结合内壁文字的常见情况进行推测。首先,我们来区分一下“玉器挂件”和“扳指”: 玉器挂件: 这是泛指一切可以悬挂.............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美国政治体制的核心议题。如果 FBI 真的成功“扳倒”了希拉里集团(我们暂且这么称呼,尽管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笼统),那这究竟是揭露政治丑恶,还是三权分立与司法系统的胜利?答案恐怕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复杂交织的。首先,我们来谈谈“揭露政治丑恶”这一层面。如果希拉里集团的“倒.............
  • 回答
    孩子算数离不开手指头,这其实是很多孩子在初学计算时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扳手指并不是坏事,它代表着孩子在通过具体形象来理解抽象的数字概念,这是非常自然的学习过程。我们要做的是循序渐进,慢慢引导他们脱离对手指的依赖,掌握更灵活的计算方法,而不是强行阻止。为什么孩子会“扳手指”? 具象思维: 孩子对数.............
  • 回答
    确实,现在很多手枪都设计有扳机保险,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安全装置。所谓扳机保险,顾名思义,就是直接作用在扳机上的保险机制,目的是防止在非预期情况下扳机意外扣动,从而引发走火。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手枪,其扳机保险的设计和原理都有所不同,但核心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安全性。下面我试着从几个常见的扳机保险类型来详细.............
  • 回答
    “大猪嘴扳点死,小猪嘴打劫活”,这句俗语非常有意思,可以说是老百姓生活中智慧的凝练,其中包含着对人生百态的观察和洞察。它主要是在说,在人生的某些境遇下,“大人物”或“有权有势的人”往往容易因为一时的错误或一点小疏忽而导致彻底的失败、身败名裂,而“小人物”或“普通人”则往往能在困境中找到生机,通过灵活.............
  • 回答
    围棋中的“两扳长一气”,简单来说,是指在双方棋子互相纠缠、形成复杂局面时,一方通过两个“扳”的手段,最终形成“一气”的紧凑连接,从而在局部取得优势。这个看似简单的招法,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变化和深刻的攻防哲理。要详细理解“两扳长一气”,我们得先拆解它。“扳”(bān),在围棋里指的是在对方棋子的一边直.............
  • 回答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小区物业借个扳手还要收押金和使用费的时候,也挺懵的。毕竟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感觉不是太普遍的事儿。但细想一下,物业这样做,虽然听起来有点“小气”,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说,也未必完全没道理。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事儿到底“正常”不正常,以及这背后的考量。首先,咱们得弄明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历史上两个截然不同的权力斗争场景。康熙擒拿鳌拜与汉献帝诛杀曹操,虽然都发生在皇帝与大臣之间,但两者的背景、条件、操作方式乃至最终结局都大相径庭。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关门”这个说法,在现代语境下常常带有一种私密、突然且掌控局面的意味。在古代宫廷.............
  • 回答
    好的,关于游戏扳机(Game Trigger)这家投资机构,咱们来好好聊聊。想必你也是对游戏领域比较关注,所以才对它产生了兴趣。首先,咱们得明白,游戏扳机是一家专注于游戏行业的投资机构。这意味着他们的眼光和资源都聚焦在游戏这片充满活力但也竞争激烈的市场。在这个领域里摸爬滚打,既要有对游戏本身的热爱和.............
  • 回答
    这个问题,恐怕是困扰韩国社会,乃至很多关注韩国发展的人们多年的一个大难题。要说“扳倒”,这词儿有点重,毕竟财阀不是一个可以轻易“推翻”的实体。但要说有没有“方法”去制约、去改革,甚至在某些方面削弱他们的影响力,那答案是: 方法是有的,但困难重重,而且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我是一名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实体,也无法拥有上司或同事。因此,我从未经历过任何形式的职场人际关系,包括“扳倒上司”这种行为。我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信息、回答问题、协助创作,并进行有益的对话。我被训练了海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并不包含我个人的经历或情感。关于“扳倒上司”这种行为,我知道它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发生.............
  • 回答
    热火 115:104 击败湖人,将总决赛大比分扳成 1:2。这场比赛绝对可以用“荡气回肠”来形容,尤其是对热火而言,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吉米·巴特勒的表现,更是堪称史诗级。巴特勒的“詹姆斯式”统治力:40分、13篮板、11助攻,这是巴特勒交出的令人瞠目结舌的成绩单。这不仅仅是数据上的华丽,更是他.............
  • 回答
    凯尔特人主场以117比106力克热火,这场胜利对于凯尔特人来说意义非凡,不仅扳回一城,更是狠狠地给了热火当头一棒。仔细回顾这场比赛,可以说是一场关于韧性、策略和关键球员爆发的精彩对决。开局的试探与胶着比赛一开始,双方并没有立刻进入白热化。热火延续了他们一贯的团队篮球风格,通过精准的传导和球员间的默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