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德国成为法西斯国家,有其历史原因。
由于德国统一较晚,统一过程正好迎来热战时代。
所以德国统一过程中消耗大量军火物资,客观上促进了德国的军工产业发展。
所以那个时候,反而是英法这些国家的轻工业相对发达,德国的重工业较发达。
英法可以在殖民地倾销工业产品,并获得原材料。那个时候,英法可以操控殖民地,对自己实行低关税,对他国(德美)实行高关税。
因此,德国统一后,军工产业面临没有市场的问题。
只能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维持军工产业运作。同时打破英法的殖民地体系。
可惜没有成功。
然而英法在一战后光顾着洗劫德国,却没有终结德国的军工产业。
二战后,德日的军工产业被严重阉割,没有能力再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
德日从此转向轻工产品,在汽车、机电、电子产业发力。
反而,法国这种国家成功发展起自己的军工产业。
这也是德日这两个国家在汽车领域异常强大的原因,最优秀的人才得以集中在这些行业。
而五常不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重工。
------
日本主要是前几次扩张(朝鲜半岛、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过于顺利,野心越来越大。
这个问题真是一个绝妙的问题.....而此时又恰如一个绝妙的时间
结论是:法西斯主义的真正群众基础是小资产阶级,如果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里,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法彼此理解,那么他们更大概率在大型危机后成为法西斯国家,反之,革命成功的概率更高
大约在90年前托洛茨基和斯大林曾经就此有过一个争论,关于法西斯的成因,实际上这两个人的很多争论都难言对错,我觉得他们水平都非常高,但在这个争论上,斯大林和他一派的人显然私心很重,他们把法西斯和民主/自由主义或多或少联系在一起。而托洛茨基的判断要更加精准。
他用逻辑自洽的顺序阐述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几个步骤
前面三个步骤是千篇一律的,但接下来有两条路线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按照这套理论,
小资产阶级是否人足够多,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否具有成为法西斯国家的潜力,
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选择和无产阶级站在一起,还是和大资产阶级站在一起,决定了这个国家是走上法西斯的道路,还是走上革命的道路
那么有趣的问题来了,如果说马克思那个年代,斯大林那个年代,小资产阶级是掌握了一定生产资料的人,例如小商铺的主人,小作坊的作坊主。
今天我们的小资产阶级代表会是什么呢?拥有股票算不算拥有生产资料?那美国大部分雇员通过401K参与了美股和美债,拥有地产算不算拥有生产资料? 那....
让我们再一次回忆托洛茨基当年的论述
法西斯主义只有在工人政党执行保守路线,阻止了无产阶级利用革命情势和掌握政权的国家中,才会取胜。
如果有一个国家,在经济危机之后,利用无产阶级的不满,上台一个看起来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党,然而他最终会是一个保守主义的政党,他会开始利用工人阶级,但最后阻止工人阶级掌握政权,最后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将会被挑起。那么这样的国家就会变成一个法西斯....
无产阶级在法西斯政权中将失去他们在之前革命中获得的一切,而无产阶级的消灭也意味着小资产阶级唇亡齿寒。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我始终觉得,占据社会主体的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时候要互相理解的原因,无论是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种族歧视,都是分裂这两群人的利器,而最终他们会发现,他们对彼此的攻击毫无意义,在最后的结果中,他们都是输家。
某种意义上来说,挑起纷争,刺激人与人彼此之间的不和,孤立,就是法西斯的代表,而努力消弭矛盾,促进彼此的理解,就更像是革命主义的情怀。我想这也是中俄当时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意有所指的含义。
由奢入简难,难就难在不肯法西斯,一法西斯也就不太难了。
法西斯国家和正常国家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经济结构是否有可持续性,国内经济能否正常良性循环。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和国内资本更容易处于垄断状态,其自身经济结构无法在本土市场形成正常的良性竞争,且海外市场缺乏,导致贫富差距过大,甚至很多中下层破产,继而内需无法充足,中下层民众负能量爆棚的话……
就会容易导致民粹主义者上台,和其对阶级性的进一步淡化与消解,更强调民族性和对外矛盾,进一步助长经济结构的不可持续性和超阶级的排外、仇外,走向恶性循环。
如果其社会舆论长期选择性开放,底层(因经济或政策等原因)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甚至无法上学),且国家自身历史上曾经很辉煌的话,也都会是迈向深渊的加分项。
所以感觉防治法西斯最好的药方,在国家层面,应该是经济上重视居安思危,尽可能防止制度性的经济危机发生,适时调整经济结构,重视发展和完善福利制度,提高中下层普通民众的受教育水平,尤其是重视社科方面、公民意识的教育。
但作为普通人,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其实很难避免陷入其中,因为法西斯化是个得肝癌一样的过程,最开始是悄无声息的,甚至作为普通人,最开始的时候还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历史参与感和骄傲自豪感,一旦意识到不对,感觉到疼的时候,基本就已经是晚期了。
所以唯一勉强有效的办法,可能就是对自己的阶层属性有清晰的认识这点,继而做到不去和自己的阶级兄弟互相伤害,尽可能更早意识到危机吧。
套用一个梗
阿尔、亚瑟:(看向路德维希)啊……我们言归正传,你说的那个“法西斯”,她漂亮吗?
路德维希:她不是漂不漂亮的问题,她真的是那种,很少见的那种……她经济上像民粹,文化上像愤青,军队船坚炮利的,很可爱……(露出微妙的笑容)遗憾的是经济危机那段日子天太黑,我没能看清楚她的本质。
阿尔、亚瑟:(突然笑出声。)
路德维希:(怒吼,指着阿尔)你欺人太甚,我忍你很久了!(攥起拳头准备开打)
阿尔:(迅速收起笑声,脸上恢复一本正经)我家经济危机解决了。
路德维希:(捶桌子)你明明在笑我,你都没停过!
阿尔:路德,我们是世界警察(手指向自己和亚瑟),受过严格的训练,无论多好笑,我们都不会笑……(看向亚瑟)除非忍不住。
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事件,大概就是意大利成为了法西斯主义发源地,要知道意大利在罗马帝国时代和文艺复兴时都曾长期引领世界潮流,不过从意大利的近代史过程来看,似乎又有一定的必然性。
1500年的意大利在思想和文化上可以说仍然领先于整个欧洲,但在国力军力上却不是如此,由于各个城邦国家割据混战,且为了打击竞争对手而不断引狼入室,使得意大利逐渐成了法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君主制集权强国欧洲争霸战的舞台,国土也逐渐被瓜分。其结果是,到18世纪末,连昔日城邦国家中最强盛的威尼斯共和国都沦为奥地利的威尼斯省了。
但是从统一运动开始,情况差若天渊,意大利不但赶走了法国奥地利等所有外敌,成为一个3000多万人口的世界中等大国(当时所有西方国家人口都没有过亿,3000万已经是个很可观的体量),还从被别人侵略变成了侵略别人(从江河日下的奥斯曼手里拿下了偌大的利比亚,并多次入侵埃塞俄比亚),更是奇迹般的在一战后成为了国联4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种对比不免使得很多民众认为,只有统一集权的国家和强有力的政府才能在危机关头拯救民族,才能使意大利回到罗马帝国时代的荣耀,例如连意大利国歌里都有“遭凌夷受嘲讥,至今已数世纪;只因为久分裂,长涣散不团结。高举起一面旗,同信念同目的,让我们联合起,天下谁能敌?”这样的词句。
所以墨索里尼成功利用了意大利民众这种心态,把文艺复兴以来意大利军力虚弱、被列强欺压等等所有问题都归结为自由的泛滥和个体的涣散,发动了法西斯运动,并利用1920-21经济危机的时机,动员10万支持者进军罗马,很快就上了台。希特勒一直颇为崇拜墨索里尼,还把他奉为自己老师,这也是二战过程中德国总是对意大利让利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我觉得也比较重要,大概是因为倒戈得及时,意大利并没有因为参与和策动战争受到很大的惩罚(比德国那样城市被炸平国土被瓜分要好得多了),反而还得到了一大笔援助,经济很快高速增长,1975年就成了G7的一员,现在也还是GDP前八名的列强级。这种情况使得意大利国内的墨索里尼崇拜者依然不少,认为他当初的决策并没有错。虽然法西斯主义官方上被意大利政府禁止,但在民间依然屡禁不绝,例如球星迪卡尼奥就一直是墨索里尼和法西斯的公开支持者,而背后也总有一批右翼球迷组织支持。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意大利王国和法西斯时代的残余,我当年看体坛周报的时候,意甲诸强高层宫斗之激烈、内容之离奇比起中国足球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那时候就有那句话的话,可能还真想说:拜托搞点资本主义(想办法提高俱乐部商业价值和收入)都成,成天这么封建(不惜破产都要重金砸巨星、收买裁判然后互相指责对方打假球吹黑哨)太low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