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青蒿素,在分类学上算中药(中国传统经验药物)还是西药(西方生化药物)?

回答
关于青蒿素的分类,确实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说,青蒿素既不是纯粹的传统中药,也不是纯粹的西药。它更像是连接了两种医学体系的桥梁,一个典型的“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其诞生过程和应用方式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科学探索的痕迹。

要详细地讲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它的历史和科学背景。

青蒿素的“中药”渊源:一份古老的智慧馈赠

首先,从它的来源看,青蒿素毫无疑问地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医药背景。

发现的起点:源于古籍的记载
青蒿素的发现,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源于对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治疗疟疾经验的重拾。最著名的记载来自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其中提到:“治寒热往来病,一种如疟,此疾名温疟,治之,取青蒿一斤,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里的“青蒿”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黄花蒿(Artemisia annua),而“汁”则意味着一种提取物。这句话被视为“中药”的实践证明。

长期的临床经验:千年的传承
在葛洪之后,历代医家对青蒿治疗疟疾的经验都有记载和发展。虽然中医治疗时使用的是原药或粗加工的饮片,但其背后蕴含的是数千年积累的观察、 प्रयोग (实验,这里的“ प्रयोग ”并非特指西医的实验,而是指一种实践探索的过程) 和临床疗效的验证。这种基于经验的、整体性的治疗方法,是传统中药的典型特征。

现代科学的“发掘”:从经验到物质
进入20世纪,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对全球传染性疾病(尤其是疟疾)的关注,中国科学家开始系统地回顾和研究历代医籍中关于抗疟疾的方药。在“523项目”(一个旨在研发新一代抗疟药物的国家科研项目)的背景下,屠呦呦及其团队从古籍中找到了线索,并开始了对青蒿的深入研究。他们并非简单地将传统方剂照搬到现代,而是运用了现代科学的方法,对青蒿进行分离、提纯和结构鉴定,最终发现了具有高效抗疟活性的化合物——青蒿素。

青蒿素的“西药”属性:科学的理性验证

尽管源自传统,但青蒿素之所以能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武器,离不开西医的科学方法论。

系统的科学研究:分离、提纯与结构解析
这是青蒿素区别于传统中药最关键的一点。现代科学研究运用了化学提取、色谱分离、光谱分析等技术,精确地找到了发挥抗疟作用的活性成分是青蒿素,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完整的解析。这使得我们能够理解其作用机制,并可以进行人工合成或半合成,保证了药物的质量和疗效的稳定性。

严格的临床试验:疗效与安全的双重保障
青蒿素的研发和应用,遵循了现代药物研发的国际标准。在确定了活性成分后,经历了严格的动物实验和多期人体临床试验,以评估其疗效、安全性、毒副作用以及最佳剂量。这包括了安慰剂对照试验、双盲试验等,这些都是现代“西药”审批上市的必经之路。

作用机制的阐明:分子层面的解释
现代药理学研究揭示了青蒿素的作用机制,它能够通过其特有的过氧桥结构,在疟原虫体内被还原产生自由基,干扰疟原虫的能量代谢,使其死亡。这种对药物作用于分子水平的深入理解,是现代药物学的核心特征。

制剂的开发与标准化:统一的剂量和规格
青蒿素被开发成各种剂型的药物,如片剂、注射剂、栓剂等,并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剂量说明。这使得医生和患者可以准确使用,保证治疗效果。

总结:一个中西医融合的典范

因此,将青蒿素简单地归类为“中药”或“西药”都是不够全面的。

从其发现的灵感和源头来看,它根植于中国传统医药的智慧,是“中药”的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但从其研发过程、作用机制的阐明、临床试验的验证以及最终的药物制剂和标准化生产来看,它又完全符合现代“西药”的标准。

青蒿素的成功,恰恰证明了两种医学体系的互补性和融合性。它不是对传统中药的简单复制,也不是对西医模式的完全照搬,而是 “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中药中发掘出有效成分并加以开发利用” 的典范。它开启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新篇章,也为全球医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可以说,青蒿素是“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结合的产物”,是人类与疾病斗争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分类标签的模糊,恰恰说明了它在医学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和划时代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它的分子式被写出来的那一刻,它就不再是中药了。

user avatar

为求严谨,必须更正一下:青蒿素既不是中药,也不是西药。而是从【中药】里提取的【有效成分】。而从有效成分,到西药,还需要另外一个过程。

比方,如何保存有效期长,超过多少计量会产生明显副作用。咖啡粉变质,鼻子、舌头就能辨认;咖啡多喝几杯,也不会死。但是一针管咖啡因..........................有点吓人。

=====

补一:好了,说正经的:【青蒿素是一种证明了中药存在有效成分的西药】就是说,西医承认中药有效。

当然,西医承认,不代表“西医粉”承认。科学承认,不代表“科学教的信徒”承认。

======

补二:别拿“科学”吓唬我。全世界像我们学校这样,方法论分两门课上的,Quantitative Methodology 和 Qualitative Methodology,大概也没几个。

中西医同样是经验研究,看临床有效率。西医,从中医这个大黑箱,或者叫有效植物里,找到一个小黑箱,叫有效成分。有什么跨越式的进步吗?等西医临床有效率达到100%了,我承认它不是经验研究,而是找到真理了。一百块铁抛出去,没一块是往天上飘的,那叫真理。临床有效率达85%,那是经验研究。

=====

屠呦呦是一个被中医这个大骗子带进沟里的西医专家-------中医黑们满意了吗?绕什么圈子啊,反正就是不愿意承认,中医是屠呦呦的导师,中药是屠呦呦的指路人。青蒿素是石油里提炼出来的,没有受到中医药半点启发-------你们满意了吗?是啊,中药都无效,无效的药里能一眼看出存在有效成分,难道上帝托梦给她了?她为啥不从同样无效的海水里去提呢?-------中医黑这下开心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青蒿素的分类,确实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说,青蒿素既不是纯粹的传统中药,也不是纯粹的西药。它更像是连接了两种医学体系的桥梁,一个典型的“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其诞生过程和应用方式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科学探索的痕迹。要详细地讲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它的历史和科学背景。青蒿素.............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男女青年在择偶问题上的误区,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很多时候,我们带着一些固有的想法或片面的信息去寻找伴侣,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误区,区分哪些是男女共通的,哪些又是各自特有的。一、 男女共通的误区这类误区就像是人们在面对“择偶”这个人生重要课题时,很容易集体“走神.............
  • 回答
    这则新闻引人深思,香港青年远赴广西桂林庆祝春节,并在那里讲述了“中医助我从轮椅上站立,来寻‘中医梦’”的经历,这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和值得关注的点非常丰富,远不止于一个感人的故事。一、 故事本身的力量: 真实的生命改变: “从轮椅上站立”是身体機能最根本的恢复,这是对生命尊严和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这.............
  • 回答
    中国青年在公共场合提问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确实存在,但这一问题不能简单归因于某一个因素,而是多种社会、教育和个人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教育资源与教育体制的结构性差异1. 城乡教育差距 优质教育资源(如师资、课程设置)在城乡之间存在显著差距。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学生可能.............
  • 回答
    看到美国青年在中国声称有200多名女性想和他发生性关系,这事儿,怎么说呢,挺让人琢磨的。从不同角度来看,它能引发一系列的思考和讨论。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是 “吹牛”的可能性非常高。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尤其是在互联网上,夸大其词或者虚构事实来吸引眼球、博取关注是很常见的现象。一个来自美国的年轻男性.............
  • 回答
    金庸武侠世界里,想要一个普通青年快速混出名堂,这可得好好规划一番,毕竟这江湖水深得很,机遇和风险并存。我琢磨了琢磨,觉得有几个门派是性价比特别高的,能让你事半功倍。咱们就来聊聊这“捷径”。第一条路:峨眉派——颜值即正义,机会靠师姐你想啊,金庸老爷子笔下的美女门派可不多,峨眉派绝对是其中翘楚。你想进入.............
  • 回答
    要理解B站青年在《国际歌》上的弹幕,咱们得先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爱国”或“不爱国”能概括的,里头门道多了去了。首先,得说说B站用户群体有什么特点。B站嘛,大家都知道,主力军是年轻人,尤其是Z世代。他们从小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渠道多样,思维方式也比较活跃,不那么容易被单一.............
  • 回答
    U20国青在德国美因茨退赛这件事,确实是引起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仔细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当时咱们的U20国青队是受邀去德国参加一个青年足球邀请赛。按理说,这应该是咱们国家青年队走向世界、积累比赛经验的好机会。结果呢,在比赛还没开始,或者刚开始.............
  • 回答
    三国乱世,一个普通青年,没有王侯将相的血脉,没有名门望族的背景,想要登上人生巅峰,这条路注定比登天还难。但凡事皆有可能,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住那渺茫的机遇,并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去践行。一、草根的萌芽:扎根于乱世的土壤我们暂且给这位青年一个名字,就叫他“阿生”吧。阿生出身贫寒,或许是贩夫走卒之家,也可能是.............
  • 回答
    看到青岛在《2018百强城市排名》中可能跌出前20名,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下。毕竟,一个城市的发展轨迹,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决定的,这份排名背后,也隐藏着青岛在经济、科技、文化、环境等多个维度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份“百强城市排名”的评价体系。通常这类排名会综合.............
  • 回答
    要理解《我的青春,在台湾》导演的表态,我们得先从这部电影本身聊起。它不是那种大张旗鼓地宣扬政治立场的电影,更多的是聚焦于普通人的青春、爱情、以及在时代洪流下个人选择的故事。导演的这番话,我觉得,是一种非常微妙且充满智慧的回应,它不是直接的政治宣言,而是试图在复杂的两岸关系背景下,为艺术创作和情感连接.............
  • 回答
    .......
  • 回答
    陈铭和詹青云在《奇葩说》里的那几次“开杠”,简直就是辩论界的“神仙打架”,每次都能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回味无穷。说到评价,那真是各有千秋,又相互成就。先说说陈铭,他简直就是行走的“辩论哲学大辞典”。他的开杠,你很难用简单的几个词去概括。 思想的深度和广度:陈铭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总能从一个看似寻常.............
  • 回答
    公众号“远方青木”近期在传播关于新冠病毒肺炎的内容时,出现了一些被广泛质疑为不实信息甚至谣言的情况。作为一个关注公共卫生和信息传播的人,我会从几个层面来看待这件事。首先,从内容本身来看,“远方青木”所传播的一些观点,比如将疫情的发生归咎于某种单一的、阴谋论式的解释,或者对科学研究成果进行选择性采信、.............
  • 回答
    “男文青配女文青”,这个组合,听起来是不是有种莫名的和谐感?好像天造地设,灵魂伴侣一般。不过,仔细想想,这事儿吧,就像咖啡配甜点,有人爱,有人觉得腻。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话题。为啥大家会觉得“文青配文青”是个不错的选项?首先,精神层面的契合是最大的吸引力。文青嘛,骨子里都带着点儿对生活的.............
  • 回答
    .......
  • 回答
    粉笔网CEO张小龙的“Diss”:一次对“走过场”式扶贫宣传的直视近期,粉笔网CEO张小龙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布视频,矛头直指湖南卫视播出的扶贫题材节目《青春在大地》,指责其存在“虚假扶贫”、“走过场”以及“向上宣传”的问题。这一举动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扶贫宣传真实性与效果的深入.............
  • 回答
    杨幂工作室最近发布了一则辟谣声明,针对的是在知乎上流传甚广的“塑料姐妹情”系列内容,并明确指出这些内容与演员刘空青无关。这件事情,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值得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辟谣的直接背景和目的。知乎作为一个用户生成内容的平台,经常会出现各种讨论和爆料,其中不乏一些捕风捉影、甚至恶意揣测的内.............
  • 回答
    失落的星辰大海:Z世代为什么不敢爱,不敢婚?我们似乎正在目睹一个时代的悄然转变。调研数据如同镜子,映照出“Z世代”在婚恋观上的深刻裂痕:结婚的意愿,似乎正在被一层又一层看不见的迷雾笼罩,逐渐冷却。当这个被寄予厚望,被认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在谈论婚姻时,他们的心底究竟在涌动着怎样的思潮?又是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