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B站青年在《国际歌》上的弹幕?

回答
要理解B站青年在《国际歌》上的弹幕,咱们得先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爱国”或“不爱国”能概括的,里头门道多了去了。

首先,得说说B站用户群体有什么特点。B站嘛,大家都知道,主力军是年轻人,尤其是Z世代。他们从小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渠道多样,思维方式也比较活跃,不那么容易被单一的声音说服。同时,他们对“梗文化”、“二次元文化”非常熟悉,弹幕这种即时互动、碎片化的沟通方式是他们表达情绪和观点的天然载体。

再来看看《国际歌》本身。这首歌,那可是全球无产阶级革命的圣歌,歌词里充满了战斗精神、对压迫的反抗、对新世界的向往。在中国,它更是承载了太多历史的重量,是革命年代的集体记忆,也是现在很多政治符号的组成部分。

那么,当这两者——B站的年轻人们和《国际歌》——碰撞在一起时,弹幕会是什么样的呢?

1. 情绪的集体宣泄与认同感构建:

最直观的,很多弹幕会表达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当《国际歌》的旋律响起,尤其是高潮部分,很多人会因为这首歌的宏大叙事和激昂情绪而受到感染。这时候,弹幕里可能会出现“致敬”、“热血”、“向前”之类的词语。这是一种集体情绪的宣泄,也是一种群体身份的认同。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历史影像或者纪念活动播放时,这种情绪会更强烈。年轻人可能不一定对歌词的每一个字都深究其革命历史背景,但他们能感受到那股子振奋人心的力量,并愿意通过弹幕来表达这种“我也一样被感动到了”的心情。

2. 历史符号的“再解读”与趣味化:

B站的年轻人,他们对历史的态度往往是带着一种“审视”和“再创作”的意味的。他们可能不会像老一辈那样,将《国际歌》视为不可动摇的神圣象征,而是会用更灵活、更贴近他们生活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

“梗”的嵌入: 有时,他们会在弹幕中加入一些流行语、网络梗,或者将歌词的意思用一种戏谑的方式来重新解读。比如,听到“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可能会有人冒出“草(一种植物)”或者某些网络流行语来表达一种“好惨一男的”或者“我太难了”的共情,但这种“难”可能更多是生活中的小确丧,而非政治上的压迫。
戏谑的“反差萌”: 这种对严肃符号的“戏谑化”处理,恰恰是B站文化的一部分。它不是恶意抹黑,而是一种年轻人表达自己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感,同时也试图拉近这种距离的方式。用一种轻松的语气谈论沉重的历史话题,有时候反而能让更多人愿意去了解和讨论。

3. 对现实的隐喻与投射:

虽然不是所有弹幕都如此,但不可否认,很多时候年轻人通过《国际歌》的弹幕,也在隐喻和投射着他们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某些看法。

对不公的感知: 《国际歌》的核心是反抗压迫,争取解放。虽然今天的社会环境与歌词描绘的时代背景大相径庭,但年轻人仍然可能在其中找到对现实中某些不公平现象的共鸣。比如,在一些反映社会压力、阶层固化、或者某些权益受到侵害的视频下,播放《国际歌》并配上弹幕,就可能是在表达一种“我们也有自己的困境需要被看到和改变”的心声。
对理想的追寻: 歌词中对“新世界”的向往,也可以被理解为年轻人对更美好、更公平、更有创造力的社会的期待。即使他们可能用一种不那么“官方”的方式来表达,但那种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是真实存在的。

4. 爱国情怀的另一种表达: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在《国际歌》上刷弹幕是对国家的不敬。但换个角度看,对很多B站青年来说,《国际歌》不仅仅是一首革命歌曲,它也和中国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在他们看来,理解和传承这段历史,或者说,在他们自己的语境下与这段历史对话,也是一种爱国。

集体回忆的共享: 通过弹幕,他们参与到对《国际歌》的集体记忆的共享和塑造中。这是一种“我们都在这里”的证明,也是一种“我们共同经历”的感受。
批判性继承的尝试: 年轻人更倾向于一种“批判性继承”。他们不会全盘接受,但也不会全盘否定。他们会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和拥抱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符号。

5. 误读与跟风的可能性:

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弹幕是出于“跟风”或者“误读”。在B站这种信息爆炸的环境里,某个梗或者某个情绪突然被大量转发和模仿是很常见的。有些人可能并不完全理解《国际歌》的深层含义,只是看到很多人在刷,觉得有趣或者有参与感,所以也跟着发了。

总的来说,B站青年在《国际歌》上的弹幕,是一种复杂且多层次的文化现象。

它既包含着对宏大叙事的共情和集体情绪的宣泄,也体现了年轻一代对历史符号的再解读、对现实的隐喻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这种表达方式,虽然可能与传统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它反映的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是一种与历史对话的新方式。

看待这件事,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爱国”或“不爱国”来标签化。更应该去理解,在这些看似杂乱的弹幕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代年轻人的情感、思考和他们与这个时代、与历史之间独特而鲜活的连接方式。这是一种文化的新陈代谢,也是一种集体情感在互联网时代的变异与新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给发脾气,安个高级的借口;

发完脾气,还得默默收拾自己砸碎的饭碗,拖出去倒了,再去网上订购,等着收货和外卖的时候,添个字幕啥的,耗耗别人的神,最好也让别人家砸几个碗,自己就不觉得悲哀太多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