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财富世界500强中国企业上榜数量即将超过美国?

回答
要深入理解“财富世界500强中国企业上榜数量即将超过美国”这个趋势,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只看一个数字就下结论。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崛起,还有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财富世界500强”这个榜单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它是由《财富》杂志每年发布的,标准非常明确,就是看企业在过去一个财年的总营收。也就是说,营收越高,排名就越靠前。所以,咱们讨论的“数量”背后,其实是这些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体量”。

中国企业上榜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1. 中国经济的体量与持续增长: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整体经济体量巨大,并且在过去几十年里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经济的扩张自然会孕育出更多规模巨大的企业。想想看,一个蛋糕做得越来越大,自然就能分出更多的大块。

2. 国有企业的主导与扩张: 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国有企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在石油、能源、银行、电信、汽车等传统重工业和基础产业。这些行业本身就是资本密集型、规模效应明显的领域,很容易形成巨型企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这些大型国企在海外市场的业务也在不断拓展,营收自然水涨船高。举个例子,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工商银行这些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它们在营收上都相当可观。

3. 民营企业的崛起与全球化: 不能只盯着国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也取得了蓬勃发展。华为、腾讯、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这些名字,虽然有些的上市地点不在中国,但它们的业务根基、营收来源很大一部分在中国,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尤其是科技、互联网、电商等新兴产业,虽然不像传统行业那样依赖重资产,但通过用户规模和平台效应,也能积累惊人的营收。很多民营企业也在积极“走出去”,通过并购、投资、设立海外分支等方式扩大全球业务。

4. 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 尽管很多人可能还在印象里认为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事实上,中国的产业结构一直在调整和升级。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到新能源、高端制造、数字经济,都在向价值链高端迈进。这种产业升级意味着企业能够创造更高的价值,也可能意味着更高的营收。例如,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如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其营收增长非常迅猛。

5. 汇率因素与统计口径: 虽然《财富》杂志在统计时会统一使用美元进行计算,但汇率的波动也会对榜单排名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相对美元的汇率变化,有时也会使得中国企业的美元计价营收有所波动。不过,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是主要驱动力。同时,榜单的统计口径也一直在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对不同行业的纳入和权重也可能有所调整。

美国企业上榜数量面临的挑战(相对而言):

1.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美国经济虽然依然强大,但其增长模式与中国有所不同。服务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更高,而很多服务业企业,比如咨询公司、软件开发公司(尽管它们也很赚钱),其“营收”的概念与实体制造企业、能源公司有所差异,可能不那么容易直接与“全球500强”的营收规模挂钩。

2. 美国企业海外布局与风险规避: 美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也有广泛的业务,但它们在海外的经营策略和风险规避方式可能与中国企业有所不同。同时,美国本土的创新和创业生态非常活跃,但很多早期或中期的科技公司,即使非常有价值和影响力,可能营收规模尚未达到“500强”的门槛。

3. 技术和创新分散化: 美国的科技创新非常发达,但这种创新往往体现在大量中小型的创新型企业和独角兽身上,它们可能在改变世界,但离“500强”的营收规模还有一段距离。而中国,虽然也在强调创新,但大型企业通过整合资源,更容易将创新转化为规模化的营收。

4. 全球竞争的加剧: 美国企业的全球领先地位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美国企业也面临着来自全球的挑战。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趋势?

这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 中国企业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美国企业的衰落。更多的是反映了全球经济力量的此消彼长,以及世界经济多元化的趋势。美国经济依然是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美国企业在科技、创新、金融等许多领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关注“质量”而非仅仅“数量”: 数量的增长固然是一个信号,但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中国企业在上榜后的具体表现,比如它们的利润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等。一家营收很高但利润很低的企业,其竞争力可能不如一家营收稍低但利润率极高的企业。

警惕“规模陷阱”: 仅仅追求营收规模,而不注重利润、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可能是一种“规模陷阱”。中国企业需要警惕这一点,在追求规模的同时,也要提升内在的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 中国企业上榜数量的增加,也反映了中国经济正在从“世界工厂”向“创新驱动”转型。虽然传统产业依然庞大,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经济的结构。

总而言之,中国企业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数量的增加,是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升级和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必然结果。这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正在日益增强,也预示着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但这不代表美国经济和美国企业的竞争力下降,而是整个世界经济蛋糕的分配格局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我们需要用更宏观、更辩证的视角去理解这个趋势,关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整体上来说,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瑞士、加拿大都比较稳定。

英国、荷兰就变化幅度太大了。

英国脱欧对该国造成了巨大打击。

从原本和法德一个档次,变成了现在几乎被拉出两倍的差距。

意大利近年来的停滞发展也直接反应在该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上。

印度、墨西哥、巴西等第三世界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进步。

user avatar

2018年世界500强,美国126家,中国120家,已经十分接近了。如果不出意外,2019-2020年世界500强数量中国就会超过美国。

有人问:为什么中国的五百强数量和美国已经那么接近了,但感觉中国的高端工业和美国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呢?

一种回答是这样的:中国上榜的都是石油电网银行,都是国有企业,毫无技术含量。

这种回答其实是错误的。

石油的勘探,开发,设备,炼制等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是世界上最赚钱的行业之一,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行业

就以中石油为例,中石油旗下有37家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能够生产19大类,上千种石油开采装备,其中大庆装备公司,渤海装备公司,宝石机械公司,宝石钢管公司,济柴动力公司都是中石油旗下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像济柴动力就生产柴油机组,天然气压缩机等产品。

实际上,除了石油装备制造,中石油还能造下面这个东西,下图是中石油为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直径15.02米的国产最大盾构机配套的驱动箱。该盾构机由我国专业盾构机制造厂家中铁装备生产制造,之前驱动箱一直不能实现国产化,为此,中铁装备集团专门派了20多人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中石油旗下的一建化工考察,2017年6月,中石油把驱动箱给造出来了。


凭借着在本土的大庆,辽河,胜利,克拉玛依,渤海等油田的开发,中国完整掌握了石油从勘探到开发,从生产到加工,到装备制造的全套技术,在逐步实现了石油装备的国产化的同时,从2000年以后,中国开始逐步向全球进行扩张,出口石油开采装备。

再说说国家电网,国家电网在特高压输变电和智能电网,以及电网可靠性方面都是世界超一流水平,遥遥领先其他电网公司。

国家电网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电网,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电网,不管是欧洲,美国还是日本都发生过大规模停电事故。


事实上,国家电网现在不仅仅是中国的电网,也在逐渐成为世界的电网,而且对外投资全部盈利,简直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典范。

国家电网欧洲有三张电网的大量股份,分别是希腊国家电网的24% 葡萄牙国家电网--国家能源公司25%的股份,意大利电力公司的35%的股权。


国家电网在巴西的子公司,先后收购了12家巴西输电企业,是除了巴西国家电力公司之外最大的电力输送和配电企业,也是最大的新能源企业,中国只派出了30人的管理团队,其他全部本地员工,管理了全巴西电力的14%,体现了极高的管理水平。

国家电网拥有菲律宾电网公司40%的股权,

另外在发达国家澳大利亚的“南澳大利亚”州,国家电网拥有南澳输电网公司41.11%股权,是第一大股东。

至于国企的介绍,详见下文。

真实原因不在于国企,而在于中国的500强的营收、利润、利润率、技术含量和美国仍有等级的差距。

1.千亿美元公司

千亿美元公司,在全球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能够影响整个行业的巨头公司,基本都是在全球范围内具备影响力的公司。

我们看看中美两国千亿美元公司数量。

2018年,世界上拥有61家千亿美元公司。其中美国有25家,如下图所示。




中国有15家,如下图所示。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巨头公司,一个产业必须要有龙头企业,都是些小而散的企业,产业肯定发展不起来,和国外巨头竞争就是被碾压的命运。十个百亿美元公司肯定竞争不过一个千亿美元公司。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中美以外,只有英国还算有点规模,实际上,在过去五年英国诞生了不少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但是由于英国缺乏巨头科技公司,因此这类初创企业大量被美国科技巨头收购。

英国的人工智能公司纷纷被国外巨头收购:

2011 年,惠普以104 亿美元收购擅长语义处理的英国公司Autonomy。

2013 年,亚马逊用2600万美元收购英国语音搜索公司TrueKnowledge。

2014 年,谷歌以约4 亿英镑的价格收购把DarkBlue Labs、Vision Factory 两家专精深度学习的英国公司收入麾下。

2017年初,微软以2.5亿美元价格收购英国企业SwiftKey。

2017年6 月份,Twitter 宣布以1.5 亿美元收购伦敦的机器学习和视觉处理技术开发商MagicPony。

虽然五百强数量中国已经是美国的95.2%,但千亿美元的超级公司数量中国只有美国的60%。

2.营收和利润

还是只看千亿美元公司,

美国这25家企业总营收为41370.994亿美元,总利润为2911.029亿美元。

中国这15家企业总营收为25490.579亿美元,总利润为1817.941亿美元。

中国千亿美元企业的总营收只有美国的61.6%,总利润只有美国的62.4%。

其中美国还有大批百亿美元利润企业,中国的百亿美元利润企业除了几家银行以外就寥寥无几了。

3.技术含量


美国这25家千亿美元公司里面,竟然有6家是医疗相关的,也是千亿美元公司数最多的行业。快捷药方控股控股,是做医药销售,处方管理,医疗保险和事故认定的。

CVS health:零售商和医疗保健商。

联合健康公司,也是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相关公司,

康德乐公司,美源伯根公司,麦克森公司三家,都是做药品批发,分销之类的。



金融和银行业3家:摩根大通银行,房利美,美国银行。

保险业2家:伯克希尔哈撒韦,家得宝。

爱克森美孚和雪佛龙2家,两家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之一

零售业有4家:克罗格集团,沃博联,好市多,沃尔玛。其中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公司

电信企业2家:Verizon,AT&T

科技行业6家;通用电气,亚马逊,福特汽车,通用汽车,苹果公司,alphabet。

如果光看美国的千亿美元企业的话,可以看出最有技术含量,算得上美国立国支柱的,还是ICT产业,汽车产业和能源行业,总共10家公司。

其中ICT产业公司5家,亚马逊,苹果,Verizon,AT&T,alphabet;汽车2家;能源2家:爱克森美孚,雪佛龙。还有通用电气,通用电气其实是一家综合工业集团,比方说他还做医疗设备,通用电气制造大量能源设备,包括发电机,石油生产设备等等。

接下来我们盘点下中国的15家千亿美元超级公司,我们也能很容易的发现一个规律,

中国和美国一样,也是一个在三大支柱产业上都有千亿美元级别公司的国家。


这15家公司里面,首先是7家银行,保险和电信公司。

4家银行(四大行:工行,农行,建设银行,中行)

2家保险:平安保险,中国人寿

1家电信:中国移动


那么剩下的8家呢?

对应西方三大支柱产业,我们有5家

能源行业三家:国家电网(世界五百强第2),中石化(世界第3),中石油(世界第4);

汽车1家:上海汽车集团(世界第36位)

ICT行业1家:鸿海精密(世界第24位), 处于下游代工行列

另外还有3家是什么?是我国作为基建狂魔独有的属性,也即是中国建筑公司,排名第世界23位。还有2家轨道交通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除了基建产业中国超过了美国以外。

能源产业,中美千亿美元公司比例为3:2,但中石油出现亏损,中石化利润只有15.37亿美元,只有国家电网利润接近百亿美元。而美国这两家公司利润都接近百亿美元,所以能源产业美国还是比中国强。

汽车产业,中美千亿美元公司比例为1:2,考虑到上汽公司生产了大量合资车,真实实力肯定小于1:2.

ICT行业,中美千亿美元公司比例为1:5,即使华为扛住美国的打击,顺利进入千亿美元俱乐部,比例也是2:5。

技术含量差距还是很大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