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5世纪的什叶派吉兰王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回答
15世纪,在里海之滨的吉兰地区,一个名为吉兰王国的政权悄然崛起,并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这个王国并非什么声名赫赫的大帝国,但其存在本身,就反映了当时伊朗高原和周边地区复杂的政治版图以及什叶派思潮的传播。要理解15世纪的吉兰王国,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审视它。

地理与环境:沃土与屏障

首先,得谈谈吉兰的地理。吉兰,顾名思义,意为“土地”,这片地区位于伊朗高原的西北部,紧邻里海。这里不像伊朗高原中部那样干旱,而是沐浴着里海湿润的季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茂密的森林覆盖了山麓,肥沃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农作物,特别是著名的吉兰大米。

但同时,吉兰的地形也是其政治独立的重要因素。北部是广阔的里海,西部和南部则是高耸的厄尔布尔士山脉,这些天然屏障使得吉兰地区相对隔绝于外界的直接控制,为本土政权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能。这种地理上的独立性,也意味着吉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内陆地区有所不同,更侧重于农业和海运贸易。

政治格局:在强权夹缝中求生存

15世纪的伊朗高原,并非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北方强大的帖木儿帝国刚刚解体不久,其继任者和各方势力仍在争夺霸权。帖木儿帝国之后,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的崛起,构成了主要的地区力量。而萨法维家族的崛起,正是这一时期政治动荡的重要标志。

在这样的背景下,吉兰王国往往是夹在这些大国之间的。它可能要向更强大的邻国纳贡,以换取一定程度的自治;也可能在权力真空期,趁机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吉兰的统治者,通常被称为“国王”(Shah)或“亲王”(Malek),其权力基础可能来自于地方的世袭领主,或是通过军事手段整合了不同地区。

关于15世纪吉兰王国的具体政治结构,史料相对零散。我们能推测的是,它可能是一个相对松散的联合体,由一些地方性的部落或贵族联盟构成,由一个核心的王室来维系其统一性。国王的权力也受到这些地方势力的制约,并非绝对的专制。

宗教信仰:什叶派的根基与发展

吉兰王国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其什叶派信仰。在15世纪,什叶派在伊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少数派,但吉兰地区是其早期重要的传播和发展基地之一。

这里的什叶派信仰,很可能与早期的什叶派教派,特别是十二伊玛目派,有着深厚的渊源。吉兰的统治者和民众,通过与伊拉克、波斯中部等地的什叶派学者和社区的联系,不断巩固和发展着自己的宗教认同。

什叶派的信仰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政治和社会凝聚力的来源。在当时逊尼派占据主导的政治环境中,什叶派的信仰使得吉兰人能够形成一种区别于周围政权的身份认同。这种身份认同,也可能成为他们抵御外部压力,维护自身独立的精神支柱。

当然,15世纪的什叶派信仰也并非铁板一块。不同地区、不同社群可能存在着细微的教义差异或习俗上的不同。吉兰的什叶派发展,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与其他地区什叶派思潮互动交流的过程。

社会与经济:农业、贸易与地域特色

如前所述,吉兰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发达的农业。大米是主要的农作物,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也可能成为对外贸易的商品。除了大米,当地的林业资源,如木材和森林副产品,也可能对经济有所贡献。

里海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吉兰成为了地区贸易的重要节点。通过里海,吉兰可以与北方的罗斯地区以及里海东岸的地区进行贸易往来。虽然吉兰王国本身可能没有强大的海军,但其沿海的港口和商贸活动,无疑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兰社会可能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由于其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当地的语言、风俗和文化可能与其他波斯地区有所不同。吉兰居民可能拥有更加独立和务实的性格。

与萨法维王朝的关系:前奏与融合

虽然我们讨论的是15世纪的吉兰王国,但不能不提及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萨法维家族。恰恰是萨法维家族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吉兰的命运。

萨法维家族的祖先就来自阿塞拜疆地区,他们是什叶派的坚定拥护者,并开始在伊朗高原各地传播其影响力。到了15世纪后期,尤其是阿达比勒的谢赫·赛菲丁(Safī alDīn Ardabilī)之后,萨法维家族的势力开始显现。

有史料记载,萨法维家族在早期的活动中,曾与吉兰地区的某些势力发生过联系,甚至可能在吉兰地区有过活动或获得了支持。吉兰作为什叶派的集聚地,自然会成为萨法维家族吸引和联合的对象。可以说,15世纪的吉兰王国,在某种程度上为后来萨法维王朝在伊朗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它为萨法维家族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战略支点,也代表了当地什叶派力量的集合。

到了16世纪初,随着伊斯玛仪一世(Ismāʿīl I)率领的萨法维军队征服伊朗大部分地区,吉兰王国也最终融入了刚刚建立的萨法维帝国之中。但在这个过程中,吉兰原有的什叶派势力和地方精英,很可能也在萨法维政权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总结

总而言之,15世纪的吉兰王国,是一个在伊朗高原复杂的政治格局中,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坚定的什叶派信仰而存在的地方性政权。它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着自己的农业和贸易,并与即将崛起的萨法维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王国虽然不像一些中亚或波斯的大帝国那样声名远扬,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理解15世纪伊朗地区政治、宗教和社会演变的重要一环。它是一段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片段,却生动地展现了地方力量的韧性和宗教认同在塑造国家命运中的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Shahanmaharaja 的答案补充点背景,毕竟这段历史太冷门了,几个基本点如下:

  1. 题主指的15世纪【Karkiya王朝】,属于什叶派宰德支派,核心领地是东吉兰
  2. 西吉兰的居民,最初主要信仰逊尼派罕百里支派,后改为逊尼派沙斐仪派,是【Eshaqvand王朝】的核心领地。两者即使暂时征服对岸,也无法稳固统治。
  3. 东吉兰人是在9世纪末,与厄尔布尔世山脉的半牧民族德莱木人一起,在宰德派阿里王朝的统治下皈依了宰德派。
  4. 到了16世纪末,这俩地头蛇被萨法维王朝”改土归流“,两岸的吉兰人一并皈依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

吉兰以【白河/Safi Rud】为界的东西割裂,可以从当时的史料看到:

  1. 【东吉兰】被记载为”此岸/Bīa-pīš“,主要信仰什叶派,中心城市早期为Hawsam,后期为Lahijan,伊斯梅尔一世早年就避难于Lahijan。
  2. 【西吉兰】被记载为”彼岸/Bīa-paš“,主要信仰逊尼派,中心城市是Fuman和Rasht。

另一位答主提到的,被Karkiya王朝“解放”的西吉兰什叶派城市,是白河三角洲的Lašt-e Nešā,属于两者的过渡地带,只不过位于西岸,所以与逊尼派地区一并算作“彼岸”。

【西吉兰人】的逊尼派,可追溯到9世纪的罕百里派教法学家Abū Jaʿfar Qāsem b. Moḥammad Ṯūmī Tamīmī的传教,他的陵墓在几百年后都是西吉兰人的朝圣地。在此后几个世纪,西吉兰人对外输出过不少罕百里教法学家,比较有名的如Abdul Qadir Gilani(1078年-1166年)。

而【东吉兰人】在9世纪末,和北伊朗的山地牧民【德莱木人】一起,从蛮夷的原始信仰,直接跳到异端的什叶派的宰德支派。这帮武德充沛的部落民就是【宰德派阿里王朝】崛起的军事力量,其领土范围大致如下:

放到卫星图上看是这样的:

值得关注的几点:

  1. 【宰德派阿里王朝】分为第一王朝(864年–900年)和第二王朝(914年–928年),两者的极盛疆域差不多,但起源地不同。
  2. 【第一王朝(黄色)】起家于德莱木山地的中部,随后征服马赞德兰,但没有统治东吉兰 + 德莱木山地的西北。
  3. 【第二王朝(橙色)】起家于东吉兰 + 西北德莱木山地,随后收复了第一王朝的领地。
  4. 【西吉兰】从未被阿里王朝统治过,两者的极盛疆域都不包括这里。

解读第一、第二王朝之前,首先要理解什么是【Alid/Alavid】

Alid/Alavid在这里指“圣裔” —— 先知【穆罕穆德】的后裔,准确讲是穆罕穆德的女儿【法蒂玛】和养子【阿里】的血缘后裔。

什叶派认为,穆罕穆德曾确立阿里为他的继承人,所以伊斯兰世界的合法首领(伊玛目)只有阿里和他的“圣裔”后代,而不是狗屁的篡位者哈里发,这也是两派千年冲突的根源。

所以今日被史学家命名为“阿里王朝”的多半是圣裔建立的什叶派政权。

阿里和法蒂玛的两个儿子 ——【哈桑】和【胡塞因】,分别繁衍出“圣裔”的两大支系—— 【哈桑系】和【胡塞因系】。

里海南岸的阿里第一王朝,是哈桑系Hasan ibn Zayd建立的,而第二王朝的建立者是胡塞因系的Hasan ibn Ali al-Utrush,相当于两个不同的”王室“。


接下来解读宰德派阿里王朝吉兰人、德莱木人的关系,上地形图:

可以看到,【里海南岸】与【伊朗高原】之间,被厄尔布尔士山脉隔开。

西部的【吉兰】,东部的【马赞德兰】,是这里的两大平原,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是西亚少有的水稻农耕区,不同于伊朗高原的荒漠-绿洲农耕区,有很强的地缘独立性。如今的主体民族也不是波斯人,而是说西北伊朗语支的少数民族。

在两大平原之间,厄尔布尔士山体变厚,平原收窄。这里虽然没有伊朗高原那么干旱,但峡谷过窄不适合灌溉,所以当地的西北伊朗少数民族 —【德莱木人/Daylamites】以转地游牧为主,和【库尔德人】、【普什图人】一样,是有部落传统的野蛮战斗民族。

2019.09.27编辑:没有证据表明德莱木人具有“游牧“特性“畜牧””农耕“的生产方式可能占更大的比重,因为德莱木人虽然以步兵战术闻名西亚,却一直缺乏骑兵的传统。这点与库尔德人土库曼人不同,也是德莱木人王朝大量购买土库曼人军事奴隶的原因。

转地游牧的特性,导致德莱木人会在冬季退至低海拔地区,与平原民族发生交流。所以周边东吉兰、西马赞德兰、中部的狭窄沿海平原,和德莱木人有很强的联系。

2019.09.27编辑:这个说法也有问题,由于地理上的紧邻,山区德莱木人与平原吉兰人的交流是非常自然的,没有证据表明这种交流是因为德莱木人会在冬季转移至低地。山区(下图代拉曼/Deylaman,也就是德莱木的音变)与平原区可以通过鲁斯塔姆巴德进行比较方便的交流,更靠东的地区同样。

里海南岸在公元9世纪开始伊斯兰化,而山地的德莱木人,和紧邻的平原区(如东吉兰人)还是蛮夷的原始信仰,连拜火教传统都不深,是抵抗主流伊斯兰文化的最后根据地。什叶派借此不满情绪,渗透到了这里。


在公元860年,中部狭窄沿海区的城市——Chalus,爆发了反对逊尼派波斯人【塔希尔王朝】的起义。

Chalus城是里海南岸最早的什叶宰德派聚居区。哈桑系圣裔Hasan ibn Zayd加入了这次造反,并以Chalus人为纽带,接触到山里的异端,武德充沛的德莱木人,向他们传教并率领他们一同造反。

由于“异端穆斯林比异教徒更可恶”,所以皈依宰德派的德莱木人,有了对外烧杀抢掠的”大义“,在ibn Zayd的名义带领下东征西讨,成立了哈桑系的【阿里第一王朝(864年–900年)】。德莱木人就此成为什叶派的死党。

而此时投靠Hasan ibn Zayd的,还有胡塞因系”圣裔“Hasan al-Utrush (名字都叫Hasan,很让人头疼)。Hasan ibn Zayd的弟弟Muhammad ibn Zayd继任后,al-Ultrush遭到排挤,随后开始向厄尔布尔士山脉以北,尚未皈依的德莱木人和东吉兰人传教,壮大自己的势力。

al-Ultrush的基本盘:

阿里第一王朝在900年,被逊尼派波斯人【萨曼王朝】征服。但没过多久,al-Utrush就以东吉兰+西北德莱木为基地,重新整合了里海南岸,成立【阿里第二王朝(914年–928年)】。

此时,哈桑系圣裔依然在德莱木中央山地活跃,只是暂时向胡塞因系圣裔效忠,所以在928年之后,两者爆发了惨烈的继位者之战。

里海南岸的宰德派因此分裂。拥护哈桑系的德莱木中部山地,加入更为主流的【Qasimiyyah派】(与也门保持同步,源自当地的伊玛目al-Qasim)。拥护胡塞因系的东吉兰、西北德莱木形成【Nasiriyyah派】。

圣裔们在内斗中越来越弱,幕后势力【德莱木人】、【东吉兰人】开始浮出水面。

由于此时的【阿伯斯哈里发帝国】开始费拉化(雾),德性较高的东吉兰人、德莱木人,开始海外雄飞,征服了西波斯和伊拉克,将哈里发贬为他们的掌上玩物。这些军阀以东吉兰人的【齐雅尔王朝】、德莱木人的【白益王朝】为代表:

他们在1050年前后,被武德更为充沛,“尊哈里发、攘什叶派”的塞尔柱土库曼人打回原形,只好退居里海南岸,继续当他们的山大王。


在德莱木中部,Qasimiyyah被什叶派的另一支取代 ——【伊斯玛仪派尼扎里支派】,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刺客派】。

刺客派政权(1090年–1256年)的中心就是德莱木的中央山地,”山中老人城堡“ Alamut Castle就位于此:

刺客派在伊朗崛起的背景,是(逊尼派)塞尔柱王朝与(什叶派)法蒂玛王朝的地缘与教派冲突。

法蒂玛王朝虽然以埃及为中心,其统治阶级伊斯玛仪派却有一套面向全世界的传教体系(da'wa)。利用塞尔柱王朝内部的不满情绪,伊斯玛仪的尼扎里支派在伊朗迅速发展,最终在Hassan-i Sabbah的带领下,“和平演变”了德莱木人,以山中老人城堡为基地,向塞尔柱王朝发动”恐怖袭击“

刺客派的崛起,导致宰德派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原属于Nasiriyyah派的西北德莱木人也倒向刺客派,宰德派沦为东吉兰的小地域教派,史料记载开始断层。

但可以确认的是,宰德派存活下来了,因为【Ali Kiya】在1370年造反逊尼派领主时,团结的就是东吉兰当地的宰德派信众,建立了题主所指的【Karkiya王朝(1370年-1592年)】。

而刺客派的老巢被蒙古人端掉后,开始逐步衰弱。到了15世纪,德莱木人沦为Karkiya王朝讨伐的“异端”,早已不复当年的光彩。

到了16世纪末,逊尼派的西吉兰、宰德派的东吉兰、刺客派的德莱木,都被【萨法维王朝】兼并。萨法维王朝实行”改土归流“,将大量源自高加索地区(如格鲁吉亚人)的“帝国臣仆“迁至当地,稀释了这里的地头蛇势力,当地民众全盘改信【十二伊玛目什叶派】,里海南岸就此被伊朗高原的中央集权王朝整合,至今属于伊朗的核心组成部分。

拓展:

user avatar

萨法维吞并前的东吉兰由宰德派的Karkia王朝或名Kia王朝统治。该王朝的开创者Amir Kia原来在吉兰的宗教学校学习,但他有志于世俗权力,起而挑战东吉兰的逊尼派统治者们,结果被迫流亡马赞达兰,并死在流亡途中。其子Ali Kia在回历773年(1371/1372)继续东迁,被马赞达兰一个赛义德王朝的建立者Qawām-al-Din Marʿaši接纳。

Karkia家族在流亡途中曾经返回过一次东吉兰,但当地的埃米尔们又迫使他们逃回马赞达兰。最终在Marʿaši的援助下,Kia家族才得以回到吉兰。东吉兰的居民们信奉宰德派,当地的埃米尔们又纷争不断,这些都为Karkia家族创造了条件。

Kia家族进军途中,东吉兰的民众纷纷效忠参军,承认Ali Kia为他们的伊玛目,阿里便在拉希詹安顿下来。这时西吉兰的一座宰德派城市请求阿里出兵帮助他们摆脱当地埃米尔的残暴统治,于是Kia王朝越过Safidrud河,征服了西吉兰的部分地区。随后他们借口讨伐异端的伊斯马仪派,进军迪亚立麦,并且控制加兹温七年(1379-1386)。

帖木儿到达里海南岸后,在1392年将Marʿašis流放到中亚(1405年返回),吉兰的封建主们在纳贡后得以幸免,但Kia王朝不得不将加兹温奉献给帖木儿。西吉兰的埃米尔们借此机会驱逐Kia王朝,阿里和两个兄弟马赫迪与哈桑都身亡,阿里的另一个兄弟哈迪继承了拉希詹的权位,但他的势力已被局限在东吉兰。

阿里之子侯赛因和马赫迪之子埃米尔•赛义德•穆罕默德长大后驱逐了哈迪,共同执掌权柄,侯赛因在拉希詹,穆罕默德在Rānekuh。穆罕默德后来打败了侯赛因和迪亚立麦的联盟,将东吉兰和迪亚立麦统一起来。他推行了新的军制,在吉兰和迪亚立麦两省各建立一个师,每个师分为若干分队,驻扎在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军队的主力则是山地部队。为了平等地统治两省,宫廷在两地轮换,冬季驻跸拉希詹或Rānekuh,夏季在迪亚立麦。

1430年穆罕默德被两个儿子纳斯尔和艾哈迈德废黜,纳斯尔将迪亚立麦交予艾哈迈德,但随后兄弟即决裂。王朝的其他成员对纳斯尔的专权亦不满,他们在西吉兰一个埃米尔的挑唆下发动叛乱。纳斯尔在拉什特埃米尔的帮助下驱逐了自己的兄弟,巩固了权力。

在纳斯尔之子苏丹-穆罕默德•米尔扎统治下(1448-1478),王朝内部安定下来,开始干涉周边王朝的事务,成为里海南岸一支重要的力量。他在西吉兰支持Fuman的埃米尔阿拉丁合并了拉什特(1461-1463),随后二人合力进攻Safidrud上游的Kuhdom并瓜分之。Kuhdom的埃米尔鲁斯塔姆逃往白羊王朝乌宗•哈桑的宫廷伺机复辟。1476年阿拉丁去世后,鲁斯塔姆向乌宗•哈桑提议,将原来拉什特统治家族的成员重新扶上宝座,这样可以有一笔50karvar丝绸的年贡,随后他又向乌宗•哈桑进谗言,称苏丹-穆罕默德•米尔扎不交贡赋,乌宗•哈桑于是下令将西吉兰的统治权交给鲁斯塔姆。但是苏丹-穆罕默德•米尔扎打败了鲁斯塔姆并同意增加贡赋,乌宗•哈桑遂将西吉兰也封给Kia王朝。

苏丹-穆罕默德•米尔扎之子苏丹-阿里•米尔扎统治下(1478-1505),因白羊王朝的内讧,Karkia王朝更加兴盛。当时伊斯马仪一世曾在吉兰避难并学习五年,因此在萨法维王朝初期,吉兰享有半独立的特权地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5世纪,在里海之滨的吉兰地区,一个名为吉兰王国的政权悄然崛起,并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这个王国并非什么声名赫赫的大帝国,但其存在本身,就反映了当时伊朗高原和周边地区复杂的政治版图以及什叶派思潮的传播。要理解15世纪的吉兰王国,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审视它。地理与环境:沃土与屏障首先,得谈.............
  • 回答
    要评判15世纪初期的明朝、帖木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哪个更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包括军事实力、经济基础、疆域范围、政治稳定性和文化影响力。这三个文明在那个时期都处于上升期或鼎盛期,各自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但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明朝(1368年 1644年)15世纪初期的明朝,正处于永乐盛世.............
  • 回答
    15、16世纪的东南亚,火器的身影已经开始显现,虽然尚未达到像欧洲那样普及的程度,但其装备情况和影响力都在逐步增长,对该地区的军事格局和政治版图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早期火器的引进与模仿东南亚对火器的接触,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外部因素的驱动。葡萄牙人在1511年攻占马六甲,是火器进入东南亚的一个重要节点.............
  • 回答
    15世纪以后,欧洲国家确实积极地从亚洲引入火器技术,并进行了大量仿制和改良。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影响深远的文化和技术交流过程。早期接触与火器的传入当欧洲人开始与亚洲进行更广泛的接触时,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亚洲在火器制造和使用上的先进之处。尤其是在15世纪,奥斯曼帝国在火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们的巨炮.............
  • 回答
    15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对于犹太商人来说,是一段相对安稳且充满机遇的时光。在那个时代,奥斯曼帝国以其宽容的政策闻名,尤其是在对待境内的非穆斯林社群方面。这为包括犹太人在内的“米利特”(millet)体系内的成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生存环境。想象一下,在伊斯坦布尔繁华的集市里,犹太商人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可.............
  • 回答
    15至17世纪意大利:碎片化的城邦,复杂的权力游戏当我们谈论15至17世纪的意大利,脑海中浮现的绝非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幅由众多独立城邦、共和国、公国和教皇国构成的复杂而生动的图景。这段时期,也被称为意大利的“分裂时期”或文艺复兴晚期,其政体和政治制度是高度碎片化且充满变动的,与同时期北欧君主制.............
  • 回答
    15 世纪之后,哈布斯堡家族对瑞士境内的哈布斯堡城堡的态度,可以说是复杂且充满了微妙的转变,这背后是整个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哈布斯堡家族自身权力和战略的调整。简单来说,从曾经的直接统治者,他们逐渐变成了“旁观者”或者说“潜在的觊觎者”,他们的兴趣点从直接的驻守管理,转向了地缘政治的影响力和财政收.............
  • 回答
    我的名字是伊莎贝拉,属于日耳曼地区的某个古老家族。十五世纪,一个注定要在历史书上留下沉重一笔的时代。天空笼罩着变革的阴影,旧有的秩序正在瓦解,而那些古老的城池,如一颗颗明珠,在风雨飘摇中闪烁着最后的辉煌。我从未想过,我的命运会与那座传说中的城市——君士坦丁堡——紧密相连。直到来自东方的那位皇帝,君士.............
  • 回答
    要评价明朝盔甲是否是中国古代历代之巅峰,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与欧洲的板甲时代做比较。15世纪欧洲进入板甲时代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其盔甲以全身包裹、防护性极强而闻名。而明朝,恰恰是中华冷兵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其盔甲体系确实非常成熟和先进。明朝盔甲的辉煌与特色首先,我们来看看明朝.............
  • 回答
    当然存在。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到19世纪,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大陆上对原住民印第安人和非洲被贩卖来的奴隶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一段真实而黑暗的历史。历史课本中描述的“奴役印第安人”和“贩卖黑奴”现象,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构成早期美洲殖民史和社会结构的核心部分。我们先来说说“奴役印第安人.............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关于1516世纪匈牙利骑兵的问题。1516世纪是匈牙利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匈牙利骑兵在欧洲战场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您提到的“轻装”和“披甲”问题,其实在当时匈牙利的骑兵构成中都存在,而且情况比简单地划分为轻装或重装要复杂得多。匈牙利骑兵的主流:游牧遗产与黑军的融.............
  • 回答
    好的,关于15至16世纪西欧国家的财政,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时期,因为当时的欧洲正经历着从封建经济向早期资本主义转型的关键阶段,国家财政的重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段时期,无论是新航路的开辟带来的财富涌入,还是宗教改革引发的社会动荡,亦或是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都对各国的财政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
  • 回答
    十五载光阴,艾泽拉斯的回响:《魔兽世界》十五周年庆视频与怀旧服开服预告片深度解析对于无数玩家来说,《魔兽世界》不仅仅是一款游戏,更是一段青春,一段记忆,一段与无数战友并肩作战的峥嵘岁月。当官方发布了《魔兽世界》十五周年庆视频和怀旧服开服的预告片时,一股穿越时空的怀旧浪潮瞬间席卷了整个艾泽拉斯。这两份.............
  • 回答
    那天,也就是2019年5月15日,魔兽世界的玩家们迎来了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时刻——《艾萨拉的崛起》全新动画“避风港”正式发布了。对于许多玩家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部短片,更是对即将到来的游戏内容的一次最直观、最沉浸的预告,承载着无数的期待和对艾泽拉斯故事的延续。首先,单从“避风港”这个名字本身就能感受到.............
  • 回答
    2019年5月15日,《魔兽世界》正式上线了名为“艾萨拉的崛起”的全新动画短片:“避风港”。这次的推出,可以说在游戏社群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并且相当有意思,尤其是在那个时间点上。首先,从故事叙事的角度来看,“避风港”做得非常出色。它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充满恩怨情仇的加基森。我们看到了瓦里安国王和希尔瓦娜.............
  • 回答
    关于俄罗斯人均GDP高于中国的问题,以及媒体对俄罗斯民众生活状况的描述,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首先,我们来谈谈人均GDP。1.15万美元这个数字,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不低的水平。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产出的平均水平。在2018年,这个数字让俄罗斯在一些榜单上看起来比.............
  • 回答
    看到一位年仅15岁的女生谈方琳能够站在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的讲台上,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令人瞩目的现象。要理解这件事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这是一个怎样的成就?首先,我们要明白“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是一个什么级别的平台。这个大会汇聚了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等全球范围内在各自.............
  • 回答
    这支来自现代地球的步兵师,带着他们的单兵武器和一千万人级的普通城市,穿越到了一个未知的异世界。这究竟是一场征服的序曲,还是一场注定失败的冒险?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优势:首先,得承认这支步兵师拥有足以颠覆任何原始文明的军事科技。 火力压制: 一万五千人的步兵师,意味着他们拥有大量的步枪、机枪、手榴.............
  • 回答
    15世纪初,明朝确实短暂地统治了越南北部(当时称为安南)。然而,这段统治并未能深入地“消化”这片土地,并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其中的原因盘根错节,并非一朝一夕的简单原因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根深蒂固的民族认同与历史情结越南人民拥有着悠久且独特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在明朝占.............
  • 回答
    15世纪末,欧洲人的到来开启了美洲大陆波澜壮阔又充满悲剧的新篇章。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字来概括“灭绝了多少个美洲本土文明”,因为“文明”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政治组织、社会结构、文化习俗、语言、宗教信仰等等多个层面。欧洲人的到来,特别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活动,对原本繁荣的美洲本土文明造成了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