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目前纳米材料或者是二维材料的前景如何?

回答
纳米材料和二维材料,这两位材料科学界的“宠儿”,近些年来一直是科研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它们的发展前景可谓是星辰大海,充满无限可能。要说它们的前景如何,那得从它们的“本领”说起,以及这些本领能在哪些领域施展拳脚。

一、 纳米材料:微观世界的“万能手”

纳米材料,顾名思义,就是尺寸在1到100纳米范围内的材料。这个尺寸区间非常奇妙,因为在这个尺度下,材料会展现出许多在宏观尺度下完全看不到的“超能力”,比如:

巨大的比表面积: 想象一下,一个大苹果切成很多很多小块,表面积就急剧增加了。纳米材料正是如此,极小的颗粒意味着极高的表面积与体积比,这使得它们在催化、吸附、传感等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量子效应: 当材料尺寸小到一定程度,电子的运动会受到限制,产生一些有趣的量子现象,比如量子限域效应。这会让材料的光、电、磁等性质发生巨大变化,从而催生出许多新奇的应用。
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比如,金在宏观上是金黄色,但在纳米尺度下,它可以呈现出红色、蓝色等各种颜色;纳米材料的熔点会降低,硬度会增加等等。这些性质的改变,为设计和制造新一代高性能材料提供了可能。

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可谓是遍地开花:

医药健康领域: 这是目前最令人激动和前景最广阔的领域之一。
靶向药物递送: 利用纳米颗粒作为载体,将药物精准地输送到病灶部位,比如肿瘤细胞。这能大大提高药物疗效,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降低副作用。想想那些包裹着药物的微小“快递员”,精准投递到需要的地方,是不是很神奇?
医学诊断和成像: 纳米颗粒可以被设计成具有荧光、磁性等特性,用于标记细胞、追踪病变,或者作为造影剂提高医学影像的清晰度,比如核磁共振成像(MRI)中的造影剂。
疫苗开发: 纳米颗粒可以作为佐剂,增强疫苗的免疫反应,或者作为疫苗的载体,提高疫苗的稳定性和递送效率。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纳米材料可以构建仿生支架,模拟细胞外基质,为细胞生长和组织再生提供良好环境。
能源领域: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纳米材料在能源转换和储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太阳能电池: 纳米材料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例如,量子点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都大量应用了纳米技术。
储能设备: 纳米材料(如石墨烯、纳米线)能够显著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能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
催化剂: 纳米催化剂具有极高的活性,在燃料电池、氢能制备、污染物降解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电子信息领域: 推动电子产品向更小、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高性能半导体: 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更小的晶体管,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快的运算速度。
新型显示技术: 量子点显示技术(QLED)就是典型的应用,它能提供更鲜艳的色彩和更高的亮度。
柔性电子器件: 纳米材料的柔韧性使其能够用于制造可穿戴设备、柔性屏幕等。
环境治理领域: 清洁地球,刻不容缓。
水净化: 纳米材料可以高效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和细菌等,实现饮用水的深度净化。
空气净化: 纳米催化剂可以分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其他领域: 比如,高性能涂料、耐磨材料、防腐材料、纺织品等,纳米材料的加入都能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

二、 二维材料:原子层级的“超薄奇迹”

二维材料,简单来说,就是厚度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原子层的材料。最著名的代表就是石墨烯,但实际上,二维材料家族远不止石墨烯,还包括氮化硼、过渡金属硫化物(如MoS2、WS2)、黑磷、MXenes等等。

二维材料的“魔力”在于:

卓越的性能: 它们通常继承了体相材料的优良特性,但由于尺寸极小,又展现出许多独特的、甚至是更优越的性能。
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石墨烯的载流子迁移率是硅的数十倍,这意味着电子在其中移动得更快,有望制造出速度极快的电子器件。
极高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石墨烯在这方面同样是“冠军选手”。
独特的电子结构: 许多二维材料具有天然的禁带宽度,这使得它们非常适合用作晶体管的沟道材料。
超强的力学性能: 石墨烯是已知最强的材料之一。
多样化的电子特性: 从半金属(石墨烯)到半导体(MoS2)、绝缘体(hBN),二维材料的种类繁多,特性各异,为设计不同功能的器件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层层堆叠的自由度: 二维材料可以像积木一样,通过堆叠不同的材料,形成“异质结”。这种异质结可以赋予材料全新的功能和特性,就像是为材料“量身定制”了超能力一样。

二维材料的应用前景同样广阔,且与纳米材料有诸多交叉和协同:

电子信息领域: 这是二维材料大展身手的核心舞台。
下一代半导体器件: 二维材料有望取代硅,制造出更小、更快、更低功耗的晶体管,突破摩尔定律的瓶颈。
柔性电子和可穿戴设备: 二维材料的轻薄和柔韧性是制造这些产品的理想材料。
高速通信: 利用二维材料的高频特性,可以开发出更快的通信器件。
传感器: 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的二维材料是制造高灵敏度传感器的绝佳选择。
能源领域:
高性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二维材料的超大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导电性,能显著提升储能设备的性能。
催化剂: 特别是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在电催化(如析氢、析氧)和光催化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医药健康领域:
药物递送和生物成像: 二维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功能化性,使其成为潜在的药物载体和生物成像探针。
生物传感器: 检测生物分子,用于疾病诊断。
复合材料: 将二维材料(如石墨烯)添加到聚合物、金属或陶瓷中,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韧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光学领域: 二维材料在非线性光学、光探测、光调制等方面也展现出独特的应用前景。

三、 前景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的来说,纳米材料和二维材料的前景是极其光明的。它们不仅代表着材料科学的尖端,更是推动多个产业升级换代的关键驱动力。

机遇方面:

颠覆性技术: 它们有潜力带来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创造出全新的产品和市场。
解决重大挑战: 在能源、环境、健康等全球性挑战面前,它们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学科交叉融合: 它们是物理、化学、材料、工程、生物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沃土,能够催生出许多跨学科的创新。

挑战方面:

制备与规模化生产: 尽管已有很大进展,但如何高效、低成本地制备高质量的纳米材料和二维材料,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仍然是关键挑战。
性能表征与理解: 深入理解其在复杂环境下的行为和机制,需要更先进的表征技术和理论模型。
安全与环境影响: 对于纳米材料,其潜在的毒性和环境影响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和管理。
集成与应用开发: 将这些新型材料成功地集成到现有或未来的器件和系统中,需要克服工程上的诸多难题。
标准与法规: 随着应用的普及,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的建立也变得日益重要。

尽管存在挑战,但全球的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在积极投入,不断突破瓶颈。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纳米材料和二维材料将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使用的手机、穿的衣服,到我们接受的治疗、呼吸的空气,都将因为它们而变得更美好、更高效。它们不是昙花一现的流行词,而是正在重塑我们世界的“基石”材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8年10月18更新--------------------------------------

为什么把这个更新直接更开头,因为这是大事儿,真是大事儿,真是大事儿,大事儿,重要事情重复三遍。具体请自行看MIT大佬的paper。

那些整天“二维不可能”“二维是辣鸡”“二维只能做paper”的,这回估计真要被啪啪啪打脸了,真不愧是MIT, 不声不响就搞大事儿。

-----------------------------------------------------------------------------------



难得遇到有人问二维材料,相对国内很多黑国内二维材料骗经费(这是事实),屁用没有却因子超高(很多二维的paper确实屁用没用个,可是说这话的多数是红眼病),比如有位叫霍华德的,就是国内微电子研究反材料研究的急先锋,几乎所有与“微电子”“材料”这两个关键词相关的问题你都能看到这位勇士怼材料研究的身影,你比如这里:

为什么说「学微电子都怕掉进材料的坑」? - 霍华德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2740

此乃真猛士也!

斯不敢与猛士比,可作为一个每周例会看着IMEC 2D组各位大神努力的小学生,还是希望站一波二维材料研究,起码不让大神们的努力白费和受到误解。

在上面那个问题中,我曾经尝试与这位猛士进行和平的讨论(当时没搜这位猛士的历史回答记录,不知道猛士之猛冲破天际),然而被先狠怼一下,尝试呼吁大家冷静下来认真讨论下共识和分歧问题,然后就被删评论了。。。所以这里其实基本上是把当初这位猛士删掉的评论重发一遍。

首先,国内微电子研究材料的一大帮骗经费,而且水论文的真的很多,特别二维材料和纳米材料这块的,这些都是事实,无法否认。然而也不应该以偏概全地就认定所有研究二维材料的研究就都是“骗经费,水论文”的,这对于那些不是冲着“骗经费,水论文”,实打实做研究的人来说非常不公平的。

“真正做器件的关心的是路线图 关注ITRS 是制程进展 是器件结构 是漏电 是阈值电压 是驱动电压 是能耗 是缺陷 是SPICE 明白自己做的东西要给设计端什么样的参数 明白工艺兼容与良率”这是那位猛士的原话。

可是当研究二维材料和纳米材料的人做出了器件,而且测试显示具有漏电,能耗等等方面优势的时候,猛士又说不像III-V材料有刚需,不能商业化,没产业基础,嗯,这个嘛。。。难道工业对更高on/off ratio,更快开关速度,更低能耗,更低漏电等等的device没刚需?这些方面很多2D device尤其是新结构与新材料结合的device可是都显示出了很大的提升啊。

这位猛士又说“在中国炒作石墨烯的时候,人家比利时欧洲微电子中心IMEC攻克了三五族材料和CMOS工艺异质集成的问题 随后英特尔台积电三星大举投入”然而事实上IMEC现在也在攻克二维材料的生长,transfer以及各种相关的工艺问题,一旦成功,有之前实验性二维材料器件展示的优秀performance作为动机,英特尔台积电三星同样也可能大举投入。这个跟当初scaling down,铝开始变得不好使,有人提出用铜呗,铜比铝好啊,可是铜不能etch啊,于是IBM攻克了这个问题,大家就都跟进了,是一个道理(关键词Copper Damascene Etching,看完你会对微电子“灵光一闪拯救世界”这一神奇现象理解更深)。而在二维材料和纳米材料面临的问题类似,就是,诶哟,这个东西好,device的performance good啊,可是做不出来啊,好吧,我们来研究研究这个工艺问题,看怎么才能出来好了嘛(我们也需要“灵光一闪拯救世界”,而且估计需要不少,因为我们几乎所有工艺步骤都还有问题。。)。。。。。

好了,黑狗卖完,正经回答问题。

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5nm 之后微电子面临新的革新,要么想出比Finfet更优的器件结构,要么更换Si为其他材料,这个问题其实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beyond CMOS”,而后者要用什么取代Si?题主问到的纳米材料和二维材料就是目前“看起来最美”的option。

OK,美好愿景展望完,我们来具体看看现实。首先必须明确一点,“beyond CMOS”应该是必须的,但是到底是新结构,还是新材料,或者两者结合(你比如很多tunnelling FET其实就是结合两者),目前没定论。而现实就是,这么多年了,2D device几乎没有大的进展。。。

为什么?就是“骗经费”“水论文”的问题,是的,虽然认为那位猛士有点以偏概全,可是不得不承认,他以及很多怼材料研究的人所说很有其道理,我个人也很反感那种水得一塌糊涂的二维材料的论文,比如那种那块二维材料水煮火烧一下做个TEM甚至就个XPS,RBS,Raman,完全不管工业和device设计要什么就可以出篇paper的,excuse me?所以你发表的这个paper单纯只是为了Show一下这个treatment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可是这个Treatment目的何在?是为了什么需求的?恶搞的是,很多时候期刊也会认为,诶哟,这样的treatment以前没人试过,有独创性,出!……excuse me,为什么之前都没人尝试这样的Treatment?就是因为没用啊!再有独创性有什么用!这就是一种“水论文”的套路之一:毫无意义的“独创性”

所以其实这个问题确实很严重,这些年它们也确实一直制约着2D device的研究,因为容易发表高因子的paper,因为容易骗到经费,所以都很多人都做这些没卵用的所谓“二维研究”,结果真正有刚需的“二维研究”反而没人做,各种device的paper里这个device多好那个多牛,你倒是做出来工业化啊,结果做这方面工艺研究的少,而做工艺的又有很多混子实际是在拿已经很成熟的工艺炒旧饭,combination一下甚至连combination都没有,就是做个换个材料做个treatment,然后做个analysis,压根不是奔着解决工艺问题去的。多数人都去做容易出paper的,打个比方,你google学术搜一下2D materials transfer,看看有多少是真的在develop一个切实可用的transfer process的?所以嘛,就现在这样了,各种study一大堆,实操都怂了。不怪以开头那位反微电子新材料急先锋对我们各种冷嘲热讽,怼得不亦乐乎,我们自己确实不争气,做不出东西来,怪谁?

我的理解是这样,“beyond CMOS”的研究应该是这么个流程:

  1. Device设计者根据工业需求进行“beyond CMOS”的器件设计,基于或不基于纳米材料或者二维材料。
  2. 根据设计者的需求,针对性地研究每一步工艺步骤,比如怎么能生长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比如怎么做到达到设计者要求的transfer,等等。

所以何为“没卵用的所谓二维研究”,何为“有刚需的二维研究”区别就在于这里了,如果“水煮火烧”一下某个二维或者纳米材料,然后做个什么analysis,就出个paper,然而连Device设计者都不知道他这个“水煮火烧”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的,那就是“水”。反过来,Device设计者提出具体某个需求,表示要做这么一个device,需要达到什么参数,你给我想办法,然后你来针对性地“水煮火烧”一下,那这就是“刚需”。这个“刚需”关系链应该是这样的:业界早晚必然需要“beyond CMOS”--> 需求“beyond CMOS”device的设计,这一步可能需要新材料,也可能只是单纯的结构革新,或者两者结合,目前未知--> 需求工艺研究者 “水煮火烧”一下,develop一个满足需求的process。

从这个需求关系链也可以看出,如果设计者不顾工业需求,或者不管这东西工艺上可能不可能,只是为了骚一把他的设计,那这也叫“水”(这种也很多的,你比如有一篇CNT的paper就是用两种CNT,搭一个与非门,是的,搭出来了,可是简直毫无意义……),所以我们每周例会才会要求所有部门负责人都出席,这样负责与工业沟通的Manager会知道工业需要的是什么,设计人员可以告诉工艺人员,他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而工艺的研究人员可以告诉设计人员,什么是有可能是办到的,什么是扯淡。

还拿前面提到的transfer来举一个确切的例子,你别去研究那些transfer会导致什么什么,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到底怎么transfer,然而实际上现在的paper大部分是这样:transfer会导致什么什么,完了!完了?然后呢?没然后了!那到底该怎么transfer?不知道,不管,我只负责提出问题!我#……¥%&。。。没错,你可以说我指出来现在的transfer有什么问题有什么不对,发现问题了才能解决啊。说的没错,可您倒是解决啊!谁都知道现在的transfer不行,可都跑去“发现问题”了,本来就一大堆问题没解决,你发现再多问题也只是让“不行”变成“更加不行”而已,我们现在连稳定可靠的300mm transfer都做不好,你做一堆二维材料flake在transfer后会如何的研究,到底有何意义?咱先搞定300mm的transfer,起码能transfer,然后咱再研究有什么缺陷怎么改进行不?结果就是你出paper出爽了,大家继续卡在这儿做不出能商业化的东西来,所以你看,我们IMEC二维组里那位真正做transfer的大神,反而没发什么关于transfer的paper,人家憋着呢,可能一发就是一个能直接工业化的transfer process了(具体细节我不能说,被说泄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

概括性地说就是:“科研应该是高于工业但是基于工业”。换言之不该总用工业标准来要求科学研究,可是反过来科研也不应该忽略工业的需求,要基于实际的工业需求订立科研目标(基础科研例外,理论物理什么的,走得太远了,现代工业已经连边儿都够不到了。。。)那位霍华德反微电子新材料急先锋的问题就出在钻死在了前者的牛角尖里,而很多大学的问题在于忽视了后者,所以造成“水论文”“骗经费”的现象。

最后来辩证性回答题主问的“前景”,从上面题主应该看到了,我重复了很多次,“beyond CMOS”应该是必须的,但是到底是新结构,还是新材料,或者两者结合,目前没定论。所以从这个角度,这个“前景”是美好的,因为总有一天,“beyond CMOS”肯定会实装,但是这个“前景”也可能是非常“不美好”的,那就是如果你没有去关注工业的需求做设计,或者你没有根据设计者的需求去研究各种“水煮火烧”,那么等有一天“beyond CMOS”实装了,你发现你做过的都是一坑水,那这个“前景”自然就非常“不美好”了。

所以这个“前景美好不美好”,我觉得取决于个人,如果你是水一波就溜,那前景必然是不美好的,不管你发过多少多高因子的paper。但如果你赌对了,那么当一天“beyond CMOS”实装了,你的知识就是不可或缺的。一句话,其实就是,现在水的一时爽,将来喝水喝到饱。用我老板的话来说,如果有个东西公司里只有你能做,你还害怕没饭吃么?假如以后某个“beyond CMOS”approach实装了,而其中一个process是我develop出来的,嘿嘿嘿,YY一下。。。

而且就算“beyond CMOS”没那么快实装,我们总会慢慢一步步接近这个目标,那么随着一步步接近这个目标,到底哪些technique是有用的,哪些是扯淡也肯定会慢慢清晰。 所以做真正有需要的,发现势头不对赶紧撤,“前景美好不美好”就看你追不追得上,抓不抓得住了。

最后我为什么在最开始举例那位急先锋猛士,主要是为了提个醒,由于材料特别二维和纳米材料这一块水确实很多,所以很多做其他研究的人很看不惯(不排除部分人看到搞材料的轻轻松松水高因子红眼病)。不要觉得搞研究的人秉承科学思维就一定很理性客观,只要是人,就永远会有在过激情绪下被傲慢与偏见支配的,比如类似那位先锋猛士以及回答最开头那个链接的问题下面各种发了疯一样猛怼微电子材料尤其二维和纳米材料研究的回答,在这种失去理智的傲慢与偏见下,他们是不会管你是在“水”,还是在“实干”的,只要你是做纳米或二维材料相关研究的,你就肯定是在“水”。所以如果你选择入坑新材料工艺,要有这个承受这种傲慢与偏见的心理准备,因为在那个问题下各种回答中相信你也能看到,这个傲慢与偏见的群体是很庞大而且强大的,他们将给你带来的心理压力将比你想象中的大得多。同时要记住不忘初心,不要觉得别人都在“水”,而我明明没“水”,却还是要被连带一起骂,这么冤枉,那我干脆我也一起“水”好了。不要水,而是要真的“beyond CMOS”,未来属于我们~~~


---------------经过评论区的讨论,决定作出以下补充以免误导人-----------------

评论区的朋友提出二维材料是“good for paper, particularly useless”。首先明确,现阶段,这是事实。所以打算入坑的朋友一定要有这个心理准备。而“particularly useless”就是评论区那位朋友提到的uniformity,repeatibility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其实并非二维材料或者纳米材料独有,而是beyond CMOS的共同问题,其实道理很简单,你可以简单想象一下,当你有好几十层原子,然后其中一些出了问题,而当你只有几层甚至只有一层原子,其中有一两个出了问题。所以评论区那位朋友提到的uniformity,repeatibility等问题,归根结底是scaling down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纳米材料独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当scaling down到极限的时候各工艺步骤在精度纯度等等方面没法达到要求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不是纳米材料“good for paper, particularly useless”,而是几乎所有beyond CMOS的design全都是。

我尽量选能拿出来说的例子举例说明一下(很多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是confidential不能拿来在这地方说的,所以我只能尽量挑能说的,不过你也可以相信,不是confidential的东西,那肯定不是最新的了。。。)。

先举一个没用到新型材料的例子,具体是谁提出的不记得了,好像是三星?这是一个新的用于Flash memory的晶体管(与普通晶体管区别在于多个floating gate,具体机理请自行百度google或者别的什么)的IDEA,我记得是published了的,所以应该可以拿出来说,但是我一时找不到当初那篇paper,如果有谁看完描述记起是哪来的麻烦ps我一下我把DOI补上。

这个IDEA的大概理念就是改用竖立式晶体管,先一层层铺D,S,G,然后把这厚厚一层无数的D,S,G,一次性全部Etch穿,形成一个很深很深的“井”,然后往“井”填上形成channel。这个IDEA是很吸引人的,因为不难想象,这要是成了,存储器容量会以几何级飙增,但是有个问题,做Etch的童鞋应该都反应过来了,这么深的“井”,你怎么Etch?你怎么控制这个profile?好吧,退一万步,我们做ETCH真的做出来这么个“井”,那么一个超级无敌深的“井”壁几乎是90°的一个“井”,你怎么往“井”壁deposit其他材料?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典型的“good for paper, particularly useless”的例子,但是特别注意,这里“particularly useless”不是这个design本身,而是因为工艺没办法把这么个东西做出来,所以“useless”,然而不难想象,如果工艺问题能攻克,这个东西就是“more than useful”。

再举一个二维材料的例子。2D Device基本上都存在uniformity,repeatibility等问题,然而正如我前面说的,这不是二维材料本身的问题,而是随着scaling down工艺遇到的问题。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当我们增大实验性2D Device的尺寸,我们观察到非常明显的repeatibility的改善,当我们从monolayer的二维材料切换到multilayer的二维材料,也能观察到repeatibility的改善,更具体的实验以及实验参数和结果不能在这说,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领会精神。简而言之,2D Device的uniformity,repeatibility等问题,并非因为二维材料本人,而是因为,一,生长出来的二维材料质量不如人意,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随着scaling down,硅晶纯度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纯度不够,现在的device的repeatibility也不会达标,是一个道理。二,transfer过程产生的cross contamination,以及transfer本身对材料的破坏,以及大规模高质量transfer的高难度。三,刻蚀的难度,单层原子材料太脆弱,需要很高的selectivity,这其实是所有beyond CMOS的共同问题,因为不管是新型还是传统材料,厚度已经薄到这个地步了,多刻少刻一层原子带来的影响就非常大了(所以ALE,selective ALE来了)。四,contact的难度,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性,其金属接触也相应表现出很奇特的特性,而且并不是什么好消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搜索下paper。

而这些又全部link到deposition和litho去。所以我前面说现在2D Device几乎所有工艺步骤都有毛病,当然以上四点应该不是全部,我只是把我印象比较深,比较了解的写出来,欢迎补充。

那么最后总结一下,新型材料也好,不用新型材料也好,现在beyond CMOS的问题在于工艺,而不在于材料或者设计,因为不考虑工艺的话,他们“很美好”,所以“good for paper”,然而考虑工艺的话,因为做不到,所以“particularly useless”。

所以如果入坑,建议别入具体材料的研究或者设计,去研究工艺。

最后来点现实的,关于毕业工作的问题,毕竟就像评论区的朋友说的“job market很惨烈,这些都不是一句话‘东西是需要有人去做的’就可以轻描淡写的过去的”。其实这个我原本不想说,毕竟我又没毕业,所以其实觉得我是没资格说这个的。不过既然问题是“前景如何”我想这个“前景”当然也包括就业,对吧。

那么就像我前面说的,还有在评论区说的,beyond CMOS这个东西是个“必须,但是完全不急”的东西,常识告诉我们,这种东西的正常状态应该就是,需要人去研究,但不会需要很多人,所以我说之前业界对二维材料,纳米材料的研究属于“不正常的狂热”。而作为“不正常的狂热”的结果,就是远超正常需求的二维phd、post phd,所以从这角度来说,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但这也要看你到底做的是什么,这也是我前面建议,去研究工艺,别研究具体材料或者设计的原因。因为你研究工艺,比如Etch,虽然你研究的是怎么在各种其他材料上Etch二维材料,或者在二维材料上Etch各种其他材料,但是你研究的对象本身是Etch,所以你找工作是不怕的,你连那么难Etch的二维材料都敢怼,而且怼过,你还怕其他Etch课题吗?我本人虽然没毕业,但是我上年实习阶段的mentor上年11月phd毕业,他工作就一点都不难找,甚至phd答辩前就已经好几个备选了。

而且就如前面所说的,beyond CMOS现在急需的就是各种工艺的研究,而不是继续死怼材料本身或者设计,所以个人认为,选择去研究工艺,无论是对这个领域的贡献还是从以后就业来说,都是最佳选择。这就是我原文最后说“不要水,而是要真的‘beyond CMOS’”的意思,我现在算是说穿了,就是不要再去凑材料本身和各种设计的热闹,来做工艺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纳米材料和二维材料,这两位材料科学界的“宠儿”,近些年来一直是科研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它们的发展前景可谓是星辰大海,充满无限可能。要说它们的前景如何,那得从它们的“本领”说起,以及这些本领能在哪些领域施展拳脚。一、 纳米材料:微观世界的“万能手”纳米材料,顾名思义,就是尺寸在1到100纳米范围内的材.............
  • 回答
    中国首条14纳米芯片生产线正式投产:里程碑式的突破,但挑战依然严峻中国首条自主研发的14纳米芯片生产线正式投产,无疑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摆脱了在这一核心技术上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对于一个在芯片制造领域起步相对较晚的国家来说,能够实.............
  • 回答
    关于当前防疫措施是否过度以及如何调整生活方式,需要结合科学依据、疫情动态和个体需求综合判断。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防疫过度的定义与判断标准防疫过度通常指防疫措施超过疫情实际风险,导致生活受限、经济负担加重或心理健康问题。判断标准包括:1. 疫情传播强度:是否处于高传播期(如病毒变异导致传染性增强);.............
  • 回答
    美国是否正在走向衰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衰落”本身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并且观察角度和衡量标准不同,结论也会截然不同。然而,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详细分析当前美国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衰落迹象,以及其相对的优势和反弹的可能性。一、 表明美国可.............
  • 回答
    公务员被认为是“最好的职业”,这种观点在中国社会有其普遍性,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和社会环境下。你问到未来20年公务员是否还“吃香”,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当前公务员“吃香”的原因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目前公务员如此受欢迎:1. 稳定性与安全感: 这是最核心的吸.............
  • 回答
    朝鲜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很难用简单的“好”或“不好”来概括。由于信息的限制和官方宣传的因素,外部世界难以获得真实、全面的数据。然而,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各种信息来源,尽可能详细地描述目前朝鲜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状况。总体概况: 经济体质: 朝鲜经济高度集权,以计划经济为主.............
  • 回答
    目前的人工智能在“颜值”打分方面,可以说已经初步具备了能力,但要达到人类主观感知那样精准、 nuanced 的评分,还存在不少挑战和局限性。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人工智能在颜值评分方面的能力、技术原理、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在颜值评分方面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图像或视频中的人脸特征,尝试.............
  • 回答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文化多元的国家,随着时代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加速,各种亚文化在中国不断涌现和发展。这些亚文化往往是年轻人(但并非仅限于年轻人)在主流文化之外,根据自己的兴趣、价值观、生活方式或身份认同而形成的社群。以下是中国目前一些比较显著和具有代表性的亚文化,我会尽量详细地介绍它们:一、 泛ACG.............
  • 回答
    中国影史票房前五名中,吴京凭借《战狼2》、《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这三部影片占据了三个席位,其中《战狼2》更是常年稳坐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吴京能够成为“票房密码”,绝非偶然,而是他多年积累、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并且不断突破自我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深厚的武打功底与硬汉形象.............
  • 回答
    在中国,“性价比低”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它通常指的是相对于其学费、学制、资源投入、地理位置、校友网络、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学校声誉和发展潜力而言,未能提供与之匹配的教育质量和发展机会的大学。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认为性价比低的大学类型和具体情况的分析,请注意,这只是基于普遍的观察和反馈,并不代表绝对评价,.............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触及了当下网络文化的一个核心痛点。确实,提到“饭圈”,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各种负面标签:控评、集资、互撕、代餐、cp脑、唯粉黑、甚至网暴等等。然而,你敏锐地观察到,“其他圈子真的就没有饭圈的各种操作吗?”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是:并非只有饭圈有这些操作,只是饭圈将这些.............
  • 回答
    理解你现在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家庭经济的压力,一方面是妻子产后希望得到关爱和满足愿望的表达。这是一个很常见但也很棘手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妻子的愿望,也不能不顾家庭的经济状况。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让妻子感受到被爱和被重视,又能尽量减轻经济负担。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应对策略,希望.............
  • 回答
    “土地财政依赖度超100%”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信号,它意味着一个城市的财政收入严重过度依赖于土地出让金收入,甚至已经到了“拆东墙补西墙”,入不敷出的地步。长期如此,其潜在的隐患是多方面的,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剧,最终可能对城市的经济健康、社会稳定乃至居民生活造成深远的影响。以下是详细阐述的.............
  • 回答
    你好!看到你目前拥有 CS 的本科学位和硕士学位,并且正在考虑继续攻读 CS 博士或 Neuroscience 博士,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前瞻性的选择。这两个领域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广阔的职业前景,但侧重点和发展路径会有所不同。为了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为你提.............
  • 回答
    截至2017年,阿里巴巴与亚马逊在全球电商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双方各有千秋,并且在不同的市场和领域表现出不同的优势。要详细分析其态势,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考察:1. 市场覆盖与用户群体: 阿里巴巴: 核心优势: 中国市场。阿里巴巴在中国的电商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淘宝和天猫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要回答“目前哪种汉语方言读唐诗最押韵”,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押韵”以及唐诗本身的特点。一、 理解“押韵”与唐诗 什么是押韵? 在诗歌中,押韵是指词语在韵母上的相似或相同,从而在听觉上产生和谐、有节奏的呼应。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共同构成了字音,而押韵主要关注的.............
  • 回答
    “拉垮”是一个很主观的词,不同的人对于“拉垮”的定义和侧重点可能完全不同。有人可能认为系统卡顿、不稳定是拉垮,有人可能认为缺乏功能、设计不人性化是拉垮,还有人可能认为更新缓慢、bug过多是拉垮。不过,如果从用户普遍反馈、市场占有率下降趋势、以及一些被广泛批评的方面来综合判断,并尽量详细地讲述,目前在.............
  • 回答
    中国程序员和美国程序员之间的差距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话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这种差距体现在技术深度、创新能力、工作模式、职业发展、文化环境以及行业生态等多个方面。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关键差异:一、 技术深度与广度: 美国程序员: 更强的底层技术和计算机科学基础: 许多美国程序.............
  • 回答
    在 2015 年 9 月,中国经济正经历一段复杂且充满挑战的时期,笼罩着担忧和不确定性。虽然中国经济整体上仍是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但许多迹象表明其增长模式正在经历深刻的调整,并且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2015 年 9 月中国经济状况的几个关键方面: 增长放缓但仍具韧性: 到 2015 年底,中国.............
  • 回答
    您好!非常高兴能为您解答这个问题。关于 Cocos2dx 和 Cocos2diphone 的使用情况,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您:目前市面上,使用 Cocos2dx 开发的游戏和应用的数量远远多于使用 Cocos2diphone。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原因,并对比两者的优劣势: 1. Cocos2diphon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