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代海盗王直既然在日本那边混得这么好,为什么不直接在日本立国当大名?

回答
关于王直在日本为何不直接立国当大名的问题,这其中涉及的因素颇为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混得好”或者“想不想当”。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还原一个更真实的王直在日本的活动背景以及他最终的局限性。

首先,我们得明确王直在日本的真实地位和他的核心目标。王直在日本并非像本土大名那样拥有根深蒂固的土地、军队和民众基础。他的活动更多是建立在一种松散的、以利益为核心的联盟之上,这种联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日本的有力豪族和商人: 王直在日本的确有联系和合作对象,其中不乏一些地方上的有力武士家族,比如松浦氏等。这些势力看中的是王直带来的巨额贸易利润,以及他能够组织庞大的武装力量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比如保护海上贸易路线、参与日本国内的冲突以获取报酬等等。然而,这些日本豪族与王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合作者”或者“被雇佣者”的关系,而非平等的主臣或盟友。他们有自己的领地和利益考量,将王直视为一个能够带来外部资源和力量的工具。
王直本身的“组织能力”和“军事力量”: 王直之所以能在海上呼风唤雨,关键在于他能够整合和指挥一批来自中国沿海、朝鲜以及日本的武装人员,形成一股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海盗武装。这支队伍的忠诚度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王直的领导魅力、共同的经济利益以及他能够提供的资源(武器、食物、战利品)之上的。这种力量是一种“流动性”很强的武装,并非稳固的政治实体。
他的核心目标是贸易,而非称霸一方: 王直最根本的诉求是通过海上贸易获取巨大的财富。他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庞大的走私集团头目和海上贸易的组织者,而不是一个想在中国或日本建立稳定统治的政治家。他挟持了中国的海禁政策,利用日本作为贸易中转站,将中国沿海的物资(丝绸、瓷器等)运往日本,再从日本购入白银、火器等运回中国。他的“王国”存在于海上和各个港口之间,其经济生命线在于打破海禁、恢复贸易。

那么,为什么王直在日本没能像日本本土大名那样立国呢?原因可以从以下几点深入分析:

1. 缺乏政治合法性与根基:
血统与身份: 在当时的日本,大名制度的形成与日本的封建体系紧密相连。大名通常是源自日本本土的武士阶层,他们拥有世代传承的土地、家臣和对领地的统治权。王直虽然在日本势力强大,但他终究是外国人,没有日本传统的血统、家族背景和封建效忠关系,难以获得日本社会主流的政治认可。他不可能像本土武士那样,通过婚姻、继承或战争来建立一个“合法”的统治体系。
对土地的占有与统治: “立国”的关键在于对土地的占有和对领地内居民的统治。王直虽然在日本的某些港口或地区有活动据点,比如平户等地,但这些据点更像是贸易站或军事营地,而非他可以世代经营、征收税赋、实施法律的“领国”。他没有能力像日本大名那样,在一个明确的区域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统治机构和税收体系。

2. 日本国内的政治格局与实力:
战国时代的复杂性: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战国时代,各个大名为了争夺领土和权力而相互征伐。王直虽然军事力量强大,但他很难真正插手到日本国内大规模的政治权力斗争中去。日本的大名们拥有自己的军队和庞大的家臣团,他们不会轻易允许一个外部势力在日本国内建立起独立的“王国”,这会直接威胁到他们的领地和权力。
依赖性与工具性: 王直在日本的合作者,比如松浦氏等,更多地是将他视为一种“外部力量”,可以用来对抗敌人或促进贸易。一旦王直的力量威胁到这些日本豪族自身的利益,或者他们找到了替代的贸易伙伴或军事力量,他们随时可能抛弃王直,甚至与明朝联合剿灭他。王直始终是“合作者”而非“依附者”,日本大名也并非甘心臣服于一个外国人。

3. “贸易集团”的局限性与明朝的压力:
贸易是核心,政治是手段: 王直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组织海上贸易的能力,而非统治能力。他的武装是为了保护海上贸易通道,驱逐竞争对手(其他海盗或明朝水师),以及在贸易过程中进行武力威慑。他的“国”是围绕着贸易网络构建的,而非地理上的固定疆域。
明朝的持续打击: 王直最大的威胁始终来自明朝。明朝政府将他视为心腹大患,持续派出水师进行围剿。一旦王直在日本立国,意味着他将公开与明朝宣战,他的贸易网络和生命线都将暴露在明朝水师的炮火之下。在日本立国,并不能消除明朝的军事威胁,反而可能因为公开的政治实体身份,更容易受到明朝的重点打击。
“招安”的可能性: 明朝政府也曾尝试招安王直。一旦王直在日本成功立国,他的“反叛者”身份将更加巩固,进一步失去与明朝谈判或被招安的可能性。而作为海上贸易的组织者,他可能更倾向于在不挑战明朝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寻求贸易的合法化或者半合法化。

4. 自身的战略选择与认知:
风险与回报的权衡: 在日本立国意味着要卷入日本复杂的政治漩涡,与多个强大势力为敌,并承担起统治一个陌生社会的责任。这对一个以贸易和武装力量为基础的“海上巨头”来说,可能并非最优的战略选择。他更可能认为,保持其在海上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利用日本作为基地进行活动,才是风险最小、回报最大的方式。
“海上共和国”的雏形? 也许我们可以将王直的活动看作是一种早期的、非常规的“海上共和国”的尝试。这种“共和国”的成员是他的船队和合作者,其统治的边界是海上航线和贸易据点,其法律是海上贸易的规则和武力约束。但这与日本传统的大名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是基于陆地领土、封建效忠和世袭权力的统治模式。

总结来说,王直在日本无法立国当大名,并非因为“混得不好”,而是因为他的生存模式、核心诉求以及当时日本国内的政治现实,都与建立一个稳固的封建实体存在根本性的冲突。

他是一位卓越的海上贸易组织者和军事领袖,但不是一位日本封建制度下的政治家。他的力量在于流动性和控制海上贸易,而不是占有土地和收服人心。在日本立国,对他而言可能意味着从一个灵活的“海上巨头”转变为一个受制于日本本土势力和明朝压力的固定政治实体,这显然不是他当时能够承受的风险,也不是他所追求的目标。他的“王国”存在于大海之上,存在于贸易航线之中,而非日本列岛的某个角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王直没能立国,主要原因莫非几点:

一、不常驻日本·集团内部纷争

学界一般认为,明朝走私商大举前往日本,主要原因还是在1533年,博多商人神谷寿祯将掌握”灰吹法“的朝鲜工匠宗丹、庆寿带到了石见银山,此后”灰吹法“传到了日本各地的金山银山,使得日本贵重金属产量暴增。嗅到商机的明朝走私商们,纷纷购置中国或者东南亚的物资,前往日本换取白银牟取暴利。九州地区的领主、大名们为人生地不熟、没法直接前往石见等地的中国走私商提供了人脉、地盘和物资,进而达成”双赢“。

王直在被俞大猷等驱逐至日本前的经历,在同时代郑舜功《日本一鉴》中记载如下:

王直,名鋥,即五峯,初以遊方下海,於歲庚子(1540年)乃與許一、許二、許三、許四等誘引番夷來市浙海。至乙巳歲(1545年),往市日本,始誘倭夷來市雙嶼,構成大禍於東南。至庚戌(1550年)、辛亥(1551年)、壬子歲(1552年),浙江海道檄令拏賊,是故得名。明年(1553年),賊首王十六等誘倭焚劫黃巖縣[1],參將俞大猷、湯克寬欲令王直拏賊授獻,而賊已去,乃議王直以為東南禍本,統兵拏之,於列港追至長途、次馬積潭,銃砲聲響驚起蟄龍,兵船漂散,逃去兵士延上馬積者,皆被王直等協倭盡殺之。直亡去日本。

王直到达五岛、平户岛,得到领主宇久盛定、松浦隆信的宽待的具体年份,虽然史料中语焉不详,但是一般认为发生在1541、1542年左右。

由于中日乃至东南亚之间的船只往来一般要靠一年两次的季风,因此王直如果来往于中日,最多只能各待半年。

1543年(天文癸卯八月),根据南浦文之《铁炮记》记载,王直去了一趟东南亚,与同行的葡萄牙商人在去双屿岛途中,遭遇风暴漂流到了日本种子岛,并且向种子岛氏传授了火绳枪(铁炮)。

铁炮传来详情:

1545年、1546年,王直还去了两趟日本博多[2],带着日本商人助才门等前往双屿岛,王直一直在跑船而没在一个地方闲下来过。

接着1548年因为过世首辅谢迁的亲属参与走私却赖账,王直的老板许氏兄弟、林国助(林剪)等一怒之下和葡萄牙人联手烧杀抢掠进行报复,惊动官府,招致提督浙闽海政的朱纨发兵围剿,双屿岛就此没落。

在此后的几年中,王直率领部下在烈港(舟山金塘岛沥港)重新集结,并且通过剿灭其他海盗势力来换取时任明朝海道副使对于走私的默许。似乎这段时间王直也不太可能常驻日本。

这一段时间沥,王直的势力似乎达到顶点,但是,王直最初的合伙人徐惟学(徐铨、号碧溪)的侄子徐海劫掠给王直送补给的船只,因此王直呵斥徐海,而徐海也试图刺杀王直未遂,最终徐惟学带着方廷助(号四溪)、徐海等出走,导致了王直集团的分裂[3]

王直在1553年遭到俞大猷、汤克宽围剿,放弃沥港后才回到五岛、平户的大本营。此后,王直才常驻日本。

从徐惟学后来向大隅领主借钱之类的传闻,以及徐海带领萨摩、种子岛等地的倭寇入侵等情况来看,徐惟学似乎是在王直手下主要负责经营南九州方面的走私。徐惟学在1554年浩浩荡荡率部前往潮汕,与其义父、当地海盗林国显汇合,在南澳岛被剿灭前一度引发恐慌;1555年,徐海组织的倭寇集团在王江泾被打得大败,遭斩首1900余。

虽说徐惟学、徐海叔侄率领应该大部分都是新招募来的海贼,但是足以说明徐海导致的这次王直集团的内部分裂后果非常严重。


二、王直的实力被极度夸张

那么,常驻日本后的王直,实力究竟如何?

王直的实力被极度夸张,大概是明朝自古以来的传统。典型的例子大概是明朝无名氏(一说田汝成)写的《王直传》,然后又被糅合进《殊域周咨录》、《万历歙县志》等,作为基本史料祸祸我们:

(王直)且眇官軍易與也,乃更造巨艦聯舫,方一百二十步,容二千人。柵木為城,為樓櫓,四門其上,可馳馬往來。據居薩摩洲之松浦津。僭號曰京(宋),自稱曰徽王,部署官屬,咸有名號。控制要害,而三十六島之夷皆聽其指使,每欲侵盜,即遣倭兵

且不说”萨摩州之松浦津“这种肉眼可见的谬误(松浦津明明在肥前国),王直的真实实力,参考一下同期的《朝鲜王朝实录》中,朝鲜礼曹对于对马岛使者的询问便可知谬误:

禮曹啓與倭人調久對馬島主所送來報賊變者也。問答之辭。問曰:“何地倭人欲作賊乎?”曰:“四州及五幸山等處人也。”問曰:“此言從何得聞乎?”曰:“今正月往博多州,則有赤間關、蕯摩州等人來言之耳。有中原人稱五峯者,將領一賊倭入寇大明矣。”問曰:“汝見五峯乎?”曰:“於平戶島見之。率三百餘人乘一大船,常着段衣。大槪其類二千餘人。”又問曰:“彼因見擄而在彼乎?抑自投賊中乎?”曰:“始以買賣來日本,仍結賊倭,來往作賊。
——《明宗实录卷二十/十一年四月己丑》

也就是说,王直(五峯)实际上是有一艘能载三百人的大船,手下有二千多人。而明朝方面则夸张成了有一艘能容纳两千人的大船……

并且,王直后来下狱后,上书自辩说:

……舊年四月,賊船大小千余,盟誓復行深入,分途搶掠;幸我朝福德格天,海神默佑,反風阻滯。久泊食盡,遂劫本國五島地方,縱燒廬舍自相吞噬……

“旧年四月”的倭寇入侵一事实际上指的是分裂了王直集团的徐海,在1556年召集九州南部的倭寇、水军、走私商等,号称数万,联合陈东、叶明(麻叶)等倭寇势力大举入侵江南一事。

虽然王直上书有装可怜和撇清与倭寇的关系之嫌,但是自己主动强调自己的老巢之一的“五岛”被倭寇抢了这种煞风景的事情,大有可能是真实的存在的。这其实足以说明“倭寇”大部分“皆不听其指使"……

这种夸大的出现,和明朝总督胡宗宪脱不开关系。胡宗宪一开始的政策便是招抚王直,从而通过王直的关系,联络与其合作的当时九州最强(暂时)大名大友宗麟,将灭亡不久的大内家手中掌握的明日勘合贸易的主导权转移到大友家,而从中获利的大友宗麟和王直则负责清缴盘踞在九州的倭寇势力。这是因为,明朝在永乐帝时期,的确对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采取过这种手段,虽然没能根除倭寇,但是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胡宗宪的小算盘打得挺美,但是大友宗麟并非幕府将军(明朝册封的“日本国王”),嘉靖帝对于和这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大名打交道毫无兴趣,因此胡宗宪和他的参谋团队只好一味的强调王直的重要性,其表现便是夸张王直势力的强大,只要王直接受了招抚,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王直后来虽然接受招抚,却因为嘉靖帝的固执己见丢了性命,但是好歹最后“诱捕”王直的功劳还落在胡宗宪的头上,因此连《四库全书》的编辑们都觉得《王直传》“归功于宗宪者甚至,或其幕客所为也”。

此后的历史书籍翻来覆去引用这些”看起来比较官方“其实净是扯淡的一手资料,一些网文作者看到王直实际上完全不是早期官宣的”日本大名的走狗“,便出于逆反心理,把王直夸得越来越厉害,最后被美化成了”织田信长都得看他脸色才能买枪“之类的扯淡存在……

虽然王直的确有两千多名部下,从日后胡宗宪在诱捕王直后派兵攻打,却久攻不下来看,王直部下也比较精锐,从人数上可以说是和“三山帝国”有一较高低的实力。

但是我想王直这两千多人也不太可能都当作战斗员,相当一部分应该我之前写过的琉球王国的“ひき軍”(琉球亲军)一样,主要还是去出海贸易赚钱,因此随时能调动的人数可能不是太多,搞不好随时可以调动的,只有和王直同船的那三百多保镖——


三、五岛宇久氏·平户松浦氏乃至九州复杂的割据情况

最先接纳王直的日本大名,是五岛领主宇久盛定。

虽然宇久盛定的祖上世代是五岛的统治者,但是他本人掌握五岛的时间并不太长。

宇久盛定的高祖父宇久胜(10代),是从京都的公家——阿野家过继到宇久家的,具有宇久家血统的分家玉之浦家却因为亲戚关系太远,因此只能看着家主之位落入外人手中。对于家主归属权长期不满的玉之浦家暗中积攒实力。

虽然玉之浦纳迎娶了宇久围(14代)的妹妹,但是他还是在1507年发动叛乱,逼死了继承家主不久的宇久围。而家臣护着宇久围的妻小逃亡至岳父、平户领主松浦弘定(23代,当时由于松浦氏各家纷争不断,一般称为平户氏)处。松浦弘定并没有立刻发动反击。

松浦弘定的侄养子松浦兴信(24代)继承家主后,凭借和掌握九州博多港的大内氏建立亲密关系而得到丰厚贸易收入,在肥前国的几个小领主中逐渐展露头脚。松浦兴信于1521年借兵100人、船只30艘,加上宇久围之子宇久盛定(15代)的135名部下,对玉之浦纳发动反击,最终将玉之浦纳消灭,夺回了五岛的控制权。

战后,宇久盛定为了报答表兄松浦兴信借的兵力和船只,便将宿之浦的四分之一、荒川的二分之一的领地,以及15口煮盐用的大锅赠送给了松浦兴信——五岛的财政状况就是这么的悲催,而且五岛还不全是宇久家的地盘……

大概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直到达了五岛中的主岛——福江岛。王直早期只是一介走私商,对于宇久家威胁不大,反而能带来贸易收入。因此受到了宇久盛定(15代)的热情欢迎。据说给了王直江川城下750坪的土地建立宅院,而王直修筑的明人堂和六角井传承至今。

1541年,松浦兴信(24代)突然去世,在内部纷争中儿子松浦隆信(25代)被老中笼手田安经拥立上位。松浦隆信大概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接受了被表叔宇久盛定介绍来的王直。

由于松浦家在帮助宇久盛定夺回五岛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平户松浦家把五岛宇久家呼来喝去,当作家臣看待。王直大概便是出于这种松浦-宇久家这种不成文的上下级关系,“宝物得献给家主”,而被介绍到的平户。

松浦隆信也不富裕,加上过去有福建海商在平户遇害而天降血雨惩罚这种传闻,使得松浦隆信也得千金买马骨,重视王直。胜尾山下的印山寺一带赠与王直,王直在此修建了豪宅,修建六角井也流传至今。据说也是经由王直介绍,1550年葡萄牙人开始驾船前往平户开展贸易。

1549年,宇久盛定(15代)去世,儿子宇久纯定(16代)继承五岛领地。松浦隆信继续将宇久家视为臣下,引发了宇久纯定的极度不满。

五岛中有个奈留岛,奈留岛的领主叫奈留盛信,是宇久盛定(15代)的叔叔宇久续的儿子。宇久续被过继给了奈留岛领主青方尧正,没有掺和玉之浦纳的叛乱,子孙改姓奈留。奈留盛信在京都的某公家下行(变相乞讨)的时候,向他赠送了一匹黑马而讨得欢心。由于公家说帮他讨个“长门守”的官名,奈留盛信便自称“奈留长门守盛信”。

宇久盛定对此相当不满,于是借口“没经过领主允许便自称‘长门守’是叛逆”,将奈留盛信赶走,盛信逃亡至松浦隆信处,被当作“松浦隆信煽动叛乱”——其实可能只是宇久盛定找借口自己清理门户而已。不久后,宇久盛定又清剿了五岛中若松岛上的玉之浦纳的残党,大致掌控了五岛。

王直似乎更加倾向于和松浦隆信保持关系,在1553年从中国沿海全线撤退后,在五岛中的中通岛上松浦家的领地——小手之浦建立了城池。

另外,在福江岛富江有一处“勘次之城”,和中国沿海的仓库遗迹很相似,可能是王直等“倭寇”活动的遗迹。

王直虽然在海上表现的不错,但是在陆地上的战力存疑,相当一部分烧杀的战绩貌似还是他的干儿子王一枝打着他的名号干出来的。由于没有领民,王直能够直接派去对日本领主发动战争的人手肯定会大打折扣,也未必表现的会比祖上根深蒂固、励精图治、让平户繁荣一时的松浦隆信、镇信父子好:

松浦隆信、镇信父子大举招商致富,制定分国法,组建百人以上的铁炮队,甚至引入佛郎机炮。在兵强马壮后,开始向周围的小势力主动发动进攻,首先是和后藤贵明联合,与大村氏、有马氏交战;1561年赶走了挑事的葡萄牙人;1563年干涉松浦党志佐氏内政成功,将女婿扶植上台的同时将志佐氏收入麾下;1566年,通过翻来覆去的进攻,使得相神浦松浦家彻底臣服,同年,松浦隆信突然对五岛宇久家翻脸,夺取五岛中的小值贺岛等领地;1571年,通过支援日高氏驱逐波多氏,将壹岐岛置于自己的麾下;1574年,终于击败了老对手大村氏。

但是,与此同时,占据了肥前国最肥沃的平原地带、又在“今山之战”中打退大友家进攻的“肥前国之熊”龙造寺隆信崛起,对于肥前国北部这些穷乡僻壤,只能靠做做生意赚钱的领主们有着绝对的人力、物力优势,于是松浦家当即使出“好汉饶命”。

几年后,龙造寺隆信和他五个“四大天王”一起扑街,平户松浦氏再度独立,由于九州岛上岛津家占据绝对优势,几个唇亡齿寒的肥前国小大名一起瑟瑟发抖,哪里还敢互相征伐——松浦镇信倒是在1584年开始试着向长期隔海对骂的对马岛宗家方向继续扩张,可没有成功不说,反而使得上百年光丢地盘没扩张的宗家发怒,发兵反扑壹岐岛,在开始“九州征伐”的丰臣秀吉的威胁下,双方乖乖站好……

但是即便这样,平户松浦氏在丰臣秀吉侵朝时,也只能满打满算派出3000人……后来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后安堵,也只有石高6万3千石领地……

至于五岛宇久家,由于没怎么扩张,在丰臣秀吉侵朝时只能派出700人,关原之战后安堵,也只有1万5千石……

四、个人意愿

归根结底,王直本人也没表现出要非在外国当大名的念头,《王直传》里“称孤道寡”的记载,哪怕退一万步是真实的,恐怕也是过过嘴皮子的瘾:

因为王直身边的人是侄子王濡(王汝贤)、养子毛烈(王滶,号海峰)、王一枝这些人,他的母亲、老婆和儿子王澄等都留在国内,然后被胡宗宪打包抓起来,威胁王直赶快接受招抚。

不仅如此,王直的同伙徐惟学,出海的时候也没提到带着直系亲属,带上的也是徐海、徐洪这些侄子,似乎也反应了这些走私商压根没有将家属接到国外的打算,也没想过把国外当永久退路……

参考

  1. ^ 黄岩县被倭寇攻陷,应该发生在嘉靖三十一(1552)年四月到六月,这个“明年”应该是对应出兵围剿王直的时间
  2. ^ 嘉靖乙巳,許一夥伴王直等往市日本,始誘博多津倭助才門三人來市雙嶼港。直浙倭患始生矣。——《日本一鉴》
  3. ^ 徐海,即明山,为虎跑僧。法名普净。嘉靖辛亥,海闻叔铨诱倭市列港,往谒之,同行日本。日本之夷,初见徐海,谓中华僧,敬犹活佛,多施与之。海以所得缮大船,明年壬子,诱倭称市于列港。时铨与王直奉海道檄出海拏贼送官,而海船倭每潜出港劫掠,接济货船,遭劫掠者到列港复遇劫掠。贼倭阳若不知觉,阴则尾之,识为海船之倭也,乃告王直。直曰:“我等出港拏贼,岂知贼在港中耶?”随戒海,海怒欲杀王直,而铨亦复戒海,乃止。
user avatar

帮好朋友 @威斯特蜀黍 补充一些资料,事实上王直(汪直)并非如大众所想象的那般在日本地位高贵、统领“五岛”横行水上。自镰仓时代就经营着宇久岛的宇久一族不断发展壮大,在王直来访日本的时候,宇久家已经成为了统治五岛的霸主,当时的家主宇久盛定优待来访的王直,并与王直签订贸易协议,让王直担任中介来“密貿易”[1]。因受到宇久盛定的喜爱,王直得以在福江地区居住了下来,为宇久盛定进行贸易活动。1549年宇久盛定去世,其子宇久纯定继承家督与五岛,这时家臣奈留岛主奈留盛信受到了平户松浦家的招揽,对主君发动了谋反,宇久纯定战胜了奈留盛信后,还花费了10年时间清除残党,重振宇久家,继续统治着五岛。

1542年王直移居平户,受到松浦家主松浦隆信的欢迎,因日本本土不产硝石,发现这一点的王直在五岛各地销售来自明土的硝石资源,大发横财,让松浦家的实力更上一层楼。势力逐渐扩大的松浦家盯上了利润巨大的五岛,便煽动了如前所述的奈留岛主奈留盛信谋反,我们大概也能从这次叛乱事件中瞅见王直的身影。作为海商,大发战争财是很司空见惯的事,但并不能说明王直取代宇久一族、统治了五岛。要知道的是,宇久家后来还参与了侵略朝鲜,被丰臣秀吉亲自认定是五岛之主呢。

王直先后为宇久家和松浦家打工,期间壮大自己的贸易量,组建起一支2000人的团队,这个是事实,但在五岛,2000人绝对称不上能横扫当地势力。作为外来人,王直已经尽可能地做到了他这个身份的极限,过于吹捧他的身份反而有失公允。以前百度百科和搜狗百科还说王直入主了日本,降服各地大名,率领数万日本兵反攻台州宁波,击溃广东守军,特么这都把王直势力给吹成第四共和国了。。。。。。

参考

  1. ^ “密貿易”在当时的日本是指违禁品买卖
user avatar

汪五峰在日本的实际情况远远没有他在明人那边立的人设那么显赫,区区一个以松浦凑为据点的五岛之倭不用说别的,仅在西海道势力比他强大的海盗家族就大有人在,比如统御濑户内海,有自己的分家和主城,还能设立关所堂而皇之地征税的村上家已经是五峰在日打拼一世才有一些可能企及的顶点



而且要知道村上氏还远远够不上“大名”的资格,真正以水军发家还能成为一国大名的是伊予国的河野氏。这个在信野玩家眼里属于一个旦夕可亡的跑龙套弱鸡怎么说也是一个从平安末期开始在伊予国当地立足了几百年,受过幕府高格恩赏的名门,汪五峰一个异国来的亡命徒想达到这个高度,估计至少得奋斗好几辈子吧


而且不要说没有五峰船主就没法与明朝贸易什么的。从对河野氏本城的考古发掘来看,连家臣都能拥有的大量产自明国、朝鲜甚至东南亚的物品流入,足以说明河野氏在对外贸易上也有自己的门路和中间人

还是那句话,以为走收编五峰然后大开市舶这一条if线就可以让海氛平息,令倭国诸岛主俯首帖耳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

user avatar

某些人总喜欢说倭寇里头主要是中国人。

结合这个问题想想吧。很多事情互相之间是有联系的。

千万不是傻乎乎地分开考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王直在日本为何不直接立国当大名的问题,这其中涉及的因素颇为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混得好”或者“想不想当”。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还原一个更真实的王直在日本的活动背景以及他最终的局限性。首先,我们得明确王直在日本的真实地位和他的核心目标。王直在日本并非像本土大名那样拥有根深蒂固的土地、.............
  • 回答
    明末“海盗守国门,贼寇死社稷”这句话,虽然简短,却精准地勾勒出了明朝末年那段令人扼腕的历史图景,也蕴含着复杂的历史评价。要评价它,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历史背景、以及它所反映的深层矛盾。首先,我们来拆解这句话:“海盗守国门,贼寇死社稷”。“海盗守国门”:这句话中的“海盗”并非仅仅指传统意.............
  • 回答
    十六世纪,那是一个风帆和炮火交织的时代,大航海的巨浪席卷全球。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海洋冒险中,葡萄牙和西班牙无疑是弄潮儿,他们率先扬帆,开辟新航线,建立殖民地,掠夺财富。然而,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禁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为海上的掠夺者,为什么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盗,似乎不如明朝和后来的英国海盗那样声名.............
  • 回答
    说起来,这事儿确实挺有意思的,感觉老早之前《海贼王》里的角色,身份背景什么的,还没那么直白地摆在台面上。那时候,我们看路飞,就觉得他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傻小子,为了当海贼王就这么一路闯荡。萨博呢,就是那个帅气又忧郁的革命军二把手。艾斯就更不用说了,火焰能力惊人,为了保护弟弟而牺牲,光芒万丈。他们三兄弟.............
  • 回答
    关于多弗朗明哥粉丝的这句名言:“如果你有我的经历,你未必有我善良”,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这句话看似是为角色辩护,实则触及了关于“善恶观”、“环境影响”、“人性本质”以及“复杂角色塑造”等一系列深邃的问题。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句“名言”背后的语境和逻辑。多弗朗明哥的经历无疑是极其残酷且扭曲的。.............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多弗朗明哥这个人说起。这家伙,明哥,玩弄人心、操纵一切的本事一流,他走到哪儿,哪儿就跟棋盘似的,谁是棋子,谁是棋手,全在他股掌之间。当时,他刚掌握了德雷斯罗萨王国,整个国家都被他笼罩在恐惧和谎言之下。而那个角斗场,简直就是他炫耀权力、制造混乱的绝佳舞台。想想看,在那个灯红酒绿、充斥.............
  • 回答
    说起唐吉诃德·多弗朗明哥,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词就是“操纵者”。这家伙简直是《海贼王》里最成功的反派之一,不是那种纯粹的坏人,而是带着一股子扭曲的优雅和令人不安的魅力。他这个人,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子“天龙人”的傲慢和玩弄人心的资本。你能明显感觉到,他对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放在眼里,就像看着一群玩偶在跳舞.............
  • 回答
    人们支持海盗湾这类网站的原因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支持盗版”可以概括。这背后牵涉到对现有信息传播模式、版权制度、数字时代权利以及社会公平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和不满。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阐述这个问题,尽量避免生硬的论述,而是尝试还原支持者可能经历的思考过程。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信息获取的自由与便捷。.............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坏得明明白白”的家伙们,为什么能俘获这么多粉丝的心。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里面门道可多了去了。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些人设之所以能立起来,并且吸引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身上那种极致的“个性”和“魅力”。 你看灭霸,他不是那种为了爽而杀戮的疯子,他有一套自己看似.............
  • 回答
    海贼王中那个“空白的一百年”,听起来就很神秘,对吧?一个历史被抹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传说和猜测,而真正的真相却像被藏宝图锁住了一样。这样的情况,在咱们真实的世界历史里,有没有类似的影子呢?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不像海贼王里那么戏剧化,但历史确实有过不少“断层”的时刻,有些地方就像是被蒙上了一层纱,我们只能.............
  • 回答
    德雷斯罗萨篇中,藤虎之所以选择在“鸟笼”的威胁下,没有立刻出手制服明哥,甚至眼睁睁看着鸟笼造成的破坏,这背后有着他深层的考量和独特的意志,绝非简单的“不作为”。首先,我们要理解藤虎的个人哲学。他是一位盲眼的海军大将,但他的“眼睛”看到的,是整个世界,是海军的责任,更是他内心深处对正义的理解。藤虎深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全职猎人》粉丝心中的疑惑。的确,《猎人》在剧情的深度、人物的复杂性、设定的严谨性上,很多地方都比《海贼王》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论分析文化的形成程度,却似乎显得有些“冷清”。这背后原因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我来和你掰扯掰扯,尽量不带AI的影子。首先,咱们得承认,《海.............
  • 回答
    明末穿越海南,能否统一中华?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时间机器理论问题,而是一场关于历史、战略、资源和人性的宏大设想。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带着现代的知识和见识,穿越回那个风雨飘摇的明末,并且降落在了海南,那么他统一中华的机会,可以说是渺茫,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要论述这一点,我们得先剖析几个关键点:一、海南的先天劣势.............
  • 回答
    明朝的海外贸易发展确实不如宋元时期那般蓬勃,而提到原因,很多人立刻会想到“海禁”。但要说完全是因为政府的海禁,那就有些以偏概全了。海禁固然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背后的逻辑以及其他一些历史的交织,才是更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首先,我们得承认,明朝政府确实实行了相当严厉的海禁政策,尤其是在早期。洪武年间.............
  • 回答
    昆山于海明正当防卫案,俗称“昆山龙哥案”,之所以龙哥最终落得个被反杀的结局,说到底,还是他自己的行为触碰了法律的底线,并且在冲突升级过程中,自己也付出了过度的、超出必要限度的暴力。于海明之所以能成功进行正当防卫,关键在于他的人身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并且在当时那种危急情况下,他的反抗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
  • 回答
    华为保留海思部门,并且宣称“应付自如”,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信号,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中“白白烧钱”的质疑声也是不少。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下,美国的技术封锁对华为,尤其是对海思的业务,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每.............
  • 回答
    如何看待警方通报「昆山砍人案」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其中「正当防卫」的认定体现了怎样的法律依据?“昆山砍人案”(也称“昆山龙哥案”或“反杀案”)是一起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事件,其核心在于对被告人于海明行为的定性——是否构成正当防卫。警方事后的通报,明确认定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这一认定并.............
  • 回答
    明朝的海外雄心与王朝的命运:一次假设性的追问明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王朝,其近三百年的统治,既有辉煌的盛世,也埋藏着衰败的种子。当我们审视历史,总会忍不住去设想那些“如果”。其中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假设便是:如果明朝能够更积极地开拓海外殖民,是否就能避免其最终的灭亡?这个问题并非简单的.............
  • 回答
    去海南之前,我对它的印象,大概就像无数旅游宣传片里一样:蓝天白云,沙滩阳光,海浪椰影,还有各种海鲜大餐。想着去那里放松一下,躲躲城市的喧嚣,应该就是这样简单美好的画面。下了飞机,海风裹挟着湿润的热气扑面而来,瞬间就明白了,海南的天气,不只是“热”,是一种带着海腥味儿的,让人皮肤感到微粘但又透着一股舒.............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大航海时代的巨轮上飘扬的不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旗帜,而是大明王朝的龙旗,那历史的画卷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无疑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如”,一个可以让我们尽情挥洒想象的如果。大明王朝海外扩张的可能性:基础与阻碍首先,我们得分析一下明朝是否有能力进行海外扩张。从物质条件上看,明朝绝不逊色。郑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