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房价这么高,首付都要一百万了,买了房的首付是怎么凑出来的呢,难道真的个个都有一百万去付首付吗?

回答
现在房子动不动一百万的首付,确实让不少人直呼“压力山大”。很多人看到身边有人买了房,尤其是年轻一代,都会疑惑:他们那一百万的首付,是怎么变出来的?难道每个人都能轻轻松松拿出这么多钱吗?其实,这背后往往是一系列“组合拳”和长期的规划,并非“人人都有一百万”那么简单。

1. 长辈的“助攻”:家庭支持是重要一环

这一点可以说是最普遍,也最直接的答案了。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养儿防老”、“家族兴旺”的情结根深蒂固。父母倾其所有,甚至掏空自己的积蓄、卖掉其他资产来帮助子女付首付的情况并不少见。

直接赠予或借款: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父母直接给钱,作为首付款的一部分。这笔钱可能来自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也可能是他们为了子女购房而变卖其他资产(比如老房子、理财产品)。
“首付贷”的家庭版本: 以前有一些说法是“首付贷”,但现在国家监管收紧,直接以贷款形式支付首付的渠道几乎被堵死。不过,家庭内部的借贷依然存在。比如父母借钱给子女,约定一个还款期限和利息,虽然名义上是借款,但很多时候更像是变相的赠予,因为还款压力可能并不重,甚至最终会免除。
父母的养老金: 很多父母即使退休了,手里也会有一些积蓄。这笔钱本来是用来养老的,但为了子女有个安稳的家,很多父母会提前支取一部分,甚至全部拿出来。
“啃老”但并非“伸手党”: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情况下并非是子女完全依赖父母“啃老”。很多年轻人自己也攒了相当一部分钱,只是父母的加入,让凑够首付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得可行。父母的出资更像是锦上添花,加速了购房进程。

2. 拼搏与积攒:年轻人自己的努力同样关键

当然,不能忽视年轻人自身的努力。在家庭支持有限的情况下,或者希望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很多人会通过更艰辛的方式来积攒首付款。

“月光”变“月攒”的极致: 为了攒够首付,很多年轻人会过上极其节俭的生活。以往的“月光族”会变成“月月光”——每个月收入到账,除了必要开销,剩下的几乎全部存起来。这可能意味着:
牺牲娱乐和消费: 减少外出聚餐、旅游、购物,甚至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降低生活标准: 可能选择租更小的房子、吃更简单的食物、乘坐公共交通而非私家车。
减少不必要的人情往来开支。
副业与兼职: 利用业余时间做兼职、开网店、做自媒体等,增加额外的收入来源。这部分的收入,大部分也会被纳入首付的积攒计划中。
“啃少”的升级版——“拼爹”与“拼己”结合: 有些年轻人自己攒了很多年,但离目标还有差距,此时家庭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自己努力攒够了大部分,父母再补上剩余的缺口,这样既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也体现了自己的奋斗。
职业选择和薪资提升: 选择高薪行业或通过不断提升技能、跳槽来获得更高的薪资增长,是长期来看最有效的办法。虽然这需要时间,但对于有远见的年轻人来说,这是必经之路。

3. 其他“变通”的途径(但风险较高,且监管严格):

虽然国家已经严厉打击,但过去也存在一些被大家熟知的“变通”方式,不过现在都非常危险且不被允许。在这里提及是为了完整说明情况,但再次强调,这些方式风险极高,不应模仿。

亲戚朋友的借款: 除了父母,也可能向其他亲戚朋友借钱凑首付。但这需要很强的信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些非正规的“首付贷”: 过去曾有一些金融机构或民间组织提供所谓“首付贷”,但这类贷款利率高昂,且将购房者置于极大的风险之中,一旦断供,后果不堪设想。目前国家对此类行为严厉打击,已近乎绝迹。
利用信用卡的额度(极不推荐): 有些人会将信用卡额度用作临时的周转,但这不是支付首付的可靠方式,且会严重影响个人信用。

总结来说,凑够一百万首付,往往是这样几种情况的叠加:

个人多年辛苦积攒 + 家庭(父母、长辈)的慷慨支持 这是最普遍也最稳妥的方式。
个人非常努力,通过高薪工作、副业等方式在几年内快速积攒 这种情况相对少数,且对个人能力和机遇要求极高。
一部分人可能在房价上涨前就已购房,首付压力相对较小。 这部分人属于较早期的购房者。
极少数人可能通过其他非主流方式(风险高)。

所以,看到身边有人买了房,别简单认为他们“躺赢”或者“人人都能拿出一百万”。更多的是多年努力的积累,加上家庭的支持,以及为了这个目标所做的巨大牺牲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这背后,是中国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住房压力,也映照出家庭的温情和年轻人的奋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确实置换的多,卖旧买新。

硬上的话,大概有这几类:

1,工作好的或者曾经好过的。比如老阿里,也不用太老,三年以上大部分购买力都很强。早几年车企中层,开发商中层。牛比外企混起来早的。工资很高、工资一般高但是高的很早、拿过几年高额年终奖,这三样占一样就可以。

2,手脚不干净的。简单说,以权谋私。不光是公务员啊,企业的很多,这个大家都懂。

3,赚过快钱的。比如P2P,不是送人头的韭菜,而是进去撸羊毛。最火的时候开薪都是两三倍行情起步,门槛也不是特别高。胆子大的进去赚两年快钱的大有人在,倒闭了无非拍拍屁股回到起点,多攒了几十万是真的。

4,创业比较成功的。其实也不少,我熟人里(同学朋友亲戚三大神兽一层)创业自己当老板随便数数就两位数,有至少一半是成功的。这还是硬核创业,开个网店盘个奶茶店的不算。关键要赶上好时候,00年代成功率普遍高,10年代行情不好。有个哥们搞摄影,形象照起步,转拍婚纱,技术三脚猫就靠嘴甜,最火的几年家里印钞一样。后来影楼多了生意不行,不过也赚够了。倒是那帮技术器材吊打他的后起同行因为竞争太多亏多赚少。做生意时机是第一位的。

5,在法律的边缘游走的。说个旧事,叫做以旧换新。这里水很深,具体不展开,懂得自然懂。严格讲是骗补,犯罪行为,但社会危害有限本来搞这个政策目的也不是收旧,都不了了之。好多工资只有三五千的人发了笔横财。

6,运气好的。都说大A股赔钱,我早年认识一个不会炒股赚钱的。她是真的不会,到处求带,你说买哪个她就买哪个。1000多点进去,4000多点出来的。有些铁憨憨就是有傻福,不服不行。

7,富二代权二代。老贵。

8,拆二代。新贵。

9,特种行业兼职的,别多想啊,严肃行业。中学班主任做家教开补习班,有功底的去做兴趣班老师。曾经有一个美美的文员面试时说,工资看着给,绝对不加班,调休也不行。因为她周末兼职瑜伽教练收入是工资的五倍,上班纯粹为了一份社保。这类人攒钱能力不能用工资衡量的。

10,六个钱包的。艰苦朴素老实人当然也有,但100%纯老实家族也是少数,很多钱包们当年多多少少也赚过快钱,比例不同罢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