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寿命格外得长?

回答
夏商周这三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确实算是寿命格外绵长的。当我们谈论它们的“长寿”,其实是在对比之后其他朝代的平均寿命,尤其是那些因为内部动荡、外族入侵而相对短暂的王朝。那么,是什么让这三个早期王朝能够维持如此长久的统治呢?这背后涉及了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因素,我们不妨来细细道来。

首先,得从它们建立的那个时代说起。夏、商、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从分散的部落联盟向国家形态过渡的关键时期。这几个王朝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整合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

1. 奠基者们的深谋远虑与政治智慧

夏朝的建立者禹: 禹治水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但禹的伟大之处远不止于此。他通过治水这一项集体的、造福全民的事业,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威望,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地将分散的部落整合起来。他创立了“家天下”的世袭制,取代了之前的禅让制。这看起来是一种权力集中,但在那个时代,能够建立起一套相对稳定的继承制度,对于防止因为权力真空而引发的内乱至关重要。虽然夏朝的史料相对匮乏,但我们可以推测,禹及其继承者们一定采取了各种措施来维持统治的稳定,比如建立初步的官僚体系,划分疆域,以及整合军队等。这种制度的初步建立,为王朝的延续打下了基础。

商朝的统治哲学与制度革新: 商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较为详细文字记载的朝代,这让我们对它的了解更深。商朝之所以能延续长久,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点:
“天命观”的运用: 商人非常重视“天命”。他们认为自己的统治是上天赋予的,因此,维护神圣的统治合法性是他们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活动频繁而隆重,通过占卜来“沟通”上天,解读“天命”。这不仅是宗教活动,更是政治工具。它能够统一思想,强化君权,并为统治的合法性提供辩护。当统治出现危机时,他们也可以通过重新解读“天命”来获得支持或转移矛盾。
甲骨文和史官制度: 甲骨文的出现意味着商朝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系统和记录历史的习惯。拥有史官,能够忠实地记录国家的重大事件、祭祀活动、征战情况等。这有助于统治者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同时也能在后世为王朝的存在提供“官方”叙事。
方国联盟的管理: 商朝的统治范围并非完全的直接统治,而是通过对众多“方国”的册命和征服来实现的。商王通过战争、联姻、赏赐等手段来维系对这些方国的控制。虽然这种控制存在不稳定因素,但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一个松散但有效的联盟体系,也展现了商朝政治的韧性。
军事力量的保障: 商朝在军事上也有其优势,比如青铜器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使得商朝军队拥有了相对精良的装备。强大的军事实力是维持统治、征服敌对势力、震慑内部不稳的重要手段。

周朝的“德治”与分封制: 周朝的建立者周公旦,被誉为中国古代圣人。他所奠定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也使得周朝能够延续八百余年(虽然西周和东周有所不同)。
“敬德保民”的理念: 周朝吸取了商朝灭亡的教训。他们认为商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君主荒淫无道,失去了民心。因此,周公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意思是统治者要修养品德,爱护百姓,才能获得天命的认可和长久的统治。这种“德治”思想,虽然在实际执行中存在诸多变数,但在理论层面提供了一个相对人道的统治合法性基础,更容易获得被统治者的认同。
分封制的创新: 周朝最重要的制度创新之一就是“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室成员、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裔,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
巩固统治: 将权力分散,但核心的忠诚和支持依然掌握在周王手中。
管理疆域: 能够有效地管理广阔的疆域,充当周王在各地的代理人。
缓冲层: 诸侯国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抵御外敌的缓冲地带。
责任分担: 诸侯负责各自领地的治理,减轻了中央的压力。
当然,分封制也埋下了日后诸侯坐大的隐患,但它在初期成功地将周朝的统治网络延伸至全国各地,实现了中央集权的有效运作。
宗法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确立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等级制度。嫡长子继承制确保了权力在宗室内的有序传承,减少了继承权的争夺。同时,也形成了各级诸侯对周王的效忠体系。
礼乐制度的推广: 周朝非常重视礼乐的建设和推广。礼仪和音乐被用来规范社会秩序,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强化等级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这是一种“软实力”,有助于构建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2. 经济基础的逐渐发展与稳固

农业生产的进步: 无论哪个时代,农业都是立国之本。夏商周时期,虽然技术不如后世,但农业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比如,石器、骨器、早期青铜农具的使用,以及对耕作技术的改良(如耜的使用),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粮食产量。充足的粮食储备是支撑军队、官僚以及社会运转的基础,也为抵御灾荒、稳定民生提供了可能。
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器的冶炼和使用在商周时期达到了高峰。精美的青铜礼器和兵器不仅是王权的象征,也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手工业水平。手工业的发展不仅能满足统治阶层的物质需求,也为交换和经济活动提供了商品。
早期商品交换的萌芽: 虽然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但早期商品交换也开始出现。这为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动力。

3. 社会结构的演变与适应

从部落到国家: 这三个朝代都在逐步完成从松散的部落联盟向更为严密的国家形态的转变。这种转变使得社会分工更加明确,管理更加集中,能够更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
适应与演化: 尽管我们看到的史料往往是王朝鼎盛时期的景象,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王朝在漫长的岁月中也经历过危机、改革和适应。例如,商朝的多次迁都,可能是为了躲避灾难、寻找更合适的生存环境或加强控制;周朝在经历牧野之战后,也必然在统治策略和制度上进行调整。能够在危机中生存并调整,是其长寿的关键。

4. 历史的局限性与相对性

没有强有力的外部竞争者: 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和周边地区并没有出现能够对中原王朝构成灭顶之灾的强大外部力量。这使得王朝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成为主要的挑战。
“长寿”的定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长寿”是相对于其后的朝代而言。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也并非平静,而是经历了剧烈的权力更迭。而周朝虽然名义上长达八百年,但西周灭亡后,东周诸侯并起,周天子的权力早已旁落,实际控制力大大减弱。

总而言之,夏商周之所以能够“长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开国君主的政治智慧和制度创新,有对统治合法性的哲学构建(天命、德治),有支撑其运转的经济基础,以及社会结构的逐步完善。它们不仅是统治的延续,更是中国早期文明形态的奠基和发展。它们的故事,为我们理解中国早期政治、社会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窗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夏朝不好说,但商朝是有九世之乱的,要不是盘庚中兴,说不定商朝就完了。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商朝和周朝汉朝类似,是分两段的。这么看来,商朝六百年,也就不足为奇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夏商周这三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确实算是寿命格外绵长的。当我们谈论它们的“长寿”,其实是在对比之后其他朝代的平均寿命,尤其是那些因为内部动荡、外族入侵而相对短暂的王朝。那么,是什么让这三个早期王朝能够维持如此长久的统治呢?这背后涉及了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因素,我们不妨来细细道来。首先,得从它们建立的那个时.............
  • 回答
    三国时代,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如果将这群叱咤风云的人物,穿越到现代,让他们携手创办一家科技公司,那画面可想而知有多么令人遐想。让我们不妨大胆猜想一番,以刘备、孙权、曹操、司马懿、赵云、吕蒙、诸葛亮这七位“创始人”的性格特质和历史经验为基石,这家公司将会驶向一个怎样的科技航向?首先,咱们得给这家公司起.............
  • 回答
    .......
  • 回答
    青年土耳其党政府与凯末尔政府,这两者都曾是现代土耳其历史上的重要力量,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尤其是在国家性质的构建、意识形态的转向以及最终走向的道路上。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青年土耳其党政府更像是试图在旧帝国框架内进行“改良”和“土耳其化”的改革者,而凯末尔政府则是彻底推翻旧秩序,建.............
  • 回答
    夏侯渊,曹魏阵营中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将,其能力究竟如何?而他最终的陨落,又与黄忠之间发生了怎样的较量?更重要的是,他是否如同于禁一般,晚节不保?我们不妨细细道来,拨开历史的迷雾。夏侯渊的军事才能:攻防兼备,善于出奇制胜夏侯渊字妙才,是曹操的从弟,与曹操情同手足,自曹操起兵以来便追随左右。他为人忠勇,胆.............
  • 回答
    夏商周这三个朝代,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各自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它们并非铁板一块,各自的兴衰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但总体来看,它们能够维系数百年,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一、 早期王权的确立与巩固: 夏朝:开创性的王朝秩序 世袭制的.............
  • 回答
    关于夏商周时期社会性质的争论,中国学术界确实存在不少讨论,而且对“奴隶制”这个标签的使用,乃至将其作为主流叙事来大肆宣传,相比于西方史学中对古代奴隶制的强调,确实显得“低调”许多。这背后原因很复杂,牵涉到历史分期、史料解读、意识形态以及学术研究的独立性等多个层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首先得.............
  • 回答
    说起青铜器,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商周时期那些雄浑壮丽的鼎、簋、尊、彝。它们厚重、精美,承载着那个时代的礼仪、权力与信仰。但要是细心留意一下历史,你会发现,进入春秋战国之后,这种规模宏大、制作复杂的大型青铜器似乎就没那么常见了,尤其是到了秦汉时期,更是几乎绝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
  • 回答
    要说商周时期的中国人为什么没有选择泥板作为记录文字的载体,这背后牵扯到当时社会、技术、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商周时期是个什么光景。那会儿,咱们中国文明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社会结构虽然逐渐成型,但整体上还保留着很多早期文明的痕迹。文字已经出现并且在发展.............
  • 回答
    夏天女孩穿的衣服之所以普遍较短、暴露,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促成了这种着装现象:1. 气候和生理需求: 散热需求: 夏天天气炎热,气温高,湿度也可能较大。为了帮助身体散热,减少不适感,人们会选择轻薄、透气、暴露面积大的衣物。短裤、短裙、露肩上衣、吊带等都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皮肤.............
  • 回答
    夏达,这个名字曾是中国漫画界的一颗耀眼明星,以其细腻唯美的画风和充满东方韵味的叙事,俘获了无数读者。然而,近年来,许多曾经的粉丝会发现,关于她的新闻和讨论似乎不如当年那样热烈,她的名字在公众视野中的曝光度也似乎有所下降。这不禁让人好奇,曾经备受瞩目的夏达,如今为何关注度不如以往?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
  • 回答
    《夏洛特烦恼》里秋雅前后的性格变化,这确实是电影里一个颇受观众讨论的点。很多人觉得,那个曾经高冷、保守,对夏洛的态度也一直是若即若离的女神,怎么最后就接受了夏洛这样一个“渣男”呢?而且,中间还跟袁华有过一段“情深义重”的感情。这背后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秋雅最初的“保守”与“现实”我们先来看看.............
  • 回答
    夏天是个让大家心情都跟着季节一起“热烈”起来的季节,男生们对女生大腿的关注度似乎也跟着升高了。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多角度可以聊聊,不是单单一个原因就能概括的。首先,得从生理和生物本能上说起。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对繁衍后代有着与生俱来的驱动力。而身体的某些部位,在生物学上被认为是与生殖能力和健康相关的标.............
  • 回答
    夏天女生爱穿热裤,这事儿可说来话长,绝不仅仅是赶时髦那么简单。你想啊,这天儿一热,感觉空气都黏糊糊的,恨不得脱掉身上所有的束缚。这时候,一条热裤就成了救星。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凉快。夏天穿长裤,尤其又是那种紧绷的,那真是能把自己闷出一身汗。热裤短啊,能让大腿和小腿的皮肤尽可能地暴露在空气里,那股透.............
  • 回答
    夏威夷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日裔人口,其背后是一段跨越百年的历史,一个关于梦想、辛劳与融合的故事。这一切都要从19世纪末说起,那时夏威夷王国正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困境。蓬勃发展的甘蔗种植园和糖业需要大量人手,而当地的夏威夷原住民人口因为疾病等原因已经大幅减少,无法满足需求。这时,目光投向了远方的日本。当时的日.............
  • 回答
    夏天穿塑胶拖鞋脚臭这事儿,我跟你说,那是相当普遍的烦恼!尤其是在这大太阳底下,本来就容易出脚汗,再套上那种不透气的塑胶拖鞋,那味道,嘿嘿,别提了,简直是“重口味”的代名词。为啥塑胶拖鞋容易让脚“发臭”呢?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透气性差是硬伤。塑胶材质嘛,本来就封闭性强,就像给脚穿了个小“桑拿房”。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简直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夏天早起,感觉身体就像被上了发条一样,眼睛一睁就能从床上弹起来,甚至还能神清气爽地去公园溜达一圈。可是一到冬天,那叫一个难啊!被窝跟有魔力似的,怎么都不愿意松开我,每天早上都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起床战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啊,这背后可不是什么“懒.............
  • 回答
    夏雨,这位中国电影界响当当的名字,手握威尼斯和金马两座重量级影帝奖杯,这在中国演员中屈指可数。按理说,这样的成就足以奠定他在一线巨星的位置,甚至成为“国民演员”级别的存在。然而,当我们细数这些年他的作品和在观众心中的位置时,总会觉得,这位“少年影帝”似乎并未完全达到他天赋和早期成就所应有的高度。那么.............
  • 回答
    夏侯惇这老哥吧,在三国粉丝圈里,那可真是个自带流量的“话题人物”。你说他招黑?那也真是有点冤枉了他,不过也确实有些地方,让人忍不住想吐槽两句。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首先,得明确一点,夏侯惇是曹操的亲戚,是曹操起家时的重要将领,那地位那是杠杠的。你想啊,跟着曹老板打江山,从最初的那几号人马.............
  • 回答
    夏娃和女娲,两位在各自神话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的女性,她们的形象中都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共同点——与蛇的紧密联系。然而,这种联系并非简单的巧合,而是根植于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和人类早期对自然、生命、智慧以及诱惑的理解。要深入探讨为何她们会与蛇联系在一起,我们需要分别审视她们各自的神话背景,以及蛇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