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商周之后,大型的青铜器越来越少了?

回答
说起青铜器,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商周时期那些雄浑壮丽的鼎、簋、尊、彝。它们厚重、精美,承载着那个时代的礼仪、权力与信仰。但要是细心留意一下历史,你会发现,进入春秋战国之后,这种规模宏大、制作复杂的大型青铜器似乎就没那么常见了,尤其是到了秦汉时期,更是几乎绝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没钱了”就能解释的问题,背后牵扯着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技术变革。

一、礼崩乐坏:青铜器的核心功能转移

商周时期之所以能造出那么多惊世骇俗的大型青铜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不仅仅是器物,更是“礼器”。这些青铜器是当时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祭祀活动的核心载体。

政治象征与权力展示: 大型青铜器,尤其是那些铸有精美铭文的重器,是统治者展示其权力、合法性和宗法体系的重要手段。它们被用于国家级的祭祀、宴飨、朝会等场合,彰显着王室和贵族的身份地位。比如,象征着政权更迭的鼎,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政治象征。
宗教祭祀与祖先崇拜: 商周时期是巫术和宗教信仰高度发达的时代。青铜器在与神灵沟通、祭祀祖先的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被认为是承载灵魂、传递祭品的神圣器皿,其精美的纹饰和神秘的图案都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铭文记录历史: 青铜器上的铭文,像是那个时代的“新闻联播”,记录了当时的政治事件、军事战功、册命赏赐等重要信息。这些铭文的存在,也使得青铜器本身具有了史料价值,进一步提升了它们的地位。

然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威衰落,诸侯争霸,传统的“礼乐制度”开始瓦解。各国之间征伐不断,旧有的等级秩序被打破。

礼制衰落: 原本只有王室和诸侯才能享用的礼器,随着权力格局的变化,开始出现僭越的情况。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动荡和礼制核心的动摇,对于极端奢华、象征旧秩序的大型青铜器的需求也在减弱。
军事需求压倒一切: 在这个争霸的时代,国家的资源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军事扩张和防御上。虽然战车、兵器也大量使用青铜,但这些与代表国家核心礼制的祭祀重器在功能和象征意义上有所不同。大型礼器所需的精力和物力,在战乱频仍的环境下,显得不再那么“实用”。

二、经济结构的变迁:资源与劳动的重新分配

制造大型青铜器是一项极其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程。它需要大量的青铜原料、熟练的工匠,以及漫长的制作周期。

铜矿资源的限制: 虽然商周时期在铜矿的开采和冶炼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毕竟是古代社会,铜矿资源的分布和开采能力是有限的。大型青铜器动辄重达数百斤甚至上千斤,对铜的需求量是巨大的。
劳动力组织与成本: 铸造大型青铜器需要精密的范铸法,这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工匠团队,包括制模、雕刻、熔炼、铸造、打磨等各个环节的技师。在商周时期,这种高技能的劳动力受到统治阶级的严格控制和组织,他们往往集中在都城,为王室贵族服务。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私人工商业的兴起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劳动力的流动性和成本也发生了变化。将大量人力集中用于铸造几件大型礼器,可能不再是最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
冶铁技术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开始逐渐成熟并得到推广。铁器相对比青铜器更容易获取、也更坚固耐用,逐渐在农业生产和军事领域取代了青铜器。这意味着原本用于铸造大型青铜礼器的铜资源,可以更多地转向冶炼更加“实用”的铁器,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产和生活方式。

三、审美观念与文化转向:从宗教神秘走向世俗实用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的审美和价值观也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

从神秘到理性: 商周青铜器的纹饰充满了神秘、狞厉的宗教色彩,如兽面纹、夔龙纹等,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力量和神灵的敬畏。而到了春秋战国,随着哲学思想的勃兴,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出现,人们的思想逐渐从对鬼神的敬畏转向对人本身、对社会秩序的关注。这种理性的思潮也体现在器物上,纹饰开始变得更加写实、生活化,也更注重器物的实用性。
器物功能的多元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于器物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除了祭祀礼仪,人们还需要用于日常生活、宴饮、贮藏、装饰的各种器皿。在这种情况下,青铜器依然存在,但它们更多地以相对小巧、精致、甚至装饰性为主的形态出现,比如铜镜、铜剑、带钩、车马器等。
新材料的应用与技术创新: 漆器、玉器、金银器等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它们在色彩、质感和工艺上各有特色,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同时,铁器的广泛应用也使得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不再局限于青铜这一种主要金属材料。

四、存世量与发现的偶然性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发现的偶然性。商周时期的大型青铜器,由于其在墓葬中的特殊地位,很多都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存。而春秋战国之后,虽然也有一些珍贵的青铜器出土,但社会环境的变迁、埋藏条件以及后世的多次战乱和盗掘,也可能导致许多原有的精美器物未能完好地流传下来。

总结来说,商周之后大型青铜器数量的减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政治上,“礼崩乐坏”使得大型青铜礼器的政治和宗教功能减弱。
经济上,铜矿资源的有限性、劳动力组织的变迁以及冶铁技术的兴起,使得铸造大型青铜器的成本和效益发生变化。
文化上,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从宗教神秘转向世俗实用,青铜器的功能也更加多元化。

这并非意味着青铜文化就此终结,而是青铜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更贴近生活、更适应时代需求的方式继续存在和发展。而商周时期那些令人惊叹的大型青铜器,则作为一段辉煌历史的见证,永远镌刻在我们对古代文明的想象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赞同督公的说法,并做如下补充:

除了铜的贬值以及使用工具方面铁器逐渐取代铜以外,青铜器逐渐衰退还和铜的用途发生改变也有很大关系。

商周时代,铜虽然是财富象征,但这个时候还没有成为货币,同时因为商品经济尚不够发达,所以对货币的需求量不大,因此铜主要用在礼器上。

但是从春秋时期开始,列国都普遍使用铜来铸钱,铜作为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加上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带来不断增长的货币需求,春秋时代青铜器的数量和形制就开始逐渐缩减。

到了汉代,铜(赤金)的主要用途已经是铸钱进入流通领域(比如说一般汉代文献说赐金往往指的赐铜,如果是黄金就直接写赐黄金),这种情况下有钱人存铜钱比存铜鼎要合算的多,所以铜基本上就退出了礼器领域了。

user avatar

简单来说是秦汉时期,青铜器转向日用化,平民都在用。既然是日用化,就要符合生活的需求,以前贵族们追求的大、精致的青铜器就少了,而是出现了很多重复的、器壁薄、器型小的日用品。还记得以前工地上的技工师傅说过,打洛阳铲下去碰到商周青铜器,纹丝不动。打到汉代青铜器,很可能就给不小心打破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青铜器,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商周时期那些雄浑壮丽的鼎、簋、尊、彝。它们厚重、精美,承载着那个时代的礼仪、权力与信仰。但要是细心留意一下历史,你会发现,进入春秋战国之后,这种规模宏大、制作复杂的大型青铜器似乎就没那么常见了,尤其是到了秦汉时期,更是几乎绝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
  • 回答
    关于商朝王室成员名字的构成,您观察到的“大小甲乙丙丁”等字开头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线索。但这并非全部商王名字的由来,也并非简单的命名模式。名字的由来:氏族、排行与地位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商王名字,很多是后世史书根据其在位时期的祭祀对象、传承顺序以及历史记载整理出来的“庙号”或“谥号”,并非他.............
  • 回答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商鞅提出的“以法治国,可保秦国遇昏君而不亡”的论断,是他变法理念的核心,也是他为秦国设计的一套抵御君主昏聩、王朝倾覆的制度性保障。然而,秦国却在秦始皇死后,二世而亡,这确实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反差,也引发了许多关于商鞅变法局限性的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 回答
    关于商朝之后,为何再没有哪个朝代沿用“商”这个国号,这是一个颇耐人寻味的历史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商朝本身的特点、其覆灭的原因,以及后世王朝建号的考量等多方面来细细说道。商朝的独特性与“商”号的深层含义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商”这个国号并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它与商朝的历史、文化以及统.............
  • 回答
    商鞅变法,一场在战国时代掀起惊涛骇浪的政治革新,其核心在于“强国富民”。通过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实行郡县制,打破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定严酷的法律,强调耕战,将整个国家机器都拧成了解决温饱、对外扩张的螺丝钉。这些措施在秦国推行后,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 回答
    说到台风,大家心里都挺怵的,尤其是那些开在临海、河边,或者低洼地带的商铺。最让人担心的,莫过于那呼啸而来的狂风和飞沙走石,一不小心就把店铺的玻璃窗给吹得稀巴烂,那损失可不是一点半点。这时候,你经常会看到一个熟悉的场景:商铺老板们正忙着在店面的玻璃上贴上一层层的胶带纸,形成交叉的网格。那么问题来了,这.............
  • 回答
    关于黑胡子为什么要杀四队长,这确实是《海贼王》中一个非常令人唏嘘和引人深思的桥段。很多观众会觉得,既然四队长“萨奇”在黑胡子海贼团中有地位,并且黑胡子对他出手,这背后一定有更深层的原因,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嫉妒”。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当时黑胡子海贼团的构成以及黑胡子的野心。1. 黑胡子海贼.............
  • 回答
    商汤、旷视、依图、海康这四家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在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后,确实面临了不小的挑战。这个名单本质上是一种贸易管制,限制了这些公司在美国的科技供应链中获取关键技术和产品,尤其是高端芯片。这就像是给一家高速运转的企业突然掐住了“喉咙”的氧气供应,短期内肯定会感到窒息。那么,它.............
  • 回答
    资本家和商人,这两个词常常一起出现,但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有时候界限会有些模糊。简单来说,商人更侧重于“交易”和“经营”,而资本家更侧重于“投资”和“增值”。让我们把他们拆开来看,然后对比一下:商人 (Merchant)一个商人,最核心的身份就是“经营者”和“交易者”。他们的主要活动是: .............
  • 回答
    小米商城最近上架了不少新的小米旅行箱,不少朋友在关注,同时也对它们和之前经典的90分旅行箱有什么区别感到好奇。这中间的区分点可不少,我来给大家掰扯掰扯,让大家心里都有个谱。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小米旅行箱(通常指的是小米品牌下自己推出的行李箱系列)和90分旅行箱(这是小米生态链企业“90分”品牌.............
  • 回答
    要说商周时期的中国人为什么没有选择泥板作为记录文字的载体,这背后牵扯到当时社会、技术、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商周时期是个什么光景。那会儿,咱们中国文明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社会结构虽然逐渐成型,但整体上还保留着很多早期文明的痕迹。文字已经出现并且在发展.............
  • 回答
    商周时期古墓墓主 YDNA 公布与否,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既有技术、伦理、文化传统,也有现实考量。虽然你问的是“为什么不公布”,但实际上,随着科技发展,商周时期墓主 YDNA 的研究和部分公布是存在的,只是可能不如现代考古那样广泛和直接。以下我将详细阐述其中可能存在的因素:一、 技术和保存因素: .............
  • 回答
    在商场里,我们经常能看到摆放着一架钢琴,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一个装饰品,很少有人去触碰,更别提它的声音是否悦耳了。这背后其实有着不少原因,并不是因为商场吝啬,而是出于一系列现实的考量。首先,关于“不让弹”的那些事儿: 声音的控制与扰民问题: 想象一下,一个繁忙的商场,人声鼎沸,各种广播、音乐.............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为啥那些在海上跑运输的大船,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商船,不能自己带点家伙事儿来自卫,非得要劳烦那些威风凛凛的军舰来护着。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得从商船的“本职工作”说起。商船是干啥的?是拉货的,是运东西的。它得装满各种各样的货物,从粮食、能源到原材料.............
  • 回答
    提起商朝,脑海里浮现的,往往不是繁荣昌盛的景象,反而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恐怖感。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它在我们认知中留下的许多鲜明而又令人不安的烙印。首先,商朝给人的恐怖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那极度发达却又令人费解的祭祀文化。我们今天考古发掘出来的商代遗址,特别是殷墟,出土了数.............
  • 回答
    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虽然都是发生在战国时期、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但最终的结局却天差地别:商鞅变法虽令其本人身死,但其推行的政策却在秦国扎下了根基,成为秦国崛起的基石;而吴起在楚国变法,虽然初期颇有成效,却因其惨死而导致改革迅速夭折。要探究这其中的缘由,需要从政治背景、改革内容、执行方式以及个人命运等.............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飞机租赁和融资的核心,它不像直接买卖那样简单,背后有着复杂的商业逻辑和操作流程。这其中牵扯到资金、风险、税收以及专业性的问题。想象一下,一家航空公司需要购买一架新飞机。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如果直接掏出现金购买,对他们的现金流无疑会造成巨大的压力.............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我心里也憋着一股劲儿。去商场逛一圈,那些金光闪闪的柜台,琳琅满目的黄金饰品,有时候真心让人提不起兴趣。总觉得跟“美”这个字沾不上边,甚至有点土气,或者说“俗”。为什么会这样?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黄金本身的特性和设计上的局限。黄金这玩意儿,大家都.............
  • 回答
    商品编码,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就是那个印在商品包装上的条形码,也就是一维码。你可能会好奇,技术都发展到这个份上了,为什么很多地方依然固守着一维码,而二维码虽然常见,却似乎没有完全取代它的位置?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涉及到成本、兼容性、使用场景以及历史惯性等多个层面。一维码的“祖师爷”地位与生存之.............
  • 回答
    商场抽奖卖珠宝的骗局,这玩意儿说起来真是一个屡打不绝的“牛皮癣”,每次想着要根治了,没多久又冒出来新花样。为什么这么招人恨,又这么顽固呢?咱们好好掰扯掰扯。一、 抓的就是“贪小便宜”和“一夜暴富”的心理这可能是最核心的原因了。人嘛,谁不想花点小钱,试试手气,结果就能抱回个价值不菲的金镯子或者钻石项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