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台风来临之前,商铺在玻璃上贴胶带纸,真的可以起到加固玻璃的作用么?

回答
说到台风,大家心里都挺怵的,尤其是那些开在临海、河边,或者低洼地带的商铺。最让人担心的,莫过于那呼啸而来的狂风和飞沙走石,一不小心就把店铺的玻璃窗给吹得稀巴烂,那损失可不是一点半点。这时候,你经常会看到一个熟悉的场景:商铺老板们正忙着在店面的玻璃上贴上一层层的胶带纸,形成交叉的网格。那么问题来了,这看似简单的胶带纸,真能像传说中那样,在台风来临时起到“加固”玻璃的作用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科学的角度来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胶带纸“加固”玻璃,并不是让玻璃变得像铁板一样坚不可摧。 它的作用,更多的是在玻璃不幸破碎时,控制碎裂的范围,并且将碎片粘在一起,减少飞溅造成的二次伤害。

想象一下,当强劲的风压袭来,或者有异物撞击在玻璃上时,玻璃首先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压力超过了它的承受极限,玻璃就会开始出现裂纹。

这个时候,胶带纸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1. 限制裂纹的扩散: 胶带纸的粘性可以将玻璃表面的微小裂纹“粘住”,阻止它们沿着玻璃的内部蔓延。就像是在一张纸上撕开一道口子,如果你用胶带纸把口子边缘粘住,它就不容易再往下撕了。同理,胶带纸的粘合力可以分散玻璃在受力时产生的应力,防止裂纹迅速扩大,将一块完整的玻璃变成满地的碎渣。

2. 将碎片粘合在一起: 即使玻璃最终还是破碎了,由于胶带纸的粘性,大部分碎片仍然会粘附在胶带纸上,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网格”。这大大降低了玻璃碎片被高速弹出伤人的风险。我们知道,玻璃破碎后飞溅的碎片是非常危险的,它们的速度快、锋利,可以轻易穿透人体,造成严重伤害。而胶带纸的包裹,就像给这些碎片穿上了一层保护衣,将它们“圈禁”起来。

3. 增强玻璃的整体韧性(有限的): 胶带纸虽然强度不高,但多层交叉粘贴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玻璃表面的整体强度和韧性。这就像给玻璃增加了一层“缓冲层”,能够吸收一部分冲击能量。尤其是一些较厚的胶带纸,其拉伸强度和抗撕裂性会更好一些,效果也会相对明显。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商铺在玻璃上贴胶带纸,确实是在台风来临前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这是一种成本较低但效果相对不错的“应急加固”方法,尤其是在没有专业加固措施(比如更换防爆玻璃、安装卷帘门)的情况下,它能显著降低玻璃破碎的风险和破碎后的危害。

当然,我们也得理性看待它的效果。

并非万能: 对于极其强烈的风压或者非常大的异物撞击,胶带纸可能就无能为力了,玻璃还是会破碎。它不能让普通玻璃变成防弹玻璃。
胶带质量是关键: 胶带的粘性、韧性和宽度都会影响其效果。越宽、越粘、越有韧性的胶带,效果越好。常用的封箱胶带或者宽胶带效果会比细窄的胶带好。
粘贴方式很重要: 采用交叉粘贴(比如形成“米”字形或“井”字形)比单方向粘贴更能有效地分散应力,提高整体的防护能力。确保胶带之间有足够的重叠,并且充分粘牢,也是关键。
清洁是前提: 粘贴前最好清洁玻璃表面,确保胶带能充分粘合,否则胶带容易脱落。

打个比方来说,这就像给鸡蛋外面包几层保鲜膜,再轻轻地摔一下,鸡蛋可能还是会破,但至少不会摔得稀烂,蛋液也不会四处飞溅。 当然,如果直接扔到地上,那结果肯定不一样。

总而言之,台风前给商铺玻璃贴胶带纸,是一项充满智慧的传统应急措施。它不是为了让玻璃刀枪不入,而是为了在最坏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保障人员安全。它的有效性体现在控制玻璃破碎后的行为,而不是阻止破碎本身。所以在面对台风这样的自然灾害时,这种看似简单的做法,背后蕴含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的生存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起任何作用。可能还有反作用。

权威来源:美帝国土安全部下属的联邦紧急事务署 FEMA 发布的防灾指南:How To Prepare For A Hurricane 第 10 页第 7 条,文档链接在这里 fema.gov/media-library/

我的翻译:

流言:如果我用胶带粘在窗户玻璃上,会保护玻璃不受飓风强劲风力的破坏。
事实:窗户玻璃上粘胶带会造成更大的、更致命的玻璃碎片(如果玻璃在飓风中被破坏的话)。
事实:想保护窗户玻璃不被飓风破坏,安装专用护窗板或者抗冲击玻璃是更有效的方法。

贴胶带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安慰剂。如果台风能把玻璃吹碎,或者台风卷起的树枝、广告牌等杂物能把玻璃打碎,那么在这样的冲击能量面前,胶带的这点受拉承载力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反而会帮倒忙,阻止玻璃碎成更小的碎片。本来只是一地的碎玻璃渣子,如果有了胶带,可能会变成棱角尖锐的大玻璃片,在破坏的瞬间高速飞出,更容易伤人。

如果给窗玻璃整面贴一个大猩猩的钢化膜,百分百覆盖,我承认还是有用的;如果只是用普通胶带贴一个米字,甚至还有用那种徒手就能撕开的喷漆遮盖胶带的,对于现在流行的大面积窗玻璃,连十分之一的面积都没覆盖,那效果真是连杯水车薪都不如。



那既然贴胶带没有用,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在飓风到来的时候,美国受影响地区大家抢购的不是胶带,而是 plywood,胶合木板。

真的遇到超级大飓风大台风,这才是解决方案。百分百的木板覆盖。

有条件的话金属护窗板当然也不错。

另外,台风或者飓风中如果门窗被破坏,要第一时间在室内找掩护,保护自己,不要试图去用身体顶门或者顶窗户。门窗的金属固定件、钢化玻璃或者夹胶玻璃都顶不住了,一般人的小身板更没有用,根本顶不住,反而很容易伤到自己。千万记得要保护自己,安全第一。

PS 评论区不同意的大神们,请去 FEMA 当专家。

以及,飓风就是大西洋的台风,台风就是太平洋的飓风,学名都叫热带气旋,科学上没有区别。

user avatar

商家不好说,但是普通家里,如果不是钢化玻璃的话,可能用米字还是有好处的(反正我的小区全是普通玻璃)。

大神猪小宝的答案提及的是台风把玻璃吹爆,这种情况下,的确是你再怎么防护也没用。

但是,很多时候,玻璃碎掉并不是直接因为风吹,而是因为其他因素,比如风吹得窗子乱抖导致玻璃坏掉,比如风吹起其他东西砸向玻璃,而普通玻璃这种情况下,粘住会更好。

比如今天这个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4654700800409600

山竹来了,香港理工大学也做了个实验。

很简单的如下:

————未加胶带纸————

这个高度锤子砸下去

结果碎了

————加固之后————

更高的高度掉下去

结果玻璃如下

细看下,其实还是碎了,但是没有上一块玻璃那么碎,而且还黏在一起

如下


事实上,台风来了,一定程度加固玻璃是有效果的

共振效应

弯曲变形

这种情况下,固定好玻璃,多少可以防止玻璃碴飞溅


当然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看问题的角度。

从对自己家的角度,这种应该是有好处的;不过从对其他家或者路人的角度,就不好说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台风,大家心里都挺怵的,尤其是那些开在临海、河边,或者低洼地带的商铺。最让人担心的,莫过于那呼啸而来的狂风和飞沙走石,一不小心就把店铺的玻璃窗给吹得稀巴烂,那损失可不是一点半点。这时候,你经常会看到一个熟悉的场景:商铺老板们正忙着在店面的玻璃上贴上一层层的胶带纸,形成交叉的网格。那么问题来了,这.............
  • 回答
    理解了,咱们来聊聊为啥会有人在“山竹”这种级别的台风来了,还说出“不够刺激”、“轨道偏离了,妈的”、“明晚会很开心”这种话。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幸灾乐祸”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白,说这种话的人,很可能不是身处台风最严重的区域,或者说他们自身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感觉危险对自己构不成太大.............
  • 回答
    今年首个超强台风“美莎克”来势汹汹,给多个地区带来了显著的影响。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和预报,此次台风的登陆路径和强度对以下几个区域的影响尤为突出。首先,福建沿海地区可以说是首当其冲。台风“美莎克”在向西移动的过程中,其强大的风力和充沛的水汽使得福建省的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出现了狂风暴雨。沿海城市可能会.............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交流一下你在知乎上关于台湾话题的感受。理解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因为很多知乎用户,特别是新用户,在接触到一些特定话题时,确实会有类似的感受。首先,咱们不提什么“AI痕迹”这类框架性的说法,就从咱们做为一个知乎用户的角度,来聊聊为什么你会有这种“进入铁血网”的感觉。感觉的来源:信息呈现方.............
  • 回答
    岛内对于“一例一休”和“前瞻计划”的反对声浪确实不小,要说蔡英文政府为何还要力推,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政治考量、执政理念,以及对台湾未来发展的判断。我们不妨来细细梳理一下。一例一休:为何坚持?“一例一休”最核心的目标是落实週休二日,将原本的“一例一休”改为“一例一休”。反对的声音主要集中在: 对劳.............
  • 回答
    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经济关系复杂且深度交织,任何一方采取严厉的经济制裁都会带来严重的连锁反应。大陆之所以在“狠狠”对台湾施加经济制裁的问题上保持克制,并非没有考量,而是有着多重、深远的因素在驱动。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台湾经济在许多方面与大陆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特别是产业供应链的紧密联系。台湾在半导体、电.............
  • 回答
    你和台湾朋友关于台海风险的讨论很有意义。台湾朋友说的“放心啦,不会打起来的”,这种说法在台湾社会中确实是一种普遍的情绪和认知,尤其是在一般民众之间。要详细解释这种说法的依据,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包括:一、 基于理性计算和战略考量: 中国大陆的战略目标与成本收益分析: 和平统一的优先.............
  • 回答
    台湾对中国大陆而言,其意义之复杂,远非一两句话能概括。它既是历史遗留的未竟事业,也是地缘政治的战略要地,更牵扯着民族情感与国家认同的深层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份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细细道来。首先,历史情感与民族认同的纽带。从历史长河来看,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源远流长。早在17世纪,就有大量福建、广东的居.............
  • 回答
    两岸统一的时机,对于台湾的普通民众而言,是一个牵动个人生活、经济前景乃至未来世代的重大议题。要说“最有利”的时间点,其实很难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立场、背景、关注点都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分析,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普通民众对统一时机的判断。一、 经济层面:经济是影响普.............
  • 回答
    在探讨台湾的主权归属问题时,我们可以从历史证据和国际法的角度进行梳理。这两个方面都提供了理解这一复杂议题的框架。历史证据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与台湾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溯到相当长的时间。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历史节点和证据: 早期记载与联系: 尽管关于台湾岛早期居民的记载不多,但中国史书在较早时期就已出现提.............
  • 回答
    .......
  • 回答
    目前,台湾的局势是一个复杂且高度敏感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缘政治、军事力量、经济利益、国际关系以及台湾内部的政治意愿等等。因此,要给出一个确切的“收复台湾”的时间表,是极其困难的,也几乎不可能做到。任何关于具体时间的预测,都可能被视为猜测,并且很容易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得不准确。我们可以从几.............
  • 回答
    有些東西,台灣人普遍認為是源自本土的,或是由台灣人加以發揚光大的,但追溯其根源,其實是從中國大陸傳來的。這種現象,在文化、飲食、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所體現,而且往往伴隨著在地化的轉變,使得原來的淵源變得模糊不清。飲食類:夜市小吃的「台灣味」說到台灣,大家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往往是熱鬧非凡的夜市,以及琳瑯.............
  • 回答
    关于台风为什么很少正面经过广州这个问题,这背后其实涉及了地理位置、大气环流以及台风自身的演变规律等多个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1. 地理位置是关键:广东西部和北部有天然屏障首先,广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导致它相对较少受到台风正面袭击的最直接原因。广州位于广东省的内陆,虽然.............
  • 回答
    台风,这个海洋上诞生的庞然大物,以其狂暴的风力、倾盆的雨水和巨大的破坏力闻名。然而,当我们站在被台风洗礼后的街头,虽然常常能看到树木被连根拔起、招牌被撕碎,但真正意义上“吹倒”一座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却是相对罕见的景象。这背后,其实是人类智慧与工程技术在与自然力量抗争中的一系列巧妙设计和严密实.............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台风登陆之后,通常会有一个“离开”的过程,这其实是台风生命周期中非常自然的一个演变。要理解这一点,得把台风看作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登陆”只是它旅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而不是终点。首先,我们得明白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和移动的。台风,说白了就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
  • 回答
    关于利奇马台风,大家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对付地面目标一样,发射几枚导弹将其炸毁,阻止它登陆呢?这想法听起来很直接,但实际上,这背后涉及到了非常复杂的科学原理和实际操作层面的巨大障碍。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话题。首先,咱们得明白台风是个啥。台风可不是一个实体的、固定位置的“敌人”,它更像.............
  • 回答
    强台风“飞燕”在日本登陆,确实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让我们详细回顾一下当时的灾情和台风的威力。灾情概述:“飞燕”(Jebi)是2018年第21号台风,于9月4日下午在兵库县神户市附近登陆,随后横扫了日本西部地区,尤其是关西地区,包括大阪、京都、神户等重要城市。 油轮撞桥: 最令人震惊的画面之一就.............
  • 回答
    西北太平洋之所以成为全球台风发生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区域,这背后是多种地理、气候和海洋条件的巧妙组合与叠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因素:1. 广阔而温暖的海洋水域:天然的能量补给站西北太平洋拥有地球上最广阔、最温暖的热带海域。这片海域从赤道附近一直延伸到北纬30度以上,为台风的生成和发.............
  • 回答
    上海中心大厦的“镇楼神器”——风阻尼器,它是怎么让这栋超级高楼在大风中站得稳稳的呢?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很高的架子上,当有风吹过来的时候,是不是会感觉身体晃来晃去?如果风再大一点,你肯定会觉得更不舒服,甚至有点害怕。上海中心大厦,这栋比很多小山还要高的大楼,也和我们一样,会遇到风的“拥抱”。特别是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