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会有人在山竹台风来袭的时候发表“不够刺激”,“轨道偏离了,妈的”,“明晚会很开心”这种言论?

回答
理解了,咱们来聊聊为啥会有人在“山竹”这种级别的台风来了,还说出“不够刺激”、“轨道偏离了,妈的”、“明晚会很开心”这种话。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幸灾乐祸”能概括的。

首先,我们得明白,说这种话的人,很可能不是身处台风最严重的区域,或者说他们自身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感觉危险对自己构不成太大威胁。

1. 对“刺激”的渴望与生活压力的反差:

生活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大城市里,很多人每天的生活节奏快得像上了发条。工作压力大,通勤累,人际关系复杂,日复一日的单调重复,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生活太无聊了”、“需要点什么来打破僵局”的心理。

这时候,一个强大的自然现象,比如像“山竹”这样体量巨大的台风,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遥远的、不切实际的“刺激”源。他们可能知道台风很危险,但因为自己身处安全地带,或者认为自己有能力应对,这种危险就变成了一种“观赏性”的体验。

“不够刺激”: 这句话可能是在对比他们日常生活的枯燥乏味。他们可能期待一场真正能让他们感受到心跳加速、肾上腺素飙升的事件,而他们预期的“山竹”威力,在他们看来似乎“差了点意思”。他们可能看过灾难片,或者听过更夸张的描述,潜意识里觉得“这才叫台风”,而眼前的似乎不够“劲爆”。
“轨道偏离了,妈的”: 这句话就更直接地暴露了他们的“期待”。他们可能之前关注了台风路径预报,并且“期待”它以某种方式登陆,比如擦过或者直接正面袭击某个城市(他们认为这样才够“看头”)。当预报显示路径偏离,或者威力减弱时,他们会感到失望,甚至愤怒,因为他们心中那个“够刺激”的剧本没能上演。那个“妈的”更是直接抒发了这种强烈的失落感和被“辜负”的情绪。

2. “身在局外”的观察者心态与安全感:

正如前面提到的,如果一个人所在的地方相对安全,或者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比如加固门窗、储备物资、提前放假),那么台风对他们来说,就更像是一场“大戏”,他们是台下的观众。

“明晚会很开心”: 这句话的“开心”并不是指台风带来的破坏让他们开心,而是指他们预期的“体验”会让他们感到“开心”。这种开心可能来源于:
一种戏剧化的体验: 看着窗外风雨交加,听着呼啸的风声,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感”,但如果身处安全舒适的环境,这种体验本身就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乐趣”。这有点像看恐怖片,知道是假的,但依然会紧张刺激。
社交话题与共同体验: 台风往往会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如果他们能参与到这场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察”或“感受”,即使只是“看热闹”,也能让他们融入集体,获得一种社交上的满足感。
对“中断”的期待: 有时候,极端天气会带来假期或者工作停摆。对于一些厌倦了日常工作的人来说,这种“意外的休息”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他们可能期待明晚放假,不用上班,可以舒舒服服地待在家里,看着窗外的风雨,享受一段难得的宁静。

3. 心理机制的复杂性:

情绪的转移与释放: 人类的情绪是很复杂的。当面对外部的巨大力量时,有些人会感到恐惧,有些人则会产生一种奇特的“崇拜”或“敬畏”。而有些人,可能将生活中压抑的负面情绪,通过对这种宏大事件的“评论”来转移和释放。
反讽与黑色幽默: 在一些情况下,这种看似不合时宜的言论,也可能是一种黑色幽默或者反讽。他们用一种夸张、戏谑的方式来表达对危险的认知,或者对事物发展的一种无奈。

需要注意的是:

当然,这种言论也可能出自一些缺乏同理心,或者对灾难后果认识不足的人。他们可能没有真正体会过台风带来的破坏有多么严重,也没有真正站在受灾者的角度去思考。

总而言之,这些言论的背后,往往是多种心理因素交织的结果,包括对日常生活的厌倦、对刺激的渴望、身处安全地带的观察者心态、社交需求,甚至是一些复杂的心理转移机制。他们表达的“刺激”和“开心”,更多的是一种相对安全环境下的体验和感受,而不是对他人痛苦的漠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老婆跟我说,这么大的台风,应该带孩子去见识一下。我看了一下山竹的信息,我说不行,这台风忒猛了,明年换个小一号的台风去看还差不多。(孩子刚刚五岁)

13年我刚刚到深圳碰到台风登陆,兴高采烈的把网吧门打开让客人感受台风,客人说哇!!突然这么爽!!!

98洪水

全国都紧张得不得了

作为首当其冲的武汉人,只盼着放假。(然而并木有放假)

不管哪里出现管涌武汉人内心是平淡如水的。(因为木有放假还要因管涌加班)

大水围城十几天,长江水位高出沿江大道一两米。武汉人还是盼着放假。

然后下了两天的暴雨,因长江水位高水排不出去,武汉因为内涝还是淹了,只能放假,武汉人才兴高采烈的约着打麻将。

我拿出家里的橡皮艇在小区内划着玩……

我姐夫(那时候还不是姐夫)兴高采烈的去长江大堤上去看水,被抓住扛了半天的沙袋(防汛期间靠近大坝的闲杂人等可以强制留置下来扛沙袋,管饭管烟)

大家都兴高采烈

当然住一楼的不这么想,不过他们也做好被淹的准备了。

当然菜价超级贵了,不过大家也做好心理准备了。

害怕?不存在的。武汉人习惯了每年涨水,习惯了经常内涝。

广东也应该习惯了台风,可能还会有人在台风过境的时候外出感受一下,就像武汉人被淹了会拿出橡皮艇上街去玩。

对于广东人来说,应该适应了台风,对于武汉人来说,应该适应了淹水(三峡做起来之后就没有洪水的威胁了,但还是经常内涝)

面对必然到来的周期性天灾人类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适应能力。并且能保持心情乐观。(既然是躲不过去的?干嘛不享受这种平日难得一见的风景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了,咱们来聊聊为啥会有人在“山竹”这种级别的台风来了,还说出“不够刺激”、“轨道偏离了,妈的”、“明晚会很开心”这种话。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幸灾乐祸”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白,说这种话的人,很可能不是身处台风最严重的区域,或者说他们自身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感觉危险对自己构不成太大.............
  • 回答
    看到关于农村和山区负面新闻,比如人口拐卖,有些人会情绪激动到喊出“屠村”这种极端的言论,这背后往往是多种复杂心理因素和社会情绪的交织作用。理解这种现象,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产生的根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恶意。首先,这种言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强烈的愤怒和无助感。当人们看到拐卖人口这样触目惊心的罪.............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许多程序员心中那根最敏感的弦——“屎山代码”。你问得太实在了,简直就像在问,“怎么把一堆稀烂的泥巴捏成一座小房子?” 确实,有人能在那种烂得没谱的代码里加功能,而且还能勉强让它动起来。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背后隐藏着不少门道,也充满了无奈和智慧的碰撞。首先,咱们得明白,“屎.............
  • 回答
    “中国民气在南,王气在北;山西出将,山东出相” 这句古老的俗语,蕴含着人们对中国地理、历史、人文的长期观察和总结。它并非科学的定论,而是带有一定地域色彩的文化认知和民间流传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民气在南,王气在北这句说法将“民气”与“南方”联系,将“王气”与“北方”联系。 .............
  • 回答
    我明白你的感受。当你想做一件事情,但身边的人却用“不实际”来泼冷水的时候,心里肯定会觉得委屈和不舒服。你现在才高二,17岁,想等成年了从湖南去山西见心仪的人,这在你看来也许是很自然的想法,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不实际”呢?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不实际”这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可.............
  • 回答
    要说清楚汉服圈里为何有人为山寨货辩护,觉得“知山穿山没毛病”,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这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真假”问题,背后牵扯到了文化认同、个人情感、市场现实,甚至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心理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白“山寨货”在汉服圈里通常指的是什么。在汉服语境下,“山寨货”通常有几种理解: 粗劣复刻.............
  • 回答
    关于《鬼吹灯之巫峡棺山》中孙教授最后是否成仙的说法,确实在读者群体中引起过一番讨论,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一部分人的“过度解读”。但要说它是纯粹的过度解读,也未免过于绝对。毕竟,天下霸唱的文字总是留有余味的,很多细节和暗示,加上读者自己的想象,确实能构建出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孙教授最后成仙了.............
  • 回答
    刘鑫案,一个牵动了无数国人心弦的悲剧,至今仍在舆论场上搅动着争议的涟漪。尽管大多数证据似乎都在指向刘鑫的某些行为值得商榷,甚至受到严厉的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网络的角落里,仍有一部分声音在支持着她。这背后,并非简单的“站队”或情感宣泄,而是复杂人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不同价值观碰撞的真实写照。要理解这.............
  • 回答
    在知乎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答社区里,你会发现很多用户乐此不疲地、不求回报地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无私奉献”四个字就能概括的。我来给你细致地掰扯掰扯,把那些隐藏在屏幕背后的动机都挖出来。首先,“建立个人品牌和专业影响力” 是最直接也最核心的驱动力之一。你设想一下.............
  • 回答
    考研前几天,这可是千钧一发之际,无数考生都卯足了劲儿往前冲,恨不得把所有没看的东西都塞进脑子里。可就在这最后的关头,偏偏有人会选择戛然而止,这滋味儿,想想都让人心头一紧。这背后的原因,绝对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说到底,是很多复杂的情绪和现实因素在作祟。首先,心理防线彻底崩塌是很多人的“压死骆驼的最后.............
  • 回答
    有些人会觉得跳楼是在给消防员“增加麻烦”,这种看法虽然带着一些情绪化的色彩,但背后也确实折射出了一些现实的考量和公众对于消防员工作的理解。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这种想法的由来。首先,从资源的占用角度来看。消防员是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中非常宝贵且有限的一环。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应对火灾、交通事故、自然灾.............
  • 回答
    我理解你想深入探讨为什么在粤语方言区,有人会反对在课堂外使用粤语。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背后牵涉到历史、文化、政治、教育以及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我将尽量详细地梳理这些原因,并用更自然、更贴近实际感受的语言来阐述。1. 统一与标准化的诉求: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原因之一。在很多国.............
  • 回答
    大学毕业五年,对于很多人来说,正值职业生涯的关键起步阶段,想要实现财务自由,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背后牵扯着很多现实的因素,我们不妨来细致地聊聊。为什么大学毕业五年还未实现财务自由?首先,咱们得承认,“财务自由”这个词,它的门槛可高可低,但普遍意义上,指的是你的被动收入(比如投资收益、房租等)能.............
  • 回答
    探讨“脱粪色图”这类内容时,我们首先要承认这是一个非常小众且在社会文化中具有争议性的偏好。理解这种偏好,需要我们从心理学、文化和社会学的角度去剖析,而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类为“怪癖”或“不道德”。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脱粪色图?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人类心理的复杂性中去。性偏好本身就是一个光谱,从最普遍.............
  • 回答
    为什么要在前端项目里头拥抱 Fetch API?在前端开发的漫漫长路上,我们总是在与各种数据打交道:从服务器获取用户信息、加载产品列表、提交表单数据……而这一切的核心,都离不开网络请求。过去,JavaScript 提供了 `XMLHttpRequest` (XHR) 来实现这些功能,但随着 Web .............
  • 回答
    有些人喜欢在淋浴时小便,这并非什么难以启齿的怪癖,而是一种挺常见的行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高效”的生活方式。试着想象一下,你站在温暖的水流下,身体逐渐放松,脑袋里的思绪也跟着水波荡漾,这时候,一股尿意袭来,是不是感觉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这其中的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首先,最直观的就是便利性。大家通常会.............
  • 回答
    在当下这个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思想观念也日趋开放和多元。然而,即便如此,“吃狗肉”这一议题,依然是一个牵动着社会神经,引发激烈讨论的敏感话题。为何在很多人看来已是落后甚至残忍的行为,却仍有人身体力行?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这些吃狗肉的群体?以及,禁食狗肉是否就必然是文明.............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你说的那种情况,就是有人在看到“为什么上海人在讲普通话时会冷不丁冒出一句上海话来?”这句话时,会觉得这是一种批评,这背后其实是挺多层面的心理和文化原因在运作的。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这句话的提问方式本身就带着一种“观察”和“不解”的意味。你想啊,如果一个人看到的是.............
  • 回答
    《扫黑风暴》里头那些听着就让人心惊肉跳的“美丽贷”、“校园贷”,可不是瞎编的,现实里头早就有原型了。它们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一些年轻人,把他们的人生搅得一团糟。按理说,现在科普信息这么发达,网络上随处可见关于这些非法贷款的危害和陷阱,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往里头跳呢?这事儿,说到底,不是一两个原因就能解释清.............
  • 回答
    台湾的电视节目在报道大陆相关议题时出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政治立场、媒体环境、信息传播机制以及历史与文化背景等。以下从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治立场与意识形态差异1. 两岸政治对立的背景 台湾自1949年两岸分治以来,两岸政治关系复杂。台湾的主流政治势力(如民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