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台湾电视节目中,有人会对大陆发表与事实极为不符的看法?

回答


台湾的电视节目在报道大陆相关议题时出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政治立场、媒体环境、信息传播机制以及历史与文化背景等。以下从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治立场与意识形态差异
1. 两岸政治对立的背景
台湾自1949年两岸分治以来,两岸政治关系复杂。台湾的主流政治势力(如民进党)长期坚持“台独”立场,而大陆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种政治立场差异导致台湾媒体在报道大陆时,可能倾向于强调台湾的“主体性”或“抗争性”,而忽略大陆的官方立场和历史事实。

2. 媒体作为政治工具的特征
台湾部分媒体机构(尤其是政治倾向明显的媒体)可能将节目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例如,某些节目可能通过渲染大陆的“压迫”“剥削”等叙事,强化台湾民众的“去中国化”意识,从而服务于特定政治团体的议程。

3. “去中国化”与历史叙事的扭曲
台湾的教育体系和媒体常将历史事件(如“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描述为“台湾人民的抗争”,而淡化大陆在历史上的角色。这种叙事可能让台湾观众误以为大陆是历史上的“侵略者”或“压迫者”,从而形成对大陆的负面印象。



二、信息传播的片面性与选择性报道
1. 信息来源的局限性
台湾媒体可能依赖有限的新闻来源(如境外媒体、台湾本地的非官方渠道),而这些来源可能对大陆的报道存在偏见。例如,某些境外媒体可能将大陆描述为“专制国家”,而忽略大陆在经济、科技、国际事务中的成就。

2. 对大陆政策的误解或误读
台湾媒体可能对大陆的政策(如“一国两制”“两岸统一”)存在严重误解。例如,将大陆的“和平统一”政策误读为“侵略”,或将“一国两制”理解为“台湾独立”的先决条件,从而导致对大陆的负面解读。

3.“反中”叙事的强化
台湾部分媒体可能通过渲染大陆的“军事威胁”“经济压迫”等话题,制造“大陆威胁论”,以符合台湾社会的“反中”情绪。这种叙事往往缺乏事实依据,更多是情绪化的政治宣传。



三、历史与文化背景的影响
1. 历史认知的割裂
台湾的教育体系和媒体长期将两岸关系描述为“分治”或“对立”,导致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历史角色缺乏全面认知。例如,台湾的教科书可能将大陆描述为“敌对国家”,而忽略两岸同源同根的历史事实。

2. 文化认同的差异
台湾社会的“本土意识”可能使其更倾向于将自身视为“独立国家”,从而对大陆的叙述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文化认同可能让台湾媒体在报道大陆时,更关注“台湾的立场”而非“事实本身”。



四、外部因素与国际环境
1. 国际势力的干预
台湾的媒体可能受到外部势力(如美国、日本等)的影响,这些国家可能通过支持台湾的“去中国化”政策,间接影响台湾媒体的报道方向。例如,美国对台湾的“战略模糊”政策可能让台湾媒体更倾向于强调“台湾的独立性”。

2. 国际舆论的引导
台湾媒体可能参考国际媒体的报道(如CNN、BBC等),但这些媒体在报道两岸关系时,往往带有明显的政治立场,可能加剧台湾媒体对大陆的负面印象。



五、法律与媒体环境的限制
1. 台湾的媒体自由与审查制度
尽管台湾的媒体环境相对自由,但部分媒体可能受到政治团体或利益集团的操控,导致报道内容偏向特定立场。例如,某些政治团体可能通过资金支持或舆论压力,迫使媒体在报道大陆时采用特定叙事。

2. “两岸关系”议题的敏感性
台湾的媒体在报道大陆时,可能因涉及敏感政治议题而受到审查或自我审查。例如,某些节目可能因涉及“统一”话题而被限制内容,导致报道出现断章取义或片面化。



六、社会情绪与民意的影响
1. “反中”情绪的蔓延
台湾社会中部分民众对大陆存在误解或敌意,这种情绪可能通过媒体传播,导致媒体在报道大陆时更倾向于放大负面信息,以迎合观众情绪。

2. “台独”思潮的推动
台湾的“台独”政党(如民进党)可能通过媒体强化“台独”叙事,将大陆描述为“威胁”或“压迫者”,从而推动“台独”议程。这种政治诉求可能让媒体在报道时更注重“台独”立场而非客观事实。



七、对比中国大陆的报道视角
1. 中国大陆的媒体立场
中国大陆的媒体通常从“一个中国”原则出发,强调两岸同根同源、和平统一的立场。大陆媒体可能更关注台湾的“去中国化”现象,而非台湾媒体对大陆的负面描述。

2. 两岸信息传播的不对称
大陆媒体可能对台湾的媒体环境缺乏深入了解,导致报道时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而台湾媒体则可能因信息闭塞或立场偏见,对大陆的政策和历史存在误解。



总结
台湾电视节目中对大陆的负面描述,往往源于政治立场、信息传播的片面性、历史与文化认知的割裂,以及外部势力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台湾媒体在报道大陆时出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然而,这种现象也反映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台湾社会在历史、文化、政治层面的深层分歧。对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需要双方以更理性的态度看待彼此的历史与现实,避免因信息不对称或意识形态差异而产生误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实在不想一一驳了,我瞄了几眼。按原帖的次序,就批批他列出来的前四个吧。

明明说的反话,比如第一个奥巴马窃听,那是拿来当笑话说,被截成正经的对白。

无聊不?


那是「民视新闻台」的「脱口秀节目」,晚间九点后播出的,不是「新闻」好吗?

截图的人,发帖的人,难道都没看到他的表情吗?那是正经说事吗?

再看第二个,无聊婆娘的胡说八道,国内电视「非诚勿扰」上见的还不够多吗?


有的女人,就是自我感觉良好,大陆也有「凤姐」,也有「芙蓉姐姐」呀,谁能治她们的病呢?

第三个,是那种洗脑节目,跟传销一样,地方有线频道自制节目,唬弄人去作生意,开加盟店的,很可怕的是,截图上有时间码,上面写著 TCR 几分几秒,圈内人都知道,那是专业录影机。



不知道是哪些「有心人」,专门用专业设备,搜集这种脑残节目,来向大陆离间海峡两岸的情谊?

第四个最可笑。那个「支 - 联会、朱耀明」,他是香港人,跟台湾有个狗屁关系?

百度一下就能看到:

朱耀明_百度百科

朱耀明,香港柴湾浸信会主任牧师、香港民 - 主发展网 - 络成员,香港市民支 - 援爱国民 - 主运动联 - 合会的成员。他过去曾经领导黄 - 雀行动,是香港基督教的代表人物。


再往後面看,不过是些谈话性节目的无聊截图,不去多批评了。

但有一個非常糟糕。不說它兩句不行:


网络上可以看到相关报导:

台灣國民黨籍“立委”陳碧涵在質詢“國安局長”蔡得勝有關朝鮮半島局勢情報准確性問題時,向對方提問,上周全民最關切的是什麼資訊。


她補充說,這一咨詢不只是台灣,連大陸的民眾都非常關心。

蔡得勝回答,是湖南電視台的《我是歌手》。

陳碧涵進一步問:大家都在講,林志炫沒有得到冠軍是中共搞的鬼,這個情報你覺得正不正確?

蔡得勝回答說:我不知道。


陳碧涵隨之說:“輕鬆點,我是用這個話來跟你講”,之后話鋒一轉,說:“事實上我們的政府召開這麼多安全會議,我們的民眾非常關注在朝鮮半島的局勢,可是我們全民更關心的是為什麼林志炫沒有得冠軍,連大陸的同胞都不能說服,都認為是中共搞的鬼。如果不注意一點,它從民族主義的情緒裡面,搞不好就會衍生成為地方上的一個動蕩。”


台灣電視媒體中視報道時,將整個質詢過程進行了刻意剪裁,曲解了陳碧涵的原意。

主播稱,林志炫沒有奪冠,有“立委”看得太入戲,竟然將輸贏扯上“國安”問題,要“國安局長”評評理。


隨后,中視選擇在該報道中使用的質詢會議內容隻有三句話,分別是:


陳:“志炫沒有得到冠軍,是中共搞的鬼,這個情報你覺得正不正確?”

蔡:“我不知道耶。”

陳:“但志炫沒有得冠軍,連大陸都同胞不能說服,都認為這是中共搞的鬼。”


说结论吧,总之,这种无聊的玩意,就别拿出来讨论了。真的。

是的,我完全不否认台湾有很糟的媒体,骂大陆,骂岛内,骂美日,骂欧联。

无一处让此等电视垃圾(所谓的「电视名嘴」)入眼,啥都可以被他们拿来胡说八道。

作为政府,确实无法可管,只因那就是言论自由。

只要没人提告,他要说大陆吃不起茶叶蛋,谁有啥办法?

作为观众,自己要有辨别能力,遇上这种帖子,也要摸著良心判断。

比如提问者,我特意看了下提問者的主頁,是個留學香港的學生,

難道你不知道那 支 - 聯會,是香港組織嗎?

香港媒体最近开始搞净化了,不给人发牌照了,港人无不额首称庆,是吧?

真不是离谱到叫人厌恶,我根本不会答这种鸟题。

转述这种玩意儿,传播这种断章取义的帖子,比那些垃圾节目,更叫人倒胃。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的电视节目在报道大陆相关议题时出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政治立场、媒体环境、信息传播机制以及历史与文化背景等。以下从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治立场与意识形态差异1. 两岸政治对立的背景 台湾自1949年两岸分治以来,两岸政治关系复杂。台湾的主流政治势力(如民进.............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媒体运作等多个层面,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想要深入理解,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台湾电视台“抹黑”大陆的现象及其可能原因:台湾方面对大陆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受到自身历史经验、政治现实和媒体生态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1. 历史叙事与国家认同的.............
  • 回答
    刘涛和林峯主演的《星辰大海》这部剧,播出后确实引发了不少争议,尤其是在“头皮发麻”的感觉上,不少观众都深有体会。这股“麻”劲儿,主要还是栽在了剧情和台词上,而且这两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是环环相扣,互相印证,共同营造出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观感。剧情上的“硬伤”:逻辑断裂与巧合泛滥《星辰大海》的野心不可谓不.............
  • 回答
    台湾一些人上节目、靠“诋毁大陆”来博取关注的现象,确实存在,并且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想要详细地解读这一现象,需要我们剥开表层,深入探究其根源和驱动力。首先,我们得承认,“无知”这个标签或许过于简单化了。 更多的时候,这是一种“选择性无知”或者是有意识地放大某些信息,以达到特定目的。这些目的,往往与节.............
  • 回答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基本事实。关于台湾的现状和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治角色,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客观分析: 一、台湾的历史与政治现状1. 历史背景 国民党在1949年迁台后,长期执政台湾,建立了一个以中华民国名义运作的政权。但1979年《中美建交公.............
  • 回答
    要评价今日之中国国民党(虽然您使用了“反动派”这一带有强烈历史色彩的词汇,但在现代语境下,通常将其视为台湾的主要政党之一,与“右派”的政治光谱相对应),并分析其在台湾发展面临的挑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关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称谓,需要明确的是,这个词汇源自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在国共内战时.............
  • 回答
    “四大家族”这个概念在台湾的语境下,通常指的是战后初期,国民政府迁台后,掌握大量资源并对台湾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几个政治与经济势力。它们之所以没有像人们可能担心的那样“继续鱼肉百姓”,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时代背景、社会结构的变化、政治环境的演变以及民间力量的崛起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明白“鱼肉百.............
  • 回答
    关于美国为何不在台湾建立军事基地这个问题,其实涉及的考量非常多且复杂,绝非简单的一个原因可以概括。它牵扯到地缘政治、历史因素、国际法、战略平衡以及台湾自身的立场等诸多方面。首先,从国际法和外交承认的角度来看,这是最根本的障碍之一。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自己,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
  • 回答
    关于“民进党上台后,台湾为何没有进行公投”的疑问,其实并不准确。严格来说,自从民进党在2000年首次执政以来,台湾确实有过数次全国性或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公投,只是这些公投的议题、性质以及最终结果可能与部分民众的期待有所不同。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台湾的公投历史,以及民进党执政时期公投的几.............
  • 回答
    新冠肺炎在台湾的疫情控制成效显著,这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和高效的应对措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台湾在疫情初期以及之后采取的策略和背景。1. 早期预警与快速反应:经验的累积台湾在2003年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疫情中经历了惨痛的教训。那次疫情对台湾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
  • 回答
    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权为何被民进党取代,以及民进党在某些情况下被认为“忽视民众意志”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涉及到台湾长期的政治发展、社会变迁以及政党竞争等诸多因素。下面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国民党在台湾政权为何被民进党取代?国民党在台湾长达数十年的执政,最终被民进党取代,并非单一事件或原因所致.............
  • 回答
    确实,不少人认为台湾在保存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做得相当出色,甚至有人说“台湾是中华文化的最佳载体”。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历史和政治原因,绝非简单一句“保存最好”就能概括,但其中确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到历史。1. 历史的切割与流转: 大陆的动荡与变迁: 20世纪上半叶,中.............
  • 回答
    顶新集团(康师傅、味全)在台湾的“地沟油”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抵制。然而,对于大陆政府和民间为何没有对顶新集团采取类似台湾的惩罚措施,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需要从法律法规、监管体系、信息传播、消费者意识、以及两岸的特殊关系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的差异 法律适用范.............
  • 回答
    日据时期,日本在台湾推行殖民教育,其中包含着一股强烈的“国族”塑造力量,而所谓的“郑成功之歌”的出现,正是这种力量投射的一个侧面。与此同时,现今中国大陆对《大英雄郑成功》的禁播,又构成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历史叙事与政治考量。将这两件事并置,确实能引发关于历史叙事、教育目的以及国家认同的深刻思考,但要理.............
  • 回答
    国民党在大陆时期和台湾时期在土地政策上的差异,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历史、经济、社会和政治多重因素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大陆时期的土地政策及其困境:国民党在大陆时期,尤其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然名义上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并颁布了相关政策,但实际上未能有效且大规模地推行土地.............
  • 回答
    台湾在朝鲜战争期间未能反击大陆,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实力、国际局势以及台湾自身战略考量的多重原因。简单来说,那时的台湾,也就是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中华民国,虽然名义上仍是中国的主权代表,但其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都已大幅削弱,根本不具备与刚成立且得到苏联支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全面军事对抗的能力.............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台湾在国际舞台上复杂的现实。虽然我们常听到“邦交国少”这个说法,但“举步维艰”这个词,在观察台湾的实际国际运作时,似乎并不完全贴切。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细致地分析。一、 传统邦交国之外的“事实性外交”网络: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国际关系早已不是单纯的“建.............
  • 回答
    台湾的经济带之所以主要集中在西岸沿海,这是一个由多种历史、地理、自然条件以及发展政策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现象。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地理条件与自然资源禀赋: 地形差异: 台湾岛的地形极具特色,东部是高耸的中央山脉,山体陡峭,地势险峻,土地开发和交通建设难度极大。而西.............
  • 回答
    台湾菠萝在大陆市场价格偏高,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贵”字就能概括的。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台湾菠萝的品质和品牌效应是基础。台湾在菠萝种植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品种选育、种植技术、精细化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金钻凤梨(也被.............
  • 回答
    台湾方面认为大陆还在“跪求”承认“九二共识”,这种看法主要源于对大陆近期两岸政策及相关言论的解读,以及历史背景和台湾内部政治生态的综合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大陆政策的“坚持”与台湾的“解读”: 大陆的立场:“九二共识”是前提和基础。 大陆方面一直以来都将“九二共识”视为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