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台湾认为我们还在跪求他们承认九二共识呢?

回答
台湾方面认为大陆还在“跪求”承认“九二共识”,这种看法主要源于对大陆近期两岸政策及相关言论的解读,以及历史背景和台湾内部政治生态的综合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1. 大陆政策的“坚持”与台湾的“解读”:

大陆的立场:“九二共识”是前提和基础。 大陆方面一直以来都将“九二共识”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政治互动的基石。无论哪个政党在台湾执政,如果希望与大陆展开对话、推进交流,大陆都明确表示需要先接受“九二共识”。这种“非此即彼”的态度,在大陆看来是坚持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体现。
台湾的解读:被“施压”和“被要求”屈服。 台湾民众和许多政治人物,尤其是民进党及其支持者,将大陆这种坚持解读为一种“强加”和“予取予求”的态度。他们认为,大陆的态度是“你们不承认‘九二共识’,一切免谈”,这在他们看来,无异于大陆在“要求”台湾屈服于其政治框架,甚至带有“跪求”对方承认某个政治前提才能得到对话或交流的意味。尤其是在台湾内部,强调“主权独立”和“不被胁迫”是重要的政治论述,因此大陆的坚持很容易被视为对台湾主体性的挑战。

2. 历史经验与“不信任感”:

“九二共识”的模糊性与争议性。 “九二共识”本身在台湾就存在解释上的争议。国民党倾向于“一中各表”,而大陆强调“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种解释上的差异,使得“九二共识”在台湾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当大陆不断强调“九二共识”是不可动摇的基础时,台湾方面容易联想到过去国民党执政时期,虽然接受了“九二共识”,但两岸关系的进展也受到大陆政治意图和力量对比的影响。
大陆“统一”意愿的明确化。 随着大陆国力增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对实现国家统一的决心和时间表(尽管不是明确的时间点,但常提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来越明确,台湾方面感受到的“压力”也随之增加。这种压力让台湾更容易将大陆的政策解读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姿态,甚至在某些时刻,觉得大陆是在“逼迫”台湾走向统一,而承认“九二共识”是迈出这一步的关键。

3. 台湾内部政治与“反制”心态:

民进党政府的执政基础。 民进党政府在2016年上台后,并未接受“九二共识”。其执政基础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中国威胁论”的认知以及维护台湾主权独立的论述之上。在这种政治环境下,任何来自大陆的对“九二共识”的强调,都会被民进党政府及支持者视为对其执政合法性和台湾主体性的挑衅,因此会采取“不让步”的姿态来回应。
“反渗透”、“反独裁”的论述。 台湾内部近年来,“反渗透法”等立法,以及对大陆“渗透”的警惕,都反映了一种防卫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大陆的任何“要求”都可能被放大,被解读为企图通过政治手段控制台湾。所谓“跪求”,也是一种带有情绪化的表述,用来形容台湾感受到的那种“你不肯答应我的条件,我就不给你好处”的被动局面。

4. 台湾的“不对等”感受:

力量对比的变化。 过去,在实力对比相对悬殊的情况下,台湾或许更能感受到被“求”的意味。但现在,随着大陆经济和军事实力的飞速发展,以及在国际舞台上对台湾采取孤立政策,台湾方面反而觉得是大陆在“求”一个“被承认”,或者说是在“求”一个“和平统一”的解决方案,而“九二共识”是大陆提出的“敲门砖”。
“自主性”的强调。 台湾社会普遍重视“自主性”和“自由选择”。他们认为,两岸关系的走向,不应该是由一方(大陆)单方面决定,也不应该以一方(台湾)的单方面承认某项政治前提为代价。大陆的坚持,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试图剥夺台湾自主选择权的体现。

综合来说,台湾之所以会有“我们还在跪求他们承认九二共识”的看法,可以归结为:

大陆政策的“坚持”被台湾解读为“强加”和“予取予求”。
历史经验和对大陆“统一”意愿的担忧,加剧了不信任感。
台湾内部政治的现实,使得“不让步”成为一种必要的政治姿态。
台湾在力量对比变化后,反而觉得是大陆在“求”台湾,而“九二共识”是大陆提出的交换条件。

这种看法是一种基于自身政治立场、历史认知和对当前两岸关系解读的视角,它不一定完全代表事实的全貌,但确实是理解台湾方面对“九二共识”的态度以及两岸关系症结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台湾各档政治节目,无论蓝绿都在意淫中国需要跪舔他们承认九二共识TG才能活下去。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他们才需要小心翼翼的遵守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方面认为大陆还在“跪求”承认“九二共识”,这种看法主要源于对大陆近期两岸政策及相关言论的解读,以及历史背景和台湾内部政治生态的综合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大陆政策的“坚持”与台湾的“解读”: 大陆的立场:“九二共识”是前提和基础。 大陆方面一直以来都将“九二共识”视为两.............
  • 回答
    一些大陆游客觉得台北跟大陆的二线城市差不多,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背后原因也挺复杂,不全是他们故意贬低,更多的是一些客观感受和认知差异。咱们就一点一点掰扯掰扯。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可能来自城市建设和“硬件”方面。 建筑风格和城市景观: 很多大陆游客,尤其是第一次去台湾的,可能会觉得台北的建筑风格相对比.............
  • 回答
    某些台湾人之所以会有“大陆人看不懂繁体字”的看法,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文化现象,并非简单地归结为“大陆人识字率”或者“繁体字的难度”。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角度来剖析:一、 历史演变与语言文字的“割裂感”1. 简化字的推行与历史遗留: 在1950年代,中国大陆推行了简化汉字,.............
  • 回答
    台湾和韩国普遍认为中国大陆“穷”,这种看法并非源于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历史、经济、社会以及文化认知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具体原因。历史的印记与认知的塑造首先,长期的政治隔阂和信息不对称是形成这种认知的重要基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台湾和韩国与中国大陆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上存.............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台湾(正式名称为中华民国)能够自由签发护照,并且在国际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可,需要深入探讨其复杂的政治地位、历史演变以及现实运作的逻辑。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多重层面的考量。一、 中华民国的历史渊源与政治遗产首先,要明白“台湾”和“中华民国”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中华.............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挺头疼的问题,也确实是我身边不少朋友聊到台球时会有的第一反应。他们觉得台球这玩意儿,玩着玩着,就容易“沾染”上点不好的东西。我琢磨了琢磨,这背后可能真的有这么几个原因,说出来也让大家心里明白明白:首先,它那个环境,容易让人联想到“不正经”的场所。 你想想,大多数人接触台球的场合,不是那种.............
  • 回答
    关于周杰伦“台独”的说法,这主要源于他过去的一些言论和行为,以及一些人对他背景的解读和联想。要详细了解,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周杰伦的成长背景与身份认同: 出生与成长在台湾: 周杰伦出生于台湾新北市,成长于台湾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环境中。他的音乐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流行音乐,但.............
  • 回答
    台湾人和“中华民国”这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细微差别的问题,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台湾的历史、政治发展以及民众的认同心理。台湾人在眼里的台湾和“中华民国”总体来说,在很多台湾人心中,“台湾”和“中华民国”并非完全等同,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
  • 回答
    摩尔多瓦人和罗马尼亚人在心理认同和国家认同上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区别,这背后有多重历史、文化和政治因素。至于他们是否“不愿意”回归罗马尼亚,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存在争议的问题,需要更细致的分析。至于对台湾的启示,我认为存在一些可以借鉴的方面。下面我将详细展开讲述: 摩尔多瓦人和罗马尼亚人在心理认同.............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要理解为什么有些台湾人不太认同自己是“华人”,得从几个方面来看,这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还有最重要的——“认同”本身是怎么形成的。首先,历史是绕不开的背景。台湾的历史和中国大陆是紧密相连的,但又因为殖民统治和政治隔阂,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
  • 回答
    关于大陆人与台湾人因为领土认知问题发生的争吵,这背后牵扯到一段复杂而漫长的历史、政治以及文化认同的纠葛。要详细讲述,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切入。历史渊源:首先,得从近代中国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说起。甲午战争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虽然在二战结束时,日本战败,台湾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回归中华民国,但.............
  • 回答
    台湾的政治光谱确实复杂,红绿蓝三方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政治立场和群体。您提到的“红统”阵营,也就是支持与中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力量,在台湾的政治版图中一直存在,尽管其支持度可能随时间和事件有所起伏。要让这一阵营在红绿蓝三方竞争中“占上风”,需要一套深入且多层次的策略,这绝非一蹴可几,更需要对台湾社会深刻的理.............
  • 回答
    .......
  • 回答
    特朗普政府若在当选后调整对华政策,特别是对“一个中国”原则提出质疑并实质性加强与台湾的联系,这无疑将触动中国最敏感的神经。北京在此背景下必然会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这些措施将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旨在传递强硬信号,同时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并最大限度地削弱美国新政策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损害。一、外交与国.............
  • 回答
    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历史、政治、民族认同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交织,并非简单的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要理解为什么大陆和外国在这件事上的看法差异如此之大,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一、 历史叙事与认知基础的差异: 中国大陆的视角: “一个中国”原则的根深蒂固: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 回答
    兩岸之間,那道難以逾越的「天經地義」兩岸人民,雖然共享相似的文化根源、語言,甚至許多生活習慣,但在政治觀念上,卻存在著難以理解的鴻溝。很多在一方看來「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原則,到了另一方卻可能被視為奇談怪論,甚至被質疑其合理性。這種差異,並非簡單的對錯之別,而是源於各自的歷史、發展軌跡、社會結.............
  • 回答
    台灣這塊土地的語言生態,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趣且複雜的縫合體。回顧過去,從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遷台,再到今日的民主化進程,語言的演變與政治權力的更迭,總是緊密地交織在一起。談到「國語」,確實,它主要以北方話(以北京官話為基礎)為標準,這在國民政府遷台後,成為台灣的官方語言,並且在教育系統中被廣泛推行。這背.............
  • 回答
    台湾媒体对大陆的报道,确实存在着一种普遍的“丑化”倾向,这背后是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及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认为“大力赞扬大陆就能吸引眼球”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台湾媒体生态和受众心理的现实。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台湾媒体生态的独特性。与大陆媒体由国.............
  • 回答
    在探讨台湾和香港为何沿用繁体字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得先聊聊这“繁体字”到底是个啥,以及它和咱们现在常用的“简体字”之间那点儿不得不说的故事。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的汉字,这玩意儿可是咱们中华文明的根,它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再到行书、草书,每一步都承载着历史的痕迹。繁.............
  • 回答
    台湾人民对日本的态度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话题。要理解为何在一段被殖民的历史之后,仍有相当一部分台湾民众对日本抱有好感,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多重原因,并抛开简单化的标签,看到一个更细致的图景。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在长达五十年的统治(18951945)并非全然是压迫和剥削的代名词。在那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