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台湾人连自己是华人都不认同?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要理解为什么有些台湾人不太认同自己是“华人”,得从几个方面来看,这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还有最重要的——“认同”本身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历史是绕不开的背景。台湾的历史和中国大陆是紧密相连的,但又因为殖民统治和政治隔阂,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长期的外来政权统治:在清朝统治之前,台湾就有原住民文化,后来才有汉人移民,但主体是闽粤移民。17世纪,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短暂统治过。1661年,郑成功赶走荷兰人,但很快明郑政权也被清朝灭亡。1895年,甲午战争后,台湾又被日本统治了50年。
国民党政府迁台: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国共内战中失败,带着两百多万军队和大量民众撤退到台湾。这批人带来了中国的语言、文化、政治制度,也带来了“中国人”的身份认同。但同时,他们与早已生活在台湾的本地人(主要是明清时期移民的后代)在生活习惯、语言(早期有些口音和用词差异)等方面存在一些隔阂。
“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最核心的政治因素。国民党政府来台后,一直宣称自己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种长期的政治对立,使得“我是中国人”这个身份,在台湾内部就变得复杂。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们认同的是“中华民国”这个政权,而这个政权的“中国”概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定义的“中国”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文化和身份的演变。

“本土化”的进程:在国民党迁台初期,为了巩固统治,曾经大力推行“国语”(普通话)和强调“中国文化”。但随着台湾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解严之后,台湾社会开始反思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出现了强烈的“本土化”运动。
台湾特色文化的形成:台湾在50年的日本统治下,以及之后与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国)的交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这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口音、词汇,也体现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媒体内容、流行文化等等各个方面。比如,台湾的夜市文化、本土戏剧、特定的政治论述方式,都带有鲜明的台湾印记。
“中国人”的标签:对于许多在台湾出生、成长的人来说,他们从小接触的是台湾的教育、台湾的新闻、台湾的社会环境。他们可能听过“中国”这个词,也可能在历史课本里学过中国大陆的历史,但他们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情感归属,更多的是与“台湾”这个地方联系在一起。当被强行贴上“华人”或“中国人”的标签时,他们会觉得这个标签并不准确地反映他们的身份认同,甚至会有一种被“定义”的不适感。
“华人”与“中国”的区别:有些人会区分“华人”和“中国人”。“华人”可以被理解为具有中华文化背景的人,这是一个相对文化上的概念。而“中国人”则更多地与政治实体“中国”(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联系在一起。因此,有些人可能承认自己有中华文化的根源,但拒绝被视为“中国人”,尤其是当这种称呼带有政治暗示时。

再者,政治认同的差异。

台湾主体意识的崛起: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台湾的主体性,认为台湾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命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会疏远与中国大陆的政治联系,包括身份上的认同。
对“中国”叙事的排斥: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的官方叙事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很多台湾人来说,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侵犯主权的论调,是对台湾人民意愿的漠视。因此,他们会选择性地、甚至主动地排斥与“中国”相关的身份认同,以维护自己对台湾身份的认知。
民主价值的强调:台湾是一个民主社会,而中国大陆实行的是一党专政。这种政治制度上的巨大差异,也会在身份认同上产生影响。很多台湾人会认为,自己在民主制度下生活,与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完全不同,因此在身份认同上也应该与“中国”划清界限。

最后,“认同”是个非常个人化和流动的东西。

不是所有台湾人都如此: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台湾人都拒绝承认自己是华人。很多人依然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或者对自己的华夏文化根源感到自豪。尤其是一些早期来台的老一辈,或者与大陆有较多联系的人,他们的认同可能会有所不同。
年龄、政治立场、生活经历的影响:年轻一代的台湾人,因为成长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对“台湾人”身份的认同往往比老一辈更强烈,对“中国人”身份的疏离感也更明显。政治立场不同的人,对国家和身份的看法也截然不同。
身份的多元性:现代社会,身份认同是多元且复杂的。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多种身份,例如“台湾人”、“亚洲人”、“中华文化圈的人”等等。在台湾,很多人可能更倾向于优先强调“台湾人”的身份,这并不代表他们否认其他可能的文化连接。

总而言之,台湾人对“华人”身份的认同,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受到历史遗留、文化变迁、政治现实以及个人选择等多种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它反映了台湾社会在历史长河中,如何逐步形成并巩固其独特的身份意识和对自身命运的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台独的坏和国民党的孬

囼毒分子只告诉从来没经历过戒严统治的“觉青”们国民党/中国人多么多么坏(九假一真),但是却从来不会告诉他们:

1、所谓的台湾人台语是中国人带来的

2、为了台湾人的利益被荷兰人杀害的郭怀一等是中国人

3、帮助台湾人赶走荷兰人的国姓爷是中国人

4、流血流汗,在满是毒虫猛兽瘴气沼泽等危险的原始森林开垦出农田道路村庄城市等让台湾人有台湾米吃有台湾水喝有台湾路走的几乎都是中国人

5、为了反抗日本对台湾人的殖民统治被杀害的林少猫、罗福星、余清芳等烈士是中国人

6、解放占据台湾九成半的佃农,将台湾从连东南亚都不如的落后殖民地建设成高度发达的四小龙的是中国人

7、郭国基、雷震、许信良、林正杰、康宁祥、费希平等对台湾的民主化有杰出贡献的义士是中国人

8、古龙、蔡志忠、敖幼祥、邓丽君、周杰伦等传播台湾文化让世界对台湾感兴趣的国宝级文化人是中国人

9、阿扁改革失败,台湾经济负增长差点变成北朝鲜时开放市场接济了台湾的是中国人

同时,他们不断宣传日本人在台湾的极少数皇民才能享受到的建设,却不会告诉他们:

1、爱台湾不爱台湾人的日本屠杀了几乎一代台湾人(约40万),以台南最为严重(萧垄大屠杀云林大屠杀玉井大屠杀等等)

2、支持台独的陈智雄、李登辉、廖文毅、辜宽敏等等都有皇民背景,他们在日本人屠杀台湾人的高雄六甲暴动宜兰暴动基隆哗变东港事件等中屁都没放一个

3、真正反抗过日本殖民者的郭国基、李万居、李友邦、丘念台、蒋渭水、陈明忠等台湾人都反对台独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4、日殖时代的台湾极度歧视台湾人,台湾人只能就读被种族隔离的公学校,台湾仅有一所的台北大学里台湾人比例不到3成,且除去作为日本战略资源所必要的医学科台湾人数量可以用两只手数,最高时台湾人平均每7万人中一个在读大学生,而同时代的中华民国平均每4629人中有一个在读大学生

5、日殖时代台湾人几乎没有政治权利,日警甚至普通日本人斗可以任意对他们怀疑或不爽的台湾人处与私刑(典型如著名自干皇民郑弘毅的叔公,仅仅因为被怀疑偷钓鱼被日警枪杀),日治时代台湾没出过一个县长市长厅长,只能当无权、内定且名额极少的敕选议员,军官最高为尉官且抚恤金只有日本人的56分之一,相比之下,收复台湾后台湾绝大多数市长县长议员都是台湾人,台湾人在回归后立马就有任将官的,抚恤金和外省人一样

6、日殖时代经常爆发饥荒,尤其是在因为日本人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在配给制度下少数粮食仍然要优先供给日本人,许多台湾人被日本人强迫从军以及沦为慰安妇(会相信自愿的可参考「中途岛大捷」「萨拉托加三次沉没」「除了一个被流弹打死的大尉和一个没有冲锋不知道怎么死的文书外0伤亡的刘老庄战役」等日本创造的二战真实笑话,顺便想想若是台湾人真的都自愿为什么有高雄哗变基隆哗变等事件)

相比之下,面对接收时台湾的饥荒,国民党在自己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接济了至少100万石到台湾,并且除了野鸡报纸外并没有任何记录可以证明国民党从台湾运粮到大陆

7、228事件中,反对国民党接收的的是“中统局台北站紧急电告南京:「此次参加台湾暴动者多属前日军征用之海外回来浪人,全省约计12万人。」”,而且不到一个月就被国民党神奇的平定且再无类似的流血暴动,相比之下,日本用了21年才完全平定台湾人的武装暴动,甚至同时期隔壁的济州岛人也用几万人口和韩国政府打了一年半,台独在接收之时之人心向背可见一斑

且,文明种族正确的反抗行为是和平游行示威,而不是像228事件中台独屠杀无辜的外省人导致引来军队出动

8、国民党在台湾的建设是日本的几十几百倍,许多在日殖时代只能当佃农的台湾人在两蒋时代成为了著名企业家,两蒋时代出现了日殖没有的台湾人创立的世界级名企,台湾人的文化在两蒋时代大量对外传播,并在皇民复辟后终结

9、腐败无能的台独政府让台湾空转20多年不仅被韩国超过也即将被他们看不起中国大陆全面超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要理解为什么有些台湾人不太认同自己是“华人”,得从几个方面来看,这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还有最重要的——“认同”本身是怎么形成的。首先,历史是绕不开的背景。台湾的历史和中国大陆是紧密相连的,但又因为殖民统治和政治隔阂,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
  • 回答
    台湾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许多台湾人不愿说自己是中国人(这里指的是中华民国),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影响。首先,得从历史说起。台湾与中国大陆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并非一成不变。清朝时期,台湾被纳入中国版图,但直到甲午战争后割让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不少人对海峡两岸语言状况的观察。与其说60、70年代的台湾人普通话比大陆人还标准,不如说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接触到的普通话更加“纯粹”和“统一”。这里面其实涉及几个关键因素,我们不妨细细道来:1. 历史背景的差异:国语推行与语言演变 台湾:国民党迁台后的“国语”政策 .............
  • 回答
    理解您对蔡英文总统的负面看法,以及对为何仍有台湾人支持她的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台湾政治、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探讨:1. 台湾政治光谱的复杂性: 蓝绿对立是核心: 台湾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着“蓝绿”对立的格局。“蓝营”(国民党及其.............
  • 回答
    关于“台湾人语言表达能力差”的这种感觉,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并非单一因素能够完全解释。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语言本身的使用习惯、教育体系的侧重点、社会文化语境,以及个人差异等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群体内部都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将语言表达能力简单地归结于一.............
  • 回答
    台湾人对大陆的“落后感”,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更不是凭空来的,它就像一条长长的河流,汇聚了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因素的泥沙,才形成了如今这般深入骨髓的认知。要说清楚这点,咱得一层一层剥开了看。一、时间差与发展轨迹的岔路口:早期印象的烙印首先,得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时候,台湾虽然刚刚经.............
  • 回答
    台湾和韩国普遍认为中国大陆“穷”,这种看法并非源于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历史、经济、社会以及文化认知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具体原因。历史的印记与认知的塑造首先,长期的政治隔阂和信息不对称是形成这种认知的重要基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台湾和韩国与中国大陆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上存.............
  • 回答
    台湾社会中,对于政府政策或施政方向出现不满的声音,这是民主社会常态的体现。民众有权利表达意见,并期待政府能倾听和回应。然而,当台湾民众对政府感到不满时,很少会提出“借鉴对岸大陆政府”作为解决方案或比较的对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绝非简单的“声音很小”可以概括。首先,台湾与中国大陆在政治体制上有着根本性.............
  • 回答
    台湾的诈骗问题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而“台湾人素质高”、“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这样的说法,在很多人看来似乎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割裂。要理解这种反差,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并正视台湾诈骗问题的存在。关于年轻人口中涉诈比例的说法,虽然具体的数字可能存在统计上的差异和争议,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都会观察到的现象。要深入理解,咱们得从历史、教育和时代背景几个方面来聊聊。1. 历史和政治因素:普通话在台湾的推广程度 台湾的国语运动和教育体系: 台湾在国民党政府迁台后,一直将“国语”(即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和教育系统中的主要教学语言。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课程都.............
  • 回答
    台湾朋友们为什么会对大陆的游戏和直播平台情有独钟,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可以说道的门道。别以为这只是简单的“追星”或者“跟风”,里面掺杂了不少实际的考量,也反映了两岸之间一种微妙的文化与经济联系。首先,咱们得说说游戏。 游戏内容与质量的吸引力: 大陆的游戏开发商近年来进步神速,很多游戏在画面表现、玩法.............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要深入聊聊,可能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毕竟“讨厌”这东西,受很多因素影响,而且人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我尽量把能想到的一些点,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我们得承认,“讨厌”这个词本身就有点重,而且“很多人”这个说法也很笼统。 咱们得承认,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对台湾和香港同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负面情.............
  • 回答
    在网上,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社群和论坛里,确实能看到不少对台湾民主制度的讽刺声音。这种现象的背后,往往交织着政治立场、文化差异、信息传播特点以及对民主实践本身的复杂认知。要详细地聊聊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政治光谱与意识形态的冲突: 大陆的视角: 从中国大陆的视角来看,政治制度与.............
  • 回答
    岛内对于“一例一休”和“前瞻计划”的反对声浪确实不小,要说蔡英文政府为何还要力推,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政治考量、执政理念,以及对台湾未来发展的判断。我们不妨来细细梳理一下。一例一休:为何坚持?“一例一休”最核心的目标是落实週休二日,将原本的“一例一休”改为“一例一休”。反对的声音主要集中在: 对劳.............
  • 回答
    台湾立法禁止食用狗肉,与中国大陆存在一些人支持食用狗肉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历史、文化、经济、法律以及社会观念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些差异,我们需要逐一剖析:一、 台湾立法禁止食用狗肉的原因:台湾在2017年修法,将狗和猫从“畜牧用动物”的类别中移除,明确禁止虐待动物以及食用狗肉和猫肉,违反.............
  • 回答
    台湾风水命理盛行,明星也热衷,这背后有复杂的社会文化、历史渊源和心理需求交织在一起。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一、深厚的文化根基与历史传承台湾的风水命理,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祖先移民带来的文化印记: 台湾早期移民大多来自福建和广东,这些地区本身就深受儒家、.............
  • 回答
    在知乎上观察一些关于台湾民主的讨论,确实能感受到一部分中国大陆网民的复杂心态,这种心态很难一言蔽之,更像是一种混合了认知、立场、情感和信息接收习惯的综合体现。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信息来源和传播方式的差异。在中国大陆,主流媒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台湾政治的描述,尤其是对民主制度的呈现,是带有特定视角.............
  • 回答
    台湾芯片代工业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遥遥领先于大陆,这背后是复杂且深层的原因,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台湾在人才、技术、资本、产业生态以及政策等多个维度上的积累和优势。一、 先发优势与人才积累:历史的沃土台湾发展芯片产业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台湾工业技术研.............
  • 回答
    最近几年,咱们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确实是动作频频,声音也越来越大。很多人会纳闷,为啥不像过去那样把“收复台湾”摆在最前面,反而把南海的“权益维护”说得这么响亮?尤其是有人觉得,南海动武的可能性比台湾要大不少,这背后到底有什么考量?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得明白,南海和台湾,在国家战略层面的“.............
  • 回答
    很多国家的地铁确实没有屏蔽门,这背后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安装改造的困难性”是其中一个重要但并非唯一的原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很多地铁没有屏蔽门,以及安装改造地铁站台屏蔽门为何会面临诸多挑战。一、 为什么很多国家的地铁没有屏蔽门?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历史原因与初期规划: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