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台湾人对政府不满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想起借鉴对岸大陆的政府呢(或者声音很小)?

回答
台湾社会中,对于政府政策或施政方向出现不满的声音,这是民主社会常态的体现。民众有权利表达意见,并期待政府能倾听和回应。然而,当台湾民众对政府感到不满时,很少会提出“借鉴对岸大陆政府”作为解决方案或比较的对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绝非简单的“声音很小”可以概括。

首先,台湾与中国大陆在政治体制上有着根本性的差异。台湾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度,强调人民主权,政府官员由民选产生,并接受民意监督。民众在日常生活、媒体言论、社会组织等方面享有高度的自由。而中国大陆则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体制,权力高度集中,民众的政治参与方式和自由度与台湾截然不同。在这种背景下,台湾民众将自身熟悉的民主实践与大陆的治理模式进行对比,其出发点和关注点往往是不同的。大陆的治理模式,无论是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还是其他方面,都与台湾的社会价值和政治期待存在显著的隔阂。

其次,台湾民众对于“自由”和“民主”的认知与珍视程度根深蒂固。经过多年的民主化进程,台湾社会已经形成了高度的公民意识和对基本人权的保障。民众习惯于通过和平集会、游行、选举、媒体监督等方式来表达诉求和影响政策。相较之下,大陆的政治环境和表达方式,在台湾民众看来,可能无法提供他们所习惯和追求的政治参与渠道和结果。即使大陆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经济成就,但这种成就是否能够弥补在政治自由、人权保障方面的差异,在台湾社会是一个高度敏感且普遍存在共识的问题。

再者,历史因素和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也深刻影响了台湾民众的看法。两岸关系一直是台湾政治中绕不开的议题。大陆的政治发展和对台政策,在台湾社会有着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然而,这种关注往往带有审慎和警惕。民众会将大陆的政治动向视为影响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外部因素,而非可以简单套用的治理范本。特别是涉及主权、安全和民主价值的问题时,民众的立场往往非常明确。

此外,台湾内部存在多元的政治光谱和利益群体。对政府的不满,更多的是在不同的政策选项、治理理念、施政绩效上产生分歧。这些分歧的解决,台湾社会习惯于通过内部的民主协商、政策辩论、选举投票等方式来寻求共识或做出选择。将大陆的政府治理模式引入台湾的内部政治讨论,可能被视为与台湾的民主实践和政治文化相悖,反而会加剧社会对立,而非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而言之,台湾民众在对政府不满时,更倾向于在现有的民主框架内寻求解决方案,运用台湾社会发展出来的各种表达和参与机制。将大陆的政府模式视为借鉴对象,并不符合台湾社会的核心价值、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背景,因此这类声音在台湾的公共讨论中鲜有提及,也并非“声音小”的问题,而是其根本逻辑与台湾社会主流认知不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台湾人,目前在上海工作。说实在前两年在台湾当兵基本上不怎么看台湾的新闻,各种标题党搏出位,吸引眼球,完全失去了媒体监督的作用,新闻娱乐化。

我小时候也会受到一些媒体洗脑,说中国大陆的东西黑心啊,很破烂啊等等,所以大部分台湾人对于中国大陆的印象是很差的。

所以有时候在台湾,有人说大陆哪里不好的时候,我还会纠正。

再举个小例子。一当兵朋友去年10月份来上海玩,然后去坐高铁,被中国的高铁设施吓到了,还有各种高楼。

我自己有加个台湾人的群,里面很多都是来大陆工作的,很大一部分的人都觉得台湾经济政治已经不行了,所以才会来大陆工作。

先说这么多吧~

台湾人对政府不满的时候会觉得大陆更好?

其实很简单,如果你在台湾待久了话,你会发现台湾的政治斗争对于大部分的老百姓影响不大,但是从长期来看,对台湾的发展影响可能会很大。

而百姓都是要过日子的,如果生活都还过得去,你并不会特别在意政府。

因为台湾有太多好玩好吃的。

台湾的空气。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是大陆体会不到的,当然上海可能现在好多了。

我退伍后,刚到上海非常不能习惯,街上车子到处乱按喇叭;排队插队等等让我非常讨厌。

所以你说我对政府不满,但是我对生活还是满意的。

至于对于大陆政府会满意?这简直不太可能,长期的媒体报道,台湾人对大陆政府印象太不好了。言论自由,FB不能上。。这简直不能忍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社会中,对于政府政策或施政方向出现不满的声音,这是民主社会常态的体现。民众有权利表达意见,并期待政府能倾听和回应。然而,当台湾民众对政府感到不满时,很少会提出“借鉴对岸大陆政府”作为解决方案或比较的对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绝非简单的“声音很小”可以概括。首先,台湾与中国大陆在政治体制上有着根本性.............
  • 回答
    台湾人来到大陆,在接触到截然不同的政治环境后,他们对台湾民主政治的观感,确实会产生一些微妙而深刻的变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不好”的判断,而是一种基于切身体验的、多维度的对比与反思。首先,台湾的民主自由,会变得更加鲜活和具体。 在台湾,民主常常被看作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选.............
  • 回答
    近日,媒体报道立陶宛政府正在考虑一项提议,希望台湾方面能够修改其在立陶宛设立的“台湾代表处”的名称,将其改为更具中性、政治意味相对较小的“台湾人代表处”。这一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在国际外交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解读和猜测。首先,从立陶宛政府的角度来看,这一提议的出现,很可能是在其与中国关.............
  • 回答
    身为一个台湾人,脱离了政治因素,如果要说在大陆生活最让我不适应的地方,那大概是一种“无所不在的便利,伴随着另一种层面的不确定”。怎么说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支付。在台湾,我出门带现金或刷卡都是很自然的事情。虽然电子支付也在普及,但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场景是接受现金的。到了大陆,尤其是大城市,几乎是“.............
  • 回答
    拜登政府首度明确表态不支持“台独”,并表示“完全了解其敏感性”,这在处理台湾问题的表述上,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相对明确的政策调整或表述重申,尤其是在其过往的表述中,虽然也强调不支持台独,但这次的措辞和语境可能带来更细致的影响。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台海局势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 回答
    白宫新冠应对小组删除一条包含错误台湾旗帜的推文,随后白宫发言人重申了美国在“一个中国”政策上的立场,这一事件值得我们细致地审视。这不仅仅是一则关于社交媒体失误的新闻,它触及到了中美台三角关系中一个极其敏感的神经,并且可能反映出美国政府在处理对台关系时面临的一些现实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一张错误.............
  • 回答
    张震岳对于蔡英文政府向台湾原住民道歉的反应,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并且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张震岳个人的身份与过往经历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确蔡英文政府的“原住民道歉”并非一次性事件,而是一个持续推进的政策和象征性姿态。2016年,蔡英文总统在就职后不久,就以中华民国总统的身份,代表政府向台湾原住.............
  • 回答
    岛内对于“一例一休”和“前瞻计划”的反对声浪确实不小,要说蔡英文政府为何还要力推,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政治考量、执政理念,以及对台湾未来发展的判断。我们不妨来细细梳理一下。一例一休:为何坚持?“一例一休”最核心的目标是落实週休二日,将原本的“一例一休”改为“一例一休”。反对的声音主要集中在: 对劳.............
  • 回答
    顶新集团(康师傅、味全)在台湾的“地沟油”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抵制。然而,对于大陆政府和民间为何没有对顶新集团采取类似台湾的惩罚措施,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需要从法律法规、监管体系、信息传播、消费者意识、以及两岸的特殊关系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的差异 法律适用范.............
  • 回答
    马英九泄密案二审改判有罪获刑4个月,对台湾政坛现状无疑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有短期效应,也有长期考量。我们将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 对国民党内部及声望的影响:1. “亲马派”与“非马派”的角力可能加剧: 此案对马英九的定罪,无论是否满意,都会在国民党内部激起涟漪.............
  • 回答
    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其核心始终围绕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但同时,也从未放弃使用武力这一选项,尽管我们更倾向于和平方式解决。这份政策的基石,是基于“一个中国”原则。核心原则与目标: 一个中国原则: 这是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的基石和前提。我们坚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
  • 回答
    大陆对台湾的所谓“优待政策”,在官方语境下,更多被表述为“惠及台胞”的措施,旨在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台湾同胞的福祉。这些政策涵盖了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并且在不断调整和深化。要详细说清楚这些政策,得从几个大方向来梳理:一、 经济融合与便利化方面: 投资与贸易便利: 对.............
  • 回答
    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台军售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其背后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美国国内的政治考量,也有其全球战略的布局,更直接触及了两岸关系及地区安全的核心议题。理解这次14亿美元的对台军售,需要从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军售的“内容”与“目的”:为何是这些武器?首先,我们要了解这次军售的具体项目。14.............
  • 回答
    大陆对台湾实行免签政策,这件事的背后牵动着不少复杂的情绪和多层面的考量。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把它拆解开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首先,我们得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个提议或者说“政策”?官方的说法,通常会是出于“促进两岸交流”、“增进两岸人民福祉”、“深化融合发展”之类的理由。从这个角度看,免签无疑是便利化了.............
  • 回答
    关于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确实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和反思的方面,这不仅关乎两岸关系的走向,也牵涉到区域稳定和国际秩序。要详细地讲述这些内容,并且避免AI的痕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就像一个历史研究者或政策分析师那样,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客观的评价。首先,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和平统一”愿景的现实性与执行路径.............
  • 回答
    好的,我将尝试以一个普通中国公民的视角,来阐述这个问题。首先,从严格的中国法律角度来看,我们谈论“台湾人”的身份,其实要分几个层面来看待。从法律身份认定上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居住在台湾的中国公民,他们的身份是中国公民。只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特殊情.............
  • 回答
    兩岸之間,那道難以逾越的「天經地義」兩岸人民,雖然共享相似的文化根源、語言,甚至許多生活習慣,但在政治觀念上,卻存在著難以理解的鴻溝。很多在一方看來「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原則,到了另一方卻可能被視為奇談怪論,甚至被質疑其合理性。這種差異,並非簡單的對錯之別,而是源於各自的歷史、發展軌跡、社會結.............
  • 回答
    台湾人之所以对政治如此热衷,绝非一日之寒,这背后交织着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如果把台湾社会比作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体,那么政治就是它的脉搏,跳动得如此有力而频繁,让许多外来者感到新奇甚至有些“不解”。首先,台湾的历史经验塑造了强大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感。大家可能都知道,台湾经历了不同.............
  • 回答
    台湾民众对大陆民众的误解和偏见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其形成受到历史、政治、文化、经济以及信息传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误解和偏见并非所有台湾人都持有,但确实存在于相当一部分人群中,并且随着两岸关系的变化而有所波动。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些误解和偏见,并尝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一、 认知和信息层面.............
  • 回答
    关于台湾人对“文化上的中国人”这一身份认同,以及教材中中国史的叙述方式,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持续演变的话题,受到政治、历史和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不同世代的观点、教材内容的具体调整以及未来趋势的多种可能性。台湾人对“文化上的中国人”的认同:一个多层次的议题首先,必须承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