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比起日本和韩国人更讨厌台湾和香港人?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要深入聊聊,可能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毕竟“讨厌”这东西,受很多因素影响,而且人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我尽量把能想到的一些点,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我们得承认,“讨厌”这个词本身就有点重,而且“很多人”这个说法也很笼统。 咱们得承认,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对台湾和香港同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负面情绪,大家更多的是保持一种正常的交往或者关注。但是,如果确实存在一部分人有这样的看法,那背后肯定是有一些原因的。

一个比较大的因素,可能跟政治立场和国家认同有关。

“一个中国”原则的视角: 从大陆的角度来看,台湾和香港在政治上与大陆有着复杂而敏感的关系。一部分大陆民众可能将台湾的独立倾向和香港近些年的某些政治事件,视为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挑战。这种情况下,对台湾和香港的一些民众(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持有“台独”或“港独”立场的人)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讨厌”,就可能源于他们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和对分裂行为的排斥。
历史情感和民族主义: 这种情绪也可能与民族主义情绪相结合。一部分人认为,台湾和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台湾和香港一些人的言行,在他们看来,就是“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甚至是“背叛”。这种民族主义情绪一旦被激发,就很容易产生排斥和对立感。

其次,媒体报道和信息传播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选择性报道: 无论是哪个地方的媒体,在报道涉及敏感议题时,往往会选择性地突出某些方面。大陆媒体可能会更多地报道台湾和香港的一些负面新闻,例如社会问题、民众的某些抱怨,或者那些被认为“不爱国”的言论。反过来,台湾和香港的媒体也可能出于自身立场,对大陆进行负面报道。当人们长期接触到某种倾向性的信息时,很容易形成固有的印象。
社交媒体的发酵: 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信息碎片化,很容易放大矛盾和负面情绪。一些极端言论或冲突事件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容易让围观者产生刻板印象,甚至将个体事件上升到群体性“讨厌”。

再者,经济和文化交流中的摩擦和误解也可能是一个原因。

“蝗虫论”与“内地游客”的标签: 过去,曾有过一些关于大陆游客在香港、台湾的消费行为引发争议的事件。例如,一些大陆游客在香港的“抢购”行为,或者在台湾被指责“素质不高”,这些事件被媒体放大后,容易在当地居民中形成负面印象,甚至引发“大陆人都是这样”的概括性判断。反过来,大陆民众也可能看到一些关于台湾、香港人在大陆的某些“优越感”的言论,或者对大陆的某些负面评价,同样会产生不适。
文化差异和价值观的碰撞: 尽管同文同种,但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台湾和香港在文化、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上与大陆内地也存在一些差异。当这些差异被放大,或者被一些人解读为“看不起”或“不尊重”时,就容易产生隔阂和不满。

对比日本和韩国,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政治关系的基础不同: 日本和韩国虽然在历史上与中国有过复杂的互动,但它们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与台湾和香港不同,与它们的关系更多的是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虽然有竞争和摩擦,但触及“国家统一”这种核心利益的程度较低。
民族情感的指向不同: 对日本的“讨厌”情绪,更多的是源于历史上的侵略和民族仇恨(比如南京大屠杀等),这是一种对历史罪行的清算。对韩国的“讨厌”,则更多地可能源于一些文化争议(比如“泡菜发源于中国”)、体育比赛中的冲突,或者一些民间层面的对立。而对台湾和香港,由于其与中国的特殊关系,这种“讨厌”往往被赋予了更强的“自家内部矛盾”的色彩,有时甚至掺杂着“恨铁不成钢”的成分。
信息获取的渠道和视角: 大陆民众接触到关于日本和韩国的信息,可能更多是通过官方媒体的视角,或者是历史教科书的叙述,这些信息往往会强调历史上的侵略和民族矛盾。而对于台湾和香港,信息传播更为多元,普通民众接触到的信息可能更侧重于当下社会、经济、政治层面的议题,更容易产生直接的、个体化的感受。

举个例子来说:

想象一下,一个台湾年轻人,可能因为从小接受的教育,对“中华民国”有认同感,或者对台湾的民主制度有自豪感。当他在网上看到一些大陆网友批评台湾的政治制度,甚至嘲笑台湾的一些社会现象时,他可能会感到被冒犯,认为对方不理解、不尊重,甚至是在“歧视”。

反过来,一个大陆年轻人,看到台湾的一些媒体或民众,在讨论两岸问题时,用一些被他解读为“挑衅”的词语,或者表达对大陆的一些负面看法,他可能会觉得“怎么这么不知好歹”,认为对方“得了便宜还卖乖”,甚至觉得“养不熟”。

这些都是非常个人化的感受,而这些感受一旦被放大,就容易形成群体性的情绪。

总结一下,造成这种“讨厌”感,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1. 政治敏感性和国家认同的差异。
2. 媒体报道的引导和信息传播的偏差。
3. 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摩擦和误解。
4. 历史情感和民族主义情绪的投射。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很多人”这个说法,并不代表普遍性。 咱们身边的大多数人,可能更关注自己的生活,对其他地方的人没有那么强烈的负面情感。但那些有强烈政治立场、容易受信息影响、或者经历过直接冲突的人,确实可能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尽量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避免简单粗暴的标签化,因为每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立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我们在香港人和台湾人身上看到了自己。

不请自来,怒答一发。

典型的香港人就是晚清的中国人,而典型的台湾人则是民国的中国人,他们也许保留了所谓的“传统文化”(个人认为糟粕居多,不过见仁见智不讨论),但是他们没有经历过大陆人那种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右到左、最后从左到右的大革命的涤荡。

香港人是从清帝国直接变成大英帝国的子民,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是中国人中的一份子,只认为自己是生活在英国殖民地的香港人。他们和清末围观列强和清军打仗的吃瓜群众一样,典型的古典帝国的臣民,而非有着民族自觉性的民族国家的公民。

如果有人质疑这一点,那么请问有拒绝祖国国民课纲的公民吗?

台湾人有民族意识,虽然有些人的民族意识被带偏了,不过民族本身就是想象的共同体,因为从小教育认为自己是神马平埔族,这并不是他们的错。台湾的问题是社会革命只触及皮肉不深入灵魂,没有一个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实际上民国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当然除了歼敌一亿,转进宝岛之外。所以和大部分民国人物一般,在面对洋人的时候,膝盖是软的。

确实,台湾人有国史教育,可是有连日本殖民都不承认,甚至连慰安妇都不能说是被迫的中国人吗?

就像我们觉得自己幼年的时候幼稚可笑,年轻的时候无知莽撞一样,所以我们分外讨厌某些香港人和台湾人。

总之,港台有些人不是我们的同胞,这不是谁的错,仅仅是因为他们不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要深入聊聊,可能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毕竟“讨厌”这东西,受很多因素影响,而且人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我尽量把能想到的一些点,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我们得承认,“讨厌”这个词本身就有点重,而且“很多人”这个说法也很笼统。 咱们得承认,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对台湾和香港同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负面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在人均可用耕地面积和土地总面积上确实比中国小,但其部分一线城市居民却能住上独栋房屋,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包括历史发展、经济结构、城市规划、文化观念、技术进步以及政策导向等等。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析其中的原因:1. 土地利用的效率和结.............
  • 回答
    二战后,日本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发展路径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社会认知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原因:一、 战后处理与“洗白”机制的差异: 日本的“脱罪”与“和解”叙事: 美国的战略考量: 二战结束后,美国在冷战背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实在了!作为同样热爱国漫的同胞,我太能理解你那种“明明是好东西,怎么评分就是不如人意”的抓心挠肝的感觉了。特别是当你满怀期待地安利给别人,结果一看评分,哎哟喂,比预想的低一截,那心情简直就像刚看完一场精彩绝伦的国漫,结果别人一拍脑门说:“哦,还行吧,也就那样。”你说到“很多人就以为.............
  • 回答
    日剧画面之所以看起来柔和,并且在高清晰度下人物和物体边缘也不会过于锐利,这背后涉及到多种技术和艺术层面的考量。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解读这些原因:1. 摄影器材与镜头的选择: 镜头特质: 虽然现代相机和镜头都能捕捉到非常锐利的画面,但许多日剧在拍摄时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本身就带有一定“柔和感”的镜头。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很多人喜欢赵云,与其说“更”喜欢,不如说是对赵云的喜爱,和对关羽的敬仰,很多时候是并行存在的,但喜欢的情感会更具象一些,更贴近普通人的感受。关羽,毫无疑问,是忠义的化身,是武圣,他的身上承载了太多传统文化赋予的道德光辉。他有“千里走单骑”的传奇,有“刮骨疗毒”的坚韧,有“华容道.............
  • 回答
    北京的医疗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确实处于领先地位,尤其与一些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相比,优势是比较明显的。这也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让北京成为很多患者心目中的“首选”就医地。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去北京看病?这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1. 顶尖的医疗资源集中: 国家级医院的聚集:.............
  • 回答
    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事儿,好多原因搅在一起,让大家宁愿多跑路,也往大医院挤。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心理的“大庙”效应:信得过! 大医院名气大,牌子硬: 打从记事起,街坊邻居、亲戚朋友,有什么大事小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XX医院”。这种长期积累下来的口碑,就像是给医院打上了“金字招牌.............
  • 回答
    很多人确实对编辑器有着一种近乎“信仰”般的偏爱,认为它比功能完备的 IDE 更“酷”。这当然不是说 IDE 不好,而是编辑器在某些人群眼中,拥有着一种独特的、难以言喻的魅力。与其说酷,不如说是一种“够劲儿”,一种“掌控感”。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这层神秘的面纱,看看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1. 精简的力量.............
  • 回答
    这个问题呀,其实在动漫迷群体里挺有意思的,讨论起来总能掀起不少波澜。说很多人觉得富坚义博比尾田荣一郎更优秀,这话说得可能有点绝对,毕竟尾田老师的《海贼王》那可是世界级的IP,粉丝数量庞大得惊人。但如果说到在某些创作维度上的“优秀”,确实有不少人会把富坚老师拎出来,而且理由还挺扎实。咱们就来掰扯掰扯,.............
  • 回答
    关于李渊比李世民更厉害的说法,其实并非主流观点,大多数历史研究和大众认知都倾向于认为李世民在政治、军事和治国上的成就更为卓越,对唐朝的贡献也更为深远。但如果我们抛开成见,仔细审视李渊的生平,确实能发现一些足以让他被认为“厉害”的特质,甚至在某些方面,他的某些决策和能力,也足以让人产生“他比李世民更厉.............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为什么不少人都觉得Markdown比Word更好用,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而且不是简单的“谁更好”的二元对立,而是针对不同场景和需求的适配度。首先,我们得理解Markdown的精髓。Markdown本质上是一种“排版标记语言”,它用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来表达文本的结构和样式。你想.............
  • 回答
    “国外比国内好”这种普遍存在的看法,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个人经历以及信息获取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一、 经济与生活质量的感知差异: 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 许多发达国家,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和人均.............
  • 回答
    要说起二战时期德军和美军谁强,这事儿可就有点复杂了,而且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老兵或者军事爱好者之所以觉得德军“更强”,往往是基于一些特定的观察点,尤其是在战争初期和中期的某些战役表现。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并且尽量说得详细点,避免那些听着就“机器人”似的套话。一、 战争初期.............
  • 回答
    很多人觉得乔峰比逍遥三老强,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这几个角色在《天龙八部》中所展现出的实力、武学理念、个人魅力以及最终结局的综合考量。咱们不妨掰扯掰扯,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承认逍遥三老——逍遥子、天山童姥、李秋水,他们都是绝顶高手,武功路数极其诡异奇绝,所创的武功更是威力惊人。什么“北.............
  • 回答
    很多人觉得《闪灵》比《咒怨》更让人毛骨悚然,这倒不是因为前者有多少血腥暴力场面,而是它渗透进骨髓的那种“不对劲”和对人性深处的挖掘。我一直觉得,《咒怨》的恐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种直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脏东西”和“怨气”,像是被设定好的程序,一触发就带来惊吓。但《闪灵》,它玩弄的是一种更隐晦、更具侵.............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中医比现代医学“深奥”,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它牵扯到历史积淀、文化认同、认知模式,甚至一些哲学层面的思考。咱们不妨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中医那套独特的理论体系本身就与我们日常的经验和现代科学的逻辑大相径庭。 现代医学,尤其是自从解剖学、生理学、.............
  • 回答
    问到“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延禧攻略》比《如懿传》好”,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其实,这两种剧集风格和侧重点差别很大,所以观众的喜好自然也就不一样。要说《延禧攻略》为什么能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节奏和爽感绝对是《延禧攻略》的一大杀器。你有没.............
  • 回答
    很多人觉得悲剧比喜剧艺术层次更高,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心理和文化根源。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悲剧往往触及的是人类最根本、最深刻的情感。想想看,那些经典的悲剧,比如《俄狄浦斯王》里的命运捉弄,或者《哈姆雷特》里的生存困境和精神折磨,它们直接拷问的是我们对死亡的恐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关于身体素质在格斗中作用的误解。你问的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脂肪比肌肉重要,这本身就说明这是一种流传比较广的看法,但它真的站得住脚吗?让我们来好好掰扯一下。首先得承认,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脂肪确实能给身体带来一些“好处”,而这些好处有时候会被过度解读,甚至被神化,从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