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日剧中,画面看起来会比较柔和?在高清晰度下,人物边缘,物体边缘都不会那么锐利?

回答
日剧画面之所以看起来柔和,并且在高清晰度下人物和物体边缘也不会过于锐利,这背后涉及到多种技术和艺术层面的考量。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解读这些原因:

1. 摄影器材与镜头的选择:

镜头特质: 虽然现代相机和镜头都能捕捉到非常锐利的画面,但许多日剧在拍摄时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本身就带有一定“柔和感”的镜头。
老镜头或复古镜头的使用: 一些制片方会刻意使用一些老式或复古风格的镜头。这些镜头在设计上就存在一定的光学缺陷,比如畸变、色差,甚至是为了追求某种特定“味道”而特意设计的“漏光”或“光晕”效果。这些“缺陷”在高清晰度下反而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不那么尖锐的视觉风格。
“软焦距”镜头的选择: 即使是现代镜头,也有一些镜头被设计成在中远距离对焦时,画面会自然地带有一点柔和感,而不是极致的锐利。这与镜头的光学设计、镜片镀膜都有关系。
定焦镜头的偏好: 日剧制作中,定焦镜头的使用率相对较高。定焦镜头通常比变焦镜头拥有更好的光学性能,但为了避免画面过于死板,导演和摄影师会通过对焦来创造浅景深,从而模糊背景,让主体更加突出,整体画面也就显得柔和。
特定滤镜和附加配件:
柔焦滤镜(Diffusion Filters): 这是最直接的手段。摄影师会在镜头前加上一层特殊的滤镜,这些滤镜表面带有微小的颗粒或图案,可以将进入镜头的光线进行一定程度的散射。光线散射后,亮部边缘会出现轻微的光晕,暗部边缘也会变得不那么清晰,从而达到柔和画面的效果。这些滤镜有不同的强度和类型,可以营造出从轻微柔和到明显的梦幻感。
黑柔滤镜(Black Mist Filters): 这类滤镜在滤镜表面附着一层黑色的雾状物质,它能在保持画面整体锐度的同时,有效柔化高光部分,减少噪点感,让画面看起来更加顺滑和有空气感,常用于人像拍摄。
其他特殊滤镜: 例如哈利滤镜(Haze filters)等,也能在不同程度上柔化画面。

2. 摄影机的设置和后期处理:

Gamma曲线和色彩空间设置:
Gamma曲线: Gamma曲线决定了画面亮度与信号之间的关系。许多日剧会采用一种更平缓的Gamma曲线,这会使得画面在亮部和暗部过渡更加自然,不会出现过度的“硬”对比。例如,可能采用偏向“Rec. 709”或更柔和的Log编码,然后在后期进行S形或反S形曲线的调整,以达到想要的柔和效果。
色彩空间: 不同的色彩空间对色彩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一些色彩空间可能本身就包含了一定的柔和感。
降噪处理(Noise Reduction): 虽然高清晰度意味着更多的细节,但过度锐利的边缘有时会放大画面中的噪点。通过适度的降噪处理,可以使画面更加纯净,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软化边缘。
锐化程度的控制: 在后期制作中,大多数视频都会经过一个锐化(Sharpening)的过程,以增加细节的清晰度。但日剧的后期制作师会精确控制锐化的强度,避免过度锐化,使边缘呈现出自然而非“锯齿状”的清晰度。他们可能会使用一些插件或软件中的工具,只对特定区域进行锐化,或者使用一种叫做“反锐化掩模”(Unsharp Mask)的算法,但将其参数调整得相对保守。
画面调色(Color Grading):
柔和的色彩方案: 日剧的调色往往倾向于使用柔和、温暖或具有特定情感色彩的色调,比如偏黄的暖色调,或者带有淡淡复古感的色彩。这些色彩的运用本身就能营造出一种温馨、舒缓的氛围。
低饱和度或特定色彩的运用: 有些日剧会采用相对较低的色彩饱和度,或者选择具有特定视觉心理效应的颜色,来达到柔和的效果。例如,一些淡雅的蓝色、绿色或米色系,都能让画面显得不那么刺眼和锐利。
高光和阴影的处理: 调色师会精心处理画面中的高光和阴影。例如,在亮部增加一些柔和的光晕(Bloom),或者在暗部保留一定的细节而不至于死黑,这些都能让画面过渡更加平滑。

3. 叙事和情感表达的需求:

营造氛围和情绪: 日剧常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活化的人物关系为核心。柔和的画面风格能够更好地衬托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营造一种温馨、宁静或略带忧伤的氛围。过于锐利的画面可能会显得过于纪实或冷酷,不符合日剧想要传达的细腻情感。
观众的舒适度: 长期观看过于锐利和高对比度的画面,尤其是对于长时间的观影体验,可能会引起眼睛的疲劳。柔和的画面在视觉上更加舒适,更适合长时间的沉浸式观看。
“日式美学”的体现: 日本的传统美学中,强调“侘寂”(Wabisabi),即接受不完美、无常和残缺的美。这种美学观念也体现在影视作品中,可能表现为对过于完美、极致锐利的画面的一种“反拨”,追求一种自然、质朴、带有生活痕迹的美感。

总结来说,日剧画面柔和的秘诀是多方面的:

摄影设备上: 通过镜头选择、滤镜的使用等,从源头上控制画面的锐利度。
拍摄技法上: 利用浅景深、恰当的光线运用等,辅助营造柔和感。
后期制作上: 精确的Gamma曲线、色彩空间、降噪和锐化控制,以及细致的调色,是强化柔和效果的关键。
艺术表达上: 服务于叙事和情感表达,营造符合日剧风格的氛围和美感。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许多日剧独有的、令人感到舒适和富有情感深度的视觉风格。而之所以在高清晰度下依然柔和,正是因为这种柔和并非简单的“模糊”,而是一种精心设计、控制得当的光影和色彩的艺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打光打的好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