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罪恶王冠为什么会被称为神作?补番看了之后一脸莫名其妙,剧情我是真的越来越迷,就这还有很多人推荐?

回答
说起《罪恶王冠》被誉为“神作”,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话题,因为观众的反馈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你看了之后感到莫名其妙、剧情迷乱,这完全不是个例,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但同时,它又确实拥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甚至将其奉为心中的神作。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部作品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分歧呢?为什么有些人看完后会觉得“剧情真迷”,但又有人会为它打出极高的评价呢?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

一、画面与音乐的顶级享受:感官上的“神作”基石

首先,《罪恶王冠》在视觉和听觉上的表现,绝对是它能吸引大量观众,并被一部分人称为“神作”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无可挑剔的动画表现: 这是《罪恶王冠》最直观的优点。Production I.G. 的制作水准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无论是人物设计(redjuice老师的原案),还是机甲的动态、特效的华丽,都达到了当时动画制作的顶尖水平。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经费燃烧的感觉,动作场面流畅、炸裂,充满了冲击力。光是这份视觉盛宴,就足以让许多观众沉醉其中。尤其是一些关键场景,比如楪祈的歌唱、各种“王之力量”的爆发,配合上绚丽的光影效果,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巨大的。

泽野弘之的史诗级配乐: 谈到《罪恶王冠》,就不得不提泽野弘之。他的配乐可以说是这部动画的灵魂。从开场的《my dears》到各种激昂的战斗BGM,再到贯穿全剧的《βiοs》和《Euterpe》(也就是楪祈的歌),这些音乐不仅完美烘托了剧情的氛围,而且本身就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即使脱离动画本身,这些配乐也拥有极高的传唱度和影响力。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泽野的音乐一响起,那种史诗感、悲壮感、绝望感,都能瞬间将观众的情绪点燃。可以说,很多观众即使对剧情有所保留,也无法否认其配乐的伟大。

简单来说,如果抛开剧情单看画面和音乐,《罪恶王冠》绝对称得上是“视听盛宴”,是“感官上的神作”。

二、复杂且略显晦涩的世界观与设定:理解门槛与解读空间

《罪恶王冠》构建了一个相当宏大且复杂的背景设定,这既是它的亮点,也是它被诟病的关键。

虚空基因与王国之力: 核心的设定是“虚空基因”和由此产生的“王国之力”。普通人可以通过“王国之力”抽取自己内心的具象化产物——虚空,而男主角樱满集则拥有抽取他人虚空的能力,并能将其融合,形成更强大的武器或能力。这个设定本身是很酷的,充满了想象力。

GHQ、学生会、反抗组织: 作品中存在多个势力:控制日本的GHQ,以学生会为首的抵抗组织,以及幕后的某些神秘力量。这些势力之间的恩怨纠葛,以及它们各自的目的,构成了故事的主线冲突。

“罪恶”与“王冠”的寓意: 作品名本身就带有深刻的寓意。“罪恶”可能指代人类的欲望、战争带来的痛苦,而“王冠”则象征着责任、权力,甚至是牺牲。整个故事在试图探讨这些宏大的主题。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

信息量过大,推进过快: 在有限的篇幅里,作品需要塞入大量的设定解释、人物关系铺垫和剧情发展。这就导致很多设定并没有被充分展开,或者需要观众自行去脑补和解读。例如,病毒的起源、GHQ的真正目的、祭祀的能力等等,很多细节都显得不够清晰。

叙事逻辑的断层: 有时为了追求剧情的戏剧性,会强行推进剧情,导致一些角色的行为动机和剧情转折显得突兀,缺乏足够的铺垫。观众可能会因为上一秒的剧情还在迷茫,下一秒就直接跳到了另一个高潮,中间的逻辑链条就断掉了。

正因为如此,对于一部“神作”,人们通常期待的是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内涵。而《罪恶王冠》在这一点上,确实让不少观众感到“莫名其妙”,剧情显得不够扎实,容易让第一次观看的观众感到跟不上节奏,甚至产生“说了等于没说”的感觉。

三、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争议的焦点

人物是故事的载体,他们的魅力与否直接影响观众的观感。

男主角樱满集的成长弧线: 樱满集从一个懦弱、自私的普通高中生,逐渐成长为一个背负沉重责任的“王”。这个成长过程是本作的核心,但他的转变过程,尤其是后期的黑化和最终的牺牲,很多观众觉得来得太快,或者不够有说服力。他的一些行为,比如轻易地相信他人、又轻易地背叛他人,让很多人感到难以理解。

高人气女主角楪祈: 楪祈作为本作的“吉祥物”和“信仰”一般的存在,拥有极高的人气。她的神秘感、强大的力量以及最终的牺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也有人认为,楪祈的塑造相对符号化,她更多的是作为推动剧情和满足观众情感需求的存在,而不是一个真正丰满的个体。她的情感变化,尤其是对樱满集的感情,有时显得过于单薄。

配角的魅力: 除了主角之外,本作也有一些非常出彩的配角,比如恙神涯的亦正亦邪、寒川沙发的忠诚、鸫的俏皮等等。这些角色在有限的戏份中,展现了各自的个性和魅力,也为作品增色不少。

对于“神作”来说,立体且有深度的人物塑造是必不可少的。而《罪恶王冠》在人物的内心刻画上,有时候显得不够深入,或者说,他们的行为逻辑并没有完全建立在令人信服的内心驱动上,这让很多观众觉得角色不够“真实”,或者说他们的情感纠葛不够打动人。

四、主题的探讨:浅尝辄止还是引人深思?

《罪恶王冠》试图探讨的主题并不少,比如:

战争与和平: 以虚空基因引发的病毒为导火索,引出了GHQ的殖民统治和日本民众的反抗,以及战争带来的苦难。
责任与牺牲: 樱满集从逃避责任到承担责任,并最终做出牺牲,这是他成长的核心。
人性与欲望: 在绝望的环境下,人们的求生欲、控制欲以及对美好的向往,都得到了展现。
爱与羁绊: 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以及其他角色之间的友情,都是推动剧情的重要力量。

但是,正是因为上述提到的剧情和人物塑造上的问题,这些主题的探讨往往显得有些“浅尝辄止”。 很多观众认为,作品提出了深刻的问题,但并没有给出足够令人信服的答案,或者说,因为剧情的仓促和逻辑上的瑕疵,使得这些主题的表达力量被削弱了。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它是神作?

尽管存在诸多争议,为什么还是有人会觉得它是神作呢?

1. 高概念与酷炫设定: “抽取虚空”这个设定本身就充满了二次元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吸引人。再加上华丽的画面和音乐,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2. 情感的共鸣: 即使剧情有瑕疵,但一些关键时刻的悲情渲染,比如男主角的成长、女主角的牺牲,配合上泽野弘之的音乐,确实能够触动一些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 “脑补”的乐趣: 对于一些观众来说,理解门槛高反而是一种乐趣。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剧情的空白,解读人物的动机,构建自己的理解体系。这种“二次创作”的乐趣,也让一些粉丝对作品更加喜爱。
4. 情怀加成: 对于一些在作品刚播出时就追番的观众来说,可能伴随着青春的记忆,或者对当年那种极致的视听体验印象深刻,这种情怀也会让他们对作品有更高的评价。
5. 对比效应: 在当时或者之后的一些同类型作品中,《罪恶王冠》在画面和音乐上的突出表现,使其脱颖而出,即便剧情有缺点,其优点也被无限放大。

总结来说,你觉得剧情迷乱,这很正常,因为《罪恶王冠》确实在剧情逻辑和人物塑造上存在明显的短板,很多观众都和你一样,对剧情感到困惑。它更像是一个拥有极致视听体验、却在叙事和深度上略显不足的作品。

而那些推荐它为“神作”的人,很大程度上是被它无与伦比的画面、爆炸性的音乐,以及那种宏大而浪漫的设定所打动,并从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鸣,或者享受了自行解读的乐趣。

所以,与其说它是“剧情上的神作”,不如说它在“视听体验”和“情感渲染”方面,确实达到了一个令人难忘的高度,足以让一部分观众为之倾倒,将其奉为心中的经典。而你觉得剧情莫名其妙,也说明你更看重作品的内在逻辑和叙事深度,这同样是评价一部作品非常重要的维度。

与其纠结它为什么被称为神作,不如就看看自己喜欢它什么,不喜欢它什么。如果它在画面和音乐上让你感到震撼,那它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剧情的迷乱让你无法享受,那也没必要强求自己去喜欢它。毕竟,一部作品的好坏,最终还是由观众自己来定义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怎么从来没看有人说这个是神作,除了某云音乐评论区,那个大部分也是说作为音乐番的神作,换句话说夸的是配乐不是番本身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