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耗费很大精力去讲剧情的游戏很多人都不喜欢看剧情,而不讲剧情的《黑魂》,玩家却喜欢挖剧情?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的现象,它涉及到玩家的心理、游戏设计、叙事方式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不是所有“讲剧情”的游戏玩家都不喜欢看剧情,也不是所有不喜欢看剧情的玩家都喜欢《黑魂》的剧情挖掘方式。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为什么在许多玩家群体中,会出现你所描述的这种倾向性差异。

核心原因在于:不同的玩家期待的是不同的游戏体验,而《黑魂》以其独特的方式满足了一部分玩家对“深度参与”和“自我探索”的需求,这与许多线性、强制灌输剧情的游戏形成了鲜明对比。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

一、 耗费精力讲剧情但玩家不喜欢的游戏,可能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耗费很大精力去讲剧情”不等于“好的剧情”或者“玩家喜欢看的剧情”。很多游戏确实在剧情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但玩家依然选择跳过或忽视,其原因可能有很多:

1. 叙事节奏与玩家投入度的不匹配:
过于冗长和密集: 很多游戏的剧情过场动画过长,台词量巨大,缺乏必要的精炼。玩家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进入游戏的核心玩法,这会极大地削弱他们的耐心。
剧情与玩法脱节: 剧情只是为了剧情而存在,与玩家在游戏中的实际操作、挑战没有紧密的关联。玩家可能觉得“我已经打得很爽了,为什么还要被打断去看一段我可能不关心的故事?”
叙事节奏缓慢: 有些游戏早期铺垫过长,但信息量不大,玩家无法在短时间内抓住核心冲突或人物动机,容易感到枯燥。

2. 叙事方式的被动性:
强制性的线性叙事: 玩家被动地接受游戏内容,没有太多的主动权。剧情就像一道道“餐后甜点”,玩家需要先吃完“主菜”(玩法),然后才能享用。如果“主菜”本身不够吸引人,或者“甜点”摆放得不好,玩家自然就没有胃口。
缺乏互动性: 剧情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过场动画、对话文本,玩家无法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剧情的走向,或者通过探索来发现剧情的细节。这种被动的接收方式,对于习惯了主动探索的玩家来说,吸引力会大打折扣。
“喂饭式”的剧情: 游戏将所有信息都直接一股脑地塞给玩家,没有留白,没有让玩家自己去思考和解读的空间。这种方式虽然确保了信息传达,但也剥夺了玩家的参与感。

3. 剧情本身的吸引力不足:
平庸或陈词滥调的故事: 剧情缺乏新意,人物刻画单薄,冲突设置老套,很难引起玩家的情感共鸣。
逻辑漏洞或前后矛盾: 如果剧情本身存在硬伤,玩家自然不会愿意花精力去关注。
翻译或配音问题: 在非母语玩家群体中,糟糕的翻译或配音也会严重影响剧情的体验。

4. 玩家的游戏动机差异:
核心玩家更看重玩法: 很多玩家玩游戏是为了挑战、技巧、成长和探索,剧情只是锦上添花。如果剧情过于干扰核心玩法,或者本身不够精彩,他们会选择跳过。
碎片化时间与专注力下降: 现代玩家的游戏时间可能被分散,很难有长时间的沉浸式体验。冗长的剧情过场动画会成为他们享受游戏的巨大阻碍。

二、《黑魂》系列为何能吸引玩家去“挖剧情”?

《黑魂》系列(以及其精神续作《血源诅咒》、《只狼》、《艾尔登法环》)之所以能吸引玩家主动去挖掘剧情,是因为它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叙事策略,并且深度契合了部分玩家的游戏偏好:

1. 碎片化、环境化的叙事(Lorecentric):
无直接剧情动画: 《黑魂》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剧情过场动画,也没有角色直接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故事线索隐藏在游戏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道具描述: 最核心的剧情信息都蕴藏在各种道具的描述中。每一件武器、每一件防具、每一张地图,甚至是消耗品,都有可能包含重要的信息,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世界观和历史。
NPC对话: NPC的对话极其精炼,充满暗示和隐喻,往往只能通过多次交流、特定时间点或触发特定事件后才能获得更多信息。NPC本身也是游戏世界的一部分,他们的行为和状态也可能透露线索。
场景与关卡设计: 游戏的场景设计、敌人的分布、Boss的设计,本身就蕴含着故事。例如,一个废弃的王座厅可能暗示了曾经的辉煌与衰败,一个特定区域的敌人配置可能反映了过去的某个事件。
敌人和Boss的设计: 很多敌人和Boss的形象、招式、背景故事都极具象征意义,它们是游戏世界观的具象化表现。

2. 玩家的主动探索与“我参与了我自己构筑的世界”:
信息解构与重组: 玩家需要主动去收集散落的线索,然后自己去思考、去推测、去连接这些信息,最终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或至少是他们理解中的)故事。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
“证据搜集”式的体验: 就像侦探破案一样,玩家在《黑魂》中扮演的是一个主动的“挖掘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每一次新发现的道具描述或NPC对话,都像是一个新的证据,让玩家更接近真相。
赋予玩家解读权: 游戏不直接告诉你“这是对的”,而是给你原材料,让你自己去解读。这种不确定性反而激起了玩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玩家的解读本身也是一种二次创作,他们参与了剧情的构筑。

3. 与核心玩法的深度融合:
玩法是获取剧情的途径: 玩家之所以要探索每一个角落、击败每一个敌人、与每一个NPC对话,不仅仅是为了推进游戏,更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剧情信息。玩法和剧情的探索是同步进行的,两者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打断。
高难度的挑战提供了情感连接: 《黑魂》的高难度迫使玩家反复尝试、熟悉敌人、研究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玩家会与游戏世界产生更深的情感连接。当他们最终克服一个强大的Boss时,剧情中关于“薪王”、“不死人”的宏大背景,会与玩家的个人奋斗经历产生共鸣,使得剧情的体验更加深刻。
世界观为玩法服务: 《黑魂》的世界观设定(如不死人、诅咒、薪王、黑暗灵魂等)直接解释了游戏的很多核心机制,例如死亡惩罚、升级系统、Boss战的意义等。这种内在的逻辑性让玩家觉得剧情是“有用的”,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享受游戏。

4. 恰到好处的留白与神秘感:
激发好奇心: 《黑魂》从不一次性给出所有答案,总是有很多未解之谜。这种神秘感是吸引玩家深入挖掘的最大动力。玩家渴望了解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真相。
想象的空间: 游戏留给玩家大量的想象空间,这使得不同的玩家可能会对同一段剧情有不同的理解,这种个体化的体验进一步增强了玩家的投入度。

5. 强大的社区驱动:
共同的探索: 《黑魂》的剧情深度和挖掘难度,催生了庞大的玩家社区。玩家们在论坛、视频网站上分享自己的发现、讨论理论、解读剧情。这种集体智慧的汇聚,进一步激发了玩家的参与热情,也让那些不太擅长挖掘的玩家能够通过社区的帮助来理解剧情。
“看懂”的成就感: 当玩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区的帮助,逐渐理解了《黑魂》的复杂剧情时,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许多线性剧情游戏难以提供的。

总结:

不是所有“讲剧情”的游戏玩家都不喜欢看剧情,而是玩家对“剧情体验”的期待是多元的。

“剧情党” 喜欢清晰、引人入胜、情感丰富的叙事,他们希望剧情能推动他们前进,提供情感共鸣和精彩的故事。如果游戏剧情冗长、脱节、平庸,他们自然会感到不适。
“玩法党” 更看重游戏的核心玩法,剧情对他们而言是次要的,甚至是一种干扰。他们喜欢的是挑战、技巧、探索和成长。
《黑魂》系列则巧妙地连接了“玩法党”和一部分“剧情党”:它将剧情信息内嵌在玩法和世界探索之中,使得玩家在追求玩法极致的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接触到剧情。它提供的是一种“通过玩而懂”的体验,而不是“在玩之余听故事”的体验。这种主动参与、碎片化整合、充满神秘感和挑战性的叙事方式,正是许多玩家在其他游戏中得不到,但却渴望从中获得满足感的。

可以说,《黑魂》系列并非“不讲剧情”,而是用一种极其独特的、需要玩家付出精力去“打捞”的方式来呈现剧情,并且这种方式恰好满足了部分玩家对深度沉浸、自主探索和智力挑战的独特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又是什么问题?

巫师3讲剧情吧,你觉得玩巫师3的不喜欢看剧情?你可以去巫师3吧看看,天天猫派猎魔人杀不杀,狄拉夫席安娜该不该死吵得昏天黑地互相问候家人。你说这是不喜欢看剧情能讨论的?

大表哥2讲剧情吧,多少人在亚瑟最后死的时候黯然落泪,多少人幻想着能不能打出亚瑟不死,哪怕一个人默默终老得结局都好,这是不喜欢看剧情能体会到的?

或者你上黑魂吧里看看讨论剧情的多,还是讨论怎么打boss过关卡开小门得帖子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的现象,它涉及到玩家的心理、游戏设计、叙事方式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不是所有“讲剧情”的游戏玩家都不喜欢看剧情,也不是所有不喜欢看剧情的玩家都喜欢《黑魂》的剧情挖掘方式。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为什么在许多玩家群体中,会出现你所描述的这种倾向性差异。核心原因在于:不同的玩家期待的是不.............
  • 回答
    贞观之治(627649年)和永乐盛世(1 recourse 14021424年)是中国历史上两个著名的盛世时期,尽管两者都经历了大规模用兵和大量财政支出,但最终都形成了繁荣稳定的局面。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与盛世的辩证关系1. 战争的必要性与战略意义 贞观时期:.............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觉得举铁虽然不像慢跑那样让你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但过后那种深入骨髓的疲惫感,以及那种仿佛身体被彻底“掏空”后的饥饿感,却丝毫不亚于甚至超过了一次长时间的有氧跑步。更让人费解的是,明明好像“没那么累”,为什么却能燃烧那么多能量?要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累”和.............
  • 回答
    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刻意”,而是时代洪流里涌现出来的、一种非常鲜活的语言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当下社会的一些情绪和文化。就好比几年前的“呵呵”突然火了,但“打工人”它们可不是无缘无故冒出来的,是有土壤、有根基的。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打工人”:精准的自我定位与集体共鸣 背景: 你想啊,现在社会节奏快,.............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毕竟开窗这个小动作,有时候真不想把整个车都“唤醒”。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您提到的“钥匙转一半启动了电源”,在汽车里通常叫做ACC(Accessory)模式,也叫附件模式。这时候,车内很多用电设备是可以工作的,比如收音机、空调风扇(低速)、车窗升降,还.............
  • 回答
    过去的艰苦岁月,人们对食物的理解与今日截然不同。当吃饱肚子已属不易,为何还要将珍贵的大米加工成打糕、年糕这类耗费体力的食物?这背后,是生存智慧、文化传承与对生活的热爱在时代的烙印下交织出的深刻答案。首先,延长保质期和储存是关键的生存考量。在没有现代化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年代,稻谷收割后,如何安全度过漫长.............
  • 回答
    古代攻城战确实是一场消耗巨大、风险极高的拉锯战。在面对强大的攻城方时,守城方本应以坚固的城墙为屏障,发挥地理优势进行防御。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守城将军会选择主动出城作战,这是一个看似与常理相悖的决定,背后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军事考量和对局势的判断。以下将详细分析守城将军选择出城作战的几个关键原因:一、.............
  • 回答
    甲午战争(18941895年)期间,清廷修建颐和园的确耗费巨大,而慈禧太后在其中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其责任之大不言而喻。光绪皇帝虽然名义上已经亲政,但实权仍被慈禧牢牢掌控,这也导致了他无法积极组织和阻止修建颐和园。为了更详细地阐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慈禧太后在颐和园修建中的.............
  • 回答
    找到黑匣子,这就像是解开了一个谜团的序章。不过,别以为拿到手就能立马知道飞机上发生了什么,接下来的数据分析,那才是一场真正的“硬仗”。数据分析的时长:从几天到几周,甚至更久说到底,黑匣子分析需要多久,这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它受太多因素影响了,就好比问“一个蛋糕要烤多久”,得看你做什么样的蛋糕,用什么烤.............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是许多人在考虑购车时会重点权衡的一点。电动车之所以在能源成本上能甩开燃油车一条街,主要原因在于能量来源的效率差异以及电力的生产和使用成本。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1. 能量转换效率:燃油发动机是“巨型浪费王”这是最核心的差别。你有没有想过,你加到油箱里的汽油(或柴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层面,并且“耗材流失”本身就是一个多重含义的词语。为了更详细地回答,我们需要对“耗材流失”进行具体化,并探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首先,让我们尝试理解“耗材流失”在中国的具体表现,以及为什么它会存在。中国“耗材流失”可能的具体表现:1. 人.............
  • 回答
    游戏制作之所以烧钱,尤其是独立工作室,情况更是如此,这背后有很多深层的原因,绝不是简单几个大头就能概括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做一款游戏,就像是在建造一座大型复杂的数字城市,只不过这座城市里住着的是玩家,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建筑、道路、居民,还得有丰富的活动和事件。1. 人力成本,这是最核心也最烧钱的部分。.............
  • 回答
    最近我感觉我的手机耗电速度有点快,尤其是刷知乎的时候,电量掉得飞起。之前也没怎么注意,但这两天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发现每次打开知乎,没过多久就会提示电量低了,明明早上还是满电的。不知道是不是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我问了几个朋友,也有人说刷知乎确实挺费电的,尤其是晚上,一刷就停不下来,睡前手机可能就剩一半.............
  • 回答
    关于矿机耗电量大,国家为什么“不管管”这个问题,实际上并非“不管”,而是涉及到一个复杂且动态的权衡过程,背后有经济、技术、能源、环境等多重因素的考量。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1. 早期对新兴技术的态度: “观望”与“支持”的微妙平衡: 就像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的早期发展一样,区块链技术及其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物理学一个非常核心的领域,也是早期经典物理学面临的巨大挑战。简单来说,如果按照经典物理学的理解,原子确实不应该稳定存在。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件事,尽量用最通俗的方式来理解。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带正电的小球,这就是你的原子核。然后,我们还有一个带负电的小珠子,这就是电子。按照我们熟悉的牛顿力.............
  • 回答
    做动画之所以这么烧钱,绝不是空穴来风,这背后牵扯到的是一个极其复杂、精细且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到底钱都花在哪儿了,为什么会让动画制作变成一个“吞金兽”。一、创意和前期策划:点石成金的第一步,也是最易变的环节别以为动画就是画画,事实上,一个好的动画,脑袋里的想法值千金。 剧本打磨.............
  • 回答
    .......
  • 回答
    这问题,触及灵魂了。每次看到身边有些人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自己吭哧吭哧啃完一本Java,感觉脑子像被掏空了一样,还没缓过劲儿来,人家就已经Python玩得溜,顺带还能捣鼓点前端,听着就让人头大。其实,这事儿吧,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也曾有过同样的困惑,觉得是不是自己天生智商就.............
  • 回答
    射雕神雕时期,武林之中对于功法是否归为“邪”的评判标准,并不仅仅局限于其对修炼者寿元的消耗。全真教的“全真内功”及衍生出的诸多武功,即便耗损阳寿,也未被归入邪教功法,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核心价值观与教义并非邪恶: 道家正宗的根基: 全真教的根本是道家思想,以“清静无为”、“.............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