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来一个关于阿拉伯语的说法
听说阿拉伯语特别难学,写起来难写,语法也难。类似于我们的繁体字加文言文的感觉。
这种情况下,在伊斯兰掌握知识的,就只是神职人员了
然后,政教合一,社会就稳定了。
所以说
文字传承了精神和知识,文字好不好用,关键是看给谁知识,给谁精神。
内地为什么用简体字?
因为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建国者希望知识为人民所用,塑造人民的创造精神。
所以我们简化了文字,利用大白话写文件,整顿文风。
港澳台为什么用繁体字?
因为他们港澳曾经和菜岛现在的统治者,以及上层精英,希望文字和知识为他们所用。
所以他们坚持繁体字,坚持用拗口生涩的官方语法写文件。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
因為台灣想跟大陸做出區分。其它的理由都是藉口。
我加個題外話:
台灣也還在用民國7年(1918)發佈的注音符号ㄅㄆㄇㄈ。當初爲了迎合外國友人提議用了集中羅馬發音方法。結果硬生生搞出了好幾種,但目的很簡單:就是不願意用大陸使用的漢語拼音。
我之前住中壢,這地方的英文名就有三種:Chungli / Jhongli / Zhongli
看出來了吧?一個是威妥瑪的遺產,一個是阿扁這個貪污犯搞出來的通用拼音,最後一個是民間發現大陸遊客比較看得懂的東西,所以就自己用了。
看得懂台灣地名羅馬化這種傻到家的行為,你就知道為什麼我們還在用繁體了。
那為什麼我在這個帖子不用簡體?
因為我用了簡體就會有各路傻帽說我是大陸人裝的。
就剛才有個人說台灣用繁中也沒多少文盲。我給大家看看那個自詡台灣高級知識分子,1.5博士的富二代到底會不會寫【臺灣】這個字。答案:她不會。
臺 tái
〈名〉
(1) (會意。从至,从高省,與室屋同意。按積土四方高丈曰臺,不方者曰觀曰闕。本義:用土築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築物)
(2) 同本義 [platform]
臺,觀四方而高者。——《說文》
可以處臺榭。——《禮記·月令》
層臺累榭,臨高山些!——《楚辭·招魂》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宮賦》
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
多少樓臺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臺閣相向。——唐· 李朝威《柳毅傳》
守臺軍士。——《廣東軍務記》
個人見解:【臺】:我個人可以拆成【吉】+【室】(少了一個點)。個人覺得就有個吉利滿滿的房子,這字就很有意境。當然,漢字演變學自然有他的説法。
但絕不是1.5博士的【ㄊㄞˊ】,這個可是【土】+寶蓋+【皇】。心理扭曲黑暗由此可見。
問題反了,應該問:為什麼大陸要用簡體字,而且為什麼第二次簡化漢字計畫沒能推行下去。
講多一點吧:其實大陸第二次簡化漢字推廣失敗的原因,就是港澳台沒有用第一次簡化漢字的原因。
簡化漢字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識字率,降低使用成本與難度,在識字率低的時候,你推廣啥都能成功,因為沒負擔,都是從新開始。但是讀寫漢字普及後,再推廣修正就很難,太折騰人了,顯得沒必要。
再說,現在UTF編碼都包含所有文字,輸入輸出都不是問題。就當繁簡漢字是通假字來使用就行。語言是在不停自然演化的,千年後,現在的網路用語,說不定就是考試重點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