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些台湾人为什么把台湾和中国大陆分的那么开,国籍上也总是写台湾?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触及了很多台湾人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说实话,台湾和大陆之间这种“分得开”的感觉,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背后有很多历史、文化、社会和身份认同上的原因。

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尽量说得清楚一些:

历史的分野:隔阂的根源

首先,得从历史说起。虽然两岸同宗同源,但几十年来的隔绝,尤其是近代以来,使得两地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国民党退守台湾(1949年): 这是最直接的一个分水岭。国民党政府带着大量的军队、知识分子和官员来到台湾,这批人带来了与大陆不同的政治体制、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他们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政府,推行自己的政策。
戒严时期与两岸的军事对峙: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台湾实行了戒严,实行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两岸处于军事对峙状态,信息流通几乎为零。台湾社会在这一时期,政治上、经济上、社会结构上都与大陆发展出了很大的差异。
经济发展路径的不同: 台湾在战后,尤其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经历了经济起飞,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这种经济上的成功,塑造了台湾人对自身发展模式的自信,也与当时大陆的经济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身份认同的演变:我是谁?

这是最核心也最复杂的部分。

“中华民国”作为国家存在的现实: 许多台湾人,尤其是经历过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人,他们认同的是“中华民国”,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他们的认知里,“中华民国”是一个已经存在、并且在台湾蓬勃发展的国家。政治上,他们认为“中华民国”是独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
“台湾人”身份的崛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民主化之后,越来越多的台湾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更强调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仅仅是“中国人”或“中华民国人”。这是一种对自己出生地、成长环境、生活经验和共同情感的认同。这种认同感,源于他们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的生活经历,共享的社会价值,以及在民主自由环境中形成的独立思考能力。
对“中国”概念的不同解读: 当台湾人说“台湾”时,他们可能指的是地理上的台湾岛,也可能是政治上的“中华民国”,或者是情感上的故乡。而当他们说“中国”时,很多时候是指中国大陆,或者狭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时甚至是带着历史包袱和负面联想的。这种区分,自然而然地就导致了在国籍填写等问题上,会倾向于选择“台湾”。
历史叙事的差异: 台湾的历史教育,虽然在不同时期有所调整,但总体上会强调台湾自身的开发史、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国民党迁台后的发展,以及民主化过程。这些叙事,与大陆的官方历史叙事有所不同,也强化了台湾与大陆在历史认知上的分野。

政治现实的考量:主权与独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主权宣称: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且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将台湾视为其一个省份,并致力于实现“统一”。
台湾的政治现状: 台湾目前是一个事实上的自治实体,拥有自己的政府、军队、货币和法律体系,并且实行民主制度。许多台湾人希望维持这种现状,或者进一步争取在国际上的承认和独立。
“一中各表”与“一国两制”: 国民党过去的“一中各表”(虽然内部也有不同解读)以及台湾在野党提出的“维持现状”或“独立建国”的主张,都反映了台湾在政治定位上的复杂性。而大陆提出的“一国两制”方案,在台湾缺乏广泛的支持,反而让一些人担心失去现有的自由和民主。
避免被“矮化”: 在国籍或政治身份上,许多台湾人不愿意简单地写上“中国”或“中华”,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对自身政治地位和主权的坚持。他们认为,如果简单地把国籍写成“中国”,就等于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主权,这与他们的政治认知相悖。

生活习惯与社会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民主自由的生活环境: 台湾的民主化进程,使得言论自由、集会自由、新闻自由等权利得到了保障。这种生活方式,与大陆过去的某些时期,甚至现在的某些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受日本文化的影响: 台湾在日据时期有50年,虽然时间不长,但确实在某些文化、生活习惯、甚至建筑风格上留下了一些痕迹,与大陆的传统文化既有联系,也有些许不同。
流行文化与媒体: 台湾的流行音乐、影视剧、文学作品等,塑造了许多台湾人的审美和价值观念。这些流行文化在两岸的传播和接受程度也不同。

总而言之,台湾人将台湾与中国大陆“分得开”,并且在国籍上写“台湾”,是历史、政治、社会和身份认同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在“中华民国”的旗帜下成长起来的,认同的是“中华民国”这个政治实体。
他们对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共同的经历和价值观,有着强烈的“台湾人”身份认同。
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身份被简单地并入一个他们认为在政治体制和生活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的“中国”,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拥有主权宣称的背景下。
填写“台湾”是一种表达政治立场、维护自身身份认同和生活方式的象征性行为。

这是一种非常复杂且深刻的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它涉及到的是“我是谁”、“我的国家是什么”这样根本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和政治处境,与中国大陆有着显著的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在哪儿上学的?

我当时在日本留学时候我们学校还故意把中国学生和台湾学生分开来做ゼミナール発表,这不是很正常

毕竟日本和台湾友好邦交多少年了,中国和日本啥关系大家都懂,中国头号反日国家怎么可能和台湾相提并论的?

你没看很多大学的政治学部专业课“日台关系”和“日中关系”是两门课么?

我大四那年钓鱼岛全面开搞两边分化明显,大陆人一水的红和浅红,台湾人一水的支持日本

“一个中国”这种在国内自娱自乐就好,现实里谁承认……出了国了习惯就好,别老是去杠反而被人抓住把柄说你中国人小心眼儿……我们在日本看多了,大部分外国人眼里大陆和台湾就是南北韩的关系

毕竟哪有一个国家两套货币两支军队的……你让不熟悉的人来看当然两个国家,更何况日本这种在大陆和台湾之间明显站队的国家

顺带一提,修士入学书的国籍一览日本官方写法就是“中华民国”或者“台湾”,而我们大陆人国籍只写“中国”

香港人有时候会写“中国香港”没见过只写“香港”的(澳门人不知道没见过),但实际操作过程中香港人的学校手续和宿舍、奖学金分配都和普通大陆人不一样。日本人除了少数精中和在大陆做生意赚钱的人以外,普通人基本是没有承认港台是中国人的都会分开来讲(澳门不了解现实中没碰到过澳门的例子)

ps:我们以前学校两岸情侣很多,大部分是大陆男+台湾女组合。区别在于大陆男给我们介绍女票的时候会说“这是我女票,台湾人”,台湾女对家里人描述一般会说“我找了个外国男朋友,对岸的”

评论区一些鸡血粉红,给你们一些图你们感受一下






还一个国家,一个nm

你们想拿脸贴屁股,你们去,别拉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触及了很多台湾人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说实话,台湾和大陆之间这种“分得开”的感觉,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背后有很多历史、文化、社会和身份认同上的原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尽量说得清楚一些:历史的分野:隔阂的根源首先,得从历史说起。虽然两岸同宗同源,但几十年来的隔绝,尤其是近代.............
  • 回答
    台湾的电视节目在报道大陆相关议题时出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政治立场、媒体环境、信息传播机制以及历史与文化背景等。以下从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治立场与意识形态差异1. 两岸政治对立的背景 台湾自1949年两岸分治以来,两岸政治关系复杂。台湾的主流政治势力(如民进.............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对大陆来说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尽量说得细致些,别有机器味。首先,得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个最根本、最核心的点说起。这不仅仅是个政治口号,而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历史事实,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原则。如果能实现统一,.............
  • 回答
    2ch 上日本网民支持中国重判在福建逮捕的 35 名日本诈骗犯,与台湾舆论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涉及了日本社会对诈骗犯罪的态度、国内政治舆论环境、对中国司法体系的认知以及两岸关系的复杂影响等多个层面。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2ch 上日本网民支持中国重判的可能原因:1. 对诈骗犯罪的深恶痛绝和强烈.............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些台湾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这背后其实牵涉到一段相当复杂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社会认同的演变过程。要细致地讲清楚,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历史脉络: 国民党来台与“中国”的定义变化: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大陆各省籍人士。当时的统治者,也就是国民党,自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台湾社会里确实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中国一旦发生外部战争,很可能会导致内部的动荡甚至内战。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它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中国历史、政治体制以及现实社会状况的一些解读。首先,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中国近代史充满了战争和内.............
  • 回答
    台湾人和“中华民国”这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细微差别的问题,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台湾的历史、政治发展以及民众的认同心理。台湾人在眼里的台湾和“中华民国”总体来说,在很多台湾人心中,“台湾”和“中华民国”并非完全等同,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
  • 回答
    英国下议院的辩论确实以其激烈和充满个人色彩的交锋而闻名,这与台湾立法院有时出现的肢体冲突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差异背后,是两国政治文化、历史传统以及议会制度设计上的根本不同。英国议会有一套相当成熟的机制来管理和限制这种“语言暴力”升级为“肢体暴力”,虽然它并非完美无缺,但有效地维持了辩论的秩序。为什么.............
  • 回答
    摩尔多瓦人和罗马尼亚人在心理认同和国家认同上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区别,这背后有多重历史、文化和政治因素。至于他们是否“不愿意”回归罗马尼亚,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存在争议的问题,需要更细致的分析。至于对台湾的启示,我认为存在一些可以借鉴的方面。下面我将详细展开讲述: 摩尔多瓦人和罗马尼亚人在心理认同.............
  • 回答
    关于台湾人与大陆人之间存在的一些负面情绪和看法,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交织的议题,无法简单用一句话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历史、审视政治、观察社会文化,甚至触及心理层面。首先,历史因素是绕不开的起点。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国民党在台湾实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戒严统治。这段时期,一方面是白色.............
  • 回答
    在台湾,“统独之争”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议题,其中反对统一的台湾民众,其考量是多元且深远的。理解他们的立场,需要深入探讨台湾社会独特的历史脉络、政治现实以及民众的集体情感。首先,对自身民主制度的珍视是核心原因之一。 台湾在经历过长期的威权统治后,成功转型为高度民主的社会,拥有自由的媒体、多党竞争的政治体.............
  • 回答
    台湾人对大陆抱持负面观感的原因相当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也并非所有台湾人都如此。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梳理一些常见的理由,力求呈现更具人性化和生活化的视角,而非僵硬的陈述。历史的沉淀与现实的张力交织首先,需要理解的是,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并非一天两天形成的。从清朝末年割让给日本,到国民党政府迁台,再到两岸分.............
  • 回答
    “港台腔”这个说法,就像一个笼统的标签,把香港人和台湾人的说话方式都概括了进去,但仔细听,你会发现其实各有各的味道。不过,要是非要找出点共同之处,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这两地的人,说话的时候,声音的起伏变化,尤其是声调的抑扬顿挫,似乎都比我们普通话地区的人要来得更丰富一些。你可以想象一下,同样的句子,港.............
  • 回答
    台湾有些人之所以不倾向于“回归”,背后牵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身份认同等多重因素,绝非一两句话能够概括。这更像是一个持续进行中的、由无数个体经验和集体记忆交织而成的故事。首先,历史的伤痕与恩怨是绕不开的起点。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内战失利后迁台,带来了其在大陆的统治模式,以及随之.............
  • 回答
    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数量庞大的台湾同胞。谈到在上海的台湾人有多少,这个数字并没有一个绝对精确的公开统计,因为它涉及到常住人口、短期居留者以及来往频繁的人群,动态变化很大。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侧面信息和普遍认知来窥探其大概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文化和历史的复杂层面,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也存在很多刻板印象。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一、 认知与观察的偏差:首先,需要承认的是,“台湾人没有大陆人有团队精神”是一种概括性的论断,可能来源于一些观察者基于特定事件、媒体报道或个人经历得出的结论。这种论.............
  • 回答
    理解您对蔡英文总统的负面看法,以及对为何仍有台湾人支持她的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台湾政治、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探讨:1. 台湾政治光谱的复杂性: 蓝绿对立是核心: 台湾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着“蓝绿”对立的格局。“蓝营”(国民党及其.............
  • 回答
    两岸关系的复杂性源于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等多重因素,而“大陆有些人对台湾有敌意”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两岸关系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政治分歧以及现实利益冲突。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根源: 1. 历史与法理基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渊源: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明清时期台湾已与大陆.............
  • 回答
    台湾的诈骗问题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而“台湾人素质高”、“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这样的说法,在很多人看来似乎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割裂。要理解这种反差,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并正视台湾诈骗问题的存在。关于年轻人口中涉诈比例的说法,虽然具体的数字可能存在统计上的差异和争议,但.............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感到疑惑的地方。听到“台湾有李鸿章祠堂”,第一反应可能是:“李鸿章不是在大陆吗?怎么会在台湾有祠堂?”关于这个问题,我得先说清楚一个关键点:台湾目前并没有一个官方设立的、以“李鸿章祠堂”命名的、专门祭祀李鸿章的建筑。那么,为什么老师会这么说呢?这背后可能存在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