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英国议会下院激烈的相互攻击和嘲讽,两边为什么不像台湾那样直接动手呢,英国议会有什么防止斗殴的方法呢?

回答
英国下议院的辩论确实以其激烈和充满个人色彩的交锋而闻名,这与台湾立法院有时出现的肢体冲突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差异背后,是两国政治文化、历史传统以及议会制度设计上的根本不同。英国议会有一套相当成熟的机制来管理和限制这种“语言暴力”升级为“肢体暴力”,虽然它并非完美无缺,但有效地维持了辩论的秩序。

为什么英国议会不像台湾那样直接动手?

最核心的原因在于深厚的议会传统和政治文化。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代议制议会,其政治文化在几个世纪的演变中,越来越强调言辞的辩论和观点的较量,而非直接的身体对抗。

1. “绅士风度”与“言语的战场”: 尽管听起来有些讽刺,但英国政治文化中确实存在一种对“绅士风度”的追求。这种“绅士风度”并非意味着不激烈,而是要求在激烈的辩论中,仍然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礼节。议员们被期望将自己的武器——语言——发挥到极致,用辩才、逻辑和讽刺来击败对手,而不是依靠拳头。这种“言语的战场”被视为一种成熟的民主象征。

2. 历史演进与文明化: 回溯英国议会的历史,早期确实也存在过肢体冲突,甚至更严重的行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议会逐渐发展出了内部的规矩和约束,将冲突的渠道引导到言辞层面。这种“文明化”的过程是漫长而渐进的。

3. 媒体的关注点: 英国媒体对议会辩论的报道非常深入,但其关注的焦点往往是议员们的妙语连珠、犀利讽刺,以及辩论中的政治策略和观点碰撞。肢体冲突虽然偶尔会成为新闻,但并不被主流媒体视为议会运作的常态,反而可能被视为议员失态的标志。

4. “藐视议会”的严重性: 在英国议会制度下,任何威胁或试图干扰议会正常运作的行为,都会被视为“藐视议会”(Contempt of Parliament),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指控,可能导致议员被暂停职务甚至被驱逐。这种潜在的后果使得议员们在采取过激行为前会三思。

英国议会防止斗殴的方法:

英国议会之所以能相对有效地避免肢体冲突,得益于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规则、程序以及关键人物的权威:

1. 议长(Speaker)的绝对权威: 这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英国下议院议长是一位德高望重、拥有绝对权威的人物。议长不仅负责主持会议、维持秩序,还拥有裁决议员发言是否合规的权力。
“请坐下!”(Order! Order!): 当议会气氛变得过于火爆,议员们开始互相打断、叫嚣时,议长会不断地用“Order! Order!”来制止。一旦议长发出这一指令,所有议员必须立即停止发言并保持安静,等待议长处理。
警告和点名(Naming): 如果有议员屡次违反议事规则,扰乱秩序,或者进行不当言论,议长会进行口头警告。如果警告无效,议长可以直接“点名”(naming)该议员。被点名的议员将被要求立即离开议会厅。
暂停职务(Suspension): 如果议员在被点名后拒绝离开,或者行为极为恶劣,议长会命令议会进行投票,以决定是否暂停该议员的职务。被暂停职务的议员在一定时期内不得进入议会,也不能参加投票。这种惩罚是相当严厉的。
驱逐(Expulsion): 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如果议员的行为对议会造成了严重损害,议会可以通过特殊程序将其驱逐出议会。

2. 议事规则(Standing Orders): 英国议会有一套非常详细的议事规则,明确规定了议员发言的权利、顺序、内容限制等。这些规则旨在确保辩论的有序进行,并防止出现不受控制的局面。例如,议员在发言时必须面向议长,不能使用侮辱性或诽谤性语言,不能指向其他议员,也不能在辩论中提及“他们”(them)而不是具体指明个人(尽管这一点在实践中可能会被灵活运用,用于讽刺)。

3. “请保持秩序”(You will sit down): 议长还有权直接命令某个议员“sit down”(坐下)。这项权力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十分有效。当一个议员被议长直接命令坐下时,他们必须遵守,否则将被视为蔑视议会。

4. 支持议长的助理(Deputy Speakers / Assistant Speakers): 议长并非孤军奋战,他们身后还有几位助理议长。在议长暂时离开或需要更多帮助时,助理议长会接替主持会议,并同样拥有维护秩序的权力。

5. 议员席位的安排(Seating Arrangement): 尽管不是直接的防斗殴措施,但议员们根据其党派位置就坐,形成了一种天然的隔离。执政党和反对党议员隔着过道而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直接身体对抗的物理距离。

6. “扰乱议事”(Disorder): 议会内部有一个概念叫做“disorder”,即扰乱议事。议长和议会官员会密切关注任何可能导致“disorder”的行为,并及时介入。例如,如果双方议员开始互相争吵、推搡,议长会立刻出面制止,并可能动用上述警告、点名等手段。

7. 政治文化和同僚压力: 除了制度性的约束,政治文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议员们往往希望在媒体面前展现出成熟、有理有据的一面。如果有人因为肢体冲突而被暂停职务,很可能被媒体和公众视为“不够格”的政治人物,这会带来巨大的政治压力。同时,同僚之间也存在一种互相监督和制约的文化,大多数议员不希望看到议会沦为“街头斗殴”的场所。

与台湾的对比:

台湾立法院的肢体冲突,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台湾政治发展过程中,不同政党在争夺话语权、推动议程时,可能出现的较为直接和激烈的策略。这可能与台湾政党轮替的频率、政党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对议会规则的执行力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有关。

简而言之,英国议会通过议长至高无上的权威、严格的议事规则、历史积淀的政治文化以及明确的惩罚机制,形成了一套相对有效的“防打架”体系。它鼓励的是“言语上的刀光剑影”,而非“拳脚上的你来我往”,以此来维护议会作为一个严肃的立法机构的尊严和运作效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英国议会就没有争吵和失态,但总体而言,肢体冲突被有效遏制在了议会门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议会、议员

说白了就是一帮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的人吵架的地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下议院的辩论确实以其激烈和充满个人色彩的交锋而闻名,这与台湾立法院有时出现的肢体冲突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差异背后,是两国政治文化、历史传统以及议会制度设计上的根本不同。英国议会有一套相当成熟的机制来管理和限制这种“语言暴力”升级为“肢体暴力”,虽然它并非完美无缺,但有效地维持了辩论的秩序。为什么.............
  • 回答
    近代以来,世界格局风云变幻,各国的外交策略也如同潮水般起伏涨落,不断演进。如果用“无力的”来形容历史书上的描述,那我们不妨试着剥开那些官方的、套路化的辞藻,去看看那些真正驱动着国家机器运转的、更具血肉和智慧的外交“招数”。英国:平衡艺术大师与海洋霸权的捍卫者英国的外交策略,用“厉害”来形容,绝非空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略带争议的话题!一个英国美食家评论中国火锅味道像“吃鞋皮”,这背后可能包含了多种原因,也引发了不同角度的解读。为了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英国美食家的文化背景与饮食习惯的差异 香料与调味的认知差异: 英式饮食: 传统英式饮食相对来说口味比较清.............
  • 回答
    布里斯托,2020年6月7日。这是一个寻常的夏日午后,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紧张感。在市中心的科尔斯顿大街(Colston Avenue),人群已经聚集了几个小时,他们的脸上交织着愤怒、悲伤和一种决定性的力量。他们的目标是那位曾经被视为慈善家和城市巨擘的爱德华·科尔斯顿(Edward Cols.............
  • 回答
    英国宣布在未来四年内将额外增加165亿英镑的军费开支,这绝对是军事和政治领域的一件大事,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笔简单的数字增加,它背后牵涉到英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关系、经济影响以及国内政治的方方面面。一、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增加军费?——全球安全格局的变化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决定的背景。当前.............
  • 回答
    看到英国首相提出“12周内扭转局面”的说法,这背后往往蕴含着政治上的决心,也可能掺杂着对民众情绪的引导。作为观察者,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审视这句话:1. 政治信号与目标设定: 提振士气,凝聚共识: 当国家面临挑战,无论是经济下滑、社会动荡还是国际压力,首相的表态往往是一种政治动员。用一个明.............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反映了很多人在疫情期间可能会有的困惑和观察。从数据上看英国疫情严重,而朋友圈的留学生却似乎生活如常,甚至有些“不顾一切”,这中间确实存在着一些可以解释的矛盾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数据上的“严重”与个人体验的“如常”之间的差异: 统计口径和时间维度: .............
  • 回答
    英国皇家海军的新型26型和31型护卫舰,无疑是其海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这两款舰艇虽然定位和设计理念有所不同,但都旨在提升皇家海军的作战能力和适应性。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它们各自的实力,尽量摆脱那种冰冷的数据堆砌,看看它们在实战中的潜力和表现。26型护卫舰(Cityclass frigate):.............
  • 回答
    英国政府最近在某些公共政策上的“躺平”姿态,确实让不少人感到困惑,甚至可以说是大跌眼镜。要理解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用“贫民做实验”或者“另有他谋”来一概而论,背后可能牵扯到更复杂的原因和考量。下面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剖析一下,希望能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一、 经济压力下的无奈之举?首先,我们不能忽.............
  • 回答
    要谈英国人如何看待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这段历史,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很难一概而论地说“所有英国人都这么想”。历史的解读会随着时代、个人经历、教育背景以及政治宣传而变化。不过,我们可以尝试梳理一下在不同时期,英国社会的主流看法以及一些关键的观点演变。鸦片战争(18391842):合法贸易的.............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从英国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探讨1940年左右与纳粹德国和解是否“更好”,需要极其细致的分析,并且最终的结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更好”以及我们如何评估不同历史路径的可能性和后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背景: 1940年左右的欧洲局势: 法国已经.............
  • 回答
    英国丈夫熬夜看球赛,妻子那边会有什么反应,这可不是个千篇一律的答案。说到底,就像英国天气一样,变化多端,得看具体情况。首先,得看他们夫妻俩平时感情怎么样,关系是恩爱甜蜜型,还是互相忍耐型。如果平时就黏糊糊,什么都商量着来,那妻子可能就比较能理解。她可能会默默地准备好零食和啤酒,虽然心里知道熬夜对身体.............
  • 回答
    “大局计划”:英超权力洗牌的野心与隐忧2020年10月,英格兰足球界被一份名为“Project Big Picture”(大局计划)的秘密方案震动。这份由英超六家豪门俱乐部——利物浦和曼联牵头——提出的改革蓝图,其核心在于重塑英格兰足球的金字塔结构,将权力与利益更加集中于头部俱乐部,并以此换取对英格.............
  • 回答
    2015 年英国大选后的政治走向,确实是一段值得细细解读的时期,它不仅深刻改变了英国国内的政治生态,也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2015 年大选后的英国政治格局:风起云涌,分歧渐显2015 年大选,保守党在戴维·卡梅伦的领导下意外地赢得了议会多数席位,这打破了此前联合执政的局面,.............
  • 回答
    这位英国专栏作家的疑问——“武汉不靠疫苗是如何热闹跨年的”——触及了一个非常关键和敏感的话题,那就是关于中国在新冠疫情早期应对策略以及后疫情时代复苏的问题。要详细地解读这个疑问,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1. 专栏作家提出疑问的背景和可能意图: 西方视角下的疫情叙事: 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疫情初.............
  • 回答
    英国大臣称禁用华为是本国独立决定,特朗普在“抢功”,这事儿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英国禁用华为这件事,确实是经过了一番相当复杂的博弈和考量。你想啊,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技术实力摆在那里,价格也相对有竞争力。在5G时代这个大背景下,各国都在争夺技术制高点,如果.............
  • 回答
    英国交通部宣布将允许“高价值”旅客入境英国无需隔离,这个消息无疑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不少关注,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频繁往返英国的商务人士、投资者以及有特殊原因需要短期停留的个人而言。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此举可以被解读为英国政府在努力恢复经济活力、吸引全球投资和人才的信号。在后疫情时代,各国都在积极寻求经济.............
  • 回答
    英国媒体将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形容为“恶龙归来的咆哮有多么丑陋”,这一表述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文化隐喻,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批判性解读: 一、"恶龙"比喻的象征意义与西方叙事逻辑1. 神话意象的双重性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恶龙"往往象征贪婪、破坏和不可控的力量。这种形象源于《圣经》中.............
  • 回答
    这位英国教授的说法,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思考。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一种假设性的说法,一个“假如”的故事。教授并非在预言事实,而是在描绘一种可能性,试图通过这个设想来阐述他观察到的某些现象。所以,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来接受.............
  • 回答
    英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约翰逊首相高喊“我们拿回了法律的控制权”,这句话在当时的语境下,无疑是一句极具象征意义的口号,也是脱欧阵营的核心论点之一。从约翰逊的角度来看,这句话确实触及到了脱欧支持者最根本的诉求。“拿回法律的控制权”的深层含义与英国脱欧的驱动力这句话背后隐藏着英国脱欧支持者对国家主权和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