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英国美食家评论中国火锅味道像吃鞋皮?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略带争议的话题!一个英国美食家评论中国火锅味道像“吃鞋皮”,这背后可能包含了多种原因,也引发了不同角度的解读。为了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英国美食家的文化背景与饮食习惯的差异

香料与调味的认知差异:
英式饮食: 传统英式饮食相对来说口味比较清淡,注重食材的原味,调味品以盐、胡椒、草本香料(如迷迭香、百里香)、黄油、奶油等为主。它们往往强调食材本身的质地和鲜美,调味品是辅助。
中式火锅: 中国火锅的精髓在于其丰富多样的锅底和蘸料。锅底往往包含花椒、辣椒、各种香料(如八角、桂皮、丁香、豆蔻)、豆瓣酱、酱油、料酒等,这些香料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浓烈、麻辣、鲜香的复合味道。蘸料更是千变万化,芝麻酱、蒜泥、香油、醋、辣椒油、葱花、香菜、花生碎等等,可以创造出极其复杂的味觉体验。
“吃鞋皮”的联想: 对于一个习惯清淡口味的英国美食家来说,火锅锅底和蘸料中过于浓烈、复杂的香料味道,特别是花椒的麻、辣椒的辣以及各种香料的“刺激性”,可能会超出其味蕾的接受范围。这种强烈的、带有某种“韧性”或“刺激性”的口感和味道,可能在他的味觉经验里找不到合适的参照物,从而产生了一种不适甚至是负面的联想,比如他可能将某种特殊的香料味道或者锅底中某些食材的口感(比如部分肉类下水处理不当的残留物或某种特殊的香料颗粒感)比作“鞋皮”那种粗糙、坚韧、可能带有一些皮革味或不易消化的口感。

食材与烹饪方式的接受度:
英式饮食: 英式饮食对食材的烹饪方式相对传统,常见的是烤、煮、炖、煎。对一些内脏、血制品、或者需要长时间炖煮的食材可能接受度不如中国。
中式火锅: 火锅的食材非常广泛,除了常见的肉类和蔬菜,还包括各种内脏(毛肚、鸭血、黄喉、脑花)、海鲜、丸子、豆制品等。这些食材在火锅中经过短时间涮煮后,口感和味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吃鞋皮”的联想:
口感: 某些火锅食材,如毛肚、鸭肠、黄喉等,经过涮煮后会产生一种独特的“脆韧”或“有嚼劲”的口感。如果处理不当,或者顾客不习惯这种口感,可能会觉得难以咀嚼,甚至产生一种“橡胶感”或“皮革感”,从而联想到“鞋皮”。
味道: 一些内脏本身可能带有特殊的腥味或膻味,虽然在火锅中会被香料掩盖,但如果烹饪者处理不当,或者食客的味蕾对这些味道特别敏感,也可能产生不适。
调味品: 一些蘸料,比如浓稠的芝麻酱或含有发酵味道的酱料,也可能给不习惯的食客带来陌生的味道体验,被误解为某种不好的味道。

食物的“呈现方式”和“仪式感”:
英式饮食: 很多英式菜肴是经过精心烹饪并直接呈现的,注重摆盘和视觉效果。
中式火锅: 火锅的体验更像是一种“互动式”的用餐方式。食客自己动手将食材放入滚烫的锅中涮煮,再蘸取调料食用。这种“DIY”的过程,虽然充满乐趣,但对于不熟悉规则的外国食客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混乱或无所适从。
“吃鞋皮”的联想: 如果对整个用餐过程感到不适应,比如对食材的未知性感到不安,或者对“自己动手”的烹饪方式感到陌生和不确定,这种心理上的不确定感也可能影响对食物味道的判断。

二、 评论可能存在的误解或偏颇

个别体验不等于普遍性: 美食评论是非常主观的。这位英国美食家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餐厅,或者在尝试了某种特定的火锅类型或食材时,获得了不好的体验。不能将他的个人感受代表所有中国火锅。
对麻辣的极端不耐受: 并非所有英国人都不习惯辛辣和麻味。但如果这位评论家对辣和麻的耐受度非常低,那么任何带有明显麻辣味道的火锅都会让他感到不适。
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误解: 有时候,外国人在评价一种陌生的饮食文化时,会带有一定的刻板印象或误解。他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火锅的魅力所在,只是从自己熟悉的饮食角度去评判。
“鞋皮”的比喻是否夸张或带有挑衅意味: “吃鞋皮”这个比喻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贬义和戏剧化色彩。他可能是在用一种夸张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味道和口感的强烈负面感受,而非真的认为味道就和鞋皮一模一样。这种夸张的比喻有时是为了吸引眼球,也可能是一种文化冲击下的“攻击性”表达。

三、 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评论,以及如何看待这种评论

文化交流的碰撞: 这种评论的出现,正是东西方饮食文化碰撞的体现。它是不同味觉、不同习惯、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必然反应。
开放的心态很重要: 对于中国火锅爱好者来说,这样的评论可能会感到不解甚至愤怒。但从更广阔的视角看,理解这种差异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某种西方食客对火锅的一种“不适应”的表达。
反思与进步: 这种评论也能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火锅时,做得更好。比如,可以先推荐口味相对温和的锅底,介绍不同的蘸料组合,耐心解释各种食材的口感和特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火锅的魅力。
“中国火锅”的多样性: 中国火锅的种类繁多,从川渝麻辣火锅到北京铜锅涮肉,再到潮汕牛肉火锅,味道和口感差异巨大。这位评论家可能仅仅尝试了某一种,或者他的评价是基于对某一种火锅的强烈负面体验。

总结来说,一个英国美食家评论中国火锅味道像吃鞋皮,很可能是一种极端情况下的负面体验,其根源在于:

1. 味蕾和香料的巨大差异: 对中国火锅浓烈、复合、麻辣的香料味道不适应。
2. 对某些独特食材口感的陌生和不解: 比如毛肚、鸭肠等特有的脆韧口感,在不习惯的食客看来可能像橡胶或皮革。
3. 对火锅用餐方式或某些味道的心理排斥: 可能是对未知的食材或独特的调味品产生不适。
4. 评论者的个人偏见、夸张或对特定火锅的负面经验。

如何看?

理解差异性: 认识到这是文化和味觉的差异。
避免以偏概全: 认识到这是个人观点,不代表所有外国人的看法,也不代表所有中国火锅。
保持开放心态: 将其视为一种文化交流中的反馈,甚至可以从中学习如何更好地推广中国美食。

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还可以搜索一下这位具体的英国美食家是谁,他在哪个平台发表了评论,以及他具体评论的是哪一种火锅,了解他其他的评论风格,这样或许能更全面地理解他的观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图预警.....

你要是吃下面这些玩意长大的,你肯定吃啥都觉得是吃鞋皮...

先上镇国名菜“仰望星空


再来海鲜大餐“深陷泥沼

然后是风景菜“亚马逊深处

然后是大补的“粉蒸莲子鱼


然后是开胃点心“化粪池烤馕

英式甜点 “拉稀茄子


然后是食补神物“水煮肿瘤


仿照中国回锅肉所制的“回锅面条


风月菜“犹抱琵琶半遮面

古典名菜“七凤饮琼浆” 日本友人称之为“七武海

海鲜甜点“三文鱼冰激凌

又一道风景菜“长河落日圆

素食者的最爱“奶酪花菜

家宴硬菜“什锦海鲜培根烤火鸡

英式糖水“冲出喉咙



吃完这些再吃火锅.....不吃出皮鞋味也得吃出拖鞋味.....

user avatar

这句话要是敢在成都或者重庆说,估计只能躲在领事馆里面了。

user avatar

我知道大家都喜欢黑英国是“美食”

的确,我个人也不是英国食物的推崇者

不提仰望星空派这种气势不常见的传统食物

在普通的英国菜里面,什么shepherd's pie,beef wellington,scotched eggs这些英国真正的常见经典菜我也觉得是难吃的很

但是,这不等于英国就没有好吃的食物了

特别是对于伦敦这种大城市来说,外来的优秀餐厅还是有很多的

然后像Jamie Oliver, Gorden Ramsey这些名厨也是存在的

所以我决定稍微查一下,不让这个问题下面只有调侃而已

本文作者Jay Rayner

Jay Rayner

附了wiki page

的确是个名气不小的美食家

但是他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过厨艺培训

所以说在这点上,他和我们的起点是一样的

他是写专栏出身,后来逐渐转向了美食领域

Jay Rayner | The Guardian

这是他现在写专栏的地方

我读了一下,感觉就是这个人对于食物其实是蛮肤浅的

基本上就是推崇新式的料理,有创意的料理,好看的料理

而且主观性非常强

喜欢的就捧到天上,不喜欢就踩到泥里

另外这个人的语气里充满了传统英国人的自大,傲慢

我还特意去看了一下他的一些视频

比如这个他采访Fat Duck的视频

youtube.com/watch?

用下面的第一个评论的话说,这人就是一个混蛋

具体的看他的评论,就会发现这个人真的是个混蛋

比如他说最后豆腐煮的像皮鞋的质感,比如他说后来去吃了pizza

中国有句话,叫千滚豆腐万滚鱼

豆腐乃是最不怕煮的食材之一,越煮越好吃

他说豆腐像皮鞋完全是属于胡说八道

因为英文里常把难吃的东西比喻成皮鞋

他根本就是故意安上难吃的名目而已

另外他也不是真的像表达外面的便宜pizza更好吃

纯粹是说火锅连快餐pizza都不如,来贬低中餐而已

这个人有一个外号,叫Acid Rayner

就是因为大家认为这个人说话尖酸刻薄,喜欢鸡蛋里挑骨头

到处找碴的人渣而已

说完这个人,我们再来看看这家店

首先,那篇文章下面最多的附和就是,这家店太贵了

我看了一下大家报的数字,的确是蛮贵的

而且大家都表示,我花几十磅,还需要自己动手,非常不爽

没错,这就是外国人的饮食习惯,他们不希望自己去动手

我们出去吃火锅因为外面的料炒的好,食材新鲜,种类多

可是他们出去吃因为自己在家做很累,浪费精力,还难吃

没错,这是一群能把火锅涮的难吃的英国人

他们不懂,厨师再精妙,食材的嫩度也及不上自己拿肉片在锅里涮三下就拿出来的那种嫩度

他们只知道,我出来就是为了省事的,不想自己动手,你还让我自己动手,差评。

另外,这家店是属于单人式的火锅

为了照顾英国人没吃过火锅,所以有服务员在旁边给详细的讲解

另外为了照顾龟毛的英国人,他们配了温度计,来提醒你熟没熟

还有放肉进锅和捞肉的也是两套,为了照顾卫生

我们都知道这些在中国都是不存在的,纯粹是为了怕英国人吃的不熟拉肚子然后怪餐厅

但是Jay Rayner的评价是,太复杂了

我吃饭还要学这么多东西,真是太讨厌了

完全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么做,还不小心把粘着辣椒油的手指捅到眼睛里了

在一定程度上,我可以理解

大部分外国人第一次吃火锅是和中国友人一起吃的

中国人会讲解,甚至帮他们涮肉

哪怕是我小时候也是跟着父母学的

一个外国人第一次就是自己吃,不知道怎么做可以理解

但是另一方面,这是个值得抱怨的事情吗?

法国大餐一道道的,那么多不同的餐具,餐叉,不同的酒杯,比这个麻烦多了好吗!

去吃异国料理学习和遵循对方的习俗是一个喜好美食的人的基本素质

这个都做不到还好意思称自己是美食评论家?

如果是一个普通英国人,我什么都不说

可是一个49岁,年近半百的美食评论家居然没吃过火锅,好意思称自己是评论家吗?

另外你为什么手上会粘辣椒油?又为什么会捅到眼睛里?

这完全是你自己的问题,和饭店没有一点关系!

总不能我菜刀切了手去怪买菜刀的超市吧!

还有说最后什么东西下了锅烙出来都是一个味道的

这也完全是无理取闹

用强烈的香料来给所有食材都附着上同样的味道本来就是一部分料理的宗旨

印度料理不也是这样的吗?

还有,他说用麻酱,腐乳等调碗汁,怎么调都是一个味道

更令我坚信了他的舌头说不定早就被酒精搞得吃不出来什么好坏了

补充一点

我又去tripadvisor看了一下这家店的评价,4颗星,算是相当不错的

大家的确有吐槽有点贵,但是说食物不好的几乎没有

然后yelp上评价3.5,不算高,大部分也都是吐槽价格太贵

总的看起来,除了的确太贵这一点之外,其他的话真的一句都不用上心

我严重怀疑他是因为店家并没有认出来他,也没为他免单而记恨在心才出此恶言

当然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例子,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中餐的美食的

这个人虽然配不上他美食评论家的称号

可是可以代表那些传统,守旧,傲慢的老式英国人对于中餐的看法

这件事至少表明了中餐离征服世界还有着相当的距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