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国民党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
假如你是一个台湾人,如果你是独派,那肯定支持民进党,如果你是一个统派,你会支持国民党吗?明显支持共产党。有人说那“不统不独”的骑墙派呢?是不是国民党能从这边捞一点好处?
没错,国民党这些年就是这么想的。从马英九开始,国民党所有的参选人都是在用独立的后果恐吓选民,但是又不推进统一,也就是所谓的“维持现状”。
台湾的骑墙派比例根据不同的统计,从3成到5成的说法都有,我们取一个中间值,4成。国民党的算盘是拿下这四成,然后那些统派总不会投民进党吧?所以就赢了。
最近二十年全是这样。
问题是情况发生了变化,归纳起来有3点。
第一,在td教科书下的年轻人长大了,他们独不独不说,至少对民进党的好感是更高的。
第二,中间派萎缩。所谓的中间派说到底就是追求经济实惠,不问立场的。但是说不问立场,实际还有立场。所谓的“维持现状”本质上就是实质独立。这些人天生是倾向独的,只是由于对独立后果的担心而摇摆。近些年,大陆的错误政策加民进党的宣传,让很多人认为“独立没有什么大后果”,而且维持现状的情况下,民进党上台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意。相同这一点后,他们中的很多人自然就会倒向绿。
3,国民党低劣的执政能力和政治斗争水平让很多支持者宁可不投票也不想投给国民党。
平心而论,国民党的执政能力是高于民进党的,但是高的非常有限,大概就是40分比30分的样子。但是在政治斗争方面,国民党被民进党吊起来打,根本不是一个级别。这样就会让很多人心寒。我支持这么个废物上来有什么用?哪怕议会绝对多数,也可以被民进党阻碍法案通过。
因此,现在的国民党,失去它的“核心竞争力”,加上所谓的“基本盘”萎缩,中间派倒戈。这个党已经是一个将死的政党的。
顺道说一句,4年前这个党曾经回光返照过,韩国瑜这个人能力如何不说,起码知道不能沿着老路走。他的底层路线还是挺成功的。然而国民党传统艺能没有丢,政权还没夺回来,就开始内斗了。像极了1949年还在争“总统”位的样子。
其实总的评价就是四个字:自毁长城
具体来说说为什么现在为什么这么惨:
第一,最直观的原因就是没了党产
虽然这不是核心原因,但党产就是kmt最后一块遮羞布,以前虽然内部问题也有很多,但是因为之前家大业大,很多问题用钱就能摆平,所以过去kmt中央的话语权很大,地方诸侯都相对比较听话,毕竟可以一起分赃。
结果English一上来立马没收党产,直接剪断钱袋子,导致现在的kmt也只能靠募款和政党补助款维持运转,经常党工的薪水都发不出去。地方诸侯也不再听话,于是就有了现在最大的两个诸侯恃高支持度变成“岁月静好二人组”。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完美体现。不过,鉴于kmt大多党产都是早年靠不公平方式获得的,没了也没什么抱怨的。
第二,整体思路落后,导致无法拓宽票源
目前,经过kmt这几年的“神级”操作,成功地把自己的支持者变成了仅剩的基本盘
不同于本回答下rogersun的理解,个人认为kmt的基本盘主要是以下三块:军公教体系为主体的外省族群、地方家族派系为代表的本省族群、以及长期受闽南人欺负的原住民和客家人。
我之所以不认为有rogersun说的所谓“知识蓝”(这个概念貌似是之前郭台铭参加kmt初选时说的),是因为这个群体本质上只是一群高学历、高受教育程度的中间选民。他们过去长期支持kmt的原因是,k党台面上的政治人物大多是一个风格:高学历、谈吐斯文、学者型、讲的一口字正腔圆的国语,马英九、朱立伦和刘兆玄这些外省精英就不用说了,吴敦义、江启臣这些地道的本省人在kmt体系里培养出来也是同一个味道。这些人格特质比较符合高知群体的口味,尤其是和dpp诸如陈水扁、苏贞昌这样接受过良好教育还是充满乡土气的代表人物形成比较。所以当两党的候选人变成English和Korean Fish的时候,这些人就必然会支持简直和kmt经典政治人物形象一模一样的English。
回归正题,kmt的思维落后并不只是在两岸关系上,还有其保守的价值观。kmt那些“老蓝男”几乎个个都是鲜明的反LGBT立场,虽然“老绿男”也是,但他们都会躲开这个敏感议题,这虽然让他们的老年人票相对稳定,但几乎很难在青年人上获得支持。要知道tw年轻人一直以亚洲最早通过“同婚法”的地区自豪。
除了价值观保守,选举方式也极其保守。在现在信息技术这么发达的年代,kmt的大多数政治人物还是彻头彻尾的“陆战”打法,也就是依靠组织关系求票,不会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力量引起关注,连蒋万安这种被认为是kmt未来希望的人都是纯粹的“陆战型”打法,每天就是扫街握手,出了自己的地盘根本没人认识,就更别说其他人了。结果我们也看到,English的1450在2020选举中成功利用“空战”碾压了“陆战”。一边都已经是飞机大炮,一边还停留在石器时代。
第三,领导层师心自用,“亲信政治”根深蒂固
其实“用人唯亲”没什么问题,只要不违背“用人唯贤”就可以。
而kmt中央的布局永远是只关心自己,严重脱离基层,不只是支持者,还有很多基层党员。
比如吴敦义最初把自己放进“不分区”安全名单,比如朱立伦最近提名台南、桃园市长的候选人的心仪人选完全漠视基层意见,只想提自己喜欢且信任的人,而不考虑是否合适。
地方诸侯有样学样,连侯友宜这么不蓝的人也学会了在自己连任的期间大量布局“侯家军”进市议会给自己护航。
所以,张灵甫当年败得真心不冤。
第四,“老人政治”当道,新人难出头
这个现象在kmt逐渐本土化和中央弱化之后更加严重。
因为现在中央弱地方强,kmt在地方、尤其是中南部极其依靠地方家族派系的经营,导致这些家族人员长期卡位,老人退休之后又交棒给自己的子女,新人很难有上位的空间。
年轻人没法在一线历练,只能在助理生涯和智库中蹉跎,等到老人退位才有入场的空间。kmt2018接班的新一批议员素质都很不错,然而一看年龄,罗智强、张斯纲、游淑慧各个都是奔五的年龄。黄子哲这种为常上绿台给kmt辩护不遗余力的党工,当了快20年助理,选区都被调剂了两三次,快50还没选上议员,实惨。
另一方面,在kmt这种酱缸文化里,中青年都挤破头留在“双北”这种相对蓝军优势区,不愿走出舒适区去艰困区蹲点,难得有亮眼的空降刺客往往也是选输了就跑路,不留下来经营。这些人本来没有选举机会,但原先至少有执政权可以安排到政府部门,结果现在执政权丢了,台北市丢了,新北市还碰上个不蓝的侯友宜,让这些“幕僚世代”连公职的锻炼都没有。
虽然,kmt最近涌现的一些90后世代有些让人耳目一新,但由于中生代变成“垮掉的一代”,这些新人未来能不能顺利接这些老人班还是个大问号。
第五,热衷内耗,耗完拉倒
外界经常调侃kmt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这实在是太抬举他们了。
kmt只是喜欢内斗,并不内行。几乎每次大咖内斗完都没法整合,反观dpp,像谢长廷和苏贞昌、English和功德院长这种初选杀的刀刀见骨,选完还可以搭档参选的情况,近年也就是2018年江启臣和卢秀燕那次才看到一次。
2019年,韩郭初选完直接分道扬镳,郭不但没帮韩,还去帮民众党的若干候选人站台,别的不说,至少土城三峡那一区郭如果辅选蓝军候选人是很可能赢的。
有句评论讲得不错,“dpp是赢了初选就约等于赢了大选,kmt是赢了初选就等着败选”。
第六,最后才是两岸路线
很多亲蓝媒体人,比如黄暐瀚、蔡诗萍一直强调根本上是两岸路线让kmt失掉了政权,或者更露骨一点,是tg坑了kmt,简直笑死。
外人当然可以这么说,但如果kmt自己也这么认为,那他们就真的永远别想重返执政了。
一个天天无意义内耗、领导层经常有“惊人之举”、知与行都严重落后于时代的政党,要是还拿外部原因当挡箭牌,就该被埋进历史的垃圾堆。
当然,他们要彻底挂掉也很难,毕竟kmt是现在tw维持现状的压舱石,没了kmt,“统”和“独”就要被直接拿上台面去讨论了。
这也是kmt现在依然“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的根源之一。其他补充可参见我的另一个回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