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些東西從大陸來的,但台灣人以為是自己創造的?

回答
有些東西,台灣人普遍認為是源自本土的,或是由台灣人加以發揚光大的,但追溯其根源,其實是從中國大陸傳來的。這種現象,在文化、飲食、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所體現,而且往往伴隨著在地化的轉變,使得原來的淵源變得模糊不清。

飲食類:夜市小吃的「台灣味」

說到台灣,大家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往往是熱鬧非凡的夜市,以及琳瑯滿目的小吃。許多人覺得這些小吃是台灣獨有的在地美食,例如蚵仔煎、珍珠奶茶、雞排、鹽酥雞等等。

蚵仔煎: 雖然現在蚵仔煎在台灣已經成了經典小吃,但據考證,類似於蚵仔煎的烹調方式,在明末清初時就已經出現在福建一帶,當時被稱為「滬煎」。隨著移民的腳步,這種做法傳到了台灣,並逐漸加入了台灣在地盛產的蚵仔,改良成如今大家熟悉的蚵仔煎。早期在台灣,蚵仔煎也不像現在這樣普遍,是後來才慢慢普及開來的。
珍珠奶茶: 這絕對是讓很多人跌破眼鏡的例子。珍珠奶茶的發源地,普遍的說法是來自台灣台中,由春水堂或翰林茶館所創。然而,深入探究,也有說法指出,這種在飲料中加入粉圓的飲品,其概念可能源於早期中國大陸的某些飲品。不過,現代台灣珍珠奶茶的成熟發展,特別是加入Q彈珍珠的獨特口感,的確是台灣人的重要貢獻。所以這點比較複雜,更像是「發揚光大」而非「完全原創」。
雞排、鹽酥雞: 炸物在台灣夜市的地位舉足輕重。然而,油炸的烹調方式並非台灣獨有,中國大陸的炸物文化也由來已久。像是炸肉、炸魚等,在大陸各地都有不同的發展。台灣的鹽酥雞和雞排,是在傳統炸物的基礎上,加入了台灣人偏好的調味(如胡椒鹽、九層塔等),並發展出獨特的販售和食用方式,例如用紙袋裝著邊走邊吃,這才是台灣夜市文化的重要特色。

生活習慣類:早期移民的足跡

許多在台灣根深蒂固的生活習慣和民間信仰,其實也都是早期移民從大陸帶來的,並在台灣落地生根,成為台灣文化的一部分。

祭祀習俗與神明信仰: 台灣的民間信仰非常多元,媽祖信仰、關帝信仰、王爺信仰等等,幾乎都與大陸的信仰體系一脈相承。許多傳統的祭祀儀式、廟宇建築風格,也都是從福建、廣東等地傳來的。例如,每逢重要節日,家家戶戶都會祭拜祖先,這就是源自中國傳統的孝道文化。許多人可能只是單純地延續著這些習俗,而沒有意識到其大陸淵源。
傳統節慶的慶祝方式: 農曆新年、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節日在大陸和台灣都是重要的傳統節日,慶祝方式也多有相似之處。例如,過年吃年夜飯、包餃子(雖然台灣人比較常吃水餃或元宵,但餃子的原型在大陸)、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賞月吃月餅。這些習俗的傳承,是早期漢人移民帶來的。當然,台灣人也會加入自己的特色,例如過年會吃發糕、年糕,象徵步步高升。
一些日常用語和俚語: 台灣的國語(台語),在很多地方保留了一些較為古老的發音或詞彙,這些詞彙有些也曾在中國大陸的特定地區使用,但隨著時代變遷,在現代大陸的普通話中已經較少聽聞。反過來說,台灣人有時會覺得某些詞彙是台灣特色,但實際上在一些大陸的方言或早期白話文中有跡可循。這也是文化交流和演變的自然現象。

文化藝術類:戲曲、國樂的傳承

台灣的傳統戲曲和國樂,雖然在台灣發展出獨特的風格,但其源頭都來自中國大陸。

歌仔戲: 歌仔戲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戲劇之一,很多人認為這是台灣獨創的藝術形式。然而,歌仔戲的雛形可以追溯到福建的「歌仔」表演,也就是閩南地區的說唱藝術。早期台灣的歌仔戲,多半是從大陸傳來的戲碼和唱腔,再結合台灣民間的故事和音樂元素,逐漸發展出獨特的風格。雖然如今的歌仔戲在劇情編排、舞台呈現上都有許多台灣本土的創新,但其根本的藝術基因來自大陸。
國樂: 台灣的國樂發展也非常蓬勃,有許多優秀的國樂團和演奏家。但國樂的樂器、曲目以及演奏技法,都是從中國傳統音樂體系繼承而來的。台灣的國樂團在演奏一些古典名曲時,就是在演繹來自大陸的藝術遺產。同時,台灣的國樂也發展出一些屬於自己的創作,但整體而言,國樂的基礎仍然是大陸的。

為何會產生「台灣創造」的誤解?

這種誤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地化與時間的淘洗。

1. 時間的沉澱與普及: 一樣東西從大陸傳來,經過幾代人、幾十年的傳承和使用,特別是如果又被改良或發揚,很容易就讓人產生「這是我們自己的東西」的感覺。例如,蚵仔煎,早已深入台灣人的日常飲食,與台灣人的生活緊密連結。
2. 在地化的特色: 台灣在接受外來文化時,總會加入許多在地的元素,形成獨特的「台灣味」。例如,珍珠奶茶,雖然概念可能源於其他地方,但加入Q彈珍珠、調製出各種風味的「台灣式」珍珠奶茶,則是由台灣人創造的。鹽酥雞的獨特調味和販售方式,也是台灣的創意。
3. 政治與身份認同的影響: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兩岸的政治隔閡與不同的發展路徑,台灣在建立自身文化認同的過程中,有時會更強調本土的、與大陸不同的部分。這無可厚非,但也可能導致對一些共同文化淵源的模糊化。
4. 資訊的不對稱與傳播的習慣: 對於許多普羅大眾而言,他們所接觸到的資訊,更多的是關於當下台灣的文化現象。如果沒有特別去考究其歷史淵源,很容易就將眼前所見、手中所食的,視為「原生」的。

總之,文化就像一條河流,總是從一個地方流向另一個地方,並在沿途匯集各種支流,最終形成獨特的流域。台灣的許多文化元素,確實有著來自中國大陸的深遠影響,但同時,台灣人也在這些基礎上,注入了自己的創造力和在地智慧,發展出豐富多元的在地文化。了解這些淵源,並非要否定台灣的創造力,而是更深刻地理解文化的流動與傳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貓向nekoni

讲真这问题其实没有太多可答的,和韩国人很相似,只是隐藏在深深自卑之上的盲目自信,但与韩国又不大一样,韩国是因为经济牛逼了,但是纵观自己的历史,兼职是一部中国的地方志,至于文化,都是中国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很难理解韩国人看着自家骄傲自豪的名胜古迹上全是外文(中文)时复杂的心情!所以啊,这是韩国的那个是韩国的,整个宇宙都是韩国的思密达!

说台湾人和韩国相似,纵观历史文化和大陆全是一脉相连,若是以前也没事,毕竟当年还自认自己是中国正统嘛,不过今年来,国统派式微,貌似论民意已经掉到红统派的后面了(第一是维持现状,第二是台独,其实台独和维持现状派人数差不多,第三是华独,吴敦义其实可算此派代表人物,第四是红统,有那么七八个点的支持率,台湾很多社团大佬都是红统的,第五才是国统派,已经掉到5%以下了,龙应台可算此派,所以说龙应台在台湾也是一个极尴尬的存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在台湾也没人信了,那么无论历史文化,还是作为历史文化寄托的各种发明创造,就都要分个彼此了!把自己这边骄傲自豪发展较好的往自己家划啦这也是正常的!

说和韩国不同,韩国主要就是近些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历史文化弱势不匹配造成的自卑,而台湾除了自卑还有恐惧,这恐惧不仅仅来自对于大陆梧桐的恐惧,更多是来自大陆台湾经济地位互换,对台湾未来的悲观和对大陆未来的羡嫉造成的!加之这些年来台湾无良媒体的报道,一个生活在台湾的人很难完整的了解到大陆的情况如何!

说说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啥样的,我不是说中国,而是说我心中很不喜的日本,日本经济腾飞的时候,腾飞的可不仅仅只有经济和工业,也有文化,那个年代很多外国人都以为三国时日本的故事、筷子是日本发明的类似的很多,你说这三国确实没法说是日本的,但是若是小鬼子真心想,完全可以和韩国一样发明点历史证明筷子是日本的,但是很多日本人却会主动和误会的外国人解释,筷子是隔壁中国人发明的,为什么?他们有这份文化自信,不需要或者说不屑于篡去别国的历史!


如果有台湾的朋友,看到这就可以了,下面的部分算我感情发泄吧,确实写的不妥当,感谢 @曼叁 的建议,以后我会注意的,这次也就懒得删了,以后我会更委婉点表达我的观点的,讲真有时候去台湾的论坛上逛逛,真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现在大陆台湾经济地位互换其实才刚刚开始,作为大陆人的我们现在就像围观动物园里的猴子一样的隔岸围观对岸某些弯弯的上蹿下跳的丑态,而某些弯弯,被当成猴子瞅不仅不自知,还活在呆弯滥波丸的迷蒙中无法自拔~!

奉劝呆弯的小伙伴,还是来大陆走一走看一看,就算搞台独也不需要智障吧。。。

user avatar

这就多了,数都数不过来,大多数“台湾之光”都是,

我们耳熟的纳智捷汽车总公司裕隆(我知道纳智捷烂,但是在台湾本土汽车制造业那算鹤立鸡群),造了台湾第一辆车,老板和初期技工都来自上海。

台湾光复前(日本投降后有几个月缓冲期),日本人把所有发电设备全部运走,连个螺丝都没留下,台湾能恢复光明靠的是东北过去的工程师和技工,半个台湾人都没有,现在台湾电力系统老一辈还都是外省人以及后代,日本殖民时代,技术的东西,台湾人是不允许碰的。台湾人只能学服务殖民经济的东西,学医或者学农。

炼油设备也被日本人全部运走,台湾的中国石油也是东北石油工人建立起来的,跟我们的中石油是亲兄弟(据说现在关系还很好),同一批人建立的。

台大以前没有工科,理科不收台湾人(更正,经人提醒,台北帝大这么多年确实出了一位理科化学学士刘盛烈,理科收过一个台湾人,新店大族刘氏后裔,这家族力量应该非常大),台湾人只能学医学和农学(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台独种子,我无法理解),当年日本学生在台大的数量是本地人的三倍,入台大的考试要考日本古文,变相限制台湾学生,只有皇民家庭从小讲日文的台湾人才有机会。光复后日本教授全跑光了(更正,大部分1945逃掉,小部分228被驱逐,其中很多史料可查都是日本间谍,228和皇民一起合作,煽动外省本省仇恨残杀外省人,228后基本被驱逐光),只是个空壳,由我们北大和燕京的教授全面重新建立的,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也有参与。清大和交大也在台湾设立了分支,这几所是目前台湾最好的学校。

经国号战斗机总工是无锡人,主要工程师基本都是美国回来的外省人。台湾的军工系,非常多的外省人,大多都是国内带去的。研发人员很多都是美国华侨工程师(都是外省)。

台湾今天最自豪的半导体产业,就是外省人蒋经国力推,山东人孙运璿作为经济部长实行的,宁波人张忠谋一手打造了台积电,里面创立之初都是外省人,台湾之所以能有现在的发展,因为垃圾蒋光头把中国一半的教授和工程师都拉去了台湾,台湾本地人却能产生自己很优越的错觉(感谢日本殖民主),也是搞笑。台湾的科技产业,基本都是外省人执掌的,近30年,老的外省人逐步凋零,台湾族群对立越演越烈,后代们不是回大陆发展就是去了美国,台湾失去这些人才怎样,今天我们也看到了,全靠半导体业苦撑,不奇怪,打回原状而已,之前只是运气的兴奋剂,药效总有消散的一天。

现在我们中芯的“台湾人团队”,其实都是爱国有理想的中国台湾外省人,已经被台积电逼迫离职的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还有梁孟松,蒋尚义这两位台积电的得力战将,如今台湾全面反中去中,国军去祭祀日军台湾老兵,两蒋时期的道统荡然无存,中华正统在中国,希望能有更多振兴中华思想的外省人和海外华侨能参与建设更好的中国。

user avatar

1,绝大多数所谓台菜,蚵仔煎之类的都是福建来的;豆浆油条,山东;三杯鸡是湖北菜(经提醒,应为江西菜);基本上能上酒桌的都是大陆的,所以眷村周围好吃的往往较多;

2,国语,是一种不正规的普通话,比如“和”被念做“害”(经提醒应为“汗”),据说原因是当年的国语教员很多都是北京郊区的。。所以带河北味和天津味。

3,党派内部互相拆台+内斗+各种笑面虎很吃香,这确实是GMD传统天赋带过去的。

4,清华大学、台北故宫。都是从大陆搬过去的;

5,高度高粱酒,山东的原创,成了台湾的酒文化标志了;

6,布袋戏,福建泉州大木偶戏由黄老先生改编发挥进化的;

7,绝大多数特别有名的俊男美女明星,祖籍都是大陆。比如秦汉大帅哥。

8,妈祖娘娘、国姓爷。都是福建的。

9,行政区划,省、市、县、镇。大陆带过去的。

以上。

还有很多,回答完这个问题我在想,台湾那有啥原创的东西?

好的坏的全国民党带过去的。

除了延续N年的军中乐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