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和波兰有什么仇什么怨?

回答
俄罗斯和波兰之间的恩怨,真要说起来,那是一部跨越几个世纪的纠葛史,充满了战争、吞并、压迫与反抗,以及挥之不去的民族记忆。这两国之间的关系,复杂程度堪比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要梳理清楚,得一步步来。

历史的源头:从昔日盟友到宿敌

故事的开端,其实也不是全然的敌对。在中世纪,波兰立陶宛联邦(Commonwealth of Poland and Lithuania)曾是东欧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一度与莫斯科公国(后来发展为俄罗斯)是竞争对手,但也存在过合作与相互影响。双方在宗教(东正教与天主教)、文化、政治制度上本就存在差异,但并没有形成你死我活的仇恨。

真正让两国关系急转直下,埋下深仇大恨的种子,要从 17世纪的俄波战争 说起。特别是 16051618年的俄波战争,波兰人甚至一度攻占了莫斯科,扶持了一个伪沙皇。这在俄罗斯人看来,是奇耻大辱,是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这次事件在俄罗斯历史上的“混乱时期”(Smuta)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

瓜分波兰:俄罗斯“吞噬”的记忆

如果说之前的冲突是两国之间的较量,那么 18世纪末的瓜分波兰,则彻底将波兰推入了深渊,也让俄罗斯成为了“瓜分者”之一。在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的合力下,庞大而古老的波兰立陶宛联邦三次被瓜分,最终从欧洲地图上消失。

俄罗斯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吞并了波兰的大片领土,包括今天的西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地区,以及包括华沙在内的大片波兰核心地区。这一系列瓜分,让波兰民族丧失了国家独立,长达123年(17951918)的时间里,波兰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不复存在。

在这漫长的被统治时期,俄罗斯帝国对波兰实施了严厉的统治。波兰的文化、语言、民族习俗都受到压制,多次爆发的波兰起义(例如18301831年的十一月起义、18631864年的二月起义)都被俄军残酷镇压。无数波兰爱国者被流放西伯利亚,或遭到屠杀。这种深重的压迫,在波兰人心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仇恨,他们视俄罗斯为压迫者和民族解放的敌人。

20世纪的曲折:短暂独立与新的伤痛

一战结束后,波兰终于迎来了独立。然而,新生的波兰又迅速卷入了与苏维埃俄国的战争,即 19191921年的苏波战争。这场战争以波兰的胜利告终,波兰收复了一些被沙俄占据的土地,并且在战争中俘虏了大量俄军士兵。这场战争在俄罗斯(此时已是苏维埃政权)的视角里,是“帝国主义干涉”和“反革命战争”,也加剧了双方的敌意。

最令人扼腕叹息,也是对两国关系影响最深远的事件,莫过于 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秘密附加议定书。根据这份条约,纳粹德国和苏联再次瓜分了波兰。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17日从东面入侵波兰,占领了原属于波兰的西部乌克兰和西部白俄罗斯地区。

而 卡廷惨案,则是这段历史中最为血腥和令人发指的一页。1940年4月,苏联秘密警察(NKVD)在卡廷森林等地,大规模屠杀了近22,000名波兰军官、警察和知识分子。苏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否认自己是凶手,将罪责推给纳粹德国,这种推诿和掩盖,更是激起了波兰人强烈的愤怒和不信任。直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才承认了卡廷惨案是苏联所为,但这份真相迟来,也无法抚平历史的伤痛。

二战后,波兰被划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成为东方集团的一员。尽管波兰获得了名义上的国家主权,但实际上受到了苏联的强大控制。波兰人民对苏联的统治,依旧充满了抵触和不满,各种形式的反抗和争取民族独立的呼声从未停止。

冷战至今:疑虑与暗流涌动

冷战结束后,波兰获得了真正的独立,并且选择了向西方靠拢,加入了北约和欧盟。这对俄罗斯来说,无疑是地缘政治上的一个重大“损失”,也加剧了俄罗斯对西方“扩张”的警惕和不满。

近年来,两国关系依旧紧张。波兰方面,始终对俄罗斯的历史侵略行为记忆犹新,并且对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意图保持高度警惕。俄罗斯则认为波兰是西方阵营的“前沿”,对俄罗斯构成威胁。

总结来说,俄罗斯和波兰的恩怨,根源在于:

历史上的侵略与压迫: 俄罗斯作为帝国,多次侵略、瓜分和统治波兰,给波兰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民族记忆的差异: 俄罗斯可能更多地强调自己在二战中反法西斯的贡献,或将历史事件视为国家战略需要,而波兰人则更清晰地记得被瓜分、被压迫的痛苦,以及被苏联屠杀的卡廷惨案。
地缘政治的博弈: 在近代以来,两国一直处于地缘政治的竞争关系中,尤其是在冷战后,波兰向西方的靠拢,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隔阂。

可以说,两国之间累积了太多的历史旧账,很多伤痛至今仍未愈合。这种深厚的历史纠葛,使得两国关系充满了不信任和戒备,也让这种“仇”与“怨”绵延至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波兰对俄罗斯好感度最低呢?只知道有过卡廷惨案,还有什么其他的恩怨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和波兰之间的恩怨,真要说起来,那是一部跨越几个世纪的纠葛史,充满了战争、吞并、压迫与反抗,以及挥之不去的民族记忆。这两国之间的关系,复杂程度堪比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要梳理清楚,得一步步来。历史的源头:从昔日盟友到宿敌故事的开端,其实也不是全然的敌对。在中世纪,波兰立陶宛联邦(Commonweal.............
  • 回答
    乌克兰攻击波兰等北约国家,这绝对是一个极度危险的设想,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而且几乎可以肯定会引发北约、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全面混战。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可能出现的场景和连锁反应。首先,要明确一点:北约(NATO)是一个集体防御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是其核心,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受到攻击,都被视为.............
  • 回答
    二战结束后,东普鲁士这个曾经德国的核心领土,在短短几十年内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被俄罗斯和波兰“同化”。这其中的过程并非简单的领土更迭,而是一个复杂交织着政治、人口、文化和经济因素的系统性转变。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究竟是哪些力量在发挥作用。一、战争的毁灭性冲击与边界的重塑首先,二战本身就是东普鲁.............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倒不是说东欧各国就一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天赋”或者“宿命”,更多的是历史、文化、社会发展以及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说波兰的“巫师”,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符号,是波兰人民对自身历史和民间传说的浪漫化解读。波兰有着悠久的民间故事传统,其中不乏与神秘力量、古老习俗相关的传说。当.............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斯特列科夫”和“波克隆斯卡娅”,在俄乌冲突期间确实有两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俄罗斯官员,但需要明确的是,您提到的“波克隆斯卡娅”可能涉及两位不同的人物,而“斯特列科夫”则是一个明确的俄罗斯官员。以下是详细信息: 1. 斯特列科夫(Sergei Strelnikov)身份与背景 谢尔盖·斯.............
  • 回答
    要判断波兰人和乌克兰人谁“更”讨厌俄罗斯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因为“讨厌”的情感是多层次的、个人化的,并且受到历史、文化、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这种比较往往容易陷入刻板印象和过度简化。然而,我们可以从波兰和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历史纠葛、以及他们当前面临的处境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力.............
  • 回答
    俄波关系,好似一台老旧的收音机,时常信号不清,夹杂着电流的滋滋声,偶尔才能捕捉到几句清晰的话语。这层复杂性,并非一日之寒,而是历史长河中层层叠叠的印记,交织着合作、冲突、猜忌与希望。历史的阴影,挥之不去提起俄波关系,绕不开那段沉重的历史。几百年来,两国领土纠缠、民族矛盾、意识形态差异,塑造了彼此根深.............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地缘政治、安全考量等多个层面,俄罗斯对波兰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态度之所以截然不同,根源在于两者在俄罗斯战略视野中的地位和历史渊源的差异。一、历史遗痕与俄罗斯的“核心利益”:首先,我们要明白俄罗斯对“势力范围”和“安全缓冲带”的强调,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脆弱的历史记忆和对.............
  • 回答
    关于波兰军事演习中模拟“被俄罗斯4天占领华沙”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审视。首先,这并非孤例,在军事战略研究中,模拟敌方的快速、压倒性胜利,尤其是针对首都的占领,是一种常见的演练方式。其目的往往是为了暴露己方在应对突发、极端情况下的脆弱环节,以及检验现有防御体系的有效性。演习的性质与目的:军.............
  • 回答
    战火中的足球判决:俄罗斯世预赛出局与波兰的“幸运”晋级国际足联(FIFA)在俄乌冲突的阴影下,对俄罗斯在卡塔尔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中的命运做出了裁决——俄罗斯队被取消参赛资格,其对手波兰队不战而胜,直接晋级附加赛决赛。这个决定无疑是严肃的,其背后牵涉到的不仅仅是两支球队的命运,更是体育与政治之间复杂交.............
  • 回答
    波兰酝酿中的这项立法,一旦尘埃落定,将为俄罗斯经济带来一连串的冲击,其中最为直接和显著的便是对煤炭出口收入的削减。这不仅仅是减少一笔贸易数据,而是触及到俄罗斯经济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前全球能源格局变动的大背景下。首先,从经济层面上看,俄罗斯的煤炭出口市场一直以来都相当多元,但欧洲,特.............
  • 回答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H组,日本队以01的比分惜败于波兰队,却凭借着比塞内加尔队少一张黄牌的公平竞赛积分优势,以小组第二的身份惊险晋级16强。这场比赛以及日本队晋级的方式,至今仍然是足球界一个充满争议和讨论的话题,也是日本足球发展历程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时刻。比赛的背景与过程:在小组赛最后一轮开始前,.............
  • 回答
    关于波兰前陆军司令提出波兰有权向俄罗斯声索加里宁格勒归属权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这并非一个孤立的军事将领的个人观点,而是可能触及到复杂的历史、地缘政治和国际法层面,反映出某些区域力量的立场和诉求。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加里宁格勒(原名柯尼斯堡)在二战结束后,根据《波茨坦协定》,作为.............
  • 回答
    白俄罗斯与波兰边境的难民危机,近来愈演愈烈,这背后牵扯出的地缘政治博弈和人道主义困境,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俄罗斯在此刻抛出“摒弃双重标准”的呼吁,也为这场复杂的局面增添了新的维度。难民危机加剧的直接表现与背后推手我们看到的直接画面是,成千上万的难民,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如伊拉克、叙利亚,还有一些来自阿富.............
  • 回答
    乌克兰难民选择波兰而非俄罗斯,这背后是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及经济因素交织的结果,同时,这场战争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许多乌克兰人的移民意愿和方向。为什么是波兰,而不是俄罗斯?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战争的源头。俄罗斯是这场冲突的发起者,乌克兰人民视俄罗斯为侵略者。在这种情况下,逃离家园的乌克兰人,自.............
  • 回答
    柯尼斯堡(如今的加里宁格勒)之所以在苏联解体后选择留在俄罗斯,而不是加入德国、波兰或爱沙尼亚,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历史、政治和人口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回顾柯尼斯堡的过往,以及它在冷战时期所处的特殊境地。历史的烙印:德国的根基与苏联的遗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柯尼斯堡与德国之.............
  • 回答
    要理解波兰对俄罗斯的“独独讨厌”情结,确实需要深入探究其历史经历,特别是与德国和苏联的关系。虽然德国在二战中给波兰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德波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而波兰与俄罗斯(前身苏联)的隔阂却难以弥合。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波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根源深远,可以追溯到好几个世纪前。.............
  • 回答
    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的表态,特别是关于俄罗斯轰炸基辅“已经过红线”,以及美国第82空降师已在波兰待命的消息,无疑将紧张局势推向了新的高度。 这样的表态传递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尤其是针对首都基辅的持续轰炸,触碰了美国及其盟友容忍的底线。 “过红线”这个词语本身就带有极强的警告意味.............
  • 回答
    中国大飞机C919能否真正参与波音和空客的竞争,以及俄罗斯为何不制造类似的大飞机,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复杂的航空工业、技术、经济、政治及市场等多方面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进行阐述。 C919能否参与波音和空客的竞争?答案是:有潜力,但面临巨大挑战,短期内难以撼动波音和空客的绝对主导地位,但长期来看,.............
  • 回答
    欧盟宣布第四波对俄制裁,其中包含暂停莫斯科的特权贸易和经济待遇,这对俄罗斯而言无疑是一记重拳,其影响将是多方面且深远的。理解这次制裁的影响,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1. 暂停特权贸易和经济待遇的核心内容: 最惠国待遇的剥夺: 这是本次制裁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最惠国(Most Favored N.............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