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按照秦时的律法,杀人拿头即可晋升爵位,那么会不会导致爵位的泛滥,另外,能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当上将军等?

回答
秦朝的爵位制度,尤其是以“斩首”作为晋升的直接依据,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制度设计。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这种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它能否让你一步登天成为将军。

首先,关于“爵位的泛滥”这个问题。秦朝的爵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十等爵”,是从“不更”到“彻侯”这样一个序列。爵位的核心功能是划分社会等级,授予相应的政治、经济、法律上的特权。那么,仅仅以“杀人拿头”来晋升,是否会导致爵位泛滥呢?

从理论上讲,如果“杀人拿头”是晋升爵位的唯一或主要途径,那么的确有泛滥的风险。毕竟,战争是秦国强大的基石,战场上士兵为了保命或者立功,自然会尽可能地斩杀敌人。如果每一次斩杀都能直接转化为爵位的提升,那么大量士兵会因为战功而获得爵位。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秦朝制度的复杂性。首先,秦朝虽然以军功为重要依据,但并非所有爵位都是通过“斩首”这一种方式获得的。秦朝的爵位体系是建立在军功、赋税、劳役等多种社会贡献的基础之上的,虽然军功尤其受到重视,特别是“斩首”作为军功的一种量化标准,但它不是唯一的标准。例如,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缴纳大量粮食或提供劳役,也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爵位认可。

更关键的是,秦朝的爵位,尤其是高级爵位,并非简单地“有多少杀敌数量就晋升多少级”。虽然“斩首”是量化军功的重要指标,但升迁往往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和“累积”。这意味着,你可能需要积累相当数量的“首级”,才能达到某个特定的爵位等级。同时,不同级别的爵位对“首级”的数量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虽然“杀人拿头”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晋升方式,但它背后依然有一套相对严密的军功评估体系在支撑。

再者,秦朝的爵位制度,特别是面向普通士兵的低级爵位,或许确实会因为战争的频繁而有相对较多的获取者。你可以想象,一个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屡斩获敌将首级的普通士兵,他获得“二级爵”“三级爵”的“公士”“上造”等爵位,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些低级爵位,更多的是赋予一些基本的社会特权,比如免除部分徭役,拥有一些小的田地,在法律上获得一些优待等等。

那么,能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当上将军呢?这就需要更深入的分析了。

“将军”在秦朝,并非一个简单的爵位,而更像是一个军职官衔。虽然爵位与官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爵位代表的是你在社会中的等级和享有的权利,而官职则代表你在官僚体系中的具体职位和权力。

理论上,如果你能够通过“杀人拿头”积累了足够高的军功,达到了非常高的爵位,比如“彻侯”,那么这会为你担任高级军职,比如“将军”,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秦朝非常重视军功,拥有高爵位往往意味着你在军事上表现突出,并且获得了国家的高度认可。

但是,担任“将军”这样的高级军职,除了军功和爵位之外,还需要具备其他重要的素质和条件。

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 “将军”不仅需要勇猛,更需要战略眼光、战术部署、兵法韬略以及指挥千军万马的能力。这些能力并非仅仅通过“杀人拿头”就能直接获得的。一个在战场上能斩杀敌人的勇士,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统帅。
政治背景和人脉关系: 在任何时代,尤其是在古代,政治背景和人脉关系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便你有再高的军功,如果没有得到朝廷内部有影响力人物的赏识和举荐,或者你的家族没有一定的政治资本,想要一步登天成为一方主将,也是非常困难的。秦始皇虽然看重军功,但并非完全排斥其他因素。
年龄和经验: 成为将军通常需要经过多年的军事历练和积累,并且在军中担任过不同的职务。一个刚从普通士兵晋升到高爵位的人,即便杀敌无数,也可能因为缺乏必要的经验和年龄上的劣势,而无法立即担任将军这样的高级职务。
特殊的历史机遇: 有时候,成为将军也需要抓住历史的机遇。比如在国家危难之际,一个具有卓越才能的人,即使出身不高,也可能因为表现突出而被破格提拔。

因此,可以说,通过“杀人拿头”积累军功,是成为将军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但它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它为你打开了晋升的大门,让你有机会进入更高级别的军事指挥序列,并且在军功评定中占据优势。但是,最终能否成为一名真正的“将军”,还需要你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良好的政治嗅觉、丰富的实战经验,并且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

总结来说,秦朝以“斩首”作为晋升爵位的核心制度,确实可能在低级爵位上导致一定程度的“泛滥”,因为战争的频繁和士兵的英勇作战,使得普通士兵有更多机会获得基础的社会特权。但这种制度背后有着更复杂的评定体系,并非完全失控。至于成为“将军”这样的高级军职,高额的军功(以“斩首”为代表)是重要的敲门砖,但更关键的是需要具备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政治上的支持以及丰富的实战经验。简单地说,杀人拿头可以让你获得荣誉和特权,甚至让你有机会进入将军的候选名单,但最终是否能成为将军,还需要看你的综合实力和运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级军功是累进的,一个头升一级只适用于0到4级的纯新手,士兵以上升到军官了,军功就不这么算人头了,有其他要求。


首级军功最艹的地方 是要扣减掉己方人头,

一伍有五个人,其中一个战死,其余四人就全部有罪,想免罪 就要每人至少拿一个人头才能保命,想升级进爵 就得再额外拿一个,

而如果你有两个同伴战死,就是拿两个人头保命,三个人头升级。

也就是说一个小兵最倒霉的情况下,你一仗打完,不仅没升级,还特么倒欠国家四个头……


这个惩罚越往上越离谱,

五人队的伍长,一仗如果没斩获 就直接自己被斩首,

也就是还没上场 就把自己的项上人头赊给国家了,不拿到对方人头 自己就得死。


百人将,同样 交白卷等于自己死,

另外上场就倒欠33个头,拿够33人头后的盈余才是你的军功,

己方士兵如果死人、逃跑、违纪等等,通通倒欠到你账上,如果本队战损过大,更会被判重罪。

越往上,升级更难,惩罚更大。


除了军功本身外,秦法罪名极多,大声喧哗 不讲卫生 随地大小便等等等等,总有一款适合你,都会被惩罚,罚款、挨打、之后还要倒扣军功,还要亲戚邻居连坐,一个不注意 稀里哗啦又给你扣成负数了。


小兵想升级到将军?你得全场自己不能死、同伴不能死、手下不能死、全家邻居亲戚都不能有任何违法,同时还得十年如一日的狂打胜仗 每战都成千上万的斩获敌人的人头……尼玛当我是战神下凡啊?

一套组合拳下来,爵位不太可能泛滥,人人倒欠国家一屁股人头债 倒是有可能……

user avatar

不能,没有人从普通士兵杀到上将军。

你只看到秦人杀人取人头可以升爵,但是没有看到失职时降爵有多恐怖。也许秦人士兵也是那么蠢吧……一个10人队伍里如果有一人死亡或者逃跑,那么所有人包括头都要受到处罚。大概每死一个或者逃一个,工头要扣一个人头,其他士兵也有连坐扣相应的军功,如果用现代数学的角度来看,秦王只赚不赔,就是个非法传销。如果一万军队出征死了一千人,那么你们要杀数倍的敌人人才够本,你还能赚秦王的呢?但从个体来看,你很能打能升到50人队长基本顶了,因为后面的不光要看你个人单打独斗还要照顾手下不死人不跑人,手下死一个或者跑一个你扣出翔来。当然你手下杀一个你也能获还有一场战斗最多给你记五个人头,多的不计入,极少有人能从普通士兵杀上去了,因而50人长是士兵晋升的极限了。反正极少超过这个。管辖50名士?基本要考验你训练士兵团结协作能力。不死人不跑人很难,因而老是亏给秦王的秦兵,喜欢白起,因为打赢了却不够本,白起带头刷军功屠城拉够本。白起带兵基本稳赚。不赚就屠,士气高涨。

低级爵位算较多。遇上白起你就高兴行了。长平之战多少人狂喜?职位往上扣得多,手下越多死得多扣得多,直接把你扣出翔来。你可以想象邯郸之战多少人直播吃?。一人逃跑全连受罪,一人战死全连扣钱,这确实可以使人们不轻易逃跑,更多地团结作战保护队友,秦的崛起并不单纯是军功制的,工兵制也是很重要的。制作的兵器必须要刻上制作者的名字,出现问题制作者要枪毙的。因而秦的所有兵器都是质量上乘的。即使你每一件兵器都做的很优良也只是免于死罪而已,秦的这套并不会使士兵发迹,只是让你不敢跑不敢自私。不敢制作不合格的兵器而已。说白了就像有人拿着刀在后面喊后退就砍脑袋这种驱使牲口的作用。

一些人说秦王土地多随便给,这是很荒谬的,自古以来因土地兼并灭亡的朝代比比皆是,土地并不能随便乱给的,蛮荒之地给你千亩也种不出东西来,这是历史地理生物常识,还有攻占敌国土地就能将敌国土地分给士兵?你先把占领的敌国城里的人全杀了分地?那占领的是一块空地?战争除了要土地还有人口,大规模屠杀秦王就是亏本。占个空城自身还死几千人。还需要迁徒人口过去,使基本盘关中人口空虚,将基本盘人口至于焦灼的战区,很差劲,只能少量分配新占领地的耕地。不是随便什么地都能当耕地的。现在不是有个十几亿的耕地红线?认为耕地无限是很可笑的。缺乏常识。还有并没有所谓精准计算多次测试,严刻薄就行了。古人会数学你搞笑吧?因为无知所以刻薄严即可解决收支出入问题。苛政向来如此,用不着科学,蛮即可。怎么蛮?给你一块钱能活一天,会不会太逍遥了?可我算不出给多少才能准确?那就0.8块一天吧。抠就行了。刻薄。准保险反正你就牲口。

从前就有人很生动地形容秦,赞美秦始皇你只是个合格的人民,但是只要骂一句你马上去世。赞美是你的份内事。不死便是秦王之德。秦国之内只有贵族和牲口。后人均言秦亡于苛政。偷只鸡直接砍手。晚上都宵禁,发现有人夜间外出你好玩了。也许四肢不见了一支。他只是精致的军国主义而已。采用酷刑恐吓百姓而已。让百姓都听话服从,愚民之策是商鞅之要义。愚民本就备受商鞅推崇,其作品里就不停提及愚民之奥义和重要。甚至到了国之根本。这就是非法传销。一个百夫长仅仅因为邻居夜间外出连坐便扣了你一翔。还附送你一个少了条腿的邻居。这样的机制也注定在秦统一天下后很快便灭亡了。因为士兵再也无法凭战功晋级,且随着时间推移很多功勋之人被扣成翔了。爵爷扣成翔,无法立军功抵过。你这个百夫长带一群兵去守边境,结果道路出了问题,迟了一天,然后士兵被贬为刑徒,而你军功被扣来抵过…………而没有战争了,你只有被扣的份了。无论是行伍还是日常生活中连坐各种各样的问题扣得你哭。百夫长扣成士兵甚至刑徒也是有的,

安德的游戏

user avatar

想多了,《商君书》中说:“王者刑九赏一,强国刑七赏三,削国刑五赏五。”

也就是说,要想国家强盛,就需要制造七个刑徒才能奖赏三个人;如果要建成王者之国,就需要制造九个刑徒才能奖赏一个人。

秦国怎么说也是个强国吧,也就是说,当你在前线杀出三个人头的时候,后方至少要七个人被治罪才能平衡。你这三个人头的功劳,要么去抵偿亲人的罪过,要么给自己留着抵罪。如果运气好,你的家族和你一直没有人犯罪也没关系,那些罪人的无偿劳动和罚没的家产足够奖赏你了,还能弄出四成利润来。

您要是问如果大家都谨守法令,没有人犯罪怎么办?太好办了!

你说不说话?说话就行!你总有说错话的时候,身边也总有随之准备告发的人。您又问:我不说错话不行吗?不行,说错话的标准年年变,就等着你往坑里跳。

即便是逼急了变哑巴也没关系,还有完不成任务和株连等着你呢!没事儿就让你上缴粮食、甲胄、兵器。。。完不成就是罪!你不犯罪你家族有人犯罪呀!你们村有人犯罪呀!你路上碰到打架的,只要看见了没阻止也是罪!要是去阻止呢?谁知道你是去阻止还是去打架!治罪!

所以呀!当没有仗可打没有人头抵罪的时候,秦法就很快把天人一半人都变成囚徒了。如果不是后来起义了,很可能出现一个全民罪犯的美好时代。

user avatar

这是秦国海量专家精确计算过的,怎么会泛滥。

商君的军功爵制度,是与时俱进的,是不断细化的。一开始没有规定那么细,大伙儿都是摸着人头算爵位。数着数着,发现了很多问题。之后,才逐渐完备。

对寻常小兵来说,一首一级,很简单。

但如果你业务精熟,又足够好运,积功升到一定职位之后,爵位的衡量标准就变了。

不再以你自己砍头的数量计算,而是按照你麾下的全部小兵砍头的总数计算。

百人将,斩首三十三颗才能论功。一军之将,野战斩首两千以上、攻城斩首八千以上才能论功。并且要扣除己方的伤亡(盈论)。

只有你所在部队的砍头数量达标,你才可能被授爵。也就是说,部门绩效与个人绩效是挂钩的。这就避免了士兵为了争抢人头不服从大局。

并且战场之上,生死无常。哪有一直砍人不被砍的小兵,又哪有常胜不败的将军?六国军队又不是猪。话说回来,就算是六万头猪,砍急了也能突死几个屠夫。

所以从统计学上看,砍头数量必然服从正态分布,0-1颗是绝大多数,越往上越少。大多数小兵倒在了上造的路上,至死也不过是个公士。

所以白起受戮,秦人冤之。一方面确实是白起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另一方面,战胜才能得爵,秦国的士兵都想跟着白起这样的将领。

对国家来说,不过几亩地而已,土地到处都是,值钱的是人口。几亩地换一个敌国士兵,国家稳赚不赔。

你要是天赋异禀,败帝王,斗苍天,杀光六国已成仙,那就给你个大良造、关内侯,又有何不可?

反正要搞死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终秦之世,虽然军功爵制大体上是按规定执行的,但早已不是商君之法了。昭襄王时代,无寸功而封侯的不知凡几,有些还是楚国籍。你拿商君之法约束宣太后?商君的法,我太后就不能修改吗?

对中下层官兵而言,军功爵确实是晋升的唯一途径。对高级军官而言,光搞业务已经收效甚微了。对白起这种已经接近决策层的人物而言,讲政治才是第一位的。

守着商君之法,商君之法还重农抑商呢,吕不韦以商人封君,又有谁敢说三道四。

听秦王的话,这才是商君思想活的灵魂。

user avatar

这个在制度上已经限制住了

秦汉二十等爵, 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第八级爵以下称为民爵,以上为官爵,普通吏民获爵不得超出第八级公乘爵,超过需要转让。


以下引《商君书》:

“爵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其战也,五人来簿为伍,一人羽而轻其四人,能人得一首则复。”五人小队如果死一个人就有罪,必须四个人每人得一首级才免罪,得不到就必须爵位抵罪。在此基础上再获得首级才能晋爵。这个是士兵获爵的难度。

士兵爵位积累够多了就可以当小军官了,此时考验的不是个人勇武而是团队作战能力。

“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军官需要每次打战自己的队伍都能获得首级,不然有罪。一个百人队获得33个首级就盈论,军官可以获爵一级。(实际操作里,屯与百人队不能战亡太多人,特别是汉代兵损太大也有罪)

再往上的军官是五百主、二五百主、县令(秩六百石到千石)、国尉、将。这些都是中高级军官,爵位在官大夫以上,坑位有限,升爵要求更苛刻。

“能攻城围邑斩首八千已上,则盈论;野战斩首二千,则盈论;吏自操及校以上大将尽赏。”即爵位到一定程度,只有所在军队每次都能盈论才能升爵,否则就要原地踏步,要是吃了败战还有罪。


综上,一个运气好总打胜仗的士伍,自入伍起,砍到4个首级,升爵到不更;当上小军官,打了两仗全胜,所在百人队死伤不多,两次共获首级66个,升到官大夫,成为军队中层;所在军队野战超神,连胜八战,共斩首16000级,或者拔城超神,拔八城,斩首64000,如此,升爵右更,当上了最低等级的将军。所以,一将功成万骨枯。理论上,按照木兰辞的说法,至少得“从军十二年”才能当上将军。

当然还可以继续往上升爵,再打六仗,共野战斩首12000或拔城斩首48000,可以封彻候了。一生中至少打了14次大胜仗,拓土千里,封侯不奇怪。

彻候再往上就是积累封户了。

一个战场新丁,或勇武,或知兵,家世清白,朝中有人支持,有个二三十年当上将军是可能的。

但是,如果遇到李广的情况,战争太少,运气太差,想封侯确实很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