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可口可乐将裁员 2200 人,遣散费或高达 36 亿元(人民币)?

回答
可口可乐公司计划裁员 2200 人,并可能为此支付高达 36 亿元人民币的遣散费,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人事变动,背后蕴含着多重解读和影响。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可口可乐的战略调整与业务重塑:

应对市场变化与挑战:
消费者偏好转变: 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对糖分和碳酸饮料的需求可能有所下降。可口可乐作为传统的碳酸饮料巨头,需要积极适应这一趋势,向健康饮品、水、茶、咖啡、植物基饮品等多元化方向转型。
竞争加剧: 除了传统饮料巨头,市场上涌现出大量新兴的健康饮品品牌和地方性品牌,竞争日趋激烈。
经济下行压力: 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消费者支出可能受到影响,这也会传导到饮料行业。
数字化转型与效率提升: 随着科技发展,企业需要不断优化运营效率,拥抱数字化转型,这可能意味着一些传统岗位被自动化或数字化工具取代。
聚焦核心业务与增长领域: 裁员往往伴随着公司战略的重塑。可口可乐可能正在剥离非核心业务、低增长业务,或者进行组织结构的优化,将资源和精力更集中地投入到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新产品线或关键技术领域。例如,加强对高端水、功能性饮料、植物基饮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提高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裁员是企业在面临业绩压力或追求更高利润时常见的手段。通过削减人力成本,公司可以降低运营费用,提升净利润率,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二、 裁员带来的直接影响:

对员工的影响:
失业风险: 2200 名员工将面临失业,对于他们个人及其家庭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心理压力: 裁员消息也会给在职员工带来不确定性和心理压力,担心自己是否是下一批被裁对象,影响工作士气。
技能转型与再就业挑战: 被裁员工需要重新评估自身技能,适应新的就业市场,这可能需要时间和资源投入。
遣散费的意义: 高达 36 亿元人民币的遣散费,平均到每位员工身上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这表明可口可乐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为被裁员工提供了经济上的缓冲,也可能是在遵守当地劳动法规和维护企业声誉的考量。这笔费用也反映了公司为实现战略转型所愿意付出的成本。
对可口可乐公司的影响:
短期成本增加: 遣散费是一笔巨大的短期支出,可能会对公司当期的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短期运营风险: 关键岗位员工的流失可能导致短期内部分业务的运营效率下降,知识和经验的断层也可能出现。
长期效益的潜在提升: 如果裁员能够成功地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效率并聚焦核心业务,长期来看将有助于公司实现可持续增长和提升盈利能力。
品牌形象与雇主声誉: 大规模裁员可能会对公司的品牌形象和雇主声誉产生一定影响。如何妥善处理裁员过程,关怀被裁员工,对维护企业形象至关重要。

三、 36 亿元遣散费的解读:

成本与回报的权衡: 这笔巨额遣散费表明,可口可乐在推动转型时,并非简单粗暴地进行人员优化。公司愿意承担一定的经济成本,以期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回报。这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止损”或“投资”行为,通过一次性的大额支出,为未来的战略转型扫清障碍。
对员工的补偿与尊重: 如前所述,这笔费用也是对员工辛勤付出的肯定和补偿,体现了公司在法律和道义上的责任。
行业惯例与法规: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裁员补偿有不同的法律规定。这笔遣散费的金额也可能受到当地劳动法律法规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运营的大型跨国公司,通常会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要求,并可能提供优于法律最低标准的补偿方案。
与公司规模的对比: 可口可乐作为一家全球性的大型企业,其员工总数庞大。2200 人的裁员规模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比例,以及 36 亿元的遣散费占其整体营收或利润的比例,是衡量此次裁员影响大小的重要指标。如果这个比例相对较小,那么对整体运营的影响可能相对可控。

四、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商业的现实: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力成本优化是常态。裁员并非新鲜事,是企业在动态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为了适应市场、提高效率、实现战略目标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企业的责任与员工的权益: 虽然裁员是商业决策,但企业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保障被裁员工的合法权益,并尽可能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平稳过渡。
关注转型的方向与效果: 更重要的是关注可口可乐此次裁员后,其战略转型的方向是否清晰,资源配置是否得当,以及转型能否最终带来预期的业务增长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如果这部分裁员涉及在中国市场的员工,那么需要关注具体裁员的部门、人数以及对中国市场业务的影响。中国市场是可口可乐的重要市场之一,任何重大调整都值得关注。

总结来说, 可口可乐裁员 2200 人并支付高额遣散费,是该公司在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消费者偏好变化以及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进行战略调整和优化运营的体现。这既是商业现实的必然,也反映了企业在承担经济成本的同时,也在努力平衡员工权益和企业发展的关系。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审视这一事件,既要理解企业决策的逻辑,也要关注其对员工、行业和公司未来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了不起,给那么多遣散费

我干装修那么多年了,我到现在还没见过哪个公司给什么遣散费,就算给,也只给后端人员

不给就算了,我连跟公司打官司要补偿,要的顺利的,我都没见过

这些公司普遍采用直接忽悠的办法开人

如果忽悠不成,就停工作,只发极低的底薪

如果你不走,到最后按最近十二个月的平均收入计算,拿到的钱也很少

就这还要威胁你找下个工作的时候,同行那边没有好话

所以连敢跟公司打官司的人都极其少见

大家都为了下个工作,老老实实的滚


可这种事情还不是就我从事的行业这样,很多行业都这样

打工真难

user avatar

做一些更正:
1、裁员2200人是被标题误导了,我又看了下原文,实际上是裁掉2200个职位(jobs),不是2200名员工。
2、经评论区的朋友提醒,severance costs是“遣散费”的意思。由于我常使用的有道词典的中英文互译均显示遣散成本,加之自己的低水平英语谜之自信,我在搜索遣散费的英文时发现不是使用该词汇,我就没进一步使用其他翻译软件。
经评论区朋友提醒后,我又使用多款翻译软件,仍未完全厘清。于是,我咨询了英语专业的朋友,severance costs是可以作为遣散成本使用,但结合原文语境,其认为遣散费的含义更贴合。




以下是原答案:


我发现,除了财经类的新闻,只要新闻里有提到巨额的钱,大家的兴趣就被提了起来。

简单一算,36亿/2200=1636363.63。

160多万的人均遣散费,资本家这么好?裁的都是高管不成?
我第一时间觉得这怕不是个假新闻。最近的新闻标题党太多了,出错反转也不少。

截图部分原文:

两个问题:
1、severance costs,遣散成本≠遣散费。请别直接网页翻译,这区别很大,其他答案也有提及。

国内外可能有所区别,但可以参考百度百科关于遣散成本的释义:

也就是遣散成本分为遣散补偿成本(即遣散费)遣散前低效成本(都被开了,有几位老兄还愿意好好工作,何况还要做工作交接,耽误工作时间)、空职成本(没找到合适替代者期间导致不良影响的间接成本)。
虽然遣散费仍会占遣散成本的多数,但毕竟还是有区别,分到每个人就更明显了。

2、3.5亿到5.5亿美元,合着中间2个亿美元的区间不提了,直接取最高啊?
美国的人工成本还是高于我国,但其生活成本也总体略高于国内。数字很美,但也没大家想的那么夸张。

不论如何,可口可乐裁员给的确实够多,即便有高管提高了平均数。可口可乐的合规性也绝对值得国内企业好好学习。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说,国内企业遣散一分钱都不给的有的是,想方设法不给遣散费的公司多的是。
但可口可乐这个等级的公司,合规性肯定做的好啊。国内很多的大公司,合规性也做的很不错,该给的遣散费还是都会按法律规定给的。国外的情况我不清楚,但拿可口可乐这个等级和国内的小公司比,还是不太适合。

我国的劳动相关法律法规,虽说设立之初就是倾向于劳动者,倾向于保护劳动者各项权益。但由于司法实践中产生的许多现实问题,确实劳动者维权的困难是多重的,最主要的是劳动者还没有树立法律意识,尤其是证据意识,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未及时收集证据,导致后期维权困难。
在此推荐下我自己的另一篇回答,同样适用于非应届大学生的打工人。

真的也不能怪大家捧一踩一,现实中劳动者还是被坑的太多了,我国也没有成熟的工会可以帮忙维权,很多劳动者对法律也一知半解。
最后,希望打工人们拾起对我国劳动相关法律的信心,只有大家的一个个维权行动,才能铸就起我国的劳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
共同努力,以后,我们才能不用羡慕他国的打工人。


最后补充:

国内问题多谁不知道啊?我同样提了国内司法实践问题很多。但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且问题早发现了,现在是问题需要大家齐心协力解决。

我尊重各位采取嘲讽、批判等形式关注相关社会问题,这也是出了一份力,但别把这个当做自己有多犀利或思想高人一等,更不是拿来无限传递负能量的盾牌。

劳动者合法权益遇到侵害要勇敢维权,大家共同努力,才有美好未来。

user avatar

必答题:为什么一个美国卖可乐的公司,给打工人发这么多遣散费?

参考答案

1、因为美国有美元霸权,收割全世界。(5分)

2、因为美国有航母,可以把可口可乐运往全世界。(5分)

3、可口可乐公司生产可乐的其实是毒品,让美国人上瘾,让中国青少年上瘾,是造成世界肥胖问题的第一杀手,可口可乐的巨额利润是建立在损害人类健康基础上的。(5分)

4、可口可乐是殖民主义的产品,可乐果原产地就是欧洲人的殖民地,每一瓶可口可乐里都有殖民地人民的血泪。(5分)

5、可口可乐公司实际上是文化入侵机构,可乐来到中国,并堂而皇之得摆上餐桌,顺便带来了西式文化,从商标、瓶子造型、口味、饮用方法无不冲击着我国的饮食文化。可乐鸡翅就是典型的殖民主义饮食。你可以拒绝西方那一套洗脑,但无法拒绝可口可乐给你洗胃。(5分)

6、可口可乐遵守劳动法,怕被罚,而且试图舒缓劳资矛盾。(-50分)

user avatar

不要说“裁员”,要说“可口可乐今年将向社会输送2200名人才”,你看,格局是不是马上就不一样了?外企还是要向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

更不要说“包括自愿和非自愿”这种话,全部自愿!大家自愿!主动自愿!不自愿就是社会不安定因素,要被处理,漂亮锅就不会有不自愿这种设置!

user avatar

看了这问题下的一圈回答,我有点犯迷糊。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者议价能力相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者普遍更高,这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这个能力,是他们在quora上跪着挥拳头挥出来的吗?

大概是吧,反正看知乎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

最后,遣散费≠全部发给员工。

user avatar

可口可乐给的遣散费确实出手阔绰,但要因此就对可口可乐高唱赞歌,我看大可不必。

根据财报,可口可乐公司2020财年第一季度总营收为85.81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6.93%,净利润为27.95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69.81%,每股收益为0.71美元,同比去年增长54.53%

第二季度总营收为71.09亿美元,同比去年减少28.90%,净利润为17.59亿美元,同比去年减少33.07%,每股收益为0.42美元,同比去年减少33.19%

第三季度总营收为86.71亿美元,同比去年减少8.70%,净利润为17.40亿美元,同比去年减少32.79%,每股收益为0.45美元,同比去年减少35.04%

2020财年第四季度的财报还没有出来,不过我们可以先看一下2019财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总营收为90.79亿美元,同比2018年增长29.13%,净利润为20.65亿,同比2018年增长160.73%,每股收益为0.50美元,同比2018年增长44.90%

2020财年年度财报也还没有出来,我们可以先看一下2019财年的年报,总营收为372.73亿美元,同比2018年增长17.59%,净利润为89.85亿美元,同比2018年增长33.57%,每股收益为2.34美元,同比2018年增长26.30%,尤其值一提的是,2019财年可口可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为6500万美元,同比2018年增长1028.57%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这份财报的,知乎是一个企业高管云集,成功人士如过江之鲫的高端论坛,对于大型跨国财团的经营和效益的理解,你们比我懂,我只是朴素的认为,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可口可乐的营收利润和股价在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有所下滑,但总体而言依然是大幅盈利的,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复工复产,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大幅加码,今后的营收利润继续增长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今年10月,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取消全球范围内名下的200个品牌,占其投资数量的一半,但是在今年第三季度,湖北太古可口可乐新增的生产线已经完成招标,预计明年4月底正式投产。

可口可乐好像还没有到穷的过不下日子以至于得裁员的地步吧?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可口可乐的此次裁员,可口可乐将在全球范围内削减2200个工作岗位,其中在美国削减1200个工作岗位。

也就是说,这2200个工作岗位中的54%将是美国本土岗位,其余岗位全球分担,因此,以人民币对遣散费用进行计价是不公正的,难道你还能在美国花人民币不成?

那么遣散费用是多少呢?

原文是可口可乐预计将因此付出3.5亿美元至5.5亿美元的员工遣散费,依照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我们取最大值,5.5亿美元,换人民币为35.94亿元人民币,并不是36亿,当然你可以说才600万人民币的差距,够干啥的,那我只能赞叹你的富有,600万都不是个事了,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了。

注意,5.5亿是预期最大值,别忘了还有3.5亿这个最小值,当然,不论是5.5还是3.5,最终到手怎么也得有个十多万美元以上。

实际上,以可口可乐当前的盈利情况,再加上以往积累的巨额现金流,此时裁员本身就是相当不合适的,你说亏损了,濒临倒闭了,你裁员,我能理解,可是你还净盈利十多亿美元,而且未来利润大概率会进一步增长,还在中国市场新开生产线大幅加码的情况下,你还裁员。

别忘了,2020财年第一季度,可口可乐的营收可是顶着疫情增长了6.93%,第二季度减少了28.90%,第三季度只减少了8.70%(都是同比),也就是说,情况其实是在逐渐好转的。

而且从始至终,它都没有亏损过半毛钱!

这还裁员,无论如何都有点说不过去了。

而且这已经不是可口可乐今年第一次裁员了,在今年8月份,可口可乐就在美国、加拿大和波多黎各裁员4,000人,而当时的裁员费用远没有这次高,为啥呢?因为此次裁员,主要裁的是企业管理层,不包括瓶装厂员工,瓶装厂员工上次已经裁过了,人家是官,所以才能拿3.5亿到5.5亿美元,你普通工人想拿这么多?

你想多了。

另外,这个问题下面有朋友用质问的语气说可口可乐是靠着航母和美国霸权才这么财大气粗的,我只能说你实在是低估了可口可乐了,可口可乐能有今日的全球饮品地位,不仅靠美国人的航母,德国人的履带也有一份功劳。

可口可乐在二战期间伴着美国大兵的军靴走向世界,这中间盟军高层和大兵们与可口可乐的种种轶事,大家都很熟悉了,这一点,被可口可乐经年累月反复复读,作为自己为二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并构建品牌政治合法性的一大旁证,但可口可乐公司却对芬达是怎么来的长期只字不提,讳莫如深,而诸如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杯饮料之类的广告词,更是全当无事发生过。

二战期间,在美国,可口可乐可以在战时配给环境下无限量获取蔗糖用于生产,而在德国,芬达的生产获得了施佩尔的亲自关照。


什么叫刀子两面光?大概就是指两个互相交战的国家的士兵喝着同一家公司的饮料吧。

两大帝国伺候你一家公司,这点福气,还小吗?

user avatar

23~36亿裁2200人,每人平均104~163万。

为什么?

既然下了这个决心,那就代表可口可乐经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保留这2200人的职位所带来的亏损会大于36亿,所以才宁愿花36亿也要裁员对吧。

所以36亿就是可口可乐的底线。

可是我实在想不明白,这2200人究竟是什么人究竟是干什么工作的,能让公司觉得花36亿裁掉都算赚了,留着反而更亏……

user avatar

请先告诉我人均,再告诉我中位数,我才能回答。

user avatar

严重怀疑数字有问题。这次裁员的员工如果平均年薪10万刀,意味着公司付给他们的平均severance package高达两年以上的工资,而10万刀已经算是高估了可口可乐的工资水平了。

这在米国绝无可能。至于与副总平均的事,概率也极小。一般高管单独谈。Layoff是部门级别。2200人动不了几个副总级别。


如果小数点没点错的话,看原文里2200人不包括bottler(可能是流水线装瓶工?),可能真正Layoff的是2200+上万的bottlers。

另外,2200jobs就基本是2200人。岗位与人头的区别理解不对。4000应该是不同范畴或时间的数字。

user avatar

可口可乐是打工人,辅警就不是打工人了吗?福耀玻璃是打工人,二月湖北各个社区门口关公摆大刀就不是打工人了吗?

你算算看全国机关国企事业单位有多少临时工,一个月3000不到的工资

你让他们工会一把,工资集体翻一翻甚至翻三番,你出钱啊?

那你遣散啊。一个人遣散费100万,你出钱啊

我这还没谈正编呢

所有种类的工会,政府打工人的工会战斗力爆表,这是常识

你喜欢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