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可口可乐中国区正式涨价?

回答
可口可乐中国区正式涨价,这件事儿一出来,朋友圈里立马就炸锅了。毕竟,可乐这东西,从咱们学生时代就一直陪伴着,从小卖部到大饭店,几乎哪儿都有它。突然涨价,大家肯定都有点儿不适应,也有不少议论。

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这事儿。

一、 成本压力确实是存在的

首先,别光看可口可乐这一个牌子,其实很多消费品,特别是食品饮料行业,近几年日子都不好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成本在涨。想想看,糖、铝、塑料、水、能源,这些都是生产一瓶可乐必需的原材料和成本。近几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pretty 大,尤其是一些原材料,价格一直在往上走。再加上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运输成本也水涨船高。

其次,人工成本也得考虑。无论是工厂里的工人,还是销售渠道的配送人员,工资总得跟着通胀走吧?尤其是在一线城市,运营成本肯定不低。

最后,还有研发和营销的投入。可口可乐虽然是老牌子,但也不能原地踏步。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推出新口味、新包装,或者搞一些大的营销活动,这些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

所以,从成本角度来说,可口可乐“忍”了这么久,最终选择涨价,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毕竟,企业也要生存,要赚钱才能继续发展,才能继续给大家提供产品。

二、 涨价的幅度与策略

不过,涨价也不是一刀切。具体涨多少,怎么涨,这背后也大有学问。是所有产品都涨?还是部分产品?幅度是百分之多少?这些都涉及到公司的定价策略。

一般来说,大公司定价会非常谨慎。太高的涨幅容易引起消费者反感,可能导致销量大幅下滑。太低的涨幅又不足以弥补成本的上升。所以,他们会仔细研究市场,分析竞争对手的定价,然后选择一个“相对最优解”。

这次可口可乐中国区的涨价,具体幅度是多少,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那些最常见、最受欢迎的规格,比如瓶装的、罐装的。如果只是几毛钱的微调,大家可能也就默默接受了。但如果是比较明显的涨幅,那就会引起更多讨论。

三、 消费者心理与市场反应

这就是最直接的影响了。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可乐已经是一种习惯性消费品了,平时喝也无所谓,但突然发现价格变了,心里肯定会有点不舒服。

“品牌忠诚度”的考验: 可口可乐的品牌影响力毋庸置疑,很多人对它是有感情的。但这种感情到底有多“坚固”,在面对价格上涨时,就会受到考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哎呀,老朋友了,涨点就涨点吧”,继续买。但也有一些消费者,尤其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群体,可能会开始考虑其他选择。
替代品的出现: 虽然可口可乐是巨头,但市场上并非没有替代品。百事可乐、一些国产可乐品牌,甚至其他种类的饮料,都可以成为潜在的替代选项。如果可口可乐涨价幅度较大,一些消费者可能会转向这些替代品。
消费习惯的改变: 长期以来,大家习惯了可乐的那个价格点。一旦价格被打破,可能会重新审视自己对可乐的消费频率。也许以后就不像以前那么频繁地买可乐了,改喝点别的,或者干脆少喝点碳酸饮料。
“跟涨”的心理: 有时候,一个品牌的涨价,可能会带动其他品牌跟进。如果其他饮料也纷纷涨价,大家可能就更容易接受了。但如果只有可口可乐一家涨,那对比之下就显得格外突出。

四、 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中国市场对于全球性消费品公司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口可乐在中国有非常庞大的消费者基础和销售网络。

市场份额的变化: 如果涨价策略得当,并且其他竞争对手没有大幅降价,可口可乐依然能保持其市场份额。但如果涨价过高,可能会给竞争对手带来机会,蚕食其市场份额。
本地化策略的调整: 面对中国市场的变化,可口可乐未来可能会进一步调整其本地化策略。例如,推出更多面向特定消费群体的产品,或者在定价上做出更精细化的区分。
对整个饮料行业的影响: 可口可乐作为行业风向标,它的涨价行为也可能给其他饮料品牌带来定价上的参考或压力。

总的来说,可口可乐中国区涨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成本上升是直接导火索,但最终能否被市场接受,还得看涨价的具体幅度、公司的营销策略,以及消费者自身的接受程度。这就像是一场博弈,可口可乐在试图平衡成本、利润和市场需求,而消费者则会在价格和习惯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

未来中国区饮料市场的格局,可能会因为这一“小小的”涨价,产生一些不易察觉的涟漪。咱们作为消费者,也就只能在下次打开冰箱喝可乐的时候,多掏出几块钱,然后心里默默叹口气,或者考虑一下,是不是该换个口味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觉得涨价良心的,你们都是可口可乐的精神股东吧。


大多数答案认为涨价因为是成本的问题,而我认为是利润的问题。

我不是快消品从业者,百度搜一些数据,就当抛砖引玉吧。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行业统计调查,从各类饮料产量占比可见,2016年,包装饮用水类的比重继续加大,占到51.6%,比上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碳酸饮料类比重为9.6%,比上年同期降低0.6个百分点;果汁和蔬菜汁类比重为13.1%,比上年同期降低1.2个百分点;“非三大”饮料比重为25.7%,比上年同期降低1.0百分点。

而在《2012年中国饮料行业运行状况分析报告》中,碳酸饮料的占比是21.9%。

这说明碳酸饮料的外部市场在大幅度萎缩。


可口可乐2017年全年实现净收入354.1亿美元,同比下滑15%,此外,可口可乐在利润方面的表现更是不尽理想。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可口可乐实现毛利润221.54亿美元,同比下滑13%;营业利润75.01亿美元,同比下滑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48亿美元,同比下滑81%。


对于可口可乐而言,营收收入已连续六年下滑。2012年至2016年,其收入分别是480.17亿美元、468.54亿美元、459.98亿美元、442.94亿美元、418.63亿美元,同比下滑2.42%、1.83%、3.70% 和5.49%,而2017年营收下滑幅度不仅大幅扩大,354亿美元的营收额也创下近10年来的最低点。

到2017年,可口可乐已经连续多年利润下降了,而且下降幅度巨大。

我们知道: 利润=价格-成本

这说明在外部市场萎缩的前提下,利润连年下降后,可口可乐已经无计可施了。迫切的提升利润的压力可能是可口可乐涨价的主要动机。


并且,我认为可口可乐目前仅600ML瓶装涨价是为了试探市场反应,量价齐升是最好,价升量(份额)不变就增加会利润完成预期,但价升量降就可能利润得不到,反而丢失市场份额,所以可口可乐也需要观察市场反应。如果市场反应好(像知乎ers一样认为良心?)可能就会推及全部产品线,而后其他碳酸饮料品牌会随之跟进,在下一步可能就是果汁茶饮料跟进涨价了。


1、可口可乐为什么要涨价?

1.1 自称成本上升,还有没有别的因素促使它涨价?

1.2 确实现在物价都在涨,那么,可口可乐的成本是如何构成的,究竟哪项成本在涨,涨了多少?

1.3 为什么是现在,3元的可乐已经卖很多很多年了,各种材料人工也都涨了很多年了,那为什么可乐现在才涨价?

2、 可口可乐在碳酸饮料中的市场份额怎么样?近年来中国碳酸饮料市场份额怎么样?

3、可口可乐近年经营情况怎么样?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4、进而,可口可乐涨价对其他厂家有什么影响,多大影响?

5、如果行业龙头都已经出现问题,那饮料行业现在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境?

当这个问题推送到我的Timeline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好问题,并且当时我想到的是上面这些问题,我希望看到专业的答案,但是没有一个好答案,所以我说想写一个,就当做抛砖引玉,玉没引来,评论里的喷子倒引来不少。

心想着尽量有理有据,于是搜索到了原文的一些数据,其实当时还找了其他的文章和数据,因为我觉得这些东西并不权威,就没有引用,也就没写进来。现在补充进来,给大家提供个思路,供大家参考:

关于成本:

找到一篇N年前的网文,其中描述可乐物料成本可能只有几毛钱,主要成本是物流成本和营销成本,总体成本可能不到2元,我认为是大致可信的。各位可以去阿里巴巴搜索可口可乐的批发价,现在是2018年6月,阿里巴巴上600ml的可口可乐批发价格最低在2.08元/瓶左右,也就是一级分销商成本是低于2.08元的,二、三级分销商主机加价至3元。

可乐成本上涨是毫无疑问的,并且也是其涨价的根本原因之一,但上涨是从若干年前一直持续的,甚至可以找到2012年关于饮料成本上升的新闻,时至今日,我认为3元的售价或者说2.08元的成本一直cover住了成本的上涨,所以我觉的成本并不是真正推动可口可乐此时涨价的动机。

关于碳酸饮料市场变化:

原文中引用了报告,说明碳酸饮料在整体饮料市场中的比重是一直在减少的,但客观产销量其实一直没有太大变化,也就是说碳酸饮料市场基本饱和了,但成本一直在上升,所以碳酸饮料行业利润率一直在下降,这个是有数据的。

关于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

这个一直没有找到可靠信源


这是一个好问题,由此能衍生出很多问题,但我能力有限无法给出解答,只能找到些许线索,通过这些线索,我的判断就是如原文所说,这次涨价的动机可能是利润下降,但这个利润可能扣扣可乐的,也可能是各级经销商的,我更偏向于后者,即通过提价,提升各级经销商利润里,进而提高经销商销售额,进而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

当然,这些都是一个纯外行通过简单的百度搜索得出的信息,我真的真的希望有业内人士做一个权威回答。


下面与本题无关。

第一个千赞答案,诚惶诚恐。

原答案写了,我并不是快消品从业者,很惭愧,不能给大家带来一个权威的答案。

当看到这个问题时,大概有260多个回答,那个“终于涨了,有良心”的答案已经1千多个赞了,我看了大概50多个答案,真的很失望,尤其看那个一句有良心就能千赞觉得很讽刺,这么几行字就这得点赞吗,如果这个答案里,分析了成本构成,成本涨幅原因,然后得出良心的结论,我也会点赞,然而没有,只是说这么多年不涨价,现在才涨,所以良心。。。然后无数人哐哐点赞。。。我真不知道哪里值得赞,后来我想,大家赞的可能不是答案,赞的是可口可乐。但是这个回答,没有干货,不是知乎该有的样子,一个好的问题的最高答案不应该是一句抖机灵,或者是一句表态而已。

所以就决定自己写一个,开头就讽刺了“精神股东”。当然,写的很不专业,我的工具只有百度,在搜索的过程中,其实很多疑问都没有找到答案。但是依旧得到很多人的点赞和厚爱。

另外“人红是非多”,原来自己写评论的时候没感觉,现在每天被很多人批评,真的觉得,知乎这个地方,你越认真,越有人和你较真,但那些较真的人,希望也能关掉评论,自己写一个完整的答案,让更多人能够从你的想法和高论得到启发。这句也警醒自己。

user avatar

对于认为可乐公司超善良,一直不涨价,一涨才涨0.5元的童鞋,也是挺傻白甜的说。

商品的价格不都是由成本决定的,还要看供需关系。

如果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足够多,价格就很难太高。

不过可乐的成本。。。也的确是很低了。比如以下网上的这张图所示。

p.baidu.com/daily/view?




一次更新

实在忍不了了那位既说可乐良心,又说它没啥不健康,还跟红糖水白开水比的。

我问你非零可乐里是不是很多糖,是不是吃了容易蛀牙,是不是容易肥胖,你告诉我白开水有这些效果吗,白开水是不是能补充人体水分还不加这些“副作用”,就这样的答案还一堆赞,天啊,知乎还有救吗,红糖水就暂且不论了,毕竟我知道知乎er基本都是中医黑,不管你怎么好声好气的说这些全部恶言相对。

还有评论里说大意是“说可乐不健康的,怎么不想想王老吉,娃哈哈”的,就事论事好吗,这些也不健康,那你的意思是可乐就健康了吗?!

user avatar

终于涨了。

而且涨的只有一种,600ml的。

嗯,我能说可口可乐有良心吗?

对比下市面上4块、5块的饮料,十几块的水,应该算是有良心了吧。

可口可乐之所以涨价很少,是因为它有很强的规模效应。

它都扛不住,那应该是真扛不住了。

3块涨到3块5,涨幅其实不小,接近20%了快。

这示范效应还是很强的,不知道其他公司会不会跟进。

user avatar

并不是可口可乐良心20年不涨价,恰恰是国内的饮料厂商给了可口可乐太大的压力导致它不敢涨价。


国外的可口可乐定价大都在人民币10-12元左右,每次出去旅游买可乐都觉得死亏,你认为是可口可乐剥削发达国家来孝敬我们吗?国内可口可乐敢涨到10元一瓶,各种统一康师傅农夫山泉教他做人。

其次可口可乐保持三块钱的定价也是一种价格壁垒,因为出货量大,每瓶即使厂家只挣几分钱也可以薄利多销,进而挤死企图抢占市场的小厂家,因为小厂家几分钱的利益,如果出货量达不到是要赔钱的。

所以三块钱的定价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方案。如今涨到3.5,只能说明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结束,人工成本上涨的比较厉害,这几分钱的利已经没有了。


==============================

更新一下评论里的各路大神的意见:

国外超市里的可乐是便宜,但是中国也是零售价涨到3.5元,无论去超市还是网购都能买到更便宜的,只是没有那么低而已,我们国家贩卖机不发达,但饮料大多数销路依然靠烟酒店,711这种零售地点,超市等地不能作为主要参考价值。

说国外挣美元花美元所以可乐贵也合理,这么说我就不能接受了。巴基斯坦非洲等地可乐便宜,虽然我没去过这些国家,但是我相信当地一定有本土饮料企业像我国一样,在与可口可乐激烈竞争,因为商家在定价的时候,只会考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会考虑当地收入的因素。如果商品定价应该与人均收入完全挂钩的话,石化双雄第一个不服。

最后,珍惜账号,不发车。

user avatar

是时候为“绿水青山”买单了……其实早在2018年1月环保税征收尘埃落定时,原材料涨价就已成定局:

所以……如何看待可口可乐涨价?首先,政治站位要高;其次,要学会算生态账;最后,可乐都涨价了,我们的金(绿)山(水)银(清)山(山)还远么?

“作为专门的绿色税种,环境保护税开征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是为了让企业既算经济账又算环境账,使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加速绿色转型,让清洁生产的企业获得发展先机。”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司长蔡自力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