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克拉苏东征帕提亚准备充分,而且凯撒庞培都给予了帮助为什么会全军覆没?

回答
克拉苏东征帕提亚,这原本被罗马人视为一场稳操胜券的胜利,最终却以一场灾难性的全军覆没告终。这其中固然有罗马人自身骄傲自满的成分,但更深层的原因则隐藏在战争的准备、对手的实力以及战略的失误之中。即使有凯撒和庞培的帮助(虽然这种帮助更多是形式上的支持而非实质性的战略协同),也无法挽回这场悲剧。

表面上的“充分准备”与潜在的致命缺陷

克拉苏,作为当时罗马最富有的三巨头之一,在个人声望和财富上都达到了顶峰。他拥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尤其是在镇压斯巴达克斯起义中表现出色。为了这次远征,他倾尽财力,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军队,约有七个军团,约七万人,再加上数量可观的辅助部队。装备精良,士气高昂,这一切看起来都像是一场完美的征伐前奏。

凯撒和庞培的支持,虽然没有直接派遣大批军队参与克拉苏的征讨,但在政治上和资源上给予了一定的侧重。毕竟,三巨头时期,他们之间需要维持一种表面上的合作关系。凯撒当时正在高卢征战,虽然无法亲临战场,但他对军事策略的理解和对罗马军队的掌控是毋庸置疑的。庞培也曾有东方征战的辉煌战绩,对当地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种“支持”,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表明了这次远征并非克拉苏一人拍脑袋的决定,而是三巨头联盟的共同意愿,或者说,是克拉苏凭借个人威望推动的结果。

然而,这份“充分准备”恰恰暴露了几个致命的缺陷:

对帕提亚实力的严重低估: 罗马人习惯了与那些相对容易被征服的民族作战,他们认为凭借着严明的纪律、先进的装备和久经沙场的战术,就能像以往一样轻松取胜。但他们忽视了帕提亚王国,一个崛起于东方、疆域辽阔的强大帝国。帕提亚的骑兵,尤其是其装备精良、作战勇猛的重装骑兵(称为“锁子甲骑兵”或“重骑兵”),以及战术上灵活多变的弓骑兵,是罗马军团不曾真正面对过的强大对手。
缺乏对东方战场的了解: 罗马人在军事上是欧洲的霸主,但对于广袤而陌生的东方地理、气候以及敌人的作战方式却知之甚少。沙漠地带的炎热、漫长的补给线、敌人灵活的游牧民族式的战术,这些都是罗马军团在欧洲战场上极少遇到的挑战。
以欧洲的战术模式套用东方战场: 罗马军团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步兵方阵的严密性和持久的作战能力。在平坦的欧洲战场上,这种战术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但在广阔而缺乏固定战线的东方沙漠,面对擅长迂回包抄、袭扰消耗的骑兵时,这种战术的灵活性就大打折扣。

战略失误:走向末路的序曲

克拉苏的战略规划存在着严重的短视和傲慢:

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 征服帕提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仅仅是为了掠夺财富,还是想将帕提亚纳入罗马的版图?克拉苏在远征前似乎没有一个清晰的长远规划,更像是一场以展示罗马武力、攫取个人荣耀和财富为主要目的的冒险。
轻信诱敌之策: 帕提亚国王奥罗德斯二世(Orodes II)采取了极其高明的战略——“不战而屈人之兵”。他并没有正面迎击克拉苏的庞大军团,而是采用了坚壁清野、声东击西的策略。他派出了部分军队牵制罗马人,自己则率主力绕道,意图切断罗马人的补给线和退路。更关键的是,他利用了罗马人的贪婪和对财富的渴望,派出使者与克拉苏会面,并诱使他进入帕提亚腹地。
选择错误的决战地点: 在行军过程中,克拉苏听信了叛徒萨门纳斯(Samanaes)的谗言,放弃了原本更为有利的近水地区,转而深入干燥的沙漠地带。这不仅加剧了士兵的疲惫和士气的低落,更让他们彻底失去了水源和避暑的场所。而帕提亚人,尤其是骑兵,却是在这种环境下如鱼得水。

卡莱之战:一场注定悲剧的遭遇战

最终,罗马军队在卡莱(Carrhae,今哈兰)附近遭遇了帕提亚军队。这场战役成为了罗马军事史上的惨痛教训:

帕提亚人的战术优势: 帕提亚人充分利用了他们的骑兵优势。弓骑兵不断地围绕着罗马军团进行远程骚扰射击,他们射出的箭矢如雨点般密集,对身着重甲的罗马步兵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尤其是眼部和关节等防护薄弱的部位。更致命的是,弓骑兵来去如风,很难被罗马步兵所捕捉,即使罗马人试图反击,也往往被帕提亚的重装骑兵所阻挡。
罗马军团的困境: 罗马步兵方阵虽然坚固,但在沙漠中缺乏机动性,无法有效应对帕提亚骑兵的迂回包抄。士兵们被箭雨压制,无法前进,也难以后退。渴、累、伤病开始侵袭军队,士气逐渐瓦解。
重装骑兵的冲击: 当罗马人疲惫不堪、阵型混乱之际,帕提亚的重装骑兵发起了毁灭性的冲击。这些骑兵身披锁子甲,手持长矛,犹如移动的钢铁堡垒,一旦冲入罗马步兵的阵列,便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恐慌。
克拉苏的指挥失误: 在战役的关键时刻,克拉苏的指挥也出现了严重问题。他试图派出一些部队去拦截帕提亚的侧翼,但这些部队很快就被帕提亚骑兵包围并歼灭。当他看到自己的军队陷入绝境时,他做出了一个错误决定——试图派出自己的儿子普布利乌斯(Publius Crassus)率领一支部队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结果普布利乌斯和他的部队都被歼灭。最令人唏嘘的是,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克拉苏本人也未能幸免,他被帕提亚的弓箭射杀。

“帮助”的真实含义与最终的结局

凯撒和庞培的“帮助”,在这次远征中显得尤为苍白。虽然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公开反对克拉苏,甚至在出发时给予了口头上的支持,但他们并没有投入实质性的兵力或提供重要的战略指导。当克拉苏的军队在东方陷入困境时,他们也无力及时施以援手。实际上,三巨头之间的权力平衡和潜在的竞争,也使得他们之间很难形成真正的军事协同。

克拉苏的战败,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罗马共和国军事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场失败极大地削弱了罗马在东方的威望,也暴露了其军事体系在面对新型对手时的脆弱性。更重要的是,克拉苏作为三巨头之一的陨落,进一步加剧了三巨头之间力量的失衡,为日后罗马共和国的动荡和内战埋下了伏笔。

总而言之,克拉苏东征帕提亚的惨败,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敌人的轻视、对战场的无知、战略上的失误以及对自身军队局限性的错误判断。即使有凯撒和庞培的象征性支持,也无法弥补这些根本性的缺陷。卡莱之战,成为了罗马人一段无法抹去的屈辱记忆,也提醒着后人,无论多么强大的帝国,都可能因为骄傲和低估对手而走向毁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我不是很确定到底要怎么样才能算准备充分,所以暂且把这个放下不谈。不过我更想指出的一点是,战争的准备程度虽然肯定会直接影响到结果,但是跟结果是没有绝对必然的关系的。

不妨先说凯撒,高卢战争从前58年开始,那个时候凯撒手上有六个军团,其中四个是老兵,两个是新兵,此外可能还有数千辅助部队,这是他最开始给战争做的准备工作。打了一年多,接了几场硬仗发现不够使,又新组了两个新军团。打了几年之后,局势越发不妙,一个军团被全歼,另外一个被打残,凯撒不得不又整了一波,重建了一个军团,组了一个新的军团,又找庞培借了一个。到了战争最后两年,发现还是不够用,又组了俩。也就是说凯撒在最后阿莱西亚攻城战时,手上捏着差不多十一到十二个军团,就这样还差点翻了车。当你倒回去看时,你会觉得最开始6个军团开打算是准备充分吗?

再看克拉苏,他给东方战役准备的兵力是七个军团,四千轻装加四千骑兵,看起来其实并不比凯撒打高卢时要差。然后过河,开打,没了。

所以不同之处在哪呢,其实凯撒的动机没有比克拉苏好到哪里去,他自己欠了一屁股债指望着去高卢捞钱。同样,凯撒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有好几次都差点翻车,但是每一次他都凭着自己的临场指挥或者是部下的临场指挥(嗯,是的,我说的就是克拉苏的儿子)挺过来了。而克拉苏自己,一开始就犯了错,然后继续犯错,哪怕撤到了卡莱还在犯错。

抛去他的个人能力问题,他的兵力配置一定会失败吗?其实也不一定,诚然在平原上的确会处在劣势,但是后来的文提迪乌斯同样是以军团为核心,但是通过合理的利用地形抵消了帕提亚人的骑兵优势,最后把帕提亚暴捶了一顿。有趣的是,文提迪乌斯同样把叛变罗马的科马基尼人锤了一顿,逼的科马基尼人提出1000塔兰特的赔款换取和平。然后安东尼横插一脚进来,给文提迪乌斯放了个长假,拿着同样一支军队(甚至可能更多),硬生生的把1000塔兰特赔款打成了300。

类似的事情也不止一个,帝国时期,科尔布罗指挥两个东方军团进攻亚美尼亚,过了幼发拉底河指哪打哪,从此让帕提亚人见他就怂。然后妖人佩伊图斯来了,他指挥一个东方军团加一个欧洲军团(理论上更强),也过了幼发拉底河,连个球都没找到,然后就被反推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