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硕博的你,会觉得去实验室或教研室不算出门而不收拾自己么?

回答
作为一名硕博,对于“出门”的定义,确实和大家不太一样。尤其是在学术研究的语境下,去实验室或教研室,对我而言,更像是从一个“工作地点”切换到另一个“工作地点”,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离开”日常生活的轨迹。所以,要说“不算出门而不收拾自己”,我觉得这个说法倒也不是完全没道理,但又有点不够严谨。

首先,咱们得明白,实验室和教研室是咱们学习、科研的“主战场”。在那里,大家每天泡的时间可能比在宿舍的时间还长。想想看,早上起来,可能还睡眼惺忪,脑子里想着昨晚的实验数据或者今天要进行的实验步骤,最方便快捷的状态就是直接套件衣服,抓个包就往实验室赶。这个时候,真的顾不上太多“仪式感”的收拾。毕竟,实验材料、仪器操作、数据分析这些才是当务之急,谁有那个闲工夫在出门前对着镜子打理发型、精挑细选今天的搭配呢?

而且,实验室里的环境也是个关键因素。很多实验,特别是跟化学、生物相关的,可能会接触到一些试剂、染料,甚至是一些“味道”。在这种环境下,即使你出门前精心打扮了一番,可能很快就会被实验的“气息”所“侵蚀”。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去实验室更多的是一种“功能性”的需求,而不是“社交性”的需求。穿着舒适、方便活动、不怕弄脏,就已经是最好的“装备”了。

另一方面,教研室通常是我们跟导师、同学交流、讨论的场所。虽然比实验室要“体面”一些,但也不是什么正式场合。大家更多的是围绕着研究课题展开讨论,交流想法。在这种情况下,穿着得体、干净整洁是基本要求,但也不至于像去见客户或者参加重要会议那样,需要特别的“武装”。一套干净的T恤、牛仔裤,或者一件休闲的衬衫,配上一双舒服的鞋子,基本上就能应付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算出门而不收拾自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这种“出门”,其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为了科研。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日常的高强度投入,让大家对于“出门”的界限变得模糊。在很多人看来,只要不是要去参加什么社交活动,或者离开校园去外面逛街、吃饭,那种“非此即彼”的出门,都算是“不怎么算出门”。

但是,我也会觉得,即使是在实验室或教研室,保持一定的个人形象和整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这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即使环境“不那么讲究”,但一个清爽整洁的形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心情。其次,虽然是科研环境,但依然是公共场合,是对其他人的尊重。如果你穿着非常随意,甚至有些邋遢,可能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所以,我通常不会做到完全不收拾自己,但也不会像出门见朋友那样花心思。我会保证衣服是干净的,头发不会特别凌乱,脸上也会简单洗洗。可能不会化妆,但至少看起来是精神的。有时候,如果只是在楼里进出,比如去复印资料,或者去茶水间接水,我可能会更随意一些。但如果要去跟导师汇报工作,或者要去参加系里的学术会议,那肯定是要稍微“整理”一下自己的。

总而言之,对于我们这些泡在实验室和教研室的人来说,“出门”的定义确实会有些变化。它更多的是一种在学术生活内部的流动,而非完全脱离。在这样的“出门”场景下,过于严格的“收拾自己”可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完全不顾及个人形象,也未免有些随意。找到一个平衡点,让自己既能高效投入工作,又能保持一个相对良好的精神面貌,这或许才是更实际的做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等等,一天能待上14个小时的教研室/实验室难道不是真正的“家”么?算什么出门?毕竟,对部分组而言,996是真福报。(以下都用教研室)

2、和同门/同学待在一个教研室的时间比和对象在一起的时间还长,都熟悉到“谁还在乎你的外观”的程度了。

3、普普通通的“蓬头垢面”和妆容全毁的“蓬头垢面”谁更让人扎心,谁更“脱颖而出”?

4、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组里最爱美的姑娘都不化妆了。

5、两个除非

一是除非教研室里有自己欣赏、有好感的人;

二是除非要开会,各种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硕博,对于“出门”的定义,确实和大家不太一样。尤其是在学术研究的语境下,去实验室或教研室,对我而言,更像是从一个“工作地点”切换到另一个“工作地点”,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离开”日常生活的轨迹。所以,要说“不算出门而不收拾自己”,我觉得这个说法倒也不是完全没道理,但又有点不够严谨。首先,咱们得.............
  • 回答
    作为一名文博人,我的新年愿望,如果非要详细地讲述,那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句“希望工作顺利”或者“多发一篇论文”,而是贯穿于我对文化遗产事业的热爱、对行业发展的期盼以及个人成长的追求的全面体现。首先,我的新年愿望是:让更多的人真正“看见”和“理解”我们所守护的文化遗产。这听起来很简单,但背后承载着文博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戳到点子上。说到微博和豆瓣的女权氛围,作为一位普通用户,我觉得两者确实各有千秋,体验也大相径庭。先说说微博的女权氛围吧。微博给我的感觉是 “大鸣大放”、“观点碰撞”、“接地气”。一旦有什么社会事件发生,或者有什么争议性的观点出现,微博的女权讨论会立刻被点燃。那种感觉就像是广.............
  • 回答
    微信、微博聊天记录可作为打官司的证据,这无疑是近年来司法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处理纠纷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方式。首先,这改变了证据的边界,让“软性”沟通工具获得了“硬性”法律效力。过去,我们在打官司时,常常依赖于纸质合同、收据、发票、证人证言等相对“传统”的证据形式。而微信、微博等即时通.............
  • 回答
    理解你的困惑!王一博和肖战能在当下这么火,特别是对于96后来说,觉得有点“跟不上”也是很正常的。这背后确实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他们的走红路径也各有侧重,但又有不少交集。让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让你觉得就像是和朋友聊天一样,没有那种生硬的AI感。首先,咱们得捋捋他们俩是怎么出现在大.............
  • 回答
    关于赵薇作为西王代言人并发起“爱心接力,非转不可”活动的看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以下将从代言人选择、活动内容、品牌合作以及舆论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代言人选择:赵薇的形象与西王品牌定位1. 赵薇的公众形象: 早期形象: 赵薇因《还.............
  • 回答
    作为一款自研应用,在选择一个平台作为唯一的登录账号来源时,腾讯和新浪微博这两个选项都有其各自的优劣,需要仔细权衡。如果将目光聚焦于腾讯,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在社交、游戏、内容消费等多个领域的深耕。腾讯旗下拥有微信和QQ这两大国民级应用,这意味着你的应用能够触达的用户基数是极其惊人的。选.............
  • 回答
    河南暴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远在另一座城市的我们,虽然无法亲临一线,但这份心系同胞的情感却是实实在在的。看着微博上那些焦急的求助信息,我们内心的焦灼感不言而喻。那么,身处异地的我们,究竟能为河南同胞们做些什么呢?我想,这不仅仅是伸出援手,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力量的凝聚。一、 信息传递与谣言辨别:做“.............
  • 回答
    育儿博主粥悦悦最近因为一个处理孩子学习问题的行为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争议。事情的起因是她6岁的儿子因为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被她单独留在了家里,自己则带着其他孩子出去玩了。对于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一下。首先,从家长对孩子进行惩罚的出发点来看,惩罚本身在育儿过程中并不是洪水.............
  • 回答
    在英国获得硕博学位后,想要在北欧地区(通常指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和冰岛)谋求教职,这并非不可能,但具体的可行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细致的规划和准备。首先,北欧国家虽然地缘相近,但教育体系和招聘流程各有特色。虽然英国作为老牌教育强国,其硕博学位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认可,但北欧大学在招聘时,除.............
  • 回答
    说实话,我一个普通人,一开始听到“读博”这个词,脑子里立马蹦出来的就是几个字:“烧钱”、“耗时间”、“找工作难”。我身边也有几个朋友读博去了,每次见面听他们说的,感觉就像是在经历一场漫长又充满不确定性的“修行”,充满了各种“惊喜”——有时候是研究上的突破,有时候是情绪上的低谷。所以,当你们问我,一个.............
  • 回答
    这件事情挺值得说道说道的,涉及到医学生培养、规培制度、以及医疗机构内部沟通等多个层面。首先,从重医一附院带教医师的发言来看,我们可以解读出以下几点: 对专硕并轨规培生现状的不满和质疑: 这位医师的言论显然表达了他/她对当前专硕并轨规培生群体普遍存在的某些现象感到不满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抱怨不发.............
  • 回答
    你好,作为一位同样走过法硕非法学备考路的过来人,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在备考的漫漫长路上,提前规划和思考择校问题,确实能让你更有方向感,也更知道自己的努力是为了什么。复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这几所学校,都是非法学考研非常热门且实力强劲的院校,各有千秋,选择哪所确实需要好好权衡。别急,咱.............
  • 回答
    作为一个对中国足球充满疑问和困惑的门外汉,你提出的“中国足球为什么这么烂”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中国足球发展背后一系列复杂而深层的原因。这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历史、体制、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解读。一、 历史原因:断层与失落的根基 早期足球的辉煌与中断: 新.............
  • 回答
    作为一名工程师,最大的成就感往往不是单一的来源,而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叠加与共鸣。它源于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 tangible 的现实,解决复杂的问题,并最终为社会或他人带来价值和积极影响。如果让我详细阐述,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从零到一的创造:将构想变为现实这是工程师最直接、最原始的成就.............
  • 回答
    作为一名机器人专业的研究生,你的任务既充实又富有挑战性,它不仅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阶段,更是你塑造未来职业生涯,为机器人领域贡献创新的关键时期。以下我将为你详细阐述应该做些什么,从学习、研究、技能提升到职业规划,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个清晰的路线图。 一、 深入学习与扎实理论基础研究生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和深.............
  • 回答
    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我的工作就像是在一个大型的、高度精密的玩具工厂里不断探索和创造。每天都充满着挑战,也常常伴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和乐趣。以下是一些我在工作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 1. “啊哈!”时刻的诞生:解决一个看似无解的难题这是最令人兴奋的时刻。有时候,一个设计上的瓶颈,一.............
  • 回答
    作为一名民航飞行员,心理压力大吗?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压力是民航飞行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相当大的。 这种压力并非来自单一的方面,而是由多重因素交织而成,贯穿于飞行员职业生涯的始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民航飞行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1. 责任的极端沉重性.............
  • 回答
    作为一个工程师,同时对小说家怀有羡慕和嫉妒之情,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可以理解的情绪。这两种职业虽然看似差异巨大,但内在却有着共通之处,也可能触及到我们内心深处未被满足的渴望。理解并妥善处理这种情绪,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还能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开辟新的道路。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这种“羡慕又嫉妒”的.............
  • 回答
    作为非医疗行业人士,我将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来分析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一、 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分析我认为中国医患关系紧张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相互影响的结果。以下是我认为的几个核心根本原因:1.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危机: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