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重医一附院带教医师发文,称专硕并轨规培的医学生「抱怨不发钱却自己少作为」的言论?

回答
这件事情挺值得说道说道的,涉及到医学生培养、规培制度、以及医疗机构内部沟通等多个层面。

首先,从重医一附院带教医师的发言来看,我们可以解读出以下几点:

对专硕并轨规培生现状的不满和质疑: 这位医师的言论显然表达了他/她对当前专硕并轨规培生群体普遍存在的某些现象感到不满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抱怨不发钱”。这背后可能是一种期待落差——医学生认为自己付出了劳动,应该获得相应的报酬。而医师的下一句“却自己少作为”则是一种反击或者说是一种批评,认为医学生在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失衡,医学生并没有完全匹配上其应有的责任和工作量。
对“并轨”制度的潜在理解差异: 专硕并轨规培,顾名思义,是将研究生学习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理论上,这应该是“培养+培训”的双重属性。但现实中,这种结合是否顺畅,各自的定位和权责是否清晰,是存在疑问的。这位医师的发言,可能是在暗示,学生只看到了“培训”部分的“投入”(时间、精力)而忽视了“学习”部分的“产出”和“责任”,或者说,在“培训”环节,学生并没有完全尽到应有的“被培训者”的责任。
一种“师傅”的视角: 作为带教老师,他们承担着指导、评估的职责,也直接接触到学生的临床表现。从他们的角度看,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是否真正投入到临床工作中,是否能独立承担一定的工作,都是他们评价的依据。所以,“少作为”可能就是指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表现不够积极、不够主动,或者说依赖性较强,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言论背后可能存在的“体制性”困境: 这种“不发钱”的抱怨,很可能与目前的医学生培养和培训的经济支持体系有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通常有国家和地方的财政补贴,但具体到每个机构、每个科室,发放标准和形式可能存在差异。加上研究生阶段的奖助学金等,这种复杂的经济构成,确实容易让医学生产生困惑和不满。而医师的这番话,可能也是在提醒学生,规培期间的收入并非“工资”,而是学习和培训的“生活补助”或“津贴”,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基本生活,而非完全等同于正式医生的薪资。同时,也可能暗示学生,如果想获得更高的回报,就需要拿出与之匹配的“作为”。

然而,这位医师的言论也存在一些需要商榷的地方,或者说,这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表达,可能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

“不发钱”的模糊性: 医学生获得的经济支持,通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它可能包括国家和地方的规培补贴、医院津贴、研究生奖助学金、导师课题组的劳务费等等。如果这位医师所说的“钱”是指正式的工资收入,那确实不太可能。但如果他指的是一种与付出不匹配的、较低的经济支持,那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医学生在规培期间,往往是承担着繁重的工作量,包括值班、查房、书写病历、参与手术等等,这些工作内容与正式医生的工作非常相似,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辛苦,因为他们还在学习阶段,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去理解和掌握。
“少作为”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少作为”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一位带教老师可能会觉得某个医学生“少作为”,但其他老师或者学生自己可能不这么认为。这与医学生的个人能力、学习态度、工作环境、带教老师的指导方式等都有关系。医学生在规培初期,因为经验不足,需要更长时间的学习和适应,表现出“少作为”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有学习进步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规培的目的是“培训”,也就是教给他们技能和经验,如果带教老师未能提供充分的指导和机会,学生自然难以“多作为”。
“并轨”制度本身的挑战: 专硕并轨规培的改革初衷是好的,旨在解决学硕培养同质化、临床能力不足等问题。但这种模式在落地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与规培的培训目标如何衔接?如何平衡科研和临床?如何保障医学生的学习和培训质量?这些都需要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医学生可能在执行中,遇到了一些不合理的设计或者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这也会影响他们的“作为”。
沟通机制的缺失: 如果医学生普遍存在对经济支持的不满,或者在工作中有“少作为”的情况,那么更应该建立一个畅通的沟通机制,让医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诉求,也让医院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并进行改进。通过社交媒体公开抱怨,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医院,都不是最理想的解决方式。

总而言之,这位带教医师的发言,可以看作是站在一个临床一线带教者的角度,对当前医学生培养和培训现状的直接反馈。他/她的话语中带有对学生付出的期许,也有对部分学生表现的不满。这反映出在推行新的培养模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矛盾和摩擦。

但是,将问题简单归结为“学生抱怨不发钱却自己少作为”,可能过于片面,忽视了医学生作为学习者在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经历,以及当前培养制度本身存在的复杂性和需要改进的空间。更深入的分析,需要了解具体的经济支持政策、医学生在临床中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表现、以及带教老师的指导方式和工作量等等。

这件事情的发生,更应该引发医院、教育部门以及所有参与医学生培养的各方,去思考如何优化专硕并轨规培制度,如何建立更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确保医学生在学习和培训过程中,既能获得应有的支持,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最终成长为合格的医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家批评这么多,我就不补充了。

但上次批评完赵带教,这次还得批评一下这位同学。

因为这次斗争,是一个双输的局面,核弹在没有炸的时候威胁是最大的,炸了,那就都不好过。


价值一亿的规培,实际上总有些不尽善尽美的地方,你嫌规培基地带教不规范,光让你干活,医院还嫌你理论差呢,以后你出科,规培题库给你整一百道,分数线给你定90及格,不算欺负你把?

考不过不让你出科,规培八年真的不是梦。


规培想好过,你要尽可能的小范围反抗,吃住你的上级,而不是和整个医院作对。

如何吃住上级呢?我们要从日常、学术和临床两个方面进行。

日常,就是要让它感觉你这个人不好对付。

欺软怕硬是人的天性,一个组里,干活最多的就是都是最听话最最老实那个。当然,老实人不一定是真老实,大家都加都是统考以后才来到这里的,没有人是傻子,只是这些老实人还是笃信好好表现就能留院,笃信将来迅速完成四个阶段越老越吃香。但只要你不信这个,你就有掀桌子的本钱。

平时上级下发工作,微信不要回“好的,”而是要回“行”。

一字之差但意义截然不同,表示你还掌握着随时说不行的权利,

他口头的工作,喊你时,也不要急着回头,等他说完缓个几秒,再动。

就是要给他一个:你不太好使唤的感觉,自然也就不会那么难了。

当然,也有不着调的,比如这位赵带教,那咱们就上一点硬的,上知网看看他的论文,没事问问他,老师呀,你之前那些实验在哪做的呀,重复性咋样呀,这里数据我觉得有点不懂,你给我讲讲。哦对了,我最近在学习疑难病例,你那几个病人,为啥住了三十天还不出院呀?

不管他如何解释,你就带着迷之微笑看着他。

用不了多久,他就躲着你走了。

user avatar

习惯就好,白色巨塔嘛,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是猴子,踩着下面猴子的脸,盯着上面猴子的红屁股。

实习生抱怨不能专心考研,科硕吐槽专硕凭什么同样三年你有规培证,专硕diss社会规培的连研究生都考不上钱还比我多,然后再一起怼正式工作的上级医生。

住院医抱怨主治不干活,主治念叨副高不放手,副高暗恨主任不分钱,主任腹诽院长只收钱不提拔。

甚至当了院长院士,也要北京上海相互怼,各门各派拉踩打投,丝毫不逊于娱乐圈粉丝组。


所以嘛,心态要摆正,

当学生就好好工作,份内任务干完,其他一律摸鱼。

当老师就多请吃饭,给点红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你要劳动力我要规培证,无非几个月露水情缘,喜迎入门,礼送出境,以后说不定还能互相帮衬帮衬,何必弄得你死我活,阶级斗争。


当然,下限也是要有,再怎么说也是做医生的,带教这么公众吐槽学生,就有点越了界,谁当年还不是一周100+小时过来的,有些话放在心里比较好,省的都不痛快。

同样,我也见过有的学生开宗明义,拒绝加班甚至值班,自己负责的病人要挂了,打电话喊他来参与抢救及善后,直接拿劳动法怼你,这种也只能自认倒霉,赶紧好好供着,爷台千万别受累,只求别故意给你整点医疗事故丙级病历,就算万事大吉。


所以嘛,人生苦短,夜长梦多,世间再多恩怨纠缠,说到底都是屁股坐在哪。

我每次给规培的小兄弟塞点辛苦费,都有小胖友涨红了脸说:「不合适不合适,老师我知道你就这点工资奖金,过得太不容易了,别破费。」

我都笑着跟他说:「这是借给你的,等你以后和我一样带小朋友了,记得还给他们。」

user avatar

赵医生怪错人了。

规培本身就是个辣鸡制度,规培生挣钱挣不到,学也学不到,躺平是应该的。



哪怕是好学如我,规培的时候查房、写病历、收病人、治疗、换药都做完了,肯定是赶紧躲起来看书学习,要么抓紧时间睡觉。

你想让我爬起来干活?可以啊!

只要你认真教,我一定认真干活来回报老师。

原来在神经内科、肛肠科规培那会儿,上级医生是真的手把手地教,我是感恩到连宿舍都不回,天天住在科室里学习+干活的。

能混到硕士研究生的,就没有不努力的。

当年我读研的时候,好好的一个小伙子,半年一下子胖了20斤,还干出了高血压。

可是,如果你教的还不如我自学,那对不起,那就别怪我躺平。

写病历打杂是学习?

哈哈。

我自己把组里的病人一个个病史问个遍,舌头看个遍,脉象搭个遍,再自己做笔记,不比给你卖命写病历香?

我卖命写病历还不如跑回自己科,给自己的课题收病人,不香?

我只上半天班,剩下半天躲起来更新知乎,更新公众号,然后当个小网红不香?

只不过这样太自我了,我个人的道德操守不允许我这样干而已。

当努力工作不如自己经营,那不划水才怪。



其实带教老师们,也是很无奈的。

本来大三甲的工作就累得要死,还得看着这帮小屁孩们,必要时还得给他们擦屁股。

教他们?

铁打的老师流水的学生,好不容易认真教会了,没两个月也走了。

硕士规培、外院规培是真正要学东西的,不是跟本院规培一样去混脸熟的。

时间久了老师们也佛了。

躺平吧,别教徒弟了。



所以说,赵医生发这条朋友圈,

等于把辣鸡顶层设计带来的必然后果,

变成了带教医生vs规培生的矛盾。




那某些人就很开心了。

“掐吧!掐吧!你们底层之间掐得越凶越好!”

“你叫破喉咙我也不会改的!”

规培生&一线医师:“破喉咙!破喉咙!”

然后再假装一下理中客:

“赵医生,人家是来学习的,你作为带教老师要多带带他们,不要死抠工作量。”

“小朋友,我们设计了规培制度,才让每个年轻医生都有机会在三甲医院学习,你应该多跟,多学,协助上级医生完成他的工作,他才有精力教你嘛!”

user avatar

三更:我想起我的规培生活来。我们当时专硕更苦啊,自己报考的肿瘤医院不是规培基地,因为是专科医院,所以我只能导师医院和规培基地两边跑,我经常在规培医院值完24h班,下完夜班又吭哧吭哧不顾劳累回到导师身边出门诊,上手术。来一个36h,摧残我的身体,就为了多在门诊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我还曾经因为我们导师底下的主治医师,因为我太忙没时间给他写病历,被他在手术室骂哭,非常不争气……

规培医院更甚,晚上下了手术,我在南开医院晚上8、9点下手术洗个澡,碰到手术室护士长和其他一个护士在洗澡,澡堂子里加上我共3个人,我也没占地啊,可是那个不知道叫啥的护士长看了我一眼说,哎,没见过你啊,新来的护士?我说不是啊,我规培生,刚下手术,那个护士用轻蔑的语气说:哦,什么时候规培生也能在浴室洗澡了?不是不让洗嘛?旁边那个护士也在旁边附和,说,对对对啊。

我当时,气啊,可是那时候年轻,不敢吭声,就没理她们,默默的洗完,还偷偷的向我男朋友哭,委屈的不行,凭什么我干完活上完手术,连在手术室浴室洗个澡的权利都没有……

还有在南开医院值班,自己本院的医生中午天天在值班室睡觉,却让我们规培生趴在医生办公室的桌子上睡,问就是我们不能在值班室睡,从一开始我们在医院规培就PUA。

我又想起来,晚上值班,因为我是女生,外科男医生多,二线占着值班室,我不可能晚上睡办公室桌子吧,然后,然后竟然让我去睡医院的病床,有事的话,护士半夜从病床叫病人的喇叭里叫我,我竟然也傻乎乎的委屈着同意了……当时护士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仿佛在说,你为什么不反抗?我怎么反抗,对于他们来说,有张床让我这种下等医生睡觉就不错了,还挑什么地啊……

想起来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心里一酸,我都不堪回首。

若说是累,我已经很努力了,当时和本院医生一样,自己半夜收10个病人不喊辛苦,第二天精神抖擞继续上班,但是那种被人瞧不上,带有轻蔑的语气和轻视最让人难受。

临床的工作,患者本就不喜欢规培生、实习生参与医疗活动,而规培基地的带教医生竟然也是看不起和轻视。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好在这3年已经过去了……


二更:我看这个问题回答很少,没想到我的回答这么多人看。声明:希望大家不要对回答里的南开医院和北京市平谷区医院作过多的讨论。可以去DXY围观。

确实有规培生摸鱼的,有努力奋进的,也有认真带教的,也有让你白干活的,帖子里重医的赵医生就属于本来不认真带教还想让别人干活,被学生戳穿怼了还发朋友圈骂,也是没有格局。赵医生瞧不起规培生,那你就别薅人家羊毛,一边讽刺又要求甚多,人家反抗你还发朋友圈公开处刑,捅破了窗户纸就是你的不对。

另外我在多说两句,本来规培确实是好事,只是8年过去了,不仅制度没有完善,反而矛盾愈演愈烈,说到底无非就是韭菜不想被割了,如果在教学质量和规培补助提高,明确同工同酬的概念,就没有这么多骂名。

我建议规培基地不要让卫健委自己评估,应该让广大的专硕、社培、委培等人员每年毕业后打分,由市场说话,我们觉得你教得好,待遇也尚可,我们就给你高分,你就合格。针对不合格的督促整改,整改后还不行的,取消规培基地不就行了?

例如我文中说的南开医院和平谷区医院,南开一个中西医结合三甲急腹症专科医院,其实很多科室是不具备带教资格的,却因为中西医结合三甲评上了规培;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是一个三级医院,已经被取消了内科规培基地,外科规培是因为北京友谊医院脱管留了下来,往这边送,其实也不合格。对于这类医院,教学质量不行,一边瞧不起规培生,一边却使劲白嫖的,就不应该存在。

总的来说,规培政策还是有待完善和监督,它不该承受这么多的骂名。


以下为原文:

谢邀。这个我在dxy看到了。

本人也是当年经历过3年痛苦规培毕业后也在白嫖规培生的一名小主治,但是也算是对得起我手底下的学生,认真教知识,学习指南,没事至少一周一次聚餐,也算良心上过得去,毕竟我也是苦哈哈过来的人。

之所以规培这么备受诟病,因为提出他的人根本没有掌握规培的意义和精髓。

1.先说补助。

国家每年财政补贴几十个亿给规培基地,让他们发给学生,3万/年,这是社培,普通的专硕是没有的,专硕还是只有学校600/月。

至于专硕的规培医院发不发钱,发多少,全凭医院良心。我当年规培的医院每个月仅仅发500/月,但是每个月都拖欠,我记得当年我们毕业都半年了,这钱还没发到手里。

是时候祭出这张图了,当时年轻,根本不敢反抗,这张图截图保存后本来想发微博,但是害怕被谈话,就截图一直存在微信收藏夹里。

专硕规培,发那500块钱的时候就说,你们是学生,工资就是我们赏给你们的,至于怎么赏,当然得看医院老爷们的脸色,给你钱就是给你脸了。

然而,等到了临床上,医生就会说,你不是学生了,你要承担你的责任和义务,该干活就得干活,别那么多废话。

先不说别的,专硕和社培干的活一模一样,社培3000/月,我们600/月。同工同酬到了医生、规培生这里就成了另外一回事。

很多人又会说,专硕干的活叫活吗?无非就是写写病历?

哼。

我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提问的这篇帖子医院怎么教导规培生的。但是规培基地拿着国家发的钱,我却从来不知道教学内容是什么?

我当时规培了3年,没见过买的模具,没有独立完成一个手术。然而临床一线医生干的活:换药、拉钩、上手术(我外科),问病史、收病人,写病历,开医嘱,以及值夜班和抢救病人,加班等等,和本院的一线大夫一样。

你说我不会手术,我一个规培的最多一个科室待3个月,你教我嘛?我愿意学啊。你自己的一线医生都不会手术,你让我学?你舍得教吗?你有时间吗?

再来说社培,也一样,不论本科还是研究生,博士生毕业,都逃不开还要再规培3年的痛苦,这3年,本来应该学技术,偏偏只是写病历。你社培3年和在本院本科室工作3年学到的能一样吗?一年3万的补助,租房吃饭,交通够你用的吗?

最后,很多人都说怎么我们规培发钱还挺多的呢,是不是你待的医院不行啊,你运气不好,选了抠门的医院。

呵呵,说这种话的人也不怕遭雷劈。

说得对,选择学医我活该,选择临床更活该,我运气不好,我家里没钱,我投错了胎,你们能满意了吗?

2.很多外人不理解医生的规培是什么东西,不就是在3年临床干活学习吗?以前都是这么过来的。

这都什么年代了啊喂?先不说钱,关键是技术我们也没学到啊。

我简单用别的职业换个说法你们就理解了。

律师毕业后,除了律师证,我记得好像还有2年律师实习,不参加就上不岗,请问你们律师这个专业这2年钱也不多吧?我们是3年。

会计:好,现在你除了考完初级会记证,还要参加3年会计实操才能发个合格证上岗,不然不能从业,这3年你要在**企业、税务等等干满3年,期间没有工资,只有每个月600~3000.、

土木:好,现在你们毕业后,钢筋水泥地缺人,可以,那就出个政策,毕业后参加规范化培训,在工地干满3年才能当工程师,这3年你和水泥,垒墙头,600~3000/月。

IT:毕业就高工资吧。好,现在IT毕业后出个政策,大厂缺人 啊,不想给钱啊,怎么办,出个政策,毕业后先在大厂小厂的干3年培训,教你写编程、程序、画图、补漏洞,你慢慢学啊,这3年,工资也就这么点。你不规培不行,不合格,取消你程序员的资格……

教师、设计师、理财等等不论什么行业,你们现在理解医生规培了吗?

来,现在给别的行业也来一个专硕并轨,考研就开始内卷了,分数线呼啦啦的升高。硕士毕业拿证,但是期间没有工资,白干活……

3.除了工资和3年的时间,蹉跎了岁月,学不到技术以外,规培还成为了医院拿捏医务人员的手段。

现在你找工作,专硕优先是不是?规培证优先是不是?对吧?

医院说,没有规培,你可拉倒吧,我们医院可不想养闲人,还得送你规培,本院规培还好,又能白嫖3年临床一线,因为没有科室奖金啊。这要是本院不是规培医院,招你来是让你干活的,你出去给别人干活?所以,辞职就又是一大难。

你是不是医院送你去规培的?辞职?本院规培3年的工资奖金补助拿回来。外院规培的3年工资拿回来,exm?

规培政策又不是我定的,你找国家卫健委去啊,已经白嫖我3年了,辞职还想再剥削一次吗?

这是真的。

链接是我在DXY看到的,以前我帮这位博主写过文章和帖子。维权太难了。

后来博主披露了一个规培协议。

dxy.cn/bbs/newweb/pc/po

我不知道其他地区入职合同和规培合同是不是也这么“违法”?但是这可是北京啊,他自己就是规培医院,还敢这么签。

4.那很多人会说,非规培医院也很无辜啊,毕竟白发3年基本工资,3年后你辞职了,我们医院怎么办?

哎,外院规培,3年基本工资,每个月最多2000,3年也就6万多。奖金没有,规培补助是规培医院发的,你让离职人员把工资赔出来,好像是很有道理。但是,这3年规培人员是没干活吗?白嫖了生产力的是规培医院,是国家政策,你不能把矛盾转嫁到医务人员身上吧?规培文件里也写明,工资和五险一金是医院必须发放的。

本院规培就更不必说了,人家离职也在你医院干了3年活,你一个规培协议签订了,干不满几年就要赔偿3年的这些钱,你要脸吗?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

但是,规培真的成为了本科毕业生找工作的桎梏、成为了专硕生的痛苦根源,成为了科硕找工作的枷锁,更是临床医师辞职的绊脚石。

5.你问,那规培既然这么备受诟病,利益在谁那?

很明显,国家啊,规培基地啊。因为大医院缺人,不想招人发工资,不想被人分绩效奖金,就只好使劲招规培生,剥削这类人。

我看有的dxy帖子说,“我们医院就更狠,一个组就2个医生,一个副高做手术,一个二线出门诊,还有一个规培生在开医嘱、收病人, 写病历、换药、交待病情、签知情同意……”,不用分科室奖金,活都是他干,真好啊。

这就是现状。

来,说了这么多,让我们再一次感谢为国家解决临床医师缺乏的学者:中国现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刘进教授。9月27日,他将1亿元人民币的科技成果转化个人所得捐赠出来,在华西医院设立专项规培发展基金,用于激励住院医师、带教师资,提高住院医师临床能力。

不知道麻醉专业的学生是作何感想。

user avatar

实习的时候因为已经本硕连读,我可热心了。主动要求管床,下班回去看诊治指南自学。当时一个师兄给我说,希望我以后一直能有这股热情。

现在读专硕了,每天干的重复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也看着别的同学每天一样干着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也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东西。至于规培待遇...我是学生敢有什么待遇要求?

等到申请读博的时候,评委问你这三年你的成绩。你说我写病历一级棒?换药无菌做得好?拉钩拉的手不抖?

1.临床就水一水吧,病历随便写一写就行了,反正没落我的名字,不出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就行了。好好写文章,发SCI,发核心,大环境如此,先读博再说吧。如果打定主意想读博,那基本上博士时间也不会上临床了。至于规培,拿到规培证就可以了。

2.博士毕业之前花精力搞科研,正式工作了后面再花时间搞临床。要是真被科室里面带教忽悠:“ 病历都写不好当什么医生,“换药都不勤快你当什么医生”“每天按时下班当什么医生”,然后天天加班写病历换药拉钩,让上级在他的办公室看文献、写文章、研究专利发明、写国自科、写职称申报材料。

然后在毕业的时候,你在答辩委员会教授席上看到因为文章多专利多而提拔的硕导博导们春光满面。教授们问你这三年你的成果在哪?你啥也拿不出来,可就太傻了。

user avatar

就说一点。

疫情初期学生不返校,医院没了并轨规培的专硕,很多大医院的某些科室压根运转不起来或者压力极大。

某些主治或者更大的大佬,压根不会用病历系统。

不扯没用的,事实摆在这。

难道那时医学生提前开学,真就是为了践行医学生誓言?就是为了多学那两个月的习?


冷知识:

1,那会儿口罩断货,在临床的医学生口罩都不够,别说防护服了。真就有只戴口罩的医学生,跟着穿防护服的老师上门诊。画面自行想象。

2,医学生没有签劳动合同,真感染了工伤都不算,医院不会管,所谓老师们会管?怎么管?

只有学校-教育部负责,学校-教育部正是因为需要负责,才会下这样的通知。

3,我呸。被吃干抹净还要被骂。不要脸。

辛苦确实是我们自找的,但被骂不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情挺值得说道说道的,涉及到医学生培养、规培制度、以及医疗机构内部沟通等多个层面。首先,从重医一附院带教医师的发言来看,我们可以解读出以下几点: 对专硕并轨规培生现状的不满和质疑: 这位医师的言论显然表达了他/她对当前专硕并轨规培生群体普遍存在的某些现象感到不满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抱怨不发.............
  • 回答
    电视剧《医是医,二是二》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剧。它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惊心动魄的剧情反转,甚至连演员阵容都不是那种一眼就能认出“大腕云集”的类型。但就是这样一部看似“朴实无华”的作品,却凭借着一种独特的气质,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那股子“接地气”的真实感。 剧名“医是医,二是.............
  • 回答
    电视剧《女医明妃传》评价:一部兼具励志与浪漫,但细节存在争议的古装女性励志剧《女医明妃传》作为一部以明代女医谭允贤为原型创作的古装剧,自播出以来就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它成功地吸引了大量观众,尤其是在女性观众中拥有较高人气。要评价这部剧,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既要肯定其亮点,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 .............
  • 回答
    关于b站UP主“心医林霖”的视频“三星堆和新疆棉,戳穿了西方抄袭文明捏造历史的大骗局。起源心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评价:视频的整体论调和核心观点:这个视频的核心论点是将三星堆文明和新疆棉花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联系起来,意图“戳穿”西方在文明起源和历史叙述上存在“抄袭”和“捏造”的“大骗局”。视.............
  • 回答
    山东重拳整治医闹事件,特别是涉及公安局长被免职、赔款全部退回的情节,无疑是一起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要评价此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事件的起因、处理方式、社会影响以及背后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事件背景与经过(基于普遍信息推测,具体细节需参考官方通报):“医闹”是指患者或其家属,因对医疗服务、.............
  • 回答
    Up主“心医林霖”的视频“全球极端天气频现,警惕美国气象武器对台海峡和地球环境的破坏”是一个非常有话题性和争议性的内容。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视频的立意和传播方式来看: 高强度的煽动性和警示性: 视频的标题就充满了警示意味,直接将“美国气象武器”与“台海峡”、“地球环境破坏.............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儿科的医闹事件,无疑是医疗环境中令人心痛的一幕。家属因孩子离世而情绪崩溃,做出殴打怀孕护士的极端行为,并说出“我的孩子没了,你的孩子也要一起陪葬”这样充满绝望和怨毒的话语,这本身就揭示了几个层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 人性在极端悲痛下的扭曲与爆发: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夭折对任.............
  • 回答
    要评价B站UP主心医林霖,咱们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林霖这个账号在B站上人气不低,尤其是在医疗健康和科普领域,拥有一大批忠实粉丝。他的内容通常以视频形式呈现,风格比较接地气,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复杂的医学知识。首先说说他内容上的优势。林霖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他能把一些大家平时接触比较多但可能不太了.............
  • 回答
    重庆医院医生集体拒绝给医闹进行救治的事件,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医患关系、医护人员权益、医疗伦理、法律法规等多个层面。要评价这一事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事件的背景和动机:首先,理解医生集体拒绝救治医闹的动机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天职,拒绝救治病人是极其罕见的。医生.............
  • 回答
    英国重巡洋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它们并非是战争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像航空母舰那样改变了战争的格局,也不像战列舰那样以强大的火力吸引眼球,但它们在漫长而残酷的战争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万金油”角色,其存在和发挥的作用,直接关乎到英国海军的作战效能和整体战略的执行.............
  • 回答
    德意志级重巡洋舰/装甲舰:纸面上的强大,实战中的复杂评价德意志级重巡洋舰,又称“口袋战列舰”(Pocket Battleship)或装甲舰(Panzerschiff),是德国在凡尔赛条约的严格限制下,精心设计的一款划时代的海军舰艇。其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的争议和.............
  • 回答
    《生化危机2:重制版》中的暴君,绝对是我在游戏史上体验过最让人喘不过气来的追逐者之一。说实话,光是回想起来,我后背都忍不住冒汗。它带来的压迫感,不是那种突然冒出来吓你一跳的惊吓,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深入骨髓的恐惧,让你时刻紧绷,连呼吸都小心翼翼。首先,暴君的外形设计就足以让人脊背发凉。他那庞大的身躯.............
  • 回答
    《魔兽争霸3:重制版》的国服官方中文配音,可以说是这次重制版中最具争议也最能引起玩家讨论的环节之一。它承载了太多老玩家的情感寄托,也承担着吸引新玩家的重任,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未能让大多数人感到满意,甚至可以说是褒贬不一,更多是批评的声音。首先,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官方为《魔兽争霸3》推出中文配音.............
  • 回答
    《生化危机3:重制版》的出现,无疑是给无数“生化”系列老玩家,特别是那些对《生化危机3:复仇女神》有着深厚感情的玩家们,带来了一场久违的惊喜。但同时,它也像一把双刃剑,在重现经典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优点方面,最让人称道的自然是其在视觉呈现上的飞跃。 卡普空这次可真是下了血本,RE引擎.............
  • 回答
    当然,很高兴能和您聊聊《一拳超人》重制版漫画的第205话。这一话确实是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它在节奏把控和角色刻画上都做出了不少亮点。首先,我们得说说本话最直观的感受:“酣畅淋漓的战斗,以及令人窒息的压迫感。”自上一话爆破出现以来,双方的力量差距就已经是显而易见的。到了205话,这种差距被放大到了极致.............
  • 回答
    《一拳超人》重制版漫画204话,在我看来,是近期剧情发展中一个相当关键且引发诸多讨论的节点。它并非那种能让你拍案叫绝、酣畅淋漓的纯粹战斗场面,而是更多地聚焦于“英雄”这个概念的本质以及当下英雄协会所面临的深层困境,同时为接下来的故事铺设了更加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潜在冲突。首先,我们来聊聊埼玉的戏份。 这.............
  • 回答
    《一拳超人》重制版第201话,这集真是让不少老粉心潮澎湃,尤其是那些一路追着埼玉老师从头打到尾的观众。这一话的重点,毫无疑问是埼玉老师终于、终于要和饿狼正面交锋了。虽然前面几话铺垫了太多,但真正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那种期待感还是炸裂的。战斗的升级感和情感的爆发首先,从战斗场面上说,这一话的观感是相当炸.............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一拳超人》重制版第200话,这可是个值得说道的话题。首先,得承认,这一话,或者说从最近这几个篇章开始,村田老师的画功依旧是顶级的,每一帧都像是精心打磨的艺术品。特别是怪人协会篇的终章,以及后面出现的这些新角色和新局面,村田老师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真的是没话说。剧情上的节奏和表现:从第2.............
  • 回答
    王福重先生关于中医的言论,诸如“中医全是有意无意的骗子”这类说法,无疑是相当具有争议性和煽动性的。要评价这些言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既要理解其提出的核心质疑,也要看到其言论背后可能存在的偏颇和片面性。王福重先生言论的核心质疑: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王福重先生的这些言论并非空穴来风,它触及了许.............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阿尔及利亚号重巡洋舰。提起它,可不是一艘“大众情人”,但绝对是二战时期意大利海军的一位非常有特色、也有些许争议的“选手”。首先,咱得明白阿尔及利亚号是个啥?它是意大利海军在三十年代设计建造的一艘重巡洋舰,是“阿尔及利亚级”重巡洋舰的首舰。这个级别的巡洋舰,说起来也是意大利海军野心勃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