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德意志级重巡洋舰/装甲舰?

回答
德意志级重巡洋舰/装甲舰:纸面上的强大,实战中的复杂评价

德意志级重巡洋舰,又称“口袋战列舰”(Pocket Battleship)或装甲舰(Panzerschiff),是德国在凡尔赛条约的严格限制下,精心设计的一款划时代的海军舰艇。其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的争议和局限性。

总的来说,对德意志级重巡洋舰的评价是复杂而多维度的,需要从设计意图、技术特点、性能表现、战术运用以及历史影响等多个层面来审视。

一、 设计理念与历史背景:在枷锁中寻求突破

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海军有着极其严苛的限制,例如禁止建造排水量超过1万吨的战列舰。德国海军设计者们正是围绕着这一“红线”展开了大胆的创新。他们的核心目标是:

规避条约限制,拥有与条约允许的最大水面舰艇(重巡洋舰)相当的火力。
在机动性上能追击或逃脱条约允许的巡洋舰(包括大型巡洋舰)。
具备在战时作为独立作战单位,执行远洋袭击任务的能力。

德意志级舰艇正是基于这些目标设计的,它试图在火力、速度和防护之间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点,以填补德国海军在条约下的战略空白。

二、 技术特点与创新:前瞻性的设计

德意志级重巡洋舰最显著的技术特点是:

1. 强大的主炮火力:
装备了六门280毫米SK C/28 L/52舰炮,分布在两个三联装炮塔中。
虽然口径小于同期战列舰的305毫米或356毫米主炮,但其炮弹的穿甲能力和射程在当时的重巡洋舰中是顶级的,足以威胁到当时大多数国家的重巡洋舰,甚至能对部分战列舰造成严重威胁。
这种设计正是为了在条约限制下实现“重火力”的目标。

2. 优异的速度和航程:
设计排水量严格控制在1万吨左右(尽管实际建造的排水量略有超出)。
拥有出色的高速性能,最高航速可达28节,这比当时的许多重型巡洋舰和部分战列舰都要快。
超强的续航能力,使其能够进行长距离的远洋作战,执行贸易破坏等任务。

3. 相对均衡的防护:
装备了厚重的装甲带,能够抵御大部分重巡洋舰的主炮炮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抵御战列舰的副炮攻击。
但其装甲厚度与真正的战列舰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对付大口径战列舰主炮,防护能力是明显不足的。

4. 先进的动力系统:
采用了柴油机作为动力,这是当时海军舰艇中相对新颖且高效的动力形式,提供了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

5. 舰型设计:
外形设计非常独特,拥有类似战列舰的平直船体和前倾的舰艏,给人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感。
全舰的布置也进行了优化,力求在有限的吨位下实现最佳的作战效率。

三、 性能表现与实战运用:优劣并存的复杂现实

德意志级重巡洋舰在实战中的表现,是评价其优劣的关键。

优点:

战略威慑与贸易破坏: 在早期,尤其是“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在南大西洋的行动中,其战略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它成功地制造了巨大的恐慌,袭击并击沉了多艘盟军商船,迫使盟军不得不调集大量军舰进行围剿,分散了盟军的兵力。其设计初衷——作为独立的贸易破坏者——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火力优势: 在与同级别甚至更大型的巡洋舰交战时,其280毫米主炮的威力往往能占据上风,能够快速摧毁或重创对手。
速度优势: 在需要时,其速度可以帮助其摆脱比它更慢的舰艇,或追击比它更慢的对手。

缺点与争议:

“口袋战列舰”定位的模糊性: 虽然它拥有战列舰的火力,但防护能力不足以承受战列舰的直接打击。在与真正的战列舰(如英国的厌战级或纳尔逊级)交战时,它几乎没有胜算。在阿尔特马克海峡海战中,“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面对三艘皇家海军巡洋舰(虽然都是轻巡洋舰或装备较少主炮的巡洋舰),虽然最终成功自沉,但其受损情况也表明了其防护的局限性。
火炮数量不足: 六门主炮的火力虽然强大,但相对于真正的战列舰的八门甚至更多的主炮,其弹药投射量在持久战中存在劣势。
防空能力薄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随着航空母舰和飞机的崛起,其防空能力显得尤为不足,成为其致命弱点。
吨位限制带来的妥协: 为了遵守条约,其吨位限制迫使其在某些方面做出妥协,例如在舰载机的携带能力、鱼雷武器的配置以及舰员的舒适性等方面都受到一定影响。
作为战斗力的整体评估: 尽管火力强大,但将其视为能与战列舰匹敌的舰艇是错误的。它更像是一款具有战列舰级火力的“超级巡洋舰”,或者说是一种具有巡洋舰级尺寸的“小型战列舰”。

四、 历史影响与评价:争议与遗产

德意志级重巡洋舰在海军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也伴随着争议:

条约海军的典型代表: 它是各国在海军限制条约时期,如何规避条约限制,发挥设计智慧的典型案例。它的出现迫使其他国家重新审视海军条约的有效性以及舰艇设计的新方向。
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德意志级的存在对战争初期,特别是大西洋战场,造成了显著影响。它们迫使盟军将大量资源用于海上封锁和反潜作战,从而分散了其在其他战场的兵力。
设计理念的延续性: 德意志级的成功(尽管有局限性)为德国后续设计更强大的舰艇提供了经验,例如后来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和俾斯麦级战列舰,这些舰艇在设计上继承了德意志级的一些优点,同时也弥补了其不足。
被视为“威胁”或“挑战”: 德意志级的出现被英法等国视为对现有海军力量平衡的严重挑战,加剧了各国海军的军备竞赛。

总结:

德意志级重巡洋舰是一件设计精良、充满创新的舰艇,它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凡尔赛条约的漏洞,以其强大的火力和出色的航速,在特定时期和特定任务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它证明了在严格的限制下,人类设计的智慧可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果。

然而,其“口袋战列舰”的定位也决定了它并非全能。在面对真正的战列舰时,它缺乏足够的防护;在战争后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其整体性能也逐渐显得过时和不足。

最终的评价是:

设计理念超前,巧妙规避了条约限制。
火力强大,足以威胁大多数巡洋舰,甚至对低劣的战列舰构成威胁。
在独立远洋作战和贸易破坏任务中表现出色,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但防护不足以承受真正战列舰的主炮攻击,其定位是一种高火力、高速度但防护相对较弱的超级巡洋舰,而非真正的战列舰。
作为海军史上的一个独特案例,它对后来的舰艇设计和海军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而言之,德意志级重巡洋舰是一艘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具有独特地位的舰艇,其评价需要放在当时的技术水平、条约限制以及具体的作战背景下来进行。它既是德国海军的骄傲,也是其局限性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差不多是写完了,没准啥时候又突然想起来点什么就再补吧)

第一个问题:不是。但这个“不是”,更多的是从任务定位与具体指标的角度来说的。

德意志级的试验色彩非常浓厚,她大量采用了新技术新布局。但魏玛德国在整个二十年代都没有发展出成体系的海军战略,这一背景下的德意志级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明确的定位,只是作为德国前无畏舰的替代品,兼顾海防舰与巡洋舰的职能,同时满足训练和未来发展需要。其柴油机动力续航力较大,在最初的想定中是希望与封锁己方港口的法国巡洋舰展开游击战——这里要指出一点,此时的德国海军并未把英国人当做假想敌(甚至到1938年之前也一直都是如此),海军的战略目标是保卫德国海岸与海上交通线,假想敌则是法国、波兰与苏联。而在支持破交战的雷德尔上台之后,他很快就从德意志级身上看到了用于破交的潜力,并开始考虑用德意志级远洋破交牵制法国舰队。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德意志级是兼顾多种任务的复合型战舰。虽然雷德尔支持破交战略,但显然不是所有的德国海军将领都认可这样的思路。装甲舰的任务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对抗可能进攻德国近海的法国和苏联旧战列舰。这样的复合任务对德意志级这种体量的战舰来说当然是力不从心,即使在后续的装甲舰D、E上放大到了18000吨,也同样不切实际(实际上这样的复合任务定位在后续的沙恩霍斯特级、俾斯麦级和H级甚至包括希佩尔级上也是一脉相承的)。甚至这些任务本身就是互相冲突矛盾的,想要同时满足,必然伴随着吨位的迅速膨胀,而对于受到严苛吨位限制的德意志级来说,就意味着在这些任务和指标之间来回妥协,最终哪个都达成不了。

那么退一步说,把德意志级视为纯粹的破交舰,又如何?答案是同样不合格。

雷德尔的破交战略基于一战经验,思路非常明确,如果在本土保留主力舰队并有所动作,就能极大牵制对方的主力舰队使其不敢轻举妄动,海外的破交舰队就能大肆活动。这种战略之下,破交舰队只需面对敌方巡洋舰队,如果破交舰拥有能够压倒巡洋舰的战斗力、足以自由来去的高速和大续航力,则对方就必须派出高速主力舰——对皇家海军来说,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胡德、声望、却敌三舰——去进行追歼,这无疑是一种极端不利的状况。皇家海军最初也认为一条战巡才能压制一条德意志级。但这确实是高估了她们。

简单来说,德意志级与条约巡洋舰相比并不具备压倒性的战斗力,而更重要的是不具备航速优势:即使是与英国巡洋舰相比,也有至少5节战速差距(德意志级26节,英国巡洋舰31节),这意味着德意志级摆脱对方巡洋舰追击的唯一办法就是击沉或者重创对手,面对拥有数量优势的敌方这并不容易,且在交战中受伤减速也是难免,这样一来连26节这个本就不高的航速都难以维持,而对方可以继续动用巡洋舰进行攻击,并无派出主力舰的必要。或者换一种情况,由德意志级突击护航船队迫使对方解散护航(或者干脆歼灭护航舰们),就可以用大群潜艇直接攻击——这更是天方夜谭,这种情况,其原型就是PQ17船队的经历:很显然装甲舰的威胁不能与主力舰相提并论,对方完全可以持续缠斗而不必解散船队,而装甲舰所面临的更危险的状况则是敌方高速主力舰的直接截击——这可远比在茫茫大洋中猎杀装甲舰要容易得多。

合格的破交舰该是什么样的呢?德国人也已经给出了回答:O级战列巡洋舰和P级装甲舰,拥有30节以上的航速、大续航力、足以防御巡洋舰火炮的装甲以及对巡洋舰构成压倒性优势的火力,可视为破交舰的完善形态。其中P级完全不惧怕巡洋舰的追击(上段第一种情况),O级更是拥有主力舰级别的威胁(上段第二种情况)。但反过来说,这两种战舰的具体设计很好么?参考沙恩霍斯特级与俾斯麦级,她们的设计并不优秀。但对德国海军来说,她们仍然是比德意志级更好的战舰——明确清晰的任务定位和与之相适应的性能指标,二者的结合才是海军真正需要的。


第二个问题:


此为德意志号,其防护体系由80-50mm13.5度倾斜的主装甲带、45mm的防雷装甲、45-30mm的水平装甲以及40mm的装甲纵舱壁构成,此外主炮正面装甲140mm,主炮炮座100mm,司令塔140mm。

之后的舍尔海军上将号的防护做出了以下调整:

1.主装甲带50mm与80mm的部分交换位置,50mm在上,80mm在下。

2.水平装甲厚度削减为40mm-20mm(外侧-内侧)。

3.防雷装甲厚度降低至40mm。

4.炮座装甲厚度提升至125mm,司令塔装甲厚度提升至150mm。

三号舰斯佩伯爵号则进一步调整,如图


图中已经非常细致了,就不描述了

评价一套防护体系,一般来说要从垂直防护、水平防护、鱼雷防护、水中弹防护、抗损能力几个方面评价,但德意志级的防护模式比较特殊,从穿甲路径逐一分析比较简单。

对于德意志号,想要攻击到核心舱,存在以下穿甲路径:

1.80mm垂直装甲+45mm防雷装甲

2.50mm垂直装甲+45mm防雷装甲,其中50mm垂直装甲有一部分处于水下

3.直击45mm防雷装甲(水中弹,或者在横摇/远距离大落角下绕过垂直装甲从侧上方命中)

4.80mm水平装甲+45mm水平装甲

5.直击45mm水平装甲

6.40mm纵向舱壁+30mm水平装甲

其中3、4的概率较小(虽然水中弹的概率其实并不小,但没法确定穿深,后面会拿出来单独叙述)。

1的等效厚度,大致在105-125mm之间;2的等效厚度,在70-95mm之间,考虑到水下,可认为与1大致处于同一档次;6的等效厚度较难判断,但若从设计角度考虑,可认为大致等效于45mm水平装甲。

舍尔海军上将号类似,不赘述。

对于斯佩伯爵号,想要攻击到核心舱,存在以下穿甲路径:

1.100mm垂直装甲+40mm防雷装甲

2.直击40mm防雷装甲

3.100mm垂直装甲+30mm水平装甲(弹药库段为70mm)+40mm防雷装甲

4.30mm水平装甲(弹药库段为70mm)+40mm防雷装甲

5.100mm垂直装甲+40mm水平装甲(弹药库段为70mm)

6.直击40mm水平装甲(弹药库段为70mm)

7.40mm装甲纵舱壁+20mm水平装甲(弹药库段不存在这一路径)

其中3、5的概率较小。

1的等效厚度,在130-140mm之间;4和7的等效厚度较难判断,从设计角度考虑,可以认为等效于40mm水平装甲。

综合来看,这套防护体系要优于各国的初代条约重巡洋舰(郡级、彭萨科拉级、北安普顿级、妙高级、高雄级、特伦托级、迪凯纳级),而与第二代条约重巡洋舰水平相当(水平防护略逊),此外还具备一定纵深的TDS以及水中弹防护能力。而在条约重巡洋舰中,仅阿尔及利亚号具备完善的TDS,日本重巡洋舰的只能说是聊胜于无;至于水中弹防护,德意志级带倾甲的45/40mm防雷装甲要优于阿尔及利亚号的40mm垂直防雷装甲,仅逊于最上级和利根级。

评价这套防护体系的效能,则要考虑对方的火炮威力。先给一个直观结论:正常交战范围内,基本可以免疫所有的6吋舰炮。

英国6吋50倍径Mark XXIII型舰炮,弹重112磅,10500码垂直穿深4.5吋(硬化装甲),22000码水平穿深2吋(均质装甲);

美国6吋47倍径Mark16舰炮,弹重130磅,12000码经验式垂直穿深124mm,18000码经验式水平穿深42mm;

日本15.5cm60倍径火炮,弹重123.2磅,10km垂直穿深140mm(NVNC),20km水平穿深53mm(NVNC);

德国15cm60倍径SK C/25火炮,弹重45.5公斤,10km垂直穿深94mm(KC n/A),113mm(Wh),20km水平穿深44mm(Wh)。

从斯佩伯爵号的实战情况来看,命中她的18发6吋炮弹,造成的伤害值得一提的也就是摧毁了一门15cm副炮而已。

而对于8吋炮,垂直穿深已经没必要说了;水平穿深倒是值得一提,除美国人的8吋超重弹之外,其他国家的8吋火炮想要取得2吋左右的水平穿深,基本上都要到20000码之外。之所以提这个,是因为巡洋舰交战形态基本上都是高变距率大角度大范围机动交战,航向角对垂直防护的增益很大,实战中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把免疫区下界向内推进(实际上斯佩伯爵号就是这么做的);相对来说,这种情况下反倒是命中非核心舱并爆炸的炮弹威胁较大,但拥有装甲纵舱壁的德意志级对此也并非全无抵抗能力。

综合来看,德意志级的装甲防护,在巡洋舰级别的交战中,还是较为优秀的。

但这套防护体系有没有弱点呢?当然有,比较显著的一点就是对炸弹的防御能力不足。虽然通过装甲纵舱壁弥补了炮战中的水平防护,但水平装甲的绝对厚度仍然薄弱。德意志级三舰最厚45mm最薄20mm的水平装甲是个什么概念呢,举例来说,美国100磅通常弹使用延时引信的最大水平穿深(正常击穿并起爆)是1吋,250磅通常弹是1.3吋,500磅通常弹则是1.5吋;若使用瞬发引信,则100磅通常弹就能炸穿1.8吋水平装甲。厚度不均匀的水平装甲固然节约了重量,但代价就是哪怕只有100磅的航空炸弹,都能对她们造成威胁。结合其并不强大的防空火力,来自空中的威胁对于她们比较致命。

user avatar

德意志级最值得诟病的问题之一是两座三联装主炮的布置模式。这个模式下舰艇很难同时处理两个目标。无论对方是两艘高雄还是两艘C级在这种情况下都没有区别,三主炮模式下的单个炮塔没有对目标准确,高效率射击的能力,或者说至少不拥有在弹药耗尽前决定性摧毁两个追击目标的能力。这样就导致在用作袭击舰的时候,装甲舰压根没有必要考虑声望,反击和胡德的存在——只要盟军两艘航速和续航状态较好的巡洋舰成功咬上了德舰,那么德舰就必须进行一个非常困难的抉择:要么缩短与对方的距离,逼迫追击者进行交战,试图在交火中尽快摧毁对手摆脱接触。要么拉开距离,发挥射程优势或者直接利用航速和海况摆脱对手。

当然这个问题换成四座双联装的希佩尔同样存在,所以单纯批判装甲舰并不合适,但是装甲舰的这个问题额外突出,而她们日后主要对手是热衷于扩充舰艇绝对数量而不是单纯倚重大船的RN,所以确实提出了一个袭击舰很难解决的问题——理论上,不应该允许敌舰不被还击的自由射击,而装甲舰本身格外缺乏足够的多目标射击能力,所以上文中的选择就格外迫切。

如果要缩短距离,那么就必须保证:1,对方有战斗意图。如果追击者转而撤离拉开距离,那么德舰将反而处于追击状态。考虑到八寸炮对装甲舰的威胁模式,理论上说敌舰应当属于撤离航向。(显然河口之战的现实不太一样,但是英国人是疯子,呕)孤悬海外的袭击舰无论是从机器可靠性,燃料储备还是单纯的航速上都很难有把握在较短的时间内追上并摧毁盟军巡洋舰。2,如果对方有战斗意图或者因为某种原因必须交战,那么德舰必须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将对方摧毁或者击退。装甲舰或许在交战距离内对英式轻巡的六寸炮有足够的抗性,但是仍然有相当的被对方雷击或者击中关键设备的可能。

如果要拉开距离,那么两个问题反过来就变成了:1,虽然更大口径的火炮可以保证射程优势,但是在较远距离的高速追击战中,是否有能力在弹药耗尽(或者说,弹药严重消耗)前摧毁或者逼退对手?如果有能力——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缩短战斗距离进行摧毁对手?此时命中率更高,所以弹药消耗效率更高,而舰艇也更容易利用防御系统抵御巡洋舰火力保护核心舱。2,如果没有,那么德舰是否有能力在追击战中拉开与敌舰的距离,脱离接触?

这两个问题是近乎于无解的。比如斯佩伯爵号——要知道斯佩可不是被3艘扎拉或者3艘高雄打沉的,而是“消耗大多数弹药后无法击沉2艘利安德和1艘约克”而无法继续战斗沉没的。斯佩消耗了过半的弹药(0.57左右)取得了10发左右命中或者近失损伤。如果继续按照同样的精确度,在打光弹药不得不与奥特马克汇合之前,斯佩还可以命中敌军大约8次左右。当然这个计算非常无厘头,考虑到炮术本身受到环境和各种各样原因的影响,而且对埃克塞特的连续命中本身有舰艇减速的缘故。但是这个数字足以证明在交战距离上彻底击沉剩余两艘2艘利安德级的难度(不考虑此时已经抵达的坎伯兰)。

这简直就是在打袭击舰的脸。的确,单舰作战6炮8寸的约克或者8炮6寸的利安德毫无可能和6炮11寸的装甲舰作战。实际上即便是在福克兰待命的8炮8寸坎伯兰一开始就出现在战场上,英军也不过是有一战之力而已。但是这种优势完全无法在战斗中拯救斯佩。实际上,如果斯佩更加幸运一点,或者说皇家海军的狗屎运更加正常化一点,让埃克塞特在战斗中因伤战沉——结局仍然对盟军大为有利。一艘中型巡洋舰换掉一艘万吨11寸火炮的装甲舰是非常划算的计算。进一步来看,如果斯佩的运气更好一些,遇到的不是利安德和约克,而是2艘C或者D级巡洋舰配合埃克塞特(当然,从实际上舰艇位置来看并不可能),难道斯佩有能力追上,击沉这些航速并不低,可以自由机动的巡洋舰吗?答案是很可能不可以。斯佩无法有效击退英舰的原因包括:1,由于英军轻巡的威胁未能持续性集中全部主炮彻底解决埃克塞特。2,负责与英军6寸炮对射的副炮为取得任何命中,没有形成有效威胁。而这些问题事实上与英军完全无关。

所以,就好像Langsdoff在战前进行的分析和丘吉尔事后诸葛亮的批判所表现出来的战或逃的矛盾一样:实际上当用作袭击舰的时候,装甲舰处境本身是一个困局:舰艇本身没有强大到俾斯麦这样的战列舰水平,把对手限制在一个相当远的追击距离外,从而进一步通过海况和机动试着脱离。而反过来如果交火,又没有决定性的把握击沉所有的来袭敌舰。无论河口之战中出现的斯佩还是沙恩霍斯特,无论来袭的追击者究竟是斯特拉斯堡和赫尔墨斯(竞技神),还是阿贾克斯和阿基里斯,在这样的距离上结局都是注定的。要么反过来变成猎人主动出击背离一切初衷,要么接受敌舰的尾随和搜索,然后意识到自己或早或晚需要和补给舰汇合,需要重新通过危险的北大西洋返航。

装甲舰无法解决水面袭击舰的本质矛盾:放在挪威可以帮日本意大利减轻压力,开进大西洋深处很可能会死。


需要强调的是,这一点不应该成为抨击装甲舰设计的理由。“无法快速击沉三艘巡洋舰”算不上是什么弥天大罪。郡级做不到,波特兰做不到,十八剑客可能也做不到。没有任何理由要求装甲舰有能力完成这样的任务。作为战斗舰艇,只要能够压倒同级别的对手,就证明设计上有可取之处。而11寸主炮的选择本身并不是一个设计错误。

装甲舰本身是华盛顿条约时代的产品。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对魏玛舰队带来的影响不小于五国本身。如果观察德国舰队的重建,22年前开始的主要项目只有21年12月下水的埃姆登,之后大多数舰艇的设计制造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条约影响。而22年条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新定义的当代“巡洋舰”的标准:按照1878系统,巡洋舰是位于“Battleship”和“Sloop”之间的护卫舰+轻护舰的集合;而按照1922年的标准,巡洋舰则变成了“Capital Ships”以下诸多“vessels of war”,或者说专门建造的武装舰艇,之间的一种。按照条约,非载机舰的其他舰艇被非常粗暴地两刀切成了两部分,35000-10000之间的体量,16.1-8.1寸间火力即为主力舰,余下是“其他舰艇”。条约最明显的结局是英(法,美)的第一批万吨“大”巡洋舰,主力舰以下最大舰艇,被限制在了8寸主炮的顶点。以郡级为例,英军饱受的双联装布置意味着郡级拥有8门8寸火炮,足以压倒一切埃姆登类型的老式巡洋舰而不可能与火炮口径远要更大的主力舰较量。

而反过来,同时期凡尔赛条约下德军此时建造装甲舰的限额虽然有同样的一万吨排水量上限,主炮却没有限制。这样就给了魏玛舰队一个非常独特的机会。熟悉“喂饱孩子而不是建造装甲舰”标语(左翼口号)的话应该不难发现,这一时期魏玛舰队本身的财力本身有诸多掣肘。再加上建造时期断档的技术问题,如何利用好这里的指标错位是一个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27年的3款装甲舰方案ABC正好对位三种思路。A方案要求15寸主炮,这样就给了舰艇潜在和主力舰战斗的可能性;而C方案选择11寸火炮和26节航速,放弃了与最强大主力舰对抗的可能而退而求其次选择压倒老式主力舰和条约巡洋舰。当然B方案的12寸炮和20节航速位于中央。毫无疑问,4炮15寸,18节航速的设计方案并没有和法军战列舰队作战的可能性——而对于长期在本土保留大量炮舰和航母的RN来说更不可能构成威胁。A方案的本质是在条约的限额内建造上马中的下品。而C方案则恰恰相反是在巡洋舰的框架下建造巡洋舰中的最强者。这样田忌赛马的选择本身没有问题。

当然,批准装甲舰建造的魏玛政权对于这些舰艇将要被如何运用一无所知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30年代的最大变化是敦刻尔克级的出现。这意味着大洋上能够追上并相对轻松地击败装甲舰的主力舰除了战列巡洋舰队以外,增加了两艘新式快速战列舰。而略有些恶意的是,法国舰艇使用的词语“Cuirasse(装甲战舰)”正好对应德舰的“Panzerschiff(铁甲船)”。而和随时有可能调集主力舰前往远东抵御IJN强大舰队的RN不同,法舰大概率是不会离开德军装甲舰活动水域的。这样就极大地恶化了德意志级本身的使用空间到了几乎无法接受的地步:法军炮更粗(13对11),更多(8对6,平行追击时8对3),速度更快(29对26),防御全方位占优。20年代中计划对抗的条约巡洋舰瞬间变成了30年代的快速战列舰,最初的设想也就烟消云散了。新形势下的德意志级要么执行大型水面舰艇传统的袭击舰职能去和RN海外分部碰运气,要么理论上可以等到德军舰队重建结束之后和更强大的高速战列舰活动,与法军交战。

40年代,新·新形势是40年法国战役,舰队决战的对象从数量较少,装备精良的法军舰队变成了数量极其庞大,战术极有进攻性的英军本土各个舰队;另一个重要的新形势是挪威之战后德军水面舰队损失了大半大型驱逐舰,三艘巡洋舰,主力舰几乎全部受损,而英军则因为不列颠之战的缘故开始在本土进行空前的兵力集结。这两者意味着舰队决战的可能性烟消云散。而此时已经服役的装甲舰也已经随着战争的进行而消耗殆尽。斯佩已经作为袭击舰自沉在万里之外,德意志在挪威之战中被英军重创,只有舍尔继续进行袭击活动。随着先是KGV,之后是各式各样美军快速战列舰的下水,也就再也无从谈起重新平衡舰队实力,让装甲舰去对抗同级别的对手的可能了。42年尤其背运的巴伦支海袭击以后,两舰的袭击活动开始逐渐减少,其技术性能不再对战局有较大影响。


德意志级算不算一个相对成功的设计?

在20年代里,我认为这当然是一个相对成功的设计。在同样吨位的限制下,他能够压倒英美法条约重巡洋舰,这已经是条约系统下非常成功的开拓了。然而30年代里这样的成果很快就被一战战胜国法国的新式战列舰冲抵掉了。理论上40年代战争中法国投降后袭击舰应该会有更好的作为,但是草率地袭击行动(斯佩)和血腥的挪威绞肉机(德意志)意味着这时候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来执行更大胆的计划了。舍尔的袭击相对成功,而吕措夫(德意志)更多不走运的巴伦支海行动给袭击盖棺定论,虽然后者严格意义上是希佩尔的锅。

不应该认为斯佩的失败是设计失败。斯佩的确无法对抗三艘英军中小型巡洋舰,但是这并不是因为在战场上她无法取胜,而是因为作为袭击者她无法胜利地足够迅速,足够干净利索,这是海军部署的较量而不是设计元素。同样不应该认为装甲舰无法对抗战列巡洋舰或者日后的敦刻尔克级是严重问题。因为本身的吨位限制就严重制约了她们与任何主力舰较量的可能性。本质上,德舰的设计要想“成功”实在是太难了。“成功”意味着在条约限制下尽可能发掘漏洞压倒资源更丰富的英法对手,同时必须在战争中尽可能快地发挥作用,避免盟军强大的战争机器在43年后开始占据全面优势。装甲舰做不到,但是利根也做不到,最上也做不到,特伦托也做不到,郡级更做不到。

或许魏玛议会一次257对202,一次224对153的投票保住了建造项目更能说明这些舰艇在一定程度上是满足当时的需求的。“这是一款合格的魏玛战舰,可惜纳粹想用来征服世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德意志级重巡洋舰/装甲舰:纸面上的强大,实战中的复杂评价德意志级重巡洋舰,又称“口袋战列舰”(Pocket Battleship)或装甲舰(Panzerschiff),是德国在凡尔赛条约的严格限制下,精心设计的一款划时代的海军舰艇。其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的争议和.............
  • 回答
    评价一战德国的国王级战列舰,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看,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得看看它们在一战中的表现、设计理念以及作为当时德国海军实力象征的意义。设计理念与技术亮点:德国国王级战列舰(KönigsKlasse)是德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建造的一型主力舰,可以说是德国海军舰艇设计理念的一个集大成者。她们代.............
  • 回答
    高德地图的车道级导航,这玩意儿一出来,在我看来,绝对是导航界的一场“微革命”。以前咱们用导航,顶多就是个“在XX路上行驶”,然后告诉你“前方XX米右转”之类的,听着也挺明白,但真到了路口,看着好几条车道,哪条是往你要去的方向走的,有时候还得靠猜,或者眼疾手快地临时变道,那叫一个惊险刺激。车道级导航,.............
  • 回答
    咱们聊聊《战舰世界》里的“大选帝侯”,也就是那艘X级德国战列舰。这船,怎么说呢,绝对是个狠角色,但也不是随便谁都能把它玩明白的。首先,从她的“卖点”说起:主炮。“大选帝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绝对是那四座主炮塔,每座两门,总共八门380毫米主炮。别看口径不是最大的,但它的射速相当不错,炮弹初速也挺高,.............
  • 回答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1898)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首任宰相(1866–1890),也是德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他以“铁血政策”(Kriege und Kompromisse)著称,通过政治、军事和外交手段统一德意志,并塑造了现代德国的国家形态。他的.............
  • 回答
    2017年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模拟联合国大会中文会场「1944德意志立宪会议」评价2017年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模拟联合国大会中文会场举办的「1944德意志立宪会议」是一场富有深度和挑战性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从多个维度来看,这场会议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既有其出色的亮点,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空间。整体评价:一场.............
  • 回答
    德国海关扣押美国 3M 集团的口罩和防护服一事,是一起在新冠疫情初期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的事件。要详细评价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经过回顾: 背景: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国对医疗防护物资,特别是口罩和防护服的需求激增。德国作为欧洲的疫情重灾区之一,也面临严重的供应短缺。 发生时间:.............
  • 回答
    德国电影《浪潮》(Die Welle)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且极具社会反思意义的作品。它改编自真实事件,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探讨了极权主义如何悄无声息地渗透并席卷一个民主社会。以下是我对这部电影的详细评价:核心亮点与主题深度: 极强的代入感与警示性: 电影最成功之处在于它将一个宏大的社会学实验置于一.............
  • 回答
    关于德国女生“打脸”余秋雨等学者关于《道德经》在德国普及程度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分析。这个事件涉及到文化传播、学术认知、大众认知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事件背景梳理(推测与常见情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说法的可能来源和背景。 余秋雨的说法可能来源: 余秋雨作为一位知名的文化学.............
  • 回答
    德云社的家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复杂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成员名单,更是德云社几十年发展历程中,师徒传承、人情往来、利益分配乃至内部文化凝聚的重要载体。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一、 家谱的起源与演变: 传统曲艺的师徒制根基: 相声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其传承模式就是师徒制。师父将技艺倾囊.............
  • 回答
    德国电影《希特勒回来了》(Er ist wieder da / Look Who's Back)详细评价《希特勒回来了》(Er ist wieder da),又名《元首在现代》,是一部2015年上映的德国黑色喜剧电影,改编自德国作家Timur Vermes的同名畅销小说。这部电影大胆而富有争议地将2.............
  • 回答
    关于德国训练探雷犬和寻尸犬识别新冠患者,并声称准确率达94%的这项研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它。对这项研究的评价: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项研究的创新性和潜在价值。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寻找更快速、更便捷、更无创的检测方法一直是全球科学界努力的方向。能够通过嗅觉这一人类尚未充分开发的感官来识别病毒,.............
  • 回答
    安格拉·默克尔:一位时代女性的执政画卷安格拉·默克尔,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早已是响当当的政治符号。她不仅仅是德国的首位女总理,更是自2005年上任以来,德国政治舞台上最稳定、最深远的影响力人物之一。评价默克尔,绝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她的执政生涯宛如一幅复杂而宏大的画卷,其中既.............
  • 回答
    德云社2021跨年相声专场,是一场备受关注的演出,在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德云社依然坚持传统的相声演出形式,为观众带来了欢乐。要评价这场演出,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整体氛围与观众反响: 线上线下同步的盛况: 德云社的跨年专场一向是观众的焦点。2021年的专场,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
  • 回答
    德州参议员泰德·克鲁兹(Ted Cruz)向美国国会提出将埃及穆斯林兄弟会(Muslim Brotherhood)列为恐怖组织的提案,这一举动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评价这一提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景、克鲁兹的论据、支持者和反对者的观点,以及其潜在的影响。背景与克鲁兹的论据:.............
  • 回答
    德云社侯震的相声水平,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他这人,就像德云社里的一块特别的砖,哪里缺了就往哪儿搬,虽然不是最闪亮的那一块,但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首先,咱们得承认,侯震的路数和德云社里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捧哏”或者“逗哏”不太一样。你很少看到他能把一个包袱抖得石破天惊,让你捧腹大笑的那种。他的.............
  • 回答
    说起德云社的朱鹤松,这可不是一个能用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清楚的相声演员。在我看来,他身上有种特别的东西,既有老派相声的底子,又带着一股子“德云制造”的独特气质。要评价他,得从几个方面细细掰扯。一、 艺龄与舞台经验:厚积薄发的扎实功底朱鹤松是在德云社沉浮多年的老德云人,这绝不是一句简单的“资格老”就能打发.............
  • 回答
    德雷蒙德·格林最近关于凯文·杜兰特的言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算得上是近期NBA舆论场上的一场“小风波”。要评价这些言论,我们得先梳理一下格林究竟说了什么,以及这些话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格林到底说了什么?格林最近的言论主要围绕着他与杜兰特在金州勇士时期共事的经历,以及他对杜兰特离开勇士加盟篮网.............
  • 回答
    高峰,作为德云社里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他的名头比许多台前当红的演员都要响亮,尤其是在相声圈内。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套用“好演员”或“差演员”的标准,他的价值更多体现在一个“稳定器”和“传承者”的角色上。舞台上的“定海神针”:扎实的功底与醇厚的嗓音高峰的相声,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稳。他的基本功非常扎实,从.............
  • 回答
    评价德云社张鹤伦的相声水平,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不能一概而论,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听、去品。首先,基本功方面,张鹤伦是扎实的。 他的快板儿打得那是相当有板有眼,节奏感强,声音洪亮,听着就让人觉得过瘾。而且他驾驭贯口的能力也还可以,虽说不上顶尖,但吐字清晰,不拖泥带水,这是说相声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