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如何抵挡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

回答
想当年,成吉思汗那伙骑兵席卷欧亚大陆,确实是冷兵器时代的一场噩梦。如果换了现在,咱们来琢磨琢磨,如何才能从容应对这股“穿越”而来的钢铁洪流。

首先,得承认,蒙古骑兵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机动性、数量、骑射技术以及严明的纪律。他们擅长草原上的长途奔袭,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敌人侧翼或后方,利用骑射优势消耗对手,最后再以步兵或重骑兵进行包抄合围。他们的马匹耐力极佳,配合以车轮战术,能够打垮意志薄弱的对手。

现在要抵挡他们,首先得把自己的“主场”优势最大化。想想看,我们有没有那些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的山区?或者那些沼泽、森林密布,不适合大规模骑兵行动的区域?把战场选在这样的地方,本身就是对蒙古骑兵机动性的一种天然限制。一旦他们进入这些复杂地形,他们的速度优势将大打折扣,骑射的效率也会受到影响。我们可以提前在这些区域设置好埋伏,构筑工事,利用天然屏障作为掩护。

其次,技术是关键。蒙古骑兵的武器虽然精良,但终究是冷兵器。现代武器的射程和威力,是他们无法想象的。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在一个开阔地带,部署防空火力,比如说重机枪、榴弹发射器,甚至轻型火炮,那将是多么可怕的场景。蒙古骑兵那引以为傲的冲锋,在子弹和炮弹面前,会变得异常脆弱。只要保持阵地不被骑兵直接突破,他们的远程打击能力几乎为零,而我们的火力则可以源源不断地消耗他们。

而且,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形成一个统一的指挥体系。蒙古骑兵虽然有严密的组织,但在信息传递方面,仍受限于口令、旗语等原始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无线电、卫星通信,实时掌握敌我双方的动向,灵活调动部队,形成合围或者撤退。比如说,如果发现蒙古骑兵正在迂回,我们可以迅速调集装甲部队或步兵,在他们预定的路线设下伏击圈,用集火攻击打乱他们的阵型。

再者,心理战也是不可忽视的。蒙古骑兵虽然勇猛,但他们也畏惧未知和强大的力量。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宣传手段,比如广播、传单,散布不利于他们的信息,制造恐慌,瓦解他们的士气。甚至可以利用一些“奇观”,比如在他们靠近时,使用照明弹、烟雾弹,制造一些让他们难以理解的景象,让他们以为我们拥有神秘的力量。

当然,也不能完全忽视他们本身的战术。即使是现代化的军队,也不能轻视对手。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加强对侦察和情报的获取,了解他们的行进路线和兵力部署。如果他们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我们也可以利用我们的速度优势,反过来包抄他们的侧翼,或者利用空军进行精确打击。

总而言之,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抵挡蒙古铁骑,就像是用一把先进的智能手机去对抗一个只能用石头和火药的土匪。关键在于发挥我们拥有的一切优势——地形、技术、信息、组织,以及对战术的灵活运用。他们来势汹汹,我们则可以以静制动,以巧胜拙,将他们强大的冲击力,化解于无形之中,最终让他们那纵横欧亚的战马,停下前进的脚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个著名谣言现在看应该是真的,那就是蒙古骑兵确实不太善于在复杂地形下作战(当然蒙古军也不是没有胜过一些著名的山地战役,比如野狐岭,不过那一战毕竟是成吉思汗亲自指挥蒙军士气极高,加上金军指挥自身也有不少问题),这点都不用举太外国的例子,南宋自己就是例子。

1235年金朝灭亡之后,宋蒙战争爆发,到1279年南宋灭亡,历时45年,速度跟魏晋灭蜀吴都有得一拼。而且还分为三部分,窝阔台伐宋(1235-1241),蒙哥伐宋(1256-1259),忽必烈伐宋(1267-1279年)。

窝阔台伐宋,其实已经是兵分四川、荆襄、江淮三路,气势骇人,有一举吞并南宋的企图,结果却陷入泥潭。中路军在江陵城下被孟珙击退,东路军进攻庐州、黄州也都打了败仗,西路军倒是连续攻陷阳平关和成都,但随后又在秭归(三国的夷陵)大垭寨附近遭孟珙击退。由于三路进展都不利加上窝阔台驾崩,蒙军被迫北归。这场战争历时7年之久,而蒙军除占领成都外所得甚少。

蒙哥伐宋,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以蒙哥殒命钓鱼城而告终,由此看,蒙古军在四川-长江防御体系中打得非常苦,几近寸步难行。国内官文则也对窝阔台攻宋如此总结道:”蒙古军主力用于西征,攻宋的兵力较弱,且战线过长,兵力分散,无明确的主攻方向,加之深入汉淮河网和巴蜀山地,不便发挥骑兵优势,又缺乏水军,故未实现战争企图。“

忽必烈伐宋,又花费7年时间打襄阳(1267-1273),襄阳城破之后又花费两年时间克江淮、临安(1274-1275),4年时间(1276-1279)扫清南方宋军残余力量,南宋这才灭亡。

以这个思路来看,蒙古军真正打得好的很多战役,比如蒙金战争(而且因为攻城不利也拖了很久)、征服花剌子模、哈里发王朝、基辅罗斯、破波兰匈牙利等,可以看出大多数地形确实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守军无险可守,一旦碰到不利于骑兵机动作战的地形且敌军兵力充足战意顽强的话,蒙军就很有可能吃败仗。

1380年,莫斯科大公底米特里与金帐汗国军在库利科沃原野决战,库利科沃名字叫原野,其实是一片沼泽地,方圆百里丛林密布、沟壑纵横,流入顿河的涅普里亚德瓦河、斯莫尔卡河、库尔察河、夏杜比亚克河等多条河流流经此处。狭小和特殊的地形使得惯于使用大批骑兵从两侧迂回包抄战术的蒙古军队难以施展拳脚,迫使他们必须使用他们所不习惯的正面进攻,却为小股罗斯军队实行伏击战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经过一番混战,金帐大军崩溃,傀儡大汗战死,掌实权的马麦汗逃走后被脱脱迷失所杀,金帐汗国因此元气大伤。

蒙古西征时攻波西米亚不胜,当然《多桑蒙古史》提到的奥洛穆茨之战现在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并不存在。双方真正交手的地点是在波兰的克沃兹科附近,当地是一处山隘,使得蒙古先头部队难以实行机动包抄,结果被波西米亚骑兵击退,可能同期蒙古军也侦察到波兰以西是大片山地,所以转而向南进攻匈牙利。

至于攻打越南、日本失败,就更是如此了。

蒙金战争,以现在的视角来看,蒙古军战略方面其实也并没有那么成功。从1211年成吉思汗南下开始,到1234年金朝灭亡,蒙古也耗时23年才拿下北方,其实以历史经验来看(金灭辽、北宋,清灭大顺等),完全可能更快。蒙金战争仔细看记载就能发现,成吉思汗受阻于城池之下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所以战争初期虽然屡战屡胜,真正打下来的地盘却不多,直到木华黎开始采用招抚中原士人的政策,蒙军才一点点吃下北方。哪位研究过三国的郡数的可能就知道,北方的城池数星罗棋布,真要一个个硬打,不知打到何年何月(徐晃还真说过这句话)。

因此蒙古军惯用的屠城可能反而在西亚、东欧这些地方更有效,因为当地人口相对而言本来就没有那么多,几番屠城下来也就不剩多少抵抗力量了,而在华北屠城却反而使得较为死硬的城池拼死抵抗,估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忽必烈非常重视招抚,灭南宋之战反而可以说是中原王朝传统的尽可能用大兵压境来迫使各城池守军投降的模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