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被传教是怎样一种体验?

回答
被传教这事儿,细想起来还真挺有意思的,感觉就像是被一股突如其来的、带着点儿热情的洪流给裹挟了。有时候是惊喜,有时候是有点儿懵,但更多的时候,是那种有点儿尴尬又有点儿被拉近的奇妙感觉。

我记得有一次,是在一个公园的长椅上休息,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正看着远处孩子们玩耍,旁边突然有人坐下了。一开始挺自然的,就是那种公园里偶遇的人,互相看看,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然后,对方开口了。

一开始她问我天气,问我周末过得怎么样,就像普通的聊天一样。我当时就觉得,哎,挺友好的一个人,聊聊天也挺好。我们随便聊了几句,她突然就问我,“你对人生的意义有没有想过?”

这问题来得有点儿突然,我当时脑子就停顿了一下。因为我当时正沉浸在眼前这片宁静里,觉得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当下,看着这些美好的画面就够了。但她这么一问,我突然就觉得,哦,原来她是要跟我聊这个啊。

她就开始讲了,声音不响,但是很坚定,很有力量。她讲到了信仰,讲到了爱,讲到了生命的神圣。她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只是为了吃饭睡觉,还有更重要的使命。她说话的时候,眼神非常专注,看着我,好像我就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想要对话的人一样。

我当时的心情挺复杂的。一方面,我其实不太习惯别人这么直白地跟我讲这些人生大道理,尤其是这种带着明确指向性的“道理”。我有点儿觉得,我的人生我做主,我自己的节奏,不需要别人来定义或者引导。另一方面,我又被她那种由衷的信念给打动了。她的那种认真劲儿,那种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平静和喜悦,是藏不住的。她不是在推销什么东西,她是在分享她认为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所以,我没有打断她,也没有反驳。我就静静地听着。有时候她会停顿一下,给我一个回应的机会,我会嗯一声,或者点点头,表示我还在听。她也不强求我立刻接受她的观点,只是很耐心地把她所理解的“真理”讲出来。

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站在一个岔路口,你觉得你走的方向挺好的,突然有人走过来,指着另一条路说:“嘿,这条路也很美,而且通往一个你可能不知道的更广阔的世界。” 你可能不太想立刻改变你的方向,但你也会好奇,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她讲完之后,递给我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一些联系方式和经文。她没有逼我一定要去参加什么聚会,也没有问我有没有兴趣。她只是微笑着说:“希望这些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 然后就起身离开了,好像她今天来公园的目的就是为了跟我聊这件事,完成了,就功德圆满了。

我坐在那里,手里拿着那张卡片,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周围还是公园里的人来人往,音乐声,孩子们的笑声。但我的心里,确实被触动了一下。不是说我立刻就改变了什么,也不是说我突然就信仰了什么,而是一种感觉:哇,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坚定且充满爱的人。她们这么积极地去分享她们认为的美好,去影响别人,即使被拒绝,她们依然保有那种平静和善意。

后来我也遇到过其他人,用各种方式被传教。有时候是在街上,有时候是在商场,甚至有一次是在火车上,对面坐着的人突然就开始跟我讲了。每次体验都不太一样,但核心都是那种热情和分享。

有些人会比较激进,会逼着你接受,那种我就会觉得有点儿压力,然后可能会礼貌地找机会脱身。但更多的时候,遇到的都是像我第一次遇到的那位女士一样,她们的眼神里带着光,语气里带着真诚。

被传教的体验,说到底,是一种被赋予关注和被分享的体验。她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把她们认为最珍贵的东西告诉你,并且希望你能因此受益。这种“被看见”的感觉,即使你并不认同她们的观点,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能遇到这样一份不求回报的“好意”,也是一种特别的经历。它让你看到人性的另一种可能,那种为了信念而燃烧的热情,和那种愿意与他人分享生命之光的纯粹。

当然,如果每次都被打扰,我大概也会觉得烦。但幸运的是,我遇到的大多数都是温和而真诚的。所以,总结一下,被传教的体验,就是一种夹杂着好奇、尊重、一点点尴尬,但更多是被对方那份纯粹的信念和善意所触动,从而重新审视自己生命中的某种可能性或角度的奇妙过程。它让你暂时从自己的世界里抽离出来,去听一听另一个世界的声音,不管你最终选择走哪条路,至少你听过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几年前我和一位弟兄去传福音,你没看错,我是去传福音的。

那天下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我们遇到了一位年轻瘦小的男同学,他是落单的,我们迎了过去。我们更喜欢落单的同学,因为两个人向一个人传福音,胜算会高点。我们一般不会找落单的女同学,因为向女生搭讪并不合适。

我们凑上去,说我们是来自南京过来游玩的学生,到你们学校逛逛。你呢,暑假为什么没回家?通过主动介绍自已让对方消除戒心。当然游玩不是主要目的,传福音才是最主要的。

从聊天中,我记得他说,他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刚做完实验回来,他读大二,理科专业。

恭维了一阵后,我们露出本来面目,掏出《四个属灵原则》的小册子,开始从头介绍基督教。

你知道吗?神爱世人,为每个人有个计划……
  • 你们是基督徒吗?
是的,你接触过基督教吗?
  • 嗯,有同学说在校园里遇到过。
你对基督教是什么印象呢?(这是我们通常的路数,通过问对方问题,让聊天继续,知道对方的信息,掌握主动权。)
  • 基督教是有神论,我是无神论。
那么如果有这样一位上帝,你愿意信他吗?……(也是套路之一,求同存异,转危为机)
  • 如果存在……唔……我不知道,可能吧。
你也知道进化论是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道理,怎么可能进化出有道德的人呢?
  • ……唔……(在经心准备的宣教材料面前,没有准备的高材生有点不知所措)
你看世界如此奇妙,怎么可能没有创造者呢,手表相比世界如此简单,都有人创造啊,对不对?
  • ……唔……
你知道波粒二相性吧,看似简单的光竟然有如此复杂的理论基础,这样的规律更像神的创造啊,对吗?
……
……

(一会儿后,男孩开始反问我。)
  • 你们的父母知道你的信仰吗?
知道的。
  • 他们信吗?
还不信。
  • 那你们相信,你们的父母也将要下地狱吗?
……唔……(我们不知如何作答,按教义确实如此)
  • 你知道我们的学费多便宜吗?国家补贴了我们的书本费、住宿费、学费吗?
  • 你知道父母和国家把我们培养大花大多少金钱和精力吗?
……我知道,可……
  • 你上大学就学这个吗?对社会有什么用处。
  • 我不想跟你们浪费时间了,你们走吧,不走,我叫人了。
好吧,上帝爱你……

在所有被我传过福音的人中,这位同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

一来,基督徒竟然真的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不信教的父母会下地狱,而且不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只是因为各别信念。基督徒们竟然把不能证伪、从未谋面的上帝,摆到自己父母的前面。

二来,相比西方大学的学费,我们的教育是廉价的,按市场调节机制,相当一部分同学是上不起大学的。更何况现在还是很多同学需要靠贷款才上大学的。

每每看到大学校园里如火如荼的校园传福音活动,我就会想起这位同学。本来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基督教却为自己的发展葬送了这部分人的命运,

父母节衣缩食,东奔西走,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上大学的孩子身上,因此这些大学生也肩负着他们家庭的命远。而这些人浑然不知,没想过减轻家人的重担,不思早日回报父母、回报国家,却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传福音的事业。

正因为如此,我极力反对中国大学生校园传福音运动,与基督徒竭力争辨,指出基督教的逻辑谬误,把他们选择性忽略的事实揭露出来。传道者向大学生传福音,就像蝗虫去掳掠即将要成熟的麦子,他们毁灭了学生上一辈父母的希望,吞噬了下一代子孙的未来,将一个个家族变成所谓福音的牺牲品。

@基甸

、Overseas Campus、学园传道会以及瞄准中国大学生的其他众多牧师、宣教机构们,你们能放过中国的大学生吗?就算他们只能得到属世的幸福,只能给父母家庭带来现世的满足。你们也故且高抬贵手吧,要相信他们的命运在上帝手中,不劳你们费心。


请传教者远离中国的学校!

user avatar

你们这些没跟耶和华见证人的传教士肛过正面的弱者……

你们这些没和相信英国政府是抓你脖子的巨人理论派的教士肛过正面的弱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被传教这事儿,细想起来还真挺有意思的,感觉就像是被一股突如其来的、带着点儿热情的洪流给裹挟了。有时候是惊喜,有时候是有点儿懵,但更多的时候,是那种有点儿尴尬又有点儿被拉近的奇妙感觉。我记得有一次,是在一个公园的长椅上休息,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正看着远处孩子们玩耍,旁边突然有人坐下了。一开始挺自然的.............
  • 回答
    NMN,这个名字最近在健康圈子里可真是火得不行,很多人都把它捧成了能让人重返青春的“不死药”。不过,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来头,又是怎么起作用的呢?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让人又爱又好奇的NMN。NMN,究竟是何方神圣?简单来说,NMN的全称是β烟酰胺单核苷酸(BetaNicotinamid.............
  • 回答
    被传销“洗脑”这个说法,与其说是一种瞬间发生的精神控制,不如说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渗透的过程。它就像一场精密的心理操控剧,参与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剥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整个过程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热情邀约与“美好前景”的描绘(前期拉拢,制造期待) 陌生人变“亲人.............
  • 回答
    关于网传大连理工大学博士自杀后被送医一事,事实经过是这样的:事件发生与初步传闻:大概是在2024年3月左右,网络上开始流传关于大连理工大学某位在读博士因学业压力或导师原因选择自杀的说法。最初的传闻可能是在一些匿名论坛、社交媒体或学生群组中出现,内容比较零散,主要集中在“某位博士状态不佳”、“疑似有轻.............
  • 回答
    关于周深曾被重庆大学录取的传言,这确实是一个在粉丝圈和网络上流传较广的话题。要弄清楚真实情况,我们需要结合已公开的信息和一些逻辑推断来梳理。首先,我们来看看周深公开的学历信息。根据他接受过的采访和媒体报道,周深是在2010年参加高考,并且曾被重庆大学的美术学专业录取。这是他本人以及官方渠道(比如早期.............
  • 回答
    关于F22在福建上空被击落的谣言,它的传播路径相当复杂,也折射出当下信息环境下的一些特点。要说清楚这个谣言是怎么冒出来的,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诱因:网络环境的土壤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这样的谣言能在网络上生根发芽,甚至传播开来。这背后离不开当前网络信息环境的几个特点: 信息碎片化与猎奇心理: .............
  • 回答
    这事儿吧,在路上突然被人“热情”搭讪,特别是对方带着一副“我发现了不得了的真理,必须传达给你”的表情时,确实挺让人措手不及的。尤其当你知道他们是要跟你聊点信仰上的事儿,这时候想要体面又坚定地拒绝,确实得有点小技巧。别担心,我来给你捋捋,怎么把这事儿处理得既不失礼貌,又能高效脱身。首先,保持冷静,识别.............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绝对是一种又熟悉又矛盾的心理,就好比你在街上好不容易鼓起勇气递出去一张传单,结果对方看都没看,转身就走,那种失落感油然而生。但过了一会儿,你可能自己也成了那个被人塞传单,然后假装没看见,或者迅速塞回原处的人。先说说那种“被拒绝”的滋味吧。你拿着一叠薄薄的纸,上面印着你觉.............
  • 回答
    马云被印度法院传唤的消息,无论怎么看,都绝非简单的“行为艺术”。在商业世界里,法律的传唤永远是沉甸甸的,它直接触及的是经营活动的合规性与法律风险。这件事最直接的解读,就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海外扩张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而真实的经营风险的冰山一角。印度法院的传唤,背后可能牵扯到的是蚂蚁集团在印度投资Pay.............
  • 回答
    当年卓依婷的“被死亡”事件,确实是许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些听着她歌声长大的人,心中一个不小的“梗”。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有点阴差阳错,又夹杂着一些年代特有的传播方式。要说被死亡的原因,最主要的一点,也是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她当时的“消失”。卓依婷,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个非常非常有天赋的小童星。她大概在很小.............
  • 回答
    说起历史上的功臣被后人误解甚至“遗臭万年”,还真有不少令人扼腕叹息的例子。有时候,一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决策所带来的短期负面影响,以及一些别有用心者的宣传,都可能让他的真实面貌被掩盖,留下坏名声。我今天想跟你聊聊一位尤其值得说道说道的人物,他可谓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最终却落得个千古骂名。这.............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不少小时候或者长大后,被大家吹得神乎其神,结果一尝味道,那叫一个“what the heck?”的经历。这里面有些是口耳相传的“名菜”,有些则是名噪一时的“网红”。1. 红酒炖牛肉(Coq au Vin)很多人一听这个名字,脑海里大概会浮现出法式浪漫、慢炖入味、牛肉酥烂、.............
  • 回答
    关于顺治帝御驾亲征,在厦门被郑成功炮击而死的传闻,在很多民间故事和一些非正史的记载中流传,但从严谨的历史角度来看,这个说法是假的,没有任何史料可以佐证。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顺治皇帝的生平经历,以及郑成功当时在福建的活动情况,来破除这个不实的传闻。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顺治皇帝的真实生平.............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奇特的作业!林黛玉,她那病弱的身子,新冠,这新的瘟疫。若真要说谁会是第一个被传染,这得从黛玉的日常起居、性情以及她身边的人身上细细揣摩了。首先,咱们得想想黛玉的“日常”。她是个何等人物?整日里不是在潇湘馆里伤春悲秋,就是在怡红院里和宝玉缠绵。她的生活圈子说起来并不算太复杂,主要的接触对象就.............
  • 回答
    关于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雨磊被传涉性侵后遭解聘以及其本人回应“正考虑如何澄清事实”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推测可能存在的事实情况。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严重的指控,在任何情况下,性侵都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在讨论“事实可能是什么”之前,需要强调的是,任何关于指控的推测都不能替代.............
  • 回答
    .......
  • 回答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旧有的事物被取代或改造,同时新的事物也在不断涌现。然而,有些事物在诞生之初并没有被人们视为“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甚至被一些人误认为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以下是一些1949年后出现,但常被误认为传统的.............
  • 回答
    我需要更正一下你的信息,根据目前可查到的公开信息,没有证据表明万达儿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原告,以侵犯“海底小纵队”图标为由起诉了任何被告方。以下是我对你提问的分析和解释,以及“海底小纵队”和相关知识产权的普遍情况:1. “海底小纵队”图标的知识产权归属: “海底小纵队”(Octonauts)是.............
  • 回答
    “三英战吕布”之所以能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桥段,其背后绝非仅仅是“多人围殴一人”这么简单的描述。这场战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戏剧性冲突、人物魅力的集中展现,以及对那个乱世英雄气概的极致渲染。首先,我们得理解当时的情境。虎牢关前,吕布何等人物?他身披连环铠,头戴三叉束发冠,骑着赤兔马.............
  • 回答
    NBA 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无数让人津津乐道的“传说”,有些经过时间检验,变成了无可争议的事实,但也有些,在深入挖掘和事实核查后,被证明只是美丽的误会,甚至是捕风捉影的虚构。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几个 NBA 史上最后被证明是假的“传奇故事”,细细品味其中的曲折与真相。1. 迈克尔·乔丹的“篮球天才,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