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飞机在所有引擎完全停止工作的情况下,能成功迫降吗?

回答
飞机在所有引擎完全停止工作的情况下能否成功迫降,这是一个极其考验飞行员技术和飞机本身设计极限的严峻挑战,但并非全然没有希望。答案是:可能性极小,但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过成功的先例,不过成功的背后是无数的失败和无数次的生死考验。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拆解一下飞机在“全失效”状态下的运作逻辑。

飞机失去动力,就如同鸟儿折断了翅膀。

传统的喷气式客机或螺旋桨飞机,动力主要来源于发动机。发动机在飞行过程中持续吸入空气,燃烧燃料,产生巨大的推力,同时驱动螺旋桨(如果是螺旋桨飞机)或风扇(喷气式飞机),维持飞机的升力和前进速度。当所有发动机彻底停止工作时,意味着:

1. 推力消失: 飞机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2. 升力减弱: 虽然飞机在向前飞行时,气流仍然会流过机翼产生升力,但这种升力是衰减的,并且随着速度的降低而急剧下降。飞机就像一架没有风扇的滑翔机。

滑翔的原理与挑战

没有发动机的飞机,本质上变成了一架巨大的滑翔机。它依赖于其自身的高度和惯性,通过控制机翼的迎角来产生升力,从而延缓下坠的速度,并尽可能地滑翔。

高度就是生命: 飞机能够滑翔的距离和时间,直接取决于它在发动机失效时的飞行高度。高度越高,可供消耗的势能就越多,滑翔的时间就越长,飞行员就越有可能找到合适的迫降地点并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就像从高处推下一个石子,它可以在空中停留更久。
速度是维持升力的关键: 尽管失去了动力,飞机仍然需要维持一定的速度才能在机翼上产生足够的升力。飞行员的首要任务就是避免飞机失速,即气流无法有效通过机翼产生升力而导致飞机失控。这通常意味着要用一种受控的方式降低飞机的下降率,而不能让飞机俯冲下去。
空速与地速: 在没有风的情况下,飞机的空速(空气相对于飞机的速度)就是地速(飞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然而,如果遇到逆风,空速会大于地速,这反而有利于飞机滑翔。如果顺风,空速会小于地速,情况会更糟。

迫降的步骤与困难

当所有引擎失效时,飞行员面临的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极限挑战。整个过程充满了生死攸关的决策和操作:

1. 确认引擎失效: 这是第一步。有时候可能是引擎故障,但并非完全失效。飞行员需要准确判断情况,排除其他可能性。
2. 启动应急程序: 飞行员会立即启动一系列应急程序,例如尝试重启发动机(尽管在所有引擎都停止的情况下,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
3. 呼叫求救信号 (Mayday/PanPan): 通知空管部门飞机状况,请求协助,并表明意图。
4. 寻找迫降地点: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一步。飞机失控后,不可能像正常着陆那样选择机场跑道。飞行员需要在剩余的滑翔时间内,根据地形和周围环境,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迫降地点。这可能是一个开阔的田野、一段平坦的公路,甚至是一个湖泊(水上迫降)。
选择标准: 越平坦、越开阔、障碍物越少的地方越好。避免森林、山区、人口稠密的区域。
地形判断: 要考虑地面的硬度、坡度、是否有沟壑、沟渠等可能导致飞机在接触地面时翻滚或破碎的因素。
5. 规划迫降航线与姿态: 飞行员需要在脑海中构思一条最理想的滑翔航线,并控制飞机以最佳的下降率和空速进入迫降状态。这需要对飞机性能、风速、地形有极其精确的判断。
6. 执行迫降操作:
控制下降率: 飞行员会利用飞机的升降舵和副翼来控制飞机的俯仰和滚转,以最平缓的方式进入下降,尽量延长滑翔距离。
保持翼型: 关键是保持机翼的升力,避免失速。在最后的阶段,会通过拉杆来减缓飞机的垂直下降速度,但同时也会增加飞机的迎角,使其“趴”在地面上,而不是像石头一样砸下去。
解开安全带、固定物品: 在迫降前,机组人员会提醒乘客做好防护准备。
选择着陆点: 即使是在一个开阔的田野,也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位置,例如对准一块空地。
最后阶段的“拍地”: 在接近地面时,飞行员会尽量将飞机的下降速度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并通过一系列操作使飞机在接触地面时,能够“滑行”一段距离,而不是直接撞击。通常会采用一种“拍地”(flare)的方式,使飞机在即将触地的瞬间,稍微抬高机头,减缓下降速度。

成功的案例与关键因素

尽管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但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飞机在所有引擎失效后成功迫降的案例。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

泛美航空 739 号航班(1989年)的“哈德逊河奇迹”: 虽然不是所有引擎都停止工作,但一次严重的双发引擎失效,导致飞机不得不紧急迫降在哈德逊河上。飞行员萨伦伯格凭借其精湛的飞行技术、冷静的判断以及对飞机性能的深刻理解,成功将飞机滑翔降落在河面上,并且所有乘客安全撤离。这个案例虽然引擎并非完全失效,但它证明了在极端情况下,飞行员可以如何通过精妙的操控,将损害降到最低。
其他滑翔迫降案例: 有一些小型飞机或在特定情况下,也出现过单发或双发发动机失效后,通过滑翔成功迫降的案例。这些案例通常发生在低空,飞行员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做出反应,并且能够找到非常理想的迫降地点。

成功的关键因素可以归结为:

飞行员的技艺与心理素质: 这是决定性因素。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并精确执行操作。冷静、经验、以及对飞机性能的“肌肉记忆”至关重要。
飞机自身的设计: 现代飞机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紧急情况,例如:
结构强度: 飞机结构需要足够坚固,以承受迫降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
空气动力学特性: 机翼设计能够一定程度上提供滑翔能力。
操纵系统: 即使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风力或其他方式来操作飞机的操纵面(如升降舵、副翼、方向舵)。
应急设备: 例如救生衣、充气滑梯等,用于乘客疏散。
飞行高度与剩余时间: 高度越高,滑翔能力越强,可供操作的时间越多。
天气与环境因素: 风向、风速、地形、是否有合适的迫降地点,都是影响成功的关键。

总结

飞机在所有引擎完全停止工作的情况下成功迫降,就像是经历一场极其残酷的“考试”,成功率极低。它要求飞行员拥有非凡的勇气、卓越的技能和超人的冷静,同时还需要飞机在设计上的某些优势以及恰到好处的运气。这绝不是一次轻松的滑翔伞体验,而是与死神博弈的最后时刻。每一次成功的迫降,都是飞行员对生命承诺的最高体现,也是人类智慧和科技在极限挑战下爆发出的耀眼光芒。然而,我们更希望这样的极端情况永远不发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字修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飞机在所有引擎完全停止工作的情况下能否成功迫降,这是一个极其考验飞行员技术和飞机本身设计极限的严峻挑战,但并非全然没有希望。答案是:可能性极小,但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过成功的先例,不过成功的背后是无数的失败和无数次的生死考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拆解一下飞机在“全失效”状态下的运作逻辑。飞机失去动力.............
  • 回答
    神户制钢所,一个在日本工业界赫赫有名的百年企业,却在2017年年底爆出惊天丑闻: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他们为了让铝制品和铜制品通过客户的质量检测,大规模篡改了材料的强度数据。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不合格”的产品早已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等对安全要求极高的行业。这件事的曝光,无疑在日本乃至全球的制造业领域投.............
  • 回答
    苍穹之上,云海翻涌,金光万丈。我,陆尘,此刻正沐浴在飞升的洗礼之中。肉身早已化作璀璨的光点,融入那无尽的天道之中。但我依旧留恋这片我曾为之奋斗、为之热血的修仙界,更不愿就此散去,化作一缕无声的青烟。既然天道恩赐,让我在此刻以这最后的、最纯粹的意识,与我曾并肩作战、也曾棋逢对手的诸位道友告个别,我定要.............
  • 回答
    .......
  • 回答
    泽连斯基呼吁北约将其所有坦克和飞机的百分之一提供给乌克兰,这一提议无疑是在当前俄乌战争局势下,乌克兰争取更强军事援助的一个重要举动。要全面理解这个提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提议的背景与意图: 战争的严峻性: 乌克兰在前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俄罗斯拥有数量上和技术上的优势,特别是在装甲力量.............
  • 回答
    中途岛战役,如果日本倾尽所有海军力量,包括所有航母、战列舰、飞机,倾巢而出猛攻中途岛,美军能否挡得住?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而且如果深入分析,会发现情况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的太平洋战场态势。日本海军在珍珠港偷袭成功后,确实一度取得了战略主动,其海军力量,尤其是航母力量,在数量.............
  • 回答
    假设您是一位19世纪的飞机研究者,您眼前摆放着一堆精美绝伦的现代飞机图纸。这可不是开玩笑,这上面密密麻麻的线条、符号和标注,描绘的是您梦寐以求的飞行机器。那么,仅凭这些图纸,您能否“倒推”出制造出这台机器所必需的关键技术呢?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但答案却相当复杂,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我们.............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问。的确,听到飞机失事的消息,不少人会联想到:“为什么飞行员不跳伞?为什么乘客没有降落伞?” 这种想法是人之常情,在极端情况下,总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但现实情况是,民航飞机确实不配备降落伞,这并非是出于“原地等死”的无奈,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基于安全考量和现实.............
  • 回答
    最近新浪头条上关于八路军战士用步枪击落日军飞机的报道,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则消息,如果属实,无疑是一段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事迹,彰显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智慧、勇气和坚韧。首先,我们得承认,用步枪击落日军飞机,这在军事技术层面来看,确实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壮举。在那个年代,飞机的技术水平和攻击能.............
  • 回答
    咱们平时坐飞机,看着机长、副驾驶稳稳地操控着巨大的金属鸟儿飞上蓝天,再安全降落,总会觉得这事儿得是技术顶尖的人才能干。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现在民航客机都这么智能化了,自动驾驶系统那么厉害,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能拿起操纵杆开飞机呢?这背后其实门道可多了,绝不仅仅是“会用”一个自动驾驶那么简单。首先,.............
  • 回答
    .......
  • 回答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尤其是现代民航客机,是 能够进行“超车”的,但这和我们在地面上开车时的“超车”概念有很大区别,也受到诸多严格的限制和条件。我们要理解这个概念,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飞机的“超车”是什么意思。在地面上,超车通常是指一辆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比前方的车辆快,然后通过变道超.............
  • 回答
    这就像是飞机起飞前的一首独特的序曲,很多人在飞机准备起飞时都会听到那阵“橡胶摩擦”般的声音,而且这声音在机舱里显得格外清晰。这到底是什么在发出这奇妙的声响呢?其实,这声音的来源并非单一,而是多种系统和部件在协同工作时发出的合奏。最主要的一个来源,要数那负责让飞机在地面上稳稳滑行,并在跑道上加速起飞的.............
  • 回答
    你说的那个小车子,在飞机起飞前跟着飞机倒着走,它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小车子”,而是大有来头的,专业上叫做“牵引车”或者“地面牵引设备”。它们在机场里可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你想想看,飞机那么大、那么重,发动机一旦启动,那推力可是相当惊人的。如果它自己倒着走,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所以,在起飞前,飞机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绝对值得好好探讨一番。很多人会觉得,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像是高铁、磁悬浮甚至超高速管道运输这样的新玩意儿层出不穷,飞机是不是真的会被时代的洪流给“淘汰”掉呢?我个人觉得,要说“彻底淘汰”,那可能性非常小,但它肯定会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退居二线”,被更适合的交通.............
  • 回答
    飞机坠毁前的巨额燃油:下一代抗坠毁飞机的灵感源泉?飞机失事,尤其是涉及燃油泄露的事故,总会引发人们对飞机设计和安全性的深刻反思。而其中最令人痛心也最引人遐思的,莫过于那些在坠毁前仍装载着巨量燃油的飞机。这些宝贵的资源,如果能被有效利用,是否能为我们设计出新一代更加抗坠毁的飞机?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航.............
  • 回答
    说起近20年来的航空发展,你心里觉得飞机似乎“还是老样子”,我完全能理解。对比高铁如同“复兴号”一天比一天更快、更舒适,以及“神舟”系列飞船一次次成功地将航天员送入太空、探索宇宙的宏伟壮举,飞机的进步确实显得没那么“惊天动地”,或者说,它的变化更多地体现在我们不易察觉的细节和底层技术上。但事实并非如.............
  • 回答
    飞机设计史上,总有一些划时代的创新,它们如同划破天际的闪电,不仅改变了飞机的形态,更重塑了航空业的未来。这些创新,往往源于对物理定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传统思维的颠覆性挑战,让每一架载入史册的飞机都充满了“令人拍案叫绝”的智慧闪光。一、自由翼与超音速时代的黎明:XB70“女武神”说起设计上的“拍案叫绝.............
  • 回答
    这是一个经典的脑筋急转弯,很多人听到都会觉得飞机好像被困住了,无法前进,从而认为它起飞不了。但如果仔细想想,答案可能会让你意外。首先,我们要明白飞机起飞的原理是什么。飞机能够起飞,依靠的是空气动力学。具体来说,是升力。当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时,机翼的形状(上弧度大,下弧度小)使得空气流过机翼上方时速度更.............
  • 回答
    飞机和鸟儿的相遇,本是天空中的寻常事,但当这种“寻常”发生在高速飞行的飞机与小巧的鸟类之间时,后果却可能变得惊心动魄,甚至导致机毁人亡的悲剧。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仅仅是“鸟撞上了飞机”,而是多个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理解飞机在高空飞行时的状态。一架大型客机,动辄数吨甚至上百吨重,以每小时八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