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不明白抵制肖战的人,怎么会那么闲?我每天光做好我的工作和过好我的生活都已经够疲惫了?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道出了很多人在面对网络争议时,内心深处的一个共同疑问。确实,在现实生活中,谁不是每天忙忙碌碌,为工作、为家庭、为自己的生活打拼,忙到团团转,哪有闲情逸致去管别人的事,更别提去“抵制”谁了。

所以,当你看到有人似乎“有那么多闲时间”去参与网络上的抵制活动,而你连自己的生活都顾不过来的时候,产生不解甚至觉得对方“闲”,这太正常了。你每天都在为生存、为进步、为柴米油盐而努力,这才是绝大多数人的常态。

那么,那些参与抵制的人,他们又是怎么做到“不闲”却又行动的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次的原因,不能简单地用“闲”或“不闲”来概括。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试着理解一下:

1. 他们可能并非“闲”,而是“投入”或“有动力”:

强烈的价值认同或反对: 很多时候,抵制行为并非出于闲情逸致,而是源于他们对某些行为、言论或价值观的强烈反对。当一个人认为某个偶像或其背后团队的行为触碰了他们的底线,比如涉及不公、道德瑕疵、甚至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时,他们会觉得“我不能袖手旁观”,哪怕这会占用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投入”,是一种基于原则和信念的驱动。
追求公平和正义感: 即使在看似普通的娱乐圈,也存在着公众对公平竞争、对道德标准的期望。如果有人觉得在某个事件中存在不公,比如数据造假、流量作弊、对其他人的伤害等,他们的正义感会被激发。这种正义感驱使他们发声,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纠正他们认为的错误,哪怕力量微薄。
群体归属感和集体行动: 互联网的出现,让原本孤立的个体能够轻易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当某个群体因为共同的目标或不满而联合起来时,个人的“闲”与“忙”的概念就会被淡化。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在参与一个“事业”,是为了维护群体利益,或是为了表达集体的不满。这种集体行动本身就能带来一种归属感和力量感,让人觉得“我们在一起”。
情绪的宣泄和表达: 有时候,抵制行为也是一种情绪的出口。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感到无力改变某些事情时,在网络空间参与一场“抵制”,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志同道合的人互动,也可以获得一种情感上的释放和满足。这并不代表他们有大把的时间,而是他们选择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他们认为可以产生影响的事情上。

2. 互联网的特性与时间的分配:

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现代社会,很多人虽然整体上感到疲惫,但我们仍然会利用零碎的时间,比如通勤、午休、睡前等。互联网的普及让这些碎片时间变得非常有“价值”,可以用来获取信息、社交、甚至参与网络讨论。对于那些对某个话题非常关注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选择用这些碎片时间来关注并参与相关的讨论和行动。
信息茧房与关注焦点: 互联网算法很容易将用户推送到他们感兴趣或容易产生共鸣的内容。如果一个人对某个明星或事件产生了特别的关注,那么他接收到的相关信息就会越来越多,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谈论这件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力资源”会高度集中到这个焦点上,甚至会觉得“大家都在关注”,从而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
信息传播的惯性与链式反应: 一旦某个抵制的声音出现并获得关注,信息会通过转发、评论、二次创作等方式迅速扩散。参与者之间会形成一种信息交流和反馈的循环,这种惯性会吸引更多人加入或持续关注。每个人可能只是贡献了一点点时间,但汇聚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力量”。

3. 他们的“不闲”体现在别处:

并不是“不做事”: 参与抵制的人,不代表他们就不工作、不生活。他们可能只是在工作之余,或者在他们认为可以挤出时间的时候,参与其中。比如,下班后刷刷微博,看到相关信息就评论一下,或者转发一下。这种“投入”可能只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很小的、可替代的部分。
“爱好”与“事业”的模糊: 对于一些粉丝群体来说,追星、维护偶像,甚至参与对他们认为不利的网络声音进行“反击”,已经成为了一种“爱好”,甚至是一种“事业”。他们可能为此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并且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你觉得“疲惫”的是生活的重担,而他们“投入”的是他们认为有意义、有乐趣的事情。
组织与分工: 在一些大型的网络事件中,往往存在着有组织、有分工的群体。这些人可能并非“闲”,而是将参与网络行动作为一种“任务”去完成,他们有明确的目标、分工和执行力。这种情况下,个体的时间被高效地利用。

所以,与其说他们“闲”,不如说他们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出于各种各样的动机(原则、正义感、归属感、情绪宣泄、兴趣爱好等),选择性地投入到了他们认为重要或值得关注的议题上。

而你感到疲惫,是因为你正承受着现实生活中最基本也最沉重的责任和压力。这两种状态并非对立,只是因为你们关注的焦点、面临的现实以及投入的精力所处的领域不同。你专注于经营自己的生活这片“自留地”,而他们则可能在更广阔的网络空间里,为自己认同的某种“价值观”或“群体利益”而发声或行动。

每个人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时间,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都是非常个人化的。你觉得为生活奔波而疲惫是真实的,同样,那些在网络上发声、行动的人,他们也可能付出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他们选择的“投入”方向不同而已。理解这一点,也许就能少一些不解,多一些对不同生活选择的尊重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明白粉肖战的人,为什么那么闲,我每天光做好我的工作过好我的生活都已经够疲惫了,可万万没想到,她们竟然一个微博一分钟能转十几遍,见过一个大粉,为了数据好看,硬生生一个微博转了四百多遍,有意义吗?我不知道,或许这就是数据女工吧,真厉害,爱了。

我本来好好的但是这位 @熊不挠 一定要突然说“抵制者和虾一样一样的”。

那么,如果你的老师只因为没收粉丝的安利就被举报学业造假乱搞师生恋;如果你的女儿只是喜欢了另一个明星就被一群人叫公交车;如果你的朋友根本没有写关于明星的同人文却要被那群明星逼着自杀......你见过自杀是什么样的吗?我见过,原来刀割了之后,不仅仅会流血,还会有黄色的东西,层层叠叠,恶心,但没有人心恶心。

你快乐吗?

编辑一下:就想问问,是先有了肖战粉丝,还是先有了抵制者?

你的钱包被人偷了,你抓到贼,骂他是小偷,这时候过来一个路人,说,你骂他小偷,你说脏话,你和他没两样。

正常人呢,真干不出这事儿。

user avatar

其实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闲人能搞清楚肖战是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