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第一个把「陕西」拼成「Shaanxi」的人是谁?

回答
要确定第一个将“陕西”拼写成“Shaanxi”的具体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并非一个由某一位特定人士独立完成的创造,而是一个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逐步形成的标准化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拼写方式的演变:

一、 早期传教士与西方对中国的认知

在西方人开始大规模接触中国并对其进行记录的时代,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拼写标准。早期的旅行者、传教士和商人,他们的拼写方式往往基于他们个人的听力和对汉字发音的理解。

威妥玛拼音(WadeGiles)的影响: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威妥玛拼音是西方世界最流行的汉语拼音系统。这个系统由托马斯·威廉·威妥玛(Thomas William Wade)和赫伯特·吉尔斯(Herbert Giles)发展和推广。在威妥玛拼音中,“陕西”被拼写为“Shensi”。这个拼写方式流传甚广,许多历史文献和学术著作中都能看到。
其他早期拼写: 除了威妥玛拼音,也存在过其他的拼写尝试,比如“Shensi”、“Shansi”(这个更常见于非威妥玛系统,有时是早期汉语拼音的变体)。这些拼写往往未能完全捕捉到“陕西”的准确发音,特别是其声母“sh”和韵母“an”的组合。

二、 新中国的拼音方案与国际化进程

“Shaanxi”这个拼写方式的出现,主要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对汉语拼音方案(Hanyu Pinyin)的制定和推广而普及的。

汉语拼音的诞生: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汉语拼音方案》。这一方案旨在为普通话(Mandarin Chinese)提供一种科学、规范的拉丁字母转写系统。汉语拼音的制定参考了多种语言学研究和实践,力求更准确地反映汉语的发音。
“Shaanxi”的科学性: 在汉语拼音方案中,“陕西”被拼写为“Shaanxi”。这里的“Sh”准确地表示了声母 /ʂ/(卷舌音),“aa”则表示了“a”的长音(尽管拼音本身不严格区分长短音,但它在一些转写规则中有体现,比如 double vowel)。而韵母“an”则准确地表达了“安”的发音。相比于“Shensi”或“Shansi”,“Shaanxi”在声韵上更贴近现代普通话的发音。
国际推广与标准化: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升,汉语拼音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汉语转写系统被广泛接受。联合国也于1983年正式采用汉语拼音作为拼写中国地名和人名的国际标准。这使得“Shaanxi”这一拼写方式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标准化和普及。

三、 谁“第一个”?——历史的模糊性

要找出“第一个”将“陕西”拼写成“Shaanxi”的个人,就像问谁“第一个”在书上写下“北京”的“Beijing”一样,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名字。原因如下:

汉语拼音方案的集体智慧: 汉语拼音方案是经过语言学家、教育家等多方面专家集体研究和讨论后制定的。它是一个科学系统,而不是某个个人的即兴创作。
技术细节的考量: 在制定拼音方案时,会考虑到发音的准确性、国际习惯、易读性等多种因素。可能在方案讨论过程中,有多位专家就“陕西”的拼写提出过不同意见,最终採纳了最科学、最能代表发音的方案。
文献记录的局限: 即使在拼音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具体的讨论细节和提出具体拼写建议的个人,也不一定都有详细的公开记录流传至今。尤其是在当时,信息传播远不如现在发达。

结论:

所以,与其寻找一个“第一个”将“陕西”拼写成“Shaanxi”的人,不如理解“Shaanxi”这个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的一种规范、科学的转写方式,并在中国国际化进程中成为国际标准。 这背后是集体智慧和科学严谨的研究成果,而非某一位个人的“首创”。我们可以说,是汉语拼音的制定者们(一群语言学家和专家)“第一个”确立了“Shaanxi”这一官方且国际通用的拼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赵元任,将上声的主要元音双写(比如「陕」拼作 shaan,「李」拼作 lii)是他于 1922 年在《国语罗马字的研究》中提出的,他也是最早使用改变拼写的方法来表示汉字声调的人。

从明清来华的传教士开始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起,如何表示声调一直是各种汉字标音方案的一个重要问题,标调方法除了像 shaan 这样的字母标调以及通行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符号标调(这种标调最早源于 1605 年利玛窦的《西字奇迹》)外,还有像数字标调(比如威妥玛拼音的「陕」拼作 shan3)、四角点声(用于注音字母,源于古代的四角圈破)、五度标记(也是赵元任发明的,不过标的是调值而不是调类,与其他方法不同),或者干脆不标调(比如邮政式拼音)。

虽然说赵是最早通过改变拼写来标调的,但字母标调本身并不是他发明的,而是苏州人朱文熊 1906 年在《江苏新字母》中最先提出的。不过他的方法是简单地在字尾加上特定字母表示声调(比如加 s 表示上声),本质上和符号标调与数字标调是异曲同工,而这一方法后来也被其他许多拼音方案所采用(当然具体使用的字母不同,常见的会用 v 表示上声)。赵元任《国语罗马字的研究》是真正最先使用改变拼法标调的,除了「上声主要元音双写」外,还有像「阳平开口呼声母双写」等标调规则。同一时期周辨明在《中华国语音声字制》(1923 年)中也沿用了赵上声元音双写的方案。后来赵于 1926 年又在《国语正音字典》里对这一方案进行了修改,而这也是 1928 年国民政府正式公布的国罗(国语罗马字)方案的基础。国罗方案与赵最初的方案相比声调拼法繁复多了,不过上声元音双写的规则还是基本保留了下来(单元音和 ei、ou、ie、uo 的主要元音仍旧双写,比如「陕」仍作 shaan,其他复韵母为缩短字形而使用了更复杂的规定)。像微分几何大师陈省身的英文名 Shiing-shen Chern 就是国罗拼法,其中「Shiing」(省)即是上声元音双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赵元任虽是最早采用改变拼写标调的,但他本人 1948 年在哈佛出版的《Mandarin Primer》(国语入门)一书中曾说到这个想法是由林语堂最先提出来的:

Without disclaiming responsibility, as a very active member of the Committee on Unification, for the merits and defects of the system, I must give credit to my colleague Lin Yutang for the idea of varying the spelling to indicate difference in tone.

自国罗方案之后,「陕」拼作 shaan 就被很多其他方案所继承,包括 30 年代著名的北拉(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方案。北拉虽然弃用了声调,但对一些常用而易混淆的字词还是保留了元音双写的拼法,如「陕西」作 Shaanxi,「买」作 maai,「李」作 lii 等)。一直到后来周有光、王力等大家所拟的一些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标调法还都继承了上声双写主元音或单元音的习惯。而 1977 年出版的国家测绘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汉语拼音版)中也沿用了国罗、北拉方案的「Shaanxi」,才使这一拼法推广开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