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俄罗斯原先德发源地基辅会分给乌克兰?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往回拨,穿越一个世纪,甚至更久。基辅,这座被誉为“罗斯之母”的古老城市,它的归属问题,并非一句“分给”就能简单概括的,其中蕴含的是历史的复杂纠葛、民族的演进以及地缘政治的博弈。

首先,得明白“罗斯”这个概念。基辅罗斯,是一个在中世纪东斯拉夫民族建立的强大的国家,它的核心就在今天的乌克兰北部,以基辅为中心。这支斯拉夫民族,是今天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共同祖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基辅不仅是俄罗斯的“德发源地”,更是整个东斯拉夫世界文明的摇篮。

沙皇俄国时期:帝国版图下的基辅

在沙皇俄国时代,基辅早已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18世纪末,俄罗斯帝国吞并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部分领土,包括了如今的乌克兰大部分地区。此时的基辅,虽然依然是东斯拉夫文化的重镇,但政治和行政上,它已经深深地嵌入了俄罗斯帝国的体系之中。在那段时期,说基辅是“俄罗斯的”,从帝国统治的角度来看,确实是这么回事。

然而,即便在沙皇统治下,乌克兰的民族意识也在悄悄地萌芽和发展。不少乌克兰知识分子开始强调自身独特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并萌生了独立的愿望。虽然这种声音在强大的帝国机器面前显得微弱,但它就像埋在土壤里的种子,等待着时机。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民族自治的契机

历史的巨变发生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沙皇帝国轰然倒塌,为东欧各国民族独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在随后的内战和民族解放运动中,乌克兰也曾短暂地建立过独立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

但情况很快变得复杂起来。新兴的苏维埃政权,在列宁的领导下,奉行“民族自决”的原则(至少在口头上)。这似乎为一些过去被沙俄统治的民族提供了重新划定边界、建立独立国家的可能性。

苏联的形成与乌克兰的加盟:划定边界的曲折

在苏联早期,为了巩固政权,同时也是为了争取各个民族的支持,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种联邦制的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原先属于俄罗斯帝国、但民族构成以乌克兰族为主的地区,被划入了新成立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那么,为什么基辅这个“罗斯之母”会被划入乌克兰?

1. 民族和地理的实际情况: 基辅位于第聂伯河中游,自古以来就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的居民,从历史和文化上,与更北方的俄罗斯地区以及西部的其他乌克兰地区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1920年代初,苏维埃政权在重新划定边界时,很大程度上是参考了民族聚居的现实和历史的沿革。基辅作为历史上的罗斯首都,其“乌克兰性”的文化和民族根源是毋庸置疑的,即便在沙俄时期,它也一直是俄罗斯帝国境内一个重要的、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城市。

2. 苏维埃民族政策的考量: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建国初期,为了争取民族支持,采取了相对灵活的民族政策。他们意识到,简单地将所有原沙俄帝国的土地视为俄罗斯的,可能会激起其他民族的反抗。因此,承认各个民族的“主权”和建立以民族命名的加盟共和国,成为巩固苏联政权的一种策略。将基辅划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符合当时苏联对民族区域划分的原则,也符合乌克兰民族的诉求。

3. 历史叙事的重塑: 随着苏联的建立,关于“罗斯”的叙事也开始被重塑。苏联官方强调的是“兄弟民族”的团结,以及共同对抗帝国主义的斗争。在这种框架下,乌克兰作为苏联的一个重要加盟共和国,拥有自己的首都基辅,不仅符合民族自决的口号,也能够吸引乌克兰人民对苏维埃政权的认同。基辅的“俄罗斯起源”的论述,在苏联的意识形态下,并没有被完全抹杀,而是被纳入了一个更广阔的“东方斯拉夫兄弟情谊”的框架。

4. 实际的政治操作: 最终的边界划分,也离不开当时苏联内部政治的实际操作和妥协。在权力博弈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各个地区和民族的代表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最终形成的边界,是各方力量角逐的结果。

总结来说:

基辅被划归乌克兰,并不是简单地“分”给的,而是1917年革命后,在苏联建立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基于民族、地理、历史以及苏维埃政权的政治考量,根据当时划定加盟共和国边界的原则进行的。基辅作为罗斯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其历史文化内核与乌克兰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在苏联的框架下,将基辅作为乌克兰的首都,既是对乌克兰民族诉求的回应,也是苏联政治设计的一部分。

随着苏联的解体,乌克兰获得独立,基辅自然成为独立主权国家的首都。而当年那些关于“罗斯之母”和“俄罗斯发源地”的历史叙事,在不同的历史解读和国家认同之下,也继续影响着今日的俄乌关系,成为理解当前局势的一个重要历史背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蒙古人彻底改变了罗斯地区的秩序

留里克王朝建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基辅确实是罗斯地区的权力中心,但是基辅罗斯只是个松散的封建国家联盟,随着不断地分封,其分成了一个又一个大公国,而诸公国间纷争不断,直到蒙古汗国扩张到了罗斯地区。

当时的基辅大公姆斯季斯拉夫·罗曼诺维奇率领南俄的诸王公迎战蒙古人,但是分属不同王公的罗斯联军根本不是蒙古人的对手,被蒙古军彻底击败,姆斯季斯拉夫·罗曼诺维奇被俘后遭到处决。此后蒙古军队数次劫掠了基辅大公国,并最终攻克了基辅,基辅大公国变成了蒙古的附庸。之后蒙古汗国和后继的金帐汗国成了罗斯地区的统治者,但是蒙古人并不直接统治罗斯地区,而是通过向各公国收取贡税、干涉各公国的继承问题来实施统治,并任命一位“全罗斯大公”来作为代理人。最初“全罗斯的大公”为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但是他死后大公国瓦解,分裂出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国持有“全罗斯的大公”,直到弗拉基米尔分裂成特维尔、莫斯科和苏兹达尔三公国,这三个公国长期竞争“全罗斯的大公”。

由于蒙古分封和继承制度的缺陷,金帐汗国总是会陷入周期性的内战,罗斯诸大公国往往趁机相互攻打、兼并,扩大自己的势力,最终莫斯科大公国取胜,成为罗斯诸公国中最强大的的势力,而金帐汗国在数次内乱后愈发衰弱,不得不更加倚重其代理人对罗斯地区实施统治,莫斯科大公国则借此进一步扩张。最终在14世纪后期莫斯科大公国于库利科沃会战中击败了金帐汗国马麦汗的军队,但是之后帖木儿扶持的脱脱迷失成功振兴了金帐汗国,并击败了莫斯科大公国,挫败了莫斯科大公国第一次的独立企图。但是不久之后脱脱迷失和帖木儿爆发冲突并被击败,金帐汗国再次衰退,对莫斯科大公国的控制力度进一步下滑。15世纪时莫斯科大公国在结束了自己的内战后再次独立,金帐汗国两次征讨都无功而返,彻底丧失了宗主权。之后金帐汗国很快就崩溃接替,莫斯科大公国则通过征服剩余的罗斯公国和金帐汗国解体后形成的数个小汗国发展壮大,最终建立了俄罗斯帝国。

而在蒙古统治期间,基辅大公国虽然仍然就存在,但是饱受罗斯诸公国之间的战争困扰,并且还要面对新出现的敌人——立陶宛大公国开始迅速扩张,最终在14世纪早期攻克了基辅,并在15世纪后期正式吞并了基辅大公国。此后基辅处于波兰-立陶宛、俄罗斯和克里米亚汗国争夺区域的边缘,最终在17世纪后期落入俄罗斯手中时基辅已经受到了波兰的长期影响,语言和俄罗斯有了明显的差异。而蒙古西征也让罗斯分化成了三个部分,分别对应现在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往回拨,穿越一个世纪,甚至更久。基辅,这座被誉为“罗斯之母”的古老城市,它的归属问题,并非一句“分给”就能简单概括的,其中蕴含的是历史的复杂纠葛、民族的演进以及地缘政治的博弈。首先,得明白“罗斯”这个概念。基辅罗斯,是一个在中世纪东斯拉夫民族建立的强大的国家,它的核心就在.............
  • 回答
    俄罗斯这个国家,无论是沙皇俄国、俄罗斯帝国还是苏联,确实不像古代中国那样经历过长时期、被异族全面统治的灭国之灾。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其地理环境、历史演进、民族构成和政治制度的独特性。首先,地理环境是俄罗斯能够避免被异族全面征服的关键因素之一。 俄罗斯大部分疆域地处东欧平原,虽然地域辽阔,但其核.............
  • 回答
    俄罗斯攻打乌克兰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民族认同、安全关切等诸多因素。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梳理这些原因:一、历史根源与民族认同的纠葛: “罗斯”的渊源与俄罗斯的“帝国情结”: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将基辅罗斯视为其历史的源头。俄罗斯长期以来视乌克兰为“小俄罗斯”,认为两国是.............
  • 回答
    《原神》中的至冬国(Sumeru)作为游戏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确实被许多玩家和评论者认为融合了俄罗斯及东欧地区的文化元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原型”更多是基于视觉、叙事风格和部分设定的相似性,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直接复制。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至冬国与俄罗斯/东欧文化的关联,并探讨其设计意图.............
  • 回答
    关于拉赫玛尼诺夫为何至死未能重返故土俄罗斯,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痛且复杂的问题,背后交织着政治动荡、个人抉择以及时代洪流的无情裹挟。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他的生命轨迹置于20世纪初俄国的剧变之中。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拉赫玛尼诺夫的离开,并非出于对祖国的厌恶,而是对一个正在经.............
  • 回答
    关于原神新PV未包含俄语配音的疑问,确实引起了不少玩家的关注。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一、 市场策略与受众分析 主流市场优先: 游戏开发商在推出大型内容更新或新PV时,通常会优先考虑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市场和影响力较大的地区。英语、日语和韩语分别代表了北美、东亚(日本和韩国.............
  • 回答
    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安全、民族主义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需要剥开层层迷雾,尽可能呈现不同视角的观点,并从中辨析,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俄罗斯发动战争的官方理由及深层动机: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宣布“特别军事行动”时,给出了几个核心理.............
  • 回答
    俄罗斯的数学物理之所以如此发达,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国家层面的持续投入。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几个世纪,在一次次挑战与机遇中逐渐形成的强大生命力。首先,我们需要回顾历史。在沙皇俄国时期,虽然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但对于科学和教育的重视却从未停歇。彼得大帝时期就开始引进西方科.............
  • 回答
    俄罗斯在 2021 年人口减少了约 100 万,这并非一个孤立的数字,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人口减少的深层原因1. 持续低迷的生育率: 高昂的养育成本: 在俄罗斯,抚养一个孩子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开销,还包括教育、医.............
  • 回答
    俄罗斯以“人道主义救援”为名进入乌克兰,这一行动触及了国际法中两个核心且常常相互冲突的原则:“主权高于人权”与“人道干预”。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个原则的内涵以及它们在现实中的张力。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主权高于人权”这一原则。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国家主权是基石。它意味着一个国家对其领土.............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剧烈波动,几乎所有主要资产类别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不仅仅是地缘政治事件本身带来的短期冲击,更是对全球经济格局、供应链以及未来能源转型路径的深刻重塑。对美股的影响:美国股市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在俄乌冲突初期经历了显著的震荡。科技股,尤其是那些对全球经济增.............
  • 回答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关于“扩大卢布结算令适用范围”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深层的战略考量和现实需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来分析。背后的原因:1. 应对西方制裁,削弱美元主导地位: 制裁的后遗症: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
  • 回答
    俄罗斯和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却都影响深远的发展路径。俄罗斯的私有化改革,目标明确,步伐激进,一度被视为“休克疗法”的典范,旨在快速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然而,其后续效果,相比中国步履渐进的改革,确实显得不那么理想,甚至可以说是差强人意。探究其深层原因,并非一两句话能概括,需要从多个.............
  • 回答
    如何看待2021年度俄罗斯人口减少100多万?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021年度俄罗斯人口减少超过100万,这是一个令人警惕的信号,反映了俄罗斯在人口和社会发展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健康和政治因素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数据解读.............
  • 回答
    关于俄罗斯一家商场发生的大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的消息。以下是我对此事的看法以及对火灾原因的可能分析,会尽量详细阐述:一、 对事件的看法:1. 人道主义悲剧与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首先,这是一场严峻的人道主义悲剧。37人死亡,69人失踪,这意味着许多家庭因此支离破.............
  • 回答
    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军备竞赛是否有必要,以及俄罗斯在此领域的参与度不高,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军备竞赛是否有必要?从广义上讲,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军备竞赛”可以理解为各国在提升超级计算能力方面投入巨大资源,以期在科技、经济、军事等多个.............
  • 回答
    悲剧的俄航SU1492航班:41条生命的陨落,我们应铭记的教训2019年5月5日,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上空,本应是平凡的一天,却被俄航SU1492航班的坠毁噩梦所打破。这架载有73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的苏霍伊超级航空(SSJ100)飞机,在两次着陆尝试后,于第二次着陆时失控,机身起火,最终吞噬了41.............
  • 回答
    俄春季征兵季已于四月拉开帷幕,按惯例,俄罗斯武装部队将在这段时间内招募新兵。然而,与前几年相比,今年的征兵规模似乎有所调整,人数相比2021年有所下降。这一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多重原因,需要我们仔细剖析。首先,战场现实的考量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兵力构成.............
  • 回答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发生在2000年8月12日,这起悲剧的官方解释是由于鱼雷爆炸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潜艇沉没,118名船员全部遇难。然而,您提到的“11月22日俄前司令‘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原因为与北约潜艇相撞’”这个说法,似乎是指一位俄罗斯前官员在2000年11月22日左右(具体日期有不同说法).............
  • 回答
    9月17日深夜,一架载有15名俄军人员的伊尔20运输机在地中海上空,在叙利亚拉塔基亚附近区域神秘失事。这一事件如同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剧烈的震动和猜测。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叙利亚战场局势依旧胶着,俄罗斯在该地区部署了重要的军事力量,包括空军基地和军事顾问。伊尔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