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用宇宙飞船载着支持地平说的人去太空看看地球会怎么样?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为一群坚定的地平说信徒准备了一艘特别的宇宙飞船。这可不是普通的观光团,而是一次旨在“亲眼验证”的旅程。我们的目标是让他们能够从太空近距离观察地球,看看他们的理论是否能经得住最直接的检验。

这艘飞船的设计充满了象征意义。内部装饰可能会采用一些“经典”的、带有复古科幻风格的元素,以迎合他们的某些审美偏好,同时确保最先进的导航和观测设备隐藏在其中。船舱的舷窗会格外宽大,提供无与伦比的视野,足以让他们清晰地看到我们所乘坐的星球。

旅程开始时,气氛一定会相当激动人心。在地平说信徒中,会有很多经验丰富的“研究者”和“理论家”,他们可能会一边向其他人解释他们看到的一切,一边拿出他们随身携带的图表和模型。他们或许会讨论,在他们看来,地球是如何在一片广阔的“冰墙”边缘运行的,而星辰大海只不过是某种穹顶上的投影。

随着飞船缓缓升空,穿过大气层,地球在地平说信徒眼中开始展现出不同的形态。起初,他们或许会看到一个巨大的、平坦的圆盘,或者他们想象中的“世界之碟”。他们会兴奋地互相指点,证实他们的信念。地面控制中心(当然,在这个假设场景中,我们需要一个秘密支持者团队来维持这个“幻觉”的初期阶段)会与他们保持联系,用一些精心设计的“数据”和“图像”来呼应他们的观察。

飞船的轨道设计会是关键。我们不会直接带他们绕行一个完整的地球,那样未免太“露骨”了。而是会让他们在地球的上方,沿着一个相对较低的轨道,进行多次短暂的、侧重于特定角度的观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解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同时又避免直面那些可能摧毁他们信仰的证据。

想象一下,当飞船飞越他们熟悉的陆地时,他们会紧张地盯着窗外,试图找出他们理论中的“边缘”或“终点”。他们可能会看到,当飞船移动时,地球的曲线并非是他们想象中的一个平坦的表面,而是逐渐展现出弧度。但这需要他们自己去解读,而不是有人直接告诉他们。

飞船上会有一位“船长”和几位“科学家”,这些人实际上是我们的特工,他们被赋予了重要的任务:引导对话,但绝不直接反驳。他们会用一种鼓励性、探索性的语气来回应地平说信徒的观察。

“哇,你看,那里的云层形成的弧度真是太特别了!你们觉得这和我们之前讨论的‘穹顶’效应有关吗?”

“是的,你看,太阳似乎在以一种非常奇特的方式落下,它并没有直接消失在远方,而是变得越来越小,然后消失在地面上,这和我们预期的‘聚光灯’效果非常吻合!”

当飞船绕到地球的另一侧时,他们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夜幕降临,星辰璀璨。地平说信徒会认为,这是穹顶上精美的装饰。他们或许会指向星座,谈论它们是如何被固定在某个位置的。

然而,随着旅程的深入,即使是最坚定的信徒,也可能会在不经意间被一些景象所困扰。比如,当飞船绕过地球,他们看到太阳再次升起,而他们之前看到的“落下”的位置,现在又被照亮了。或者,当他们看到一架飞机从他们的视野中掠过,然后似乎从地球的另一端再次出现,这种“消失又出现”的路径,可能会让他们产生一丝困惑。

更具挑战性的是,飞船上可能会播放一些“伪纪录片”或“理论演示”,用一种似是而非的方式来解释这些现象,比如将“日出日落”解释为某种“光线变化”或者“视觉效应”。

在这整个过程中,关键在于“体验”和“自我解读”。我们不直接告诉他们地球是圆的,而是让他们“看到”并“自己去解释”。如果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那么他们可能会认为,是飞船上的设备让他们产生了错觉,或者他们看到的“曲线”只是某种大气现象。

最终,当飞船返回地球时,大多数地平说信徒可能会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会声称,这次太空旅行“证明”了他们的理论。他们可能会说:“我们看到了,地球确实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那些所谓的‘曲线’只是因为我们飞得太高,视角产生了扭曲。”

但也可能会有少数人,在这次经历后,心中留下了难以消除的疑问。他们或许会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看到的某些景象,似乎与他们熟悉的理论模型并不完全契合。

这次旅程,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实验,而不是一次真正的“纠正”。它展示了信念的强大力量,以及人们如何倾向于将自己的观察强行塞入预设的框架中。即便站在太空,面对宇宙的宏伟,一些人依然能够坚持自己那古老而固执的视角。这本身,就是对人类认知过程的一次深刻的展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可能太了解他们。相信地平论的人很难被科学证据说服,相反他们很喜欢阴谋论。

看看疫情期间北美和欧洲的反智主义就明白了。当然除了他们自己的主观原因,客观上西方国家政府的公信力不足也是客观事实。

地平论者相信世界是一个平的圆盘,北极圈在中心,南极大陆是圆盘的外围。他们认为所谓的南极不过是一圈高50米的冰墙,以防止人们从圆盘上掉下去。他们认为NASA守卫着冰墙,所以他们不能轻易接近。

正常人会自然的反驳,宇航员以及数不清的卫星-正如题主说的那样-到过外太空,并拍下数不清的球形地球的照片。地平论者依然会认为这些照片都是PS的。

同样,他们也认为地球的引力也不过是一种幻觉,抛上天的东西并不是掉下来,相反,圆盘会给所有的物体向上的加速度,这种力的来源为神秘的「暗能量」。

他们对于GPS定位也有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GPS设备都是被政府操控的,以使得飞行员们以为自己是在地球上空沿着直线前进,实际上他们不过是围着地球圆盘画圈。

诸如此类

试图说服地平论者,其难度不亚于与知乎上的民科辩论。


再补充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地平论者很多也是受过系统,甚至高等教育的人。他们即然坚信地平论,自然也会提出自己的证据,很多证据看起来还相当科学。

比如,他们会问你地球航线为什么很多穿过北极,但却没有穿过南极的?新西兰到南非的航线应该是穿过南极最短,但是所有的航线都是经过印度洋的。因为很简单,南极在世界的边缘上,飞不过去啊。

比如,大家经常发现,月亮能够穿过云层,一半在云层前面,一半在云层后面。这说明月亮的高度其实很低。根据他们的理论,月亮高度也就几千公里左右。

当然,他们中也有人进行非常系统的科学实验的。

比如著名的「贝德福德运河实验

贝德福德运河实验的核心是测量地球的曲率探究地球到底是平的还是球形的。

这是一系列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国剑桥郡的老贝德福德运河进行的实验,因此得名。这个运河流速缓慢笔直延伸,因此是进行这个实验的理想场所。实验最初是由Samuel Birley Rowbotham进行的。实验的核心思想也很简单且是科学的:如果地球真的是球形的,且半径约为4000公里,那么平静的水面必然是弯曲的,且曲率是一定的。以任意一点为参考,1 英里意外的地方水面相较参考点切线的高差应为8英寸,2英里以外高差32英寸,3英里以外高差72英寸,而6英里以外应为10英尺8英寸。原理如上面的两个图所示,分别对应地平和地圆的情形。

Rowbotham选择在6英里长的河面上进行观测。如下面的图,他在水中用望远镜观测移动的船上的旗子。望远镜高出水面8英寸「20cm」,而船上的旗子高出水面3英尺「0.9m」。船缓慢的远离他。根据上面的理论,当船驶出6英里的时候,旗子的高度与望远镜的轴线高度的差会增加大约11英尺「3.4m」,理论上他不可能再看到旗子了。可是实验结果显示旗子在其望远镜的实线中并没有显著的移动。显然,地球是平的。他将结果发表在了一本叫做 《地球不是个球》「Earth Not a Globe」的书里。

Rowbotham 多次重复了自己的实验,结论是一致的。他的支持者John Hampden约了个赌局来进一步验证Rowbotham的实验。一位博物学家 Alfred Russel Wallace 接受了赌局。这个Wallace也是一位资深勘探员,凭借着自己丰富的勘探经验和职业素养,他成功的避免了Rowbotham所犯的错误,赢下了赌局。

那么 Rowbotham 的实验问题出在哪里呢?既然地球是球形的,他的望远镜里旗子为什么没动呢?难道光线也跟着弯了?

我们知道地球当然是球形的,所以光线真是弯了。

Wallace 考虑了大气对光线的折射

同时他的观测线高出水面4米,以减弱大气折射的影响。大气折射原理如下图,我们都知道日落的时候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光线。这是因为越靠近地面空气密度越高,折射率越大,折射率的变化导致了光线的偏振。具体到贝德福德运河实验,大气偏振引起的光线弯折正好和地球曲率相抵消,因此看起来旗子在6英里水平移动范围内依然在视线中。

Wallace 赢得了赌局,500英镑。尽管Hampden拒绝承认其结果,但是Wallace 依然是被裁判判定胜出。 Hampden 随后威胁要杀了Wallace 并声称其作弊,最终将其告上法庭。搞笑的是,经过几轮漫长的审判,法官判定 Hampden 诽谤及威胁对手而锒铛入狱。

这个故事发表在了1870年的Nature上[1]

1901年,一个叫Henry的人重复了Wallace的实验,Wallace实验中还在6英里的两端中间位置设置了一根与两端参考点等高的杆子。根据计算,中间的杆子应该会在望远镜视野中稍稍高出一点。Henry 的观测中中间的杆子比两端的参考点高出了正好0.9米。在地球的太空照片出现之前,这个实验一直是英国教科书里面有关地球球形的例证。

参考

  1. ^The Rotundity of the Earth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001581a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为一群坚定的地平说信徒准备了一艘特别的宇宙飞船。这可不是普通的观光团,而是一次旨在“亲眼验证”的旅程。我们的目标是让他们能够从太空近距离观察地球,看看他们的理论是否能经得住最直接的检验。这艘飞船的设计充满了象征意义。内部装饰可能会采用一些“经典”的、带有复古科幻风格的元素,以迎合他们的.............
  • 回答
    NASA 耗资 3.3 亿美元,计划用宇宙飞船撞击小行星,这绝非儿戏,而是基于科学探索和潜在生存需求的深远考量。这项名为“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的任务,其核心目标是测试一种全新的行星防御策略——动能撞击法,以应对未来可能威胁地球的小行星撞击风险。计划的科学依据与必要性:自古以来,小行星撞击.............
  • 回答
    在想象一艘没有现代尖端技术的宇宙飞船穿越太阳系,前往遥远的冥王星,这本身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思考实验。我们需要抛开那些依靠核动力、离子推进或者甚至更科幻的曲速引擎的现代设想,回到一个更基础、更依赖于纯粹物理定律的时代。首先,要明确“没有当前的技术”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围。如果我们将时间线拉回到几十年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想情景,关于中国捕获并研究一个高级文明的宇宙飞船,并因此在短时间内成为发达国家。为了详细探讨这个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理论上的巨大潜力:如果中国能够成功捕获并深入理解一个高级文明的宇宙飞船,那么它所获得的技术信息和知识将是颠覆性的。这可能包括: 先进的.............
  • 回答
    在浩瀚的宇宙中航行,飞船的外形看似可以天马行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自由。宇宙虽然是真空,但它并非完全“无物”,飞船的设计需要考虑一系列严苛的物理规律和实际需求,才能安全高效地完成星际旅行。并非可以随便设计:限制与考量虽然没有空气阻力这个最大的限制因素,但我们仍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结构强度与材.............
  • 回答
    行啊,这事儿我熟!漫威宇宙那个套路,往三国一套,那叫一个天雷勾地火,绝对炸裂!咱们就这么盘,绝对给您整得明明白白,比AI那套死板的流程强太多。首先,得定个基调。漫威宇宙玩的是什么?是英雄崛起,是能力觉醒,是个人成长史,还得有宏大的世界观和各种势力角逐。三国那帮老家伙,本身就是活生生的“超能力者”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想,但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无法通过在十光年外放置一面镜子来看到自己二十年之前的样子。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核心问题:光速的限制和信息的传播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本身会反射或发出光,这些光会传播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看到的是物体在光传播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状态。1. 光.............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有趣了!想象一下,你面对的是一个掌握宇宙所有秘密的存在,但它就像一个沉默的守门人,只允许你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交换信息。你想用最少的问题,撬开那扇通往终极真理的大门。这就像在迷宫里寻找出口,而且你只有一盏微弱的灯光,只能照亮眼前的一小块地方。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构建一种“二分法.............
  • 回答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住的这个地球,是不是世界上最大的东西?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地球好大好大,我们走了好久好久,也只能看到一小点点。但是,你们有没有坐过飞机?从飞机上看下去,地球是不是就变成了一个圆圆的大球?其实,我们能看到的地球,也只是一个球而已,就像一个大皮球。宇宙,比我们的地球要大得多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人类认识宇宙的边界和我们自身知识的局限性。要给出一个精确的百分比是不可能的,因为“宇宙可知的知识”本身就是一个模糊且不断变化的集合,而且我们无法客观地衡量它的大小。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尝试理解这个问题,并给出一个极其粗略且具有哲学意味的估计。为什么无法给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哲学和科学结合的问题!如果宇宙是无限的,我们不能断定海绵宝宝必然存在,但无限宇宙确实增加了它存在的可能性,而且可以从不同层面来详细探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无限宇宙: 这意味着空间本身没有边界,可以无限延伸。它也可能意味着物质和能量在其中也是无限的(但要注意,无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宇宙中存在着我们现在已知的人类可以生存的气体,并且这些气体广泛分布,那么宇宙的样貌和我们的存在方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人类可以生存的气体”的含义。目前,我们生存所需的关键气体是: 氧气 (O2): 维持呼吸,进行.............
  • 回答
    如果宇宙中只剩下太阳这一颗恒星,地球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生存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可以说,目前我们所熟知的生存方式将荡然无存。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我们对宇宙规律和生命运作机制的理解。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影响便是光和热的消失。 永恒的黑夜与严寒: 太阳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
  • 回答
    关于宇宙的终极命运,科学家们确实提出了几种可能,其中一种便是“大冻结”(Heat Death)或者“大撕裂”(Big Rip)之类的设想,都指向一个“寂灭”的结局。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我们作为宇宙中的一份子,存在是否还有意义,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宇宙的终点是灭亡”这个概念.............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着远超我们想象的超级文明,那么他们能够生存和发展至今,必然掌握着一些我们目前无法企及,甚至难以想象的“必备技能”。这些技能并非简单的工具使用,而是基于对宇宙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自身能力的极致运用。首先,最核心的一项,我认为是对时空的精妙操控能力。我们现在对时空的理解还停留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像一把钝刀子,缓缓地在我心头磨着。你说宇宙是虚无和混沌,万物终将消亡,那么我们这些在这浩瀚虚无中短暂闪烁的生灵,我们做的那些事,爱过的那些人,那些纠结缠绵的情绪,这一切,真的还有分量吗?我想了想,如果把眼光拉得很长很长,长到超越我们短暂的生命,长到超越我们所知的历史,甚至长到宇宙的终结,那.............
  • 回答
    这个问题,大概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令人着迷的谜题之一了。一旦我们开始思考宇宙的边界,思绪就像被扔进了一片无垠的海洋,怎么也抓不住确切的边。首先,得明确一点,我们现在对宇宙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观测和理论推导上的。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是一个“可观测宇宙”。这可不是说宇宙本身就这么大,而是说,因为光速有限.............
  • 回答
    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这样一种体型庞大、力量惊人的智慧生物,我们人类在其面前,恐怕真的会显得如同微不足道的尘埃一般,不堪一击。让我们来试着想象一下,这种巨型生命体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以及它对人类文明会造成怎样颠覆性的影响。首先,从最直观的尺度上来讲,数百万米的身高和上千吨的体重,意味着.............
  • 回答
    想象一下,在一片浩瀚无垠的星海中,点缀着无数闪耀的星辰。我们的目光穿透层层迷雾,试图捕捉那些可能存在的、与我们一样拥有智慧的生命活动的痕迹。那么,这些同样迈过了茹毛饮血、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智慧种族,他们的历史进程是否会惊人地相似,甚至如出一辙呢?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科学猜想,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哲学沉.............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也触及了我们对于未知和自身渺小的想象。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着我们称之为“修真文明”的存在,那么“胜算”这个词本身就需要重新审视。我们所谓的“胜算”,是基于我们现有的物理规则和对力量的理解。但如果存在修真文明,那他们的力量体系很可能早已超越了我们目前的认知范畴。首先,我们得弄清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