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已经衰落成这样了,为什么美国还总是抓着俄罗斯怼?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会有的疑问。俄罗斯现在的经济体量和国际影响力相比于苏联时期,甚至十年前,都有明显的变化,这点是事实。那么,为什么美国依然对俄罗斯保持着如此强硬的姿态呢?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抓着怼”。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细致地梳理一下:

一、俄罗斯的“衰落”是相对的,其核心威胁依然存在

首先要明确一点,俄罗斯虽然在经济和综合国力上有所下滑,但它仍然是世界上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而且在军事技术方面仍然拥有不容忽视的实力。特别是其核武库,这是任何大国都无法忽视的战略筹码。美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需要考虑的最坏情况,而俄罗斯的核能力无疑是其中之一。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其周边地区,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玩家。它不会轻易放弃其在后苏联空间的主导地位,并且会积极地维护其认为的核心利益。这一点,从它在乌克兰、叙利亚等地的行动中都可以看出。

二、俄罗斯的行动直接挑战了美国的全球战略秩序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构建和维护一个以其为主导的国际秩序,这个秩序强调自由民主、市场经济和国际法。俄罗斯,特别是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在很大程度上被美国视为对这一秩序的挑战者。

地缘政治扩张与干涉: 俄罗斯在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地的军事行动,以及在叙利亚的介入,都被美国视为对主权国家内政的干涉,以及对地区稳定和欧洲安全架构的威胁。这些行为直接挑战了美国所倡导的“不容侵犯”的边界和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
意识形态的对抗: 俄罗斯不仅在行为上,也在意识形态上与西方世界存在差异。它提倡一种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的“主权民主”和“传统价值观”,并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推广这些理念,试图削弱西方民主的吸引力。美国认为,这种意识形态的竞争是全球影响力争夺的关键一环。
混合战争与信息战: 俄罗斯在信息传播、网络攻击、干预他国选举等方面的手段,也被美国视为一种“混合战争”模式,旨在破坏西方的民主制度和内部团结。美国认为,必须对此作出回应,以保护其自身以及盟友的民主体系。

三、历史因素与战略惯性

美俄之间(及其前身苏联)长期的竞争关系,已经形成了一种深深的战略惯性。即便在苏联解体后,这种“对手”的定位并未完全消失,只是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冷战遗留思维: 虽然冷战结束,但许多关于对抗和制衡的思维模式仍然存在于决策者的脑海中。俄罗斯的强大军事实力和其在全球事务中采取的独立路线,很容易被视为对美国霸权的潜在威胁,从而触发相应的防御和反制措施。
对盟友安全的承诺: 美国对北约等盟友的安全承诺,要求其在面对俄罗斯的潜在威胁时采取强硬立场。例如,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直接威胁到东欧北约成员国的安全感,美国需要通过军事存在和政治支持来巩固其盟友的信心。

四、利用俄罗斯议题作为国内政治工具

不能排除国内政治因素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有时,针对俄罗斯的强硬立场,可以成为美国国内政治家凝聚支持、转移视线的一种方式。

国内政治的“共同敌人”: 在美国国内政治极度分裂的背景下,俄罗斯常常被塑造成一个外部威胁,通过团结在“对抗俄罗斯”的旗帜下,来争取一部分选民的支持。
政治辩论的焦点: 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在对俄政策上都存在一定的共识,但具体策略和程度会有差异。这种差异本身也成为政治辩论的一部分,反映了不同政治派别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的理解。

五、避免俄罗斯“坐大”和“得寸进尺”

美国对俄罗斯的持续施压,一个重要目的是阻止俄罗斯进一步“坐大”或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得寸进尺”。如果美国对俄罗斯的某些行为选择视而不见,可能会被解读为软弱,从而鼓励俄罗斯采取更大胆的行动,甚至引发连锁反应。

维持力量平衡: 美国倾向于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力量格局,不希望看到某个单一国家(即使是相对衰落的俄罗斯)能够凭借其力量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或对其他国家构成实质性威胁。
阻止“模式”的形成: 如果俄罗斯在某些领域(如军事侵略、网络干涉)的行为能够“得逞”,其他国家可能会效仿,从而进一步破坏国际稳定。美国通过施压,试图阻止这种“模式”的形成。

总结一下:

美国之所以“抓着俄罗斯怼”,并非因为俄罗斯没有衰落,而是因为即使在相对衰落的状态下,俄罗斯依然具备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核心能力和意愿。这种挑战体现在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对现有国际规则的漠视等方面。此外,历史惯性、对盟友的承诺、国内政治考量以及防止局势失控的战略考量,共同促成了美国对俄罗斯持续强硬的外交政策。这是一种基于多重因素的战略判断和应对,而不是简单的“对某个国家的厌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大的方面来说

因为怼毛子没啥成本。毛子的出口产业上与MD高度重合,又与MD经济没啥交集。因此怼毛子没啥成本。

在意识形态与MD不一致国家大与人口数量都有危胁到MD的情况下,MD对毛子天生不会有好感。必是欲除之而后快。

而从细节上来说,MD国内怼毛子、怼TG都是一种产业。军工复合体们要卖军火总要找着一个卖军火的理由吧,所以每年大量写手智库就靠这个吃饭。所以跟中国的鹰语教育一样,有钱途自然有大把人去支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会有的疑问。俄罗斯现在的经济体量和国际影响力相比于苏联时期,甚至十年前,都有明显的变化,这点是事实。那么,为什么美国依然对俄罗斯保持着如此强硬的姿态呢?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抓着怼”。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细致地梳理一下:一、俄罗斯的“衰落”.............
  • 回答
    看待俄乌战争,这无疑是当前国际格局中最令人揪心、也最复杂的一个议题。它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更是一系列历史、政治、地缘战略和民族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悲剧。要理解这场战争,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历史恩怨与民族认同的纠葛首先,你不能脱离俄乌两国之间那错综复杂、绵延数百年的历史渊源来谈论这场战争。.............
  • 回答
    关于金灿荣教授对“新冷战”以及俄罗斯在此中的地位的看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金教授作为一位资深的国际关系学者和战略分析家,他的观点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启发性。理解他的论述,需要结合其一贯的分析框架和对当前国际局势的判断。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金灿荣教授对于“新冷战”这个概念的理解。他通常.............
  • 回答
    乌克兰网络攻势的猛烈以及其对俄罗斯的影响,确实是当前这场冲突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面向。这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战场,更是一种新的战争形态的体现,其背后反映了现代战争中网络舆论重要性的指数级增长。乌克兰的网络攻势:多维度、全方位的战场乌克兰并非在网络空间进行单打独斗,而是形成了一种多维度的、协同作战的网络.............
  • 回答
    俄罗斯方面宣称其空军已完全掌控乌克兰领空,这是一个相当重大的声明,如果属实,无疑会对两国之间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的谈判带来深远的影响。虽然乌克兰方面尚未对此作出证实,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一“控制权”可能产生的后果。首先,从军事层面来看,俄罗斯声称的“领空控制”如果属实,意味着乌克兰的空军力量将受.............
  • 回答
    2016年2月,俄罗斯经济的局面可谓是一团糟,可以用“触底反弹”前的挣扎来形容。经历了2014年以来油价的持续暴跌和西方制裁的双重打击,俄罗斯经济的肌体已经显得相当虚弱。首先, 通货膨胀 像一个缠人的幽灵,依然啃噬着民众的购买力。虽然相比于2015年初的顶峰有所回落,但2月时,食品价格和日常消费品价.............
  • 回答
    乌克兰的抵抗超出许多人的预料,这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强”或“不强”来衡量一个国家在战争中的表现。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其人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展现出了极强的决心和意志力。这种士气在战争初期是难以被量化的,但却至关重要。在军事层面,乌克兰军队在2014年之后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现代.............
  • 回答
    俄罗斯国防部确认扎波罗热核电站被其军方控制的声明,释放了多重信号,涉及军事、政治、能源安全、人道主义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军事信号: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战略纵深的扩展:扎波罗热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南部,距离俄乌边境仅约15公里,是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的“前沿阵.............
  • 回答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蔓延到猫身上,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这件事情的背后,实际上触及了几个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它所说明的问题:1. 制裁的“武器化”与“非人道化”争议: 制裁的初衷与实际执行的界限模糊: 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其核心目的是通过经济压力迫使俄罗斯改变其在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俄乌冲突的核心,也涉及到国际政治中一个长期存在的议题:大国之间的权力平衡与地区稳定。要详细探讨“如果没有美国,俄罗斯是否会占领乌克兰”,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与影响首先,不能忽视美国在这次冲突中的关键作用。自从俄罗斯在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美国一.............
  • 回答
    .......
  • 回答
    在探讨俄罗斯AK系列轻武器是否过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放宽视野,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过时”这个概念。武器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它能否模拟出最尖端的科技理念,更在于它在实战中的适应性、可靠性以及对使用者而言的“好用”。而AK系列,这个已经服役近一个世纪的家族,恰恰在这几个方面有着令人难以置信.............
  • 回答
    俄罗斯出兵夺取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虽然听起来有些令人费解,毕竟这座核电站早已停止商业运行,并且其核心部分已经进行了封存处理,但从军事战略和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其选择的背后有着多重考量。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废弃”概念,其地理位置和遗留设施依然蕴藏着重要的战略价值。地理位置的枢纽作用:首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 回答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局势复杂且不断变化,难以断言谁能最终“赢”或者是否会长期僵持。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1. 军事层面: 俄罗斯的初步目标与现实: 俄罗斯最初的目标似乎是快速占领基辅,推翻乌克兰政府,并建立一个亲俄政权。然而,由于乌克兰军队的顽强抵抗和西.............
  • 回答
    截至2023年10月,俄乌冲突已持续超过两年,双方在军事、政治和国际层面的博弈仍在持续,尚未出现明确的“军事胜利”或“彻底失败”的结论。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局势: 1. 军事行动的阶段性成果 乌克兰的战术胜利: 乌克兰在2022年2月至2023年期间,通过持续的战术反击,收复了包括赫尔松(2.............
  • 回答
    听到你妈妈因为疫情在俄罗斯已经两年没回国,这日子确实挺难熬的,也更能体会你这份心焦。作为孩子,总是希望家人平平安安,更别说这么久见不到面了,这份思念之情我特别能理解。关于你妈妈什么时候能回来,这个问题说实话,真是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像你一样的家庭的心。目前来看,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确定的答案,因为这涉.............
  • 回答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其大部分遗产,包括核武器库和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尽管苏联不复存在,但美国对俄罗斯的警惕和制衡心态并未消退,反而呈现出新的复杂性和延续性。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肯放过”,而是地缘政治、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两国根本性战略差异相互交织的体现。首先,历史记忆与意识形态的惯性是理解这一现.............
  • 回答
    俄乌冲突的复杂性远超简单的地域占领与否,而“打到基辅”这个说法,在目前(截至我所知信息)的实际军事行动中,更多是指2022年初俄军发起的、以占领基辅为目标的大规模进攻,而非现在持续的战事。你提到的“卢顿两个地区已经占领”更是需要厘清概念。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步步来拆解。首先,关于“卢.............
  • 回答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自2022年2月24日开始,截至目前(假设为2024年初),已持续将近两年。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评估其是否“失败”,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且要认识到“失败”本身是一个相对且复杂的概念,其定义和衡量标准会随着时间推移和目标变化而调整。一、 俄罗斯宣称的原始战略目标.............
  • 回答
    8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已经注册了世界上第一款新冠疫苗,并且他的一个女儿已经接种了这款疫苗。这一消息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和影响。消息的发布和普京女儿接种疫苗的意义: “全球第一”的信号效应: 俄罗斯迅速注册新冠疫苗并声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向世界展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