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一些前年夏天拍的照片,不知道今年夏天回得去不,在崆峒山拍的,希望大家能去崆峒山玩哦!真的还可以!
再放一张沙雕照片,大家轻点喷我!!!!!
这个大太极台子在航拍中国里面还出来过!好像叫八卦台还是什么,忘了!我是七月去的,人不多,那时候是下午两点吧好像很晒,阳光太强烈,单反又差,所以天空是白色的。
就下面这个地方!而且因为是一条极窄极弯曲漫长的小路,所以很少有人过去!但这个八卦台视野也是不错!
《航拍中国》甘肃篇崆峒山片段 https://www.zhihu.com/video/1121782476959326208《航拍中国》第二季已经播出了,第四集是甘肃,大家可以去看下。拍摄了我们平凉市辖区的庄浪县的梯田,也算是我们那边对环境治理最为成功的地区。庄浪县距离天水市辖区不远了,再向南,就是秦岭山脉,从那儿开始,一路向南,就是两个颜色。
不好意思,言论有些过激,已经向 @污咪 道歉了,对不起。
但是已经写了的就不做删除,因为还有人在质疑。我依然做个补充。9102年,大家都不杠,讨论嘛!讨论!谢谢大家关注。
再次补充,鉴于有人对于我们那边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人的描述,和我说南方情况远好于北方的情况,做一下说明。我在网上找到的报道:
通渭县就在静宁县边上,左边就是通渭县,右边上面红圈是静宁县,下面小红圈是我出生的小镇威戎镇
不过确实南方的情况细节我不知道,我所知的,”大跃进“导致各地放卫星,虚报粮食产量,导致国家储备机制没能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准备。甚至在下发救济粮的时候,有些地区领导人依然鸭子死了嘴撑着,说地方储备粮够,给一点就行。我们那边长辈说救济的不是面,是大米粥,清澈到跟白开水差不多。领了也就是喝水。
因为我直到读大学才去的南方,就成都市内,只要又空地,都会被用来种菜,一年四季不停的接连着种!我就没见过地里停产过!要知道在我们那边,哪怕遇到比较温暖的年份,上海青这种菜,也才一茬半!第二茬产量不及第一茬的一半!你跟我说南方饿死过人,我可能会信,但你要说受灾程度不亚于甘肃这样的。以前干旱穷困的省份,对不起,我不信。
但现在,关于很多人觉得植树造林不痛不痒的效果,我做点补充。
有一种藻类植物,叫”地软“,我们那边读音这样叫的。形状口感类似于小木耳,颜色淡灰绿。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之前,也就是我几岁的时候,我很喜欢吃地软包子,可这玩意儿在我们那边几乎就没有,只有接连几天下雨才会在荒地找到!我父母特别爱吃,小时候的做法,无非是土豆或者白萝卜切丝加点油渣加地软做的。包子铺几乎一年也就卖几天,还特贵,比肉包子贵。
你们猜猜现在呢?包子铺常卖了,价格跟其他包子一样。最好玩的是,我父母不用骑自行车几公里去荒地或者山上找,河滩边上退耕还林的荒地就有!一下雨一大捧一大捧,一下午每人能捡他妈几斤!我爸妈以前可稀罕,现在也就那样了。这难道不是退耕还林和三北防护林对生态带来的好处?
我小学时候在我们那边没见过白鹭,丹顶鹤大雁从不在我们河滩停留。我高中开始,见到白鹭了!我!一个在甘肃黄土高原生活了十多年的孩子,在镇上河滩里看到野生的白鹭了!就3只!我他妈激动的都哭了!你们司空见惯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弥足珍贵!
现在夏天每年还是十多只白鹭,也没人驱赶打它们。野鸭子是定居在河滩里。
我的天!知乎三年小透明第一次获得这么多赞!谢谢大家!我再补充一些:
其实我们那边的植树造林形式还是比较单一,比如沙漠化盐碱化严重的低洼地或者黄土山,就先种草固沙,因为只有表层土壤不流失,种下去的小树苗就不会被风或者大雨冲走。很多人以为先种草是不是效果很差,其实效果很好的,草体量小,前期需水量少,易存活,不怕大家笑话,我很小的时候,种植的树木,抗旱挺强的侧柏,成活率不到40%,所以大家可以想象,这个工程有多艰巨,国家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
因为我们那边相对于会宁县,其实地下水还是充足的。在我3岁之前,我们那边主要以小麦为主要农作物。苹果树是以一种叫“嘎啦”的国产苹果和陕西的本土苹果“秦冠”为主的。我幼儿园那时候大范围推广日本苹果红富士,就现在大家都知道的红富士。这种苹果皮包且脆而且水分足糖分大。本土苹果甜是甜,但是不够脆,有些“糠”,就是比较面,还有几种比如“王林”‘“黄香蕉”“新红星”之类的,好多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字,读音是这个样子的。
大量推广种植苹果,其实也是一种退耕还林的形式,只是要知道,在偏远农村,农民没地种,就难以生存,所以苹果树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经济化的“植树造林”。
我们那边纬度高一些,苹果花估计到了4月末才开,从12年读大学开始,到现在,一次苹果花也没再看到,想想就心里难过。
下午去小区附近菜市买菜,路上河边看到有卖静宁红富士,价格好贵。。。这个果子品质还不行,价格是6块,不是60,估计老板写错了
坐标:成都锦江区沙河边一片老小区。
以下为原答案
什么民族大义,什么造福全球,什么国家发展,大的我说不好,我也不会说,我就只说说我自己的故事。
我老家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距离著名的红色圣地和贫困干旱县会宁县不远,当然我们也是贫困县和干旱县。
黄土高原古代其实还是有点树,但是元明清民国抗战这几百年战争饥荒加上古代甘州肃州”天高皇帝远“,百姓民不聊生,田都不能种,饥荒了吃什么?榆树皮!树变少,跟这个也是有原因的。60年饥荒,我爷爷喝过榆树皮熬的粥。太黏糊,要一口喝完,不好消化,肚子里面全涨的气,不能多吃,有人没忍住多吃撑破了胃死掉了。生活在南方和东部的孩子,依山依水,山上有野菜野味,水里有鱼虾。我们北方不一样。冬天就什么都没有了。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下图是冬天的样子。(网图,侵删)
我小学之前,每年秋冬春无数场沙尘暴,一个8岁的男孩,下午跟着父母在干旱的田地里翻地,头上扣着藤筐,眼睛都睁不开,一路哭着回家,眼泪都流不出来。一整晚眼睛生疼。父母也是。
有时候下午在教室上着课,3点还阳光普照,3点半就要开灯上课了。为啥?沙尘暴啊!遮天蔽日,窗户被沙砾击打,有时候老师讲课都听不清。这就是我们儿时的生活记忆。
一直到三北防护林大规模的实施,当时规模多大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在我们镇,所有20岁到50岁之间的劳动力,全部自带铁锹水桶植树,最适合植树的是3月和4月,那时候的记忆就是,吃完饭后,全镇劳力在镇镇府集合,坐卡车上山种树,到晚上才回来。我记忆里,我的父辈经历的,是第一阶段的第三期工程(1995-1999年);和第二阶段为四期工程(2000-2009年)。
这是长辈们的劳作,那我们小孩子学生们能做什么?种树!
每年植树节,现在的城里小孩,都会去公园或者城市绿化区种树,大家四五个人一棵树,塑料铲子象征性的铲铲土,水管自来水浇一浇,就可以了。拍个照植树节打卡。
我们不一样,三个小孩一组,政府派大卡车装几卡车的松树白杨树杨柳树苗,这三种在我们那贫瘠的土地上容易生长。每一小组一只铁皮水桶,铁皮水桶耐用,摔不烂。自带铁锹。学校带我们步行上山,自带馒头和白开水,只有这个吃的。要步行两个小时以上,才能到种树的地方。种树的地,来自于”退耕还林“的农田,有些还是班上同学家的地。还记得前面说的家长们上山种树吗?他们给我们挖好鱼鳞坑,像下图这样。(网图,侵删)
我们只需要稍微挖一下,把小树苗放下去,埋好土,水呢?还记得铁皮桶不?两个学生去抬水,一个准备下一个坑。抬水的地方,要是距离机井比较近,我们就步行去机井抬水。机井有抽水机,可以抽水,但是水管不够,所以只能抬水,一桶水大概三四十斤。步行十多到半小时抬回去。要是离机井远,有水车运水,还能稍微好一点。
我们所有人,要在周末种两整天,每个小朋友差不多十多二十颗树。种不完晚上家长继续种。
有些人肯定要问:没有报酬吗?政府怎么不掏钱?
首先,政府穷,甘肃多穷大家都知道,其次真要给报酬,你觉得给多少合适?你觉得要怎么分配?你觉得会不起争端?难免有分配不均和徇私舞弊的事情发生。
情况的改变,在我初高中,沙尘暴逐年减少,高二以后,记忆里,好像就没有沙尘暴了。我们那边的干旱也减缓了很多,山上也多起来绿色,冬天和初春只有扬尘天气,没有沙尘暴了。
我记忆里,那个头戴着藤筐,灰头土脸哭着回家的小孩子,现在衣着朴素,脸上干净,在对着我笑。
你说,怎么看待中国持续耗资高达4300亿的植树行为?我这样回答你。
以上为原答案,以下内容可不看,不重要的。。。
由于人在成都工作,3个夏天没有回老家,今年夏天争取回去一趟,拍点照片给大家看
再增加一些内容。。
我家乡种苹果树也有二十年左右了,家里有些果树因为腐烂病要被砍掉,于是会有一些比较粗的树干,可以开小点的板材,做案板。我也喜欢玩木头,我就从家里拿了一些苹果木板材,做小案板,盘子什么的。
还有就是高中时候,父亲为了养家挣钱,在果园修猪圈,不得已,把两棵差不多三十年的老杏树砍掉了,心疼到现在,杏子又大又好吃,水分有多,关键杏仁不苦,可以直接吃。可惜了。杏树很大,但是主干不高,只有一米多,也被我父亲开了板材,给我妈做个大案板,整树桩阴干了几年,开了板,又阴干了几年,现在干度很好,被我拿了几片带到成都。
当时装了一大行李箱的木头。。。。
这篇我放到我的专栏的手工小木作文章,就是我女朋友做的一组杏木的小盘子。我女朋友是四川妹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下我的专栏哦!人好少的。。。
这张就是我自己抱着从老家拿到成都的木板,拍的照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灰白的是很干很干,表层略风化的杏木,黄色点的就是不太干的苹果木。最上面那个小树桩子是梨树桩子,拿来还没有用。杏木开了几个盘子料,估计一个月后才能做出来,拖延症+设计狗工作忙。。。选手工作为爱好真是造孽啊。。。
其他地儿我不知道,我就简单说下老家的事儿。
坐标西北黄土高原第一塬及周边---陇东地区
这么多年,老家植树造林从未停止过。
记得小学时栽过苹果树等经济树种,初中高中栽种校园、植树节军训栽种县城周边。
目前的植树造林由政府出钱,购买苗木,雇佣人员栽种,形成产业链。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7193963882229760如视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完年,新一轮植树又开始了。西北植树造林利在千秋。福泽子孙后代
还听过有人十年义务自发栽种了一片山涧,
同时政府出台了各种严厉的护林政策。
相比八九十年代,老家越来越风调雨顺,不仅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观,人的观念也转变很大。
现在夏秋时节,真是鸟语花香季,塞上胜江南。
这就是愚公移山、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中国精神。
另外补充,我看有人说蚂蚁森林贡献最大,这个当然要点赞。但在我看来,远远比不上九十年代就实行的退耕还林政策。
在刚解决温饱的情况下就能做到腾退耕地植树造林,这是何等的气魄远见和大手笔。
而印度增加的绿化面积基本是耕地,这与我国的绿化成就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不多说了,未来必然还会越来越好的。
让我们拭目以待。
……………………………………………………………………………………
感谢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的回答,第一次收获这么多赞
后续我会不断更新回答,发布真实的植树造林视频和照片,以飨读者。
下面上传几个一线造林人员植绿路途中所拍的绿色风景。(温馨提示: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请勿模仿)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6818996984246272编辑于 2019-03-24・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一人一年一碗拉面钱,换沙尘暴大幅度减少,黄河泥沙大幅度减少,你掏不掏?
一年一艘航母的钱,天朝还是掏得起的。
植树造林,本来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没想到炸出一群奇葩,对中国绿化事业冷嘲热讽,令人诧异,怎么连“植树造林”这种事情都有人喷?这是最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桎梏的事业了,哪朝哪代的老百姓也不会盼着自己家门口都是大沙漠啊,全世界无论是阿富汗还是卢森堡、无论是古巴还是美国,默默植树造林、提高绿化率的人士都是可敬的,为什么中国人植树就招来这么多嘲讽?洋奴疯了么?我们提高森林覆盖率、治理荒漠难道有错么??
我顺势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很多中国人和中国媒体“双标”玩的贼溜,甚至包括大型门户网站,崇洋媚外,逢中必反,阴阳脸成精:
一提日本的绿化大业,那叫一个热捧啊,一大群崇拜的帖子,全方位无死角的吹捧:
【图片】今天是植树节,说说日本森林覆盖率极高的历史经验【中国历史吧】_百度贴吧
日本的洁净来源于他们的全民绿化意识--震后游日本(二)_baiwei_新浪博客
为什么几万日本人会自费来我国沙漠种树?知道原因后让人沉思_网易订阅
太君拉泡屎都是香的。。。。
同时,一提起中国的绿化工作,好家伙,一群骂娘的嘲笑的挖苦的帖子都跳出来了,唱反调的奇葩言论不计其数铺天盖地,甚至还有酸文人腆个脸吹捧起“善待沙漠、珍惜荒漠、宜荒则荒、荒漠化也是一种对自然的尊重”(鬼子种棵树就吹上天,热泪盈眶地夸,我们中国人搞绿化了,又改口说珍惜沙漠了???PS:我发现凡是西方和洋奴坚持反对的,最终证明都是对中国有利的,都是中国最应该实现的!):
为何中国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行动未能解决沙漠化问题 - 图文 - 百度文库
用科学态度善待荒漠--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_孙媛婧0910_新浪博客
库布其治沙启示录:面对绿色奇迹,有人却说“沙漠不需要被治理”_集团
其中有个叫单之蔷的最顽皮,看似文绉绉的小清新言论包藏祸心(一会上帝一会神仙的,丑春晚小品都没他会逗,查了一下竟然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这篇奇葩文章收录在他的《中国景色》里,这本书在豆瓣竟然9.2分??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32661/):
造林可以省略植被演替的中间环节,加速得到特定的森林。出于商业目的这是可以的,但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就没必要了。因为人工林生态功能低下,它树种单一,层次简单,稳定性差。大部分人工林只有一个乔木层,有人称之为“绿色沙漠”;而天然林,有乔木、灌木、草本等至少三个层次,每层中还有不同种类的动物与之适应,这是人工林无法相比的。
因此,为了生态的目的,最好不要去造林,还是等一等,只要能长树的地方,上帝一定会造出一个“顶级的森林”。我们不可能比上帝还高明。
最后,我想说的是:
任何大型的植树造林工程都是可疑的。
任何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指标都是神给的。
祖国是不需人工来绿化的。
祖国是要爱护的。
在反华大合唱中,南方周末更是一马当先,岂能放过这个给中国唱反调的大好机会:
中国式造林,得不偿失?
作者: 南方周末 - 撰稿 袁端端 记者 孟登科
首先,统计数字就有很大水分。。。。植树造林不但不能保护生态,反而是破坏生态。。。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就不应该植树造林。实际上,干旱区草原大部分植被是“木质化”的,长不高,就只有二三十公分。一位哈萨克牧民跟我说:“你们见到没树、没庄稼、没房子的地方,都叫荒地,都要开垦或种树,可在我们看来,那都是我们的草场啊!”我们为什么喜欢跟“荒山荒地”较劲、非要“消灭荒山荒地”甚至还要“誓把沙漠变绿洲”呢?
南京也有个所谓大学教授还蹦出来说风凉话,嘲讽起中国那都是一套一套的:
鹿化煜(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说,中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变化,气候和冰期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这意味着随着人们可能不需要过多的改变,随着气候改变的继续,中国的沙漠化和流沙情况可能就会有所改观。目前,试图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方式大规模改造沙漠,虽然可能有一些效果,但是代价可能过高,投入和产出并不成正比。
这个问题下面还有个叫“和珅”的(在他的另一答案里竟然还公开美化性侵),不懂装懂大放厥词(竟然还有14个人点赞):
PS:
2019年3月15日,全世界有123个国家2052个城市的几百万中小学学生宣布罢课,包括欧洲、北美、印度和非洲,这些外国孩子们(年龄最小的只有7岁)走上街头,闹着要“示威”,说自己“不满意”啦,说自己“担心大气层”啦,嚷嚷要求政客们马上“改善气候”(同时大大方方用几百万根木材制成的示威牌):
而与此同时,就在这一天,中国的孩子们在默默植树造林,这些被大V公知和家长臭骂了几十年“看看人家孩子再看看你”的中国学生们,包括在他们长大之后(也许他们永远都不会成为国际焦点的宠儿),始终在埋头做事,默默地把全世界其他国家毁灭的“森林面积”弥补上,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想吹嘘一波中国的种树事业。
前两个月,NASA有一条很振奋的新闻,大家应该看过:
近20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绿色植被增加。地球表面共新增超过200万平方英里的植被面积。
——其中中国和印度贡献了三分之一。
然而要划重点的,被很多人忽略的是:
真正地、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使得森林面积显著增加的,其实只有中国。
因为报告中中国的绿色面积增加主要来自于森林面积增加(森林占42%,农作物占32%)
而印度的绿色面积增加绝大多数来自于农作物面积增加。(森林占4.4%,农作物占82%)
2017年我国全国共完成造林736.2万公顷、森林抚育830.2万公顷。
其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完成造林26万公顷,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91.2万公顷。
中国森林面积的增加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新增面积的总和。
(虽然森林面积增加不等于原生林增加,中国很多林子是补种出来的,准确说应该叫树林而非森林。但2025年完成天然林替代以后,预计数十年内就能达成生态平衡,从而真正产生媲美天然林的“人造天然林”。)
细细来举例的话,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死亡之海”库布齐沙漠,沙漠面积由435万亩缩减到了327万亩;
乌兰布和、巴丹吉林、腾格里三大沙漠中间被大片的阿拉善盟绿色长城隔离开;
荒了一千多年毛乌素沙漠,也在慢慢变绿了;
曾经的不毛之地青土湖,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了现在的17.91%;
几乎所有去过西北的人,都会感到一点惊讶,因为和印象里的沙漠不符。
去年有一个很荒诞的新闻是,经常扮演周恩来总理的演员刘劲在拍摄电影《周恩来回延安》的时候需要找一个黄土荒坡做景。
十年前他跟随摄制组去过延安几十次,对黄土高原寸草不生、千沟万壑的荒凉景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然而去年竟然看不到黄土荒坡,都是人工种植的绿树和青草。
于是他只能和摄制组,向黄土高原更深处走了300多公里。
还有一件神奇的事是:
前几年北京沙尘暴特别严重,找了很久的原因,最后却发现是因为十万八千里以外的居延海水干了一半。
后来居延海慢慢回来了,沙尘暴的问题也好了很多~
这种蝴蝶效应,真神奇啊。
退耕还林工程从1999年开始,今年是第20年。已经投入了超过4300亿元。
站在2019年回过头来看,从小学习的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梯田退弃……
我们背过的历史课本,淹没在时光和记忆里的“老口号”,一直有一群人在不断地为此奉献着。一想到这个就有满满的安全感。
NASA只是看到了其中一个结果,而我们将看到整个过程,享受由此带来的一切。
当然还有蚂蚁森林,它把种树这个概念,打印在了每个国民的心中。
但行好事,必有前程。
一个个个体的努力,能最终影响到地球的面貌。
我曾一度对中国的沙漠治理持悲观态度。然而打脸的是,中国人的坚韧和实干精神一直是在骨子里的,不服输。
“一定要做到”的承诺立下了,明确了要达成怎样的目标,背后就一定有无数人在推着这个目标实现,拼命地。这种精神一直存在。所以千万不要低估了我国改善环境的决心。
比如我最近就非常迷恋看各种赶海视频,里面的渔民大叔在赶海的时候都会随手把海边的垃圾带走,尽可能地减少海洋污染。
再说回NASA的这条新闻,当时外网上这条新闻的高赞评论是:
“中国大概把所有东西都涂成了绿色。”
这样嘲讽的声音非常多,非常可惜,在国内也许也有不少人迎头泼着冷水。但最终时间会证明一切。
虽然我们能做的不过也就是站在城市里,对远方的沙漠望上一望,投以一点敬意。
我们的小学教育:地球很危险,环境很糟糕,我们要去种树。
欧美的小学教育:地球很危险,环境很糟糕,我们要去表达,让别人种树。
我们的小学教育:地球很危险,能源很有限,我们要节约用电。
欧美的小学教育:地球很危险,能源很有限,我们要去表达,让别人节约用电。
最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有这么个新闻:
新闻里有这么个图片:
两国从边境线来看,泾渭分明。
不过其他地方如何呢?我用Google Earth自己对了一遍,我自己都惊讶了。
放大之后是这样的:
这是新疆塔城市的齐汗纳克村,左下角蓝色箭头是中哈边境巴克图口岸,上方红箭头是中哈边境线:
如果还觉得不清楚,再放大:
最近的森林和农田,离边境线只有100-200米。
双方都是同一个地区,同一片土地,200米内外,一方是森林,庄稼,公园;
一方只有无尽的荒野。
我们把目光从刚刚的巴克图山口向南20公里看看:
这条河叫额敏河,汇入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湖。
仅仅5公里,边境线东边是农田城镇绿树成荫,西边是一片荒凉人烟稀少。
再把眼光转向南方,新疆第一大口岸阿拉山口:
阿拉山口的风大得出奇。阿拉山口人不无得意地说,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不到阿拉山口不知道风有多狂,此言极是。这里是中国的风库,而且是中国的顶级风库,这虽是一种极形象的比喻,可对于夹在阿拉套山与巴尔鲁克山之间的阿拉山口来说却甚为恰当。“阿拉山口有风精,五级六级不算风。七级八级是小风,十八级大风也普通。”每年在阿拉山口总要有180多天刮过八级以上的大风,最大风速可达每秒五十五米,其猛烈程度已俨然超过了十二级台风。
这是总体规划装机容量为1000MW(100万千瓦)的阿拉山口市风力发电厂,现在才只是完成了五分之一的规模。在这个直径7公里的区域内,猛烈的狂风变成了供应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区的电能。
当然,对面还是啥都没有。两边一样都刮风,就是我们这边有电厂。等什么时候我们这边修完了,说不定可以帮哈萨克斯坦那部分修点。
最后一个案例,我们把目光转向北方,一个一般人不知道,也注意不到的中国小小小角落:
看最上面的箭头,这里是新疆阿勒泰地区下属的哈巴河县,中国地图左上方那个尖最上面的左半边。
这里的卫星图是这个样子:
又是泾渭分明。这里离边境最近的地方只有几十米,甚至几米,一边是农田森林,一边是荒野。
下面的河是额尔齐斯河,中哈边境在这里由额尔齐斯河的支流,一条向南汇入额尔齐斯河的无名河流为界。
这里河流地带夹杂着森林和部分沼泽,其余是大量的沙漠和戈壁。
某位资深驴友写的此地游记:(在此感谢展现边疆风貌的旅行者)
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1956年5月起,兵团受国家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专业这些战士和他们的家属任劳任怨,坚守祖国边疆,屯垦戍边、默默无闻,以几代人的努力坚守在祖国的边疆,他们的精神令人尊敬。在屯垦初期,各族群众当向导,提供生产工具,给予各种支持;各级政府给兵团划拨了大片的荒地和草场、矿山及天然森林等资源,奠定了兵团发展的基础。
几代人从风沙里面,抠出了现在的家园。
自己查了一遍地图,翻了好几种地图册和资料图片,现在只想说一句:
中国真伟大,中国人民真伟大。
无论何时,我也会这么说。
------------------------------------------
2019.4.7更新:
这一个多星期了,大家都感叹于中国人民的伟大,还有很多新疆当地的网友支持,谢谢各位。
但是三百多条评论里,也有些不怎么样的杂音,我不说认识水平有限的,只说评论不正常的,挂出来看看。中国人民整体是伟大的,但是某些个体好像不伟大。
谁是谁非,大家出来看看吧。
中国那么多人民,有个把不伟大的也是允许的嘛。
钱是什么?
如果我们必须要在国际上买资源、买技术、买高科技产品,需要用美元、欧元。
在以前我们没有那么多美元、欧元,那么我们就要用农产品、稀土、7亿件低附加值的衬衫去换。
那么这个时候,这种钱(外汇)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我们就缺乏工业化、现代化所必须的物件和技术。
而4300亿人民币是什么?
这是我们自己印的钱,它只能在国内流通,它实际仅代表中国人民在国内的劳动。那么这4300亿也就代表中国人付出了一部分劳动,同时也代表了我们这一部分劳动的价值:即让我们的国家获得了更多的青山绿水、和林木资源。
如果我们不去植树造林,那么这部分劳动(4300亿所代表的)就等于0,我们国家也无法获得更多的青山绿水。
目前,我们国家的能够进行植树造林这一技能的劳动人口是足够的、且过剩的。如果这一部分劳动人口不去植树造林,很可能他们也找不出其他的事情做。(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这叫失业,或不充分就业)。因为实际上,我们很多行业的产能过剩了,我们的很多行业从业人员也过剩了。比如基建劳动人口过剩了,农村劳动人口过剩了,甚至大学生也过剩了。
如果中国拥有无限的资源、能够敞开膀子地生产工业、农业产品,而不用考虑环境承受力,并且能够无限地无障碍地出口,那么我相信以中国的产能,中国生产的产品足够全世界人用。那么这部分原本从事于植树造林的劳动人口应该去进行生产,出口赚更很多钱,去国际上换回更多的有用物资和资源,从而实现我们物质生活按需分配。但现实是,我们已经出口得太多,遭遇了很多贸易摩擦。要知道我们很多低端、中端商品都已经占据了世界一多半的份额。
所以,道理很简单,这4300亿不花在植树造林上,实际也是0。
举个例子。这个月初回老家,村里人又在种树,把一些无法灌溉、条件比较差的荒地、旱地种上了树。可是还有一些人,家里其实已经没有荒地可种树了。他们在干什么呢?打麻将。
话又说回来了,我老家人种树的这些劳动,可能压根没计算在这4300亿里面。
相关回答:
4300亿是20年投入了的,平均每年215亿,不算多。
对此,我持中立态度。我不反对植树造林,我不反对环保。但是我反对为了环保而环保。为了造林而造林。我们始终要明白一个原则:植树造林也好,环保也好,其根本的目的是让人更好的生活。
今天,我们拿出来很多钱来搞环保,是因为我们有了钱。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我很后悔创建了伦敦气候变化研究所,因为我们如果经济没有搞好,我们就没有钱保护好环境。”
是的,如果当初我们为了环保,而放弃了发展,那么我们今天环保可能还没有这个成就,因为我们没有钱,也就是没有生产力啊!
前一阶段,为了环保搞强行煤改气,很多人家里没暖气挨冻,还不分青红皂白强行关闭了很多工厂,这个我觉得就是背离环保的主旨了:环保是让人更好的活在。结果就变成了为了环保而环保。
柴大官人前两年的纪录片被抨击也是这个原因,环保不是真理,不是天然正确的,为了迎合外国的环保噱头牺牲中国的利益和发展权利是我们决不能答应的。
年轻人比较天真,容易被荧惑。我年轻的时候,也天天琢磨怎么让中国人口更少一点,现在我成了最坚定的反计生者,因为我了解了这个世界更多的事情,知道那是一个犹太人搞的一个巨大的阴谋。
所以,我们要警惕。关于环保的话题我就很警惕,美国好莱坞的大片文化影响力巨大,最近30年的片子把环保问题极端化了,把人类形容成地球的害虫、癌症,千方百计的贬损人类的价值,这个我就很纳闷,也很反感。美国好莱坞是被犹太人控制的众所周知,他们为什么这么几十年里不遣余力的宣传这个论调让我很感到忧虑。他们这班人有的很坏,比如过去国际计生运动明显是犹太人在主导的,把中国人坑惨了,就是那个声称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老狐狸一手包办的。所以这帮人的行动我们真的要有警惕性。我就害怕这个结果:他们用计生搞垮中国的人口发展,用环保搞垮中国的经济发展。这是我最担心的。
关于计生阴谋我不想在复述了,详细可以看我另外一个回答:政府为什么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有不怀好意的外国人在给中国人下套。
我们面对的是世界是最阴险狡诈的银行家和放高利贷的,他们的想法有什么很恐怖,比如佐治亚州的共济会石碑:这个石碑宣称他们的目的是把人类减少到5亿人,使得地球达到“和谐”。他们自己民族几百万人,又都是食物链的顶层,他们当然可以接受这个数字,但是请问,如果真的让他们把地球搞到只剩下5亿人,中国人还能剩下几个?
所以我说大家看美国好莱坞电影要批判性的看,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不要被人带歪。
回到我们这个种树的话题,我觉得就很好一个例子,你看我们经济发展了,我们有钱去搞环保,环境反正更好了。环保和发展不矛盾,我们也不是地球的癌症。相反,如果地球没有人类,他毫无意义,他在浩瀚的宇宙中连尘埃都算不上。如果宇宙只有地球有人类具有智慧,那么失去人类的宇宙,都毫无意义。
环保这个问题,在中国很容易跑偏。往哪偏?左偏,会比较激进。为什么?因为中国没有真正意义的右派——保守主义者。美国就好很多,没有左右两派势均力敌,川普就是一个大右派,他大骂低碳是中国人搞的阴谋,强行退出巴黎协定,震惊世界。其实低碳绝对不是中国人搞的阴谋,这个我们中国人都清楚,是你们美国有人搞的,但是美国的老右派不清楚,以为是中国人搞的,这说明这帮炒作低碳的家伙是非常狡猾的。
扯远了,一句话:理性环保。环保不是天然正确的。人活着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环保。对环保低碳议题要小心,就怕有人利用环保的大帽子来打压中国的发展。甚至有外国人想让中国人亡国灭种。
还有一点我忘记说了:推动环保运动的幕后推手和30年前推动计生运动的幕后黑手高度一致。
柴大官人前几年轰动中国的环保纪录片最后一个鸣谢清单,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
1. 《穹顶之下》结尾鸣谢了自然之友。自然之友接受过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的资助。
2. NRDC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这个协会是福特基金会创办的。
3. 中国清洁空气联盟。这个是美国能源基金会发起创办的。能源基金会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参与创建的
4. 公众环保中心。无此机构。有一个叫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机构,主任马军。此人是南中国环境基金会战略委员会委员。南中国环境基金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参与创建的。
5. 可以看到此片有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应该有密切的关系。
6. 福特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据传是共济会的主力。
7. 共济会一直谋求减少第三世界人口。(洛克菲勒大力支持计生,盖茨基金会中文网站上明确写着在支持计划生育)。
我请大家仔细思考下,某些美国人不遣余力的花几百亿美元给中国妇女结扎堕胎,宣传计生,其目的是什么?他们真的是为中国好?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快跌破了1.0,无以为继,深度老龄化,眼看他们已经成功了。他们又密集的资助环保、低碳、雾霾这些环保议题,花钱找人宣传,他们的目的是什么?真为了中国好?还是像共济会石碑上说的那样,他们觉得像中国这些的劣等民族人太多了,让中国人搞自我消灭,给他们腾地方?大家要想清楚。
犹太人是一个非常封闭、非常自大、非常聪明、非常功利化的民族,他们以神选民族自居,以“拯救世界”为己任,非常的傲慢和瞧不起其他民族。他们的银行财团,我们一定要小心。他们宣称的理念,我们更要小心甄别。
看见 @古丽 大姐讲述南疆的回答 ,我来唱个反调。现在南疆治沙漠关键不是种多少棵树,而是少用多少量水,少死和拯救多少棵胡杨树。
自然环境决定了南疆的沙漠没办法根除,除非使印度河北上引到南疆来。南疆当下的超严峻沙尘暴和沙漠化 ,完全是因为近70年来人类的环境破坏行为造成的。大量的外来人口安置和过度开荒引河流灌溉,导致喀什河和田河等河流变成季节性河流,塔里木河、孔雀河、克力亚尔河等直接断流,下游的天然森林严重缺水,引起沙漠植被和绿洲边缘的防护带植被大规模的枯死。沙尘暴越来越多,从原先的一年最多一两次到现在的年平均150多次。
南疆各县乡村每年都会大规模的组织农牧民义务性参与集体劳动到沙漠种植树木,但是由于严重的缺水存活率极低,效果并不是很好。
所以,南疆治沙关键不是种多少树,而是减少多少的河水在中上游被抽取,有多少的河水可以流到下流。
认识到问题根源的区政府,每年组织中上游减少河流抽水,给下游输送生态水。
据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统计,截至2016年秋,新疆连续17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累计输送生态用水57.8亿立方米,结束了下游河道连续干涸近30年的历史。
生态水输送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果,下流枯死的胡杨林死灰复燃了,消失的湖泊重现了,迁移的野生动物也回来了,沙尘暴也减少了下土量。
据中科院2000-2017年监测数据显示,塔河干流下游植被恢复和改善的面积达2285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植被覆盖面积达362平方公里;沙地面积减少854平方公里;植物物种由17种增加到46种。尤其是2016年以来,通过生态补水河道引水漫灌、抬升地下水位等,恢复生机的胡杨林面积约79.5万亩,输水的生态效益已经显现。
等哪天从图木舒克到阿拉尔以及库尔勒沿线的棉花田等减少了用水量,南疆的胡杨林会自动复活,沙尘暴也会消失。
这么说吧,我老家是山西晋东南那块儿的,听我爷爷说,他小时候小时候柴都没得烧,山上都没树,光秃秃的,农村人怎么烧火呢?就去山上挖草疙瘩,那种草疙瘩就是一种根部有大块儿根瘤的一种草,实际是一种低矮的成片生长的小灌木,根部跟那种大块头的何首乌差不多,一挖一大坨,坑坑洼洼毛毛絮絮的有许多缝隙裂纹,那个草根挖出来大概有直径一二十公分。把那东西挖出来劈开晒干,就能当柴火烧。哪怕农村盖房都没木料,大梁还好,村里谁家旁边都种着几棵大榆树大杨树,但是椽就不行了,没有那么多适合做椽的树,还得从外地运。
后来就开始种树了,也就是就是三北防护林那段时间,我爷爷当时是会计,了解的也比较清楚。那时种的都是松树之类的,村里组织人去山上挖鱼鳞坑,就是在春季组织人挖,一个坑大概补贴几毛钱,现在好了点,一天大概能补贴一二百块左右。
最开始的那可是大规模的植树,山头插红旗,飞机直接播撒种子,现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的松柏就是那时候飞机播种的产物,也是证明。现在产的太行崖柏基本都是那时期飞机播种落到山崖缝隙中后来长成的,都以为是原生的,怎么可能,那时候怎么可能有树,山都光秃秃的,崖壁上怎么可能有树。
当时也家家户户发种子,那时候,每个村子都有种树指标的,队长会领着村民种树。。那时候人穷,吃不饱,很多人就把种子吃了,真的,松子真的好吃。后来由于种子成活率太低,就发树苗,挖鱼鳞坑种树。从那时候到现在几十年了,基本上所有背阴坡都被种上了松树。
阳坡松树不好种,就种桃树和连翘这类落叶乔木,当时也是规划好的,不能只种松柏树,松柏树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但生长周期也长,就种桃树连翘这类的,桃树连翘这类的5到10年就能开花结果,甚至更短,夏天农村人就可以依靠采摘桃胡连翘等有药用价值的作物卖,也可收获不小的外快。现在已经有大批的连翘桃胡采摘基地了,当地有个药企,每年都会收购大量药材。林区的树你去砍几棵,也没人会管,现在林业厅还求着你去砍呢。工资是按立方米木材给,除了每天开工资以外,砍了的树也归你,当然是按规定砍伐,这主要是为了疏林。
鱼鳞坑 (小时候一直以为叫育林坑,后来才知道是像鱼鳞的育林坑)
林区内部
梯田
雾凇
挂雪沙棘
沙棘基本都是原生的,生命力也是真顽强,一长一大片,基本没人理会,主要是刺多。沙棘果是真的酸,自己也拿剪子采摘过许多拿回家熬沙棘汁,是真的酸,必须得加糖,还得多加。
像不像山水画? 原来山水画是写实的。
现在松柏树也有经济效益了,当然不是砍树卖木料,而是松柏上长的松果。松果产量很高,就是有点难摘。不过以前村委也会在夏天组织人伐木卖,把最开始的种的已经成型的松树挑一些砍了卖,不过现在不敢了,倒是现在开始疏林了,为什么要疏林呢?因为之前发生过冻雨冰雪灾害,树枝上被裹了一成厚厚的冰层或者雪。什么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压多了就明白大雪的威力了。由于树林很密,还都是同时种的,树都基本一般高,一棵树倒了就会压另一棵,一棵压一棵,最后就跟多米诺骨牌似的,一倒一大片,还都是拦腰折断的那种,危害非常严重。都是十几二十年的树啊,就这么折了,还是大片大片的,看着都让人心疼。
除了冻雨冰雪灾害,还有危害林区最大的灾害——森林火灾。这里冬春气候干燥,容易发生火灾,何况树林地面有着二三十年堆积的落叶干枝,一发生火灾是根本拦不住的。早些年还好,林区里面还修着防火墙,就是在山梁上垒着一人高的石头墙,那时候的树还小,山上都是些枯草,着火了也危害不大,防火墙基本就能拦截,但是后来就不行了,树都长十几米了,着火了,那墙跟没修一个样。着火了,火借风势,风借火势,想拦都拦不住,只得望火兴叹。
一发生火灾,几个林区都可能遭殃,有时候能连烧几个村的林区,有时候还能跨县烧,烧死人也是常有的事。我记得的最大的森林火灾是连烧了一个星期。自己本人也参加过一次救火,那次火势也不大,只烧了半天。但真正见识到了了什么叫水火无情。森林火灾是发生在天上的,不是地下,火势是在树的顶部烧的,是在离地好几米的树头烧的,根本不挨地,火势从树林上层烧过后地表的枯枝白败叶才会跟着过去。人根本没法扑救树林顶部的火势,只能赶在火势前面把火可能经过的林区赶快清理出一片隔离区,然后等火自然熄灭,然后再去把一些还在燃烧的余火清理扑灭。
我在这里奉劝大家,如果发现火灾,赶紧报警,不要逞能,能跑就跑,亲生经历过的才知道火灾的可怕。那次在老家救火,背着个大铁锹就上了,发现根本没用。首先是你只能去扑地表的火,那个季节,地下全是枯枝败叶,十几二十年累积的厚厚的一层着起来,一铁锹拍下去,根本没用,铁锹下去了,看着是没火苗了,但你一抬起来,火接着就又起来了。还有就是那些没树的空地,全是全是二三十公分高的枯草,根本来不及扑救,几乎风卷残云般的火浪就过去了。再其次,火真大起来,人根本靠近不了,不仅是火太热,而是你离火还有好几米的时候,你已经呼吸困难了,火附近的氧气已经被消耗殆尽了,你的胸和肺就跟压着一块大石头一样,根本呼吸不动,(其实不是呼吸不动,而是你吸进去的只是一些没氧气的空气)憋的生疼生疼的。如果太靠近你就会窒息,甚至可能昏迷,我那次救火,拿着铁锹就是只顾拍,拍几下就没力气了,不是胳膊没力气,而是根本呼吸不到多少氧气,没一会儿就回被憋的胸口生疼,搞的头昏脑涨的。那次救火,才见识到什么是火浪,火借风势,真的就跟卷曲的波浪一样,一个火浪过来,亏我还是保持了我以为的安全距离,饶是如此,火浪和热浪席卷而至,那几十秒也给我闹到呼吸困难,我那眉毛和头发都被燎了,刘海都被燎了一小半。结果就是中午12点到下午五点左右火被扑灭,其实不是被扑灭的,火是从半山腰着起来的,一直烧到了山顶,那时候正好刮东风,火势只能往西边烧,西边正好有断崖拦着,火势过不去。如果不是刮东风,如果往东边烧了,后果不堪设想,东边有更大片的林区,我们只能控制东边火势小的火不往东边继续烧。我那铁锹没用多久就被我拍断了,后来就折了根松树枝去拍打,树枝也没大用,挥拍起来感觉就是给火扇风似的,后来别人又给了我一把铁锹。我下来的时候,除了一半眉毛和一小半刘海损失外,眼睫毛都给我燎了,身上的衣服裤子鞋也被烧了,全是烧的小洞,鞋底被烧软了,还在鞋底嵌了一个琉璃球大小的石头子,那是鞋底被烧软嵌进去的。不止如此,身上还有许多松脂,头发上也有,不知道是滴上的还是蹭上的,那真是难清理,洗不掉还擦不掉,最后还是用汽油才清理了。那次救火,也不知道吸进了多少烟尘,鼻孔全是黑的,吐口唾沫都带着黑,下来后咳嗽没断过,一个星期了还感觉肺部不舒服,还老是咳嗽,后来喝了些润肺的药也就没事儿了。奉劝大家,发生火灾赶紧跑,别老想着救火,自己命最重要。
这就是几年前我曾参与灭火的地方,圈住的部分还能依稀看到当年火灾的痕迹,其实山背后更明显。
现在呢,每片林区都安排了护林员,修了许多防火瞭望台,竖起了许多避雷针。护林员经常要巡山,每周二到村委汇报记录情况,发生火灾要重罚。一到冬春季就开始宣传护林防火,标语 旗子到处都是。谁烧山谁坐牢更是深入人心,以至于现在,只要是天干物燥,过个节都不敢放鞭炮烟花的,毕竟林区防火是第一要务。
到目前为止,林业厅每年还会拨款植树造林,每年都会来验收植树造林成果。也退耕还林了许多耕地,很多人家每年都会领很多经济树种,基本自家不种的耕地都种上经济树种。在我们这儿,村里有自己的经济林区,村民可以在农闲的时候去采收连翘桃胡柴胡之类的以提高经济收入。不止如此,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当初村里分的林地,村民也都大致种了连翘桃树山杏之类的,现在都早已成林了,大概每户基本都有几十亩林地。这个经济效益可比单纯的种地强,以前是春种秋收忙,现在是夏天也忙。现在听说有政策要把村里的林区分给村民承包,也不知道最后会怎样。
云雾散却 方显山色
路边山顶新修的的风力发电设备,由于是在车上,拍的不好。
下面是去年暑期我去风力发电项目工地做调研报告时拍的(徒步上的,累死我了,下来时还采了不少蘑菇)
新建的太阳能发电设施(这面是阳坡,植树效果不好,存活率不高)
晚霞
雨过天晴
落日
多年前在当地景区
还是不要露脸了
现在谁要说植树造林不好,其他地方我们也不清楚,也管不着,但在这里,我们那边的人不骂死你,我们不会说那么多大道理,反正我们知道,不植树造林你能给我们那么上好的木材?你能给我们那么多树苗和种子?你能给我们那些额外的收入?你能把我们那些光秃秃的山头添满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