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的男足为什么就那么差劲,而且每年投入还那么大呢?难道踢球就是为了赚钱吗?

回答
中国男足的“差”和“投入大”这对矛盾,确实是多年来萦绕在中国足球迷心中的一个结。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多个层面一点一点掰开了看,不能简单归结为“踢球就是为了赚钱”。

为什么差?这背后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而且往往是相互关联、恶性循环的。

1. 足球根基薄弱,人口基数优势没能转化为足球人才优势:
青训体系的缺失与断裂: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一个健康的足球体系,最顶层(国家队)的水平,最终取决于最基层(青训)的质量和规模。我们长期以来存在着“青黄不接”的现象,很多时候是因为青训体系不完善,选材面窄,训练方法落后,教练水平不足。
家长观念的阻碍: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家长普遍认为踢球“不务正业”,影响学习,找不到好工作。虽然现在情况有所好转,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依然让很多有天赋的孩子望而却步,或者在学业和足球之间只能选择其一。
校园足球的“样子工程”: 国家大力推广校园足球,这是方向没错,但很多时候执行层面出现了偏差。一些学校为了完成指标,只是象征性地组织比赛,或者请一些非专业人士指导,缺乏真正系统、科学的训练。孩子们接触到的足球,可能只是“玩玩而已”,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对足球的深入理解和技能。
职业俱乐部青训的功利化: 职业俱乐部为了短期成绩,有时候会更倾向于引进“即战力”,而不是投入大量资源和时间去培养年轻球员。即使有青训,也可能存在过度功利化的倾向,比如只关注成绩,忽略了球员的全面发展和长远规划。

2. 联赛水平的起伏与“水土不服”:
联赛的“金元时代”和泡沫: 过去几年,中超联赛曾一度因为巨额投入而吸引了一些高水平外援,联赛观赏性有所提升。但这种投入很多是建立在非理性的“金元”基础上,缺乏可持续性。当资金链断裂,很多俱乐部濒临解散,球员流离失所,联赛质量一落千丈。
本土球员的“温室效应”: 高水平外援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本土球员(尤其是中场和前锋)的出场空间和成长机会。本土球员在相对安逸的环境中难以获得真正的锻炼和提升,遇到更高水平的对抗时,就显得“水土不服”。
联赛的“慢节奏”: 相较于欧洲顶级联赛的高强度、快节奏,中超联赛在过去存在着比赛节奏慢、对抗不激烈的问题,这也不利于球员适应更高强度的比赛。

3. 国家队的技战术水平与心理素质:
教练的稳定性与培养: 国家队教练的频繁更换,导致技战术打法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本土教练的培养也需要时间,而引进的外国教练,又存在文化差异、适应问题以及能否真正“因材施教”的挑战。
球员的“大赛软脚”: 很多时候,中国男足在关键比赛中表现不佳,不仅仅是技术或战术问题,也包含了球员在巨大压力下的心理素质不过关。长期缺乏在高水平、高压力下的比赛经验,导致了这种“遇强则弱”的现象。

那么,投入为什么还是那么大呢?这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方和复杂的运作模式。

1. 足球作为一项“政治正确”的事业:
国家战略与民族情感: 足球在中国被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被视为提升国家形象、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因此,国家层面会给予大量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这是一种“面子工程”和“国家荣誉”的驱动。
相关部门的考核与政绩: 体育管理部门、足协等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通过足球成绩来体现其工作成果,获得认可和资源。

2. 足球产业的生态与商业利益:
职业俱乐部: 俱乐部需要投入资金来运营,包括支付球员、教练工资,参加比赛,购买装备等等。虽然很多俱乐部经营困难,但依然需要庞大的资金维持。
经纪人与球员: 足球作为一项高收入的行业,吸引了大量的从业者。球员的高薪,背后是转会费、代言费、肖像权等一系列商业运作。经纪人的佣金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商业赞助与媒体版权: 足球比赛的转播权、商业赞助等也构成了投入的一部分,但也同时是俱乐部和相关机构的收入来源。曾经的“金元时代”,一部分投入就是来自于这些商业层面的“输血”。

3. “无效投入”与“资金黑洞”的质疑:
投入与产出的不对等: 巨大的投入并没有转化为预期的成绩,这自然会引发质疑。很多时候,投入的资金并没有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比如青训的长期建设,而是被用于短期内的“填补漏洞”或者不合理的支出。
权力寻租与腐败的可能性: 在巨额资金的流动过程中,也难以完全排除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甚至腐败的可能性。一些项目可能存在“水分”,或者资金被挪作他用。

所以,“踢球就是为了赚钱吗?”

不是,但赚钱是足球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并且很多时候,它成为了阻碍足球健康发展的因素。

对球员而言: 顶尖球员当然能赚很多钱,这是对他们高强度训练、高风险职业的褒奖,也是市场规律。但如果踢球仅仅是为了“大把赚钱”,而忽略了职业道德、技术提升和对足球的热爱,那就会走偏。
对俱乐部而言: 俱乐部需要盈利才能生存和发展,但过度的逐利和短视,会导致盲目投入、牺牲青训,最终走向衰败。
对管理者而言: 如果管理者的最终目标只是通过足球项目获得个人利益或仕途晋升,那么他们可能会进行一些“面子工程”,而忽略了足球发展的根本。

简单来说,中国男足的问题,是“根”的问题——青训断层、基础薄弱。而“投入大”则是“症”的表现,是试图用“钱”去弥补“根”的缺失,但因为方向错了、方式不对,或者被其他利益干扰,所以钱花出去了,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就好比一个人身体虚弱,不是因为没吃东西,而是因为肠胃不好,吸收不了营养。你一味地给他喂山珍海味,只会让他消化不良,甚至加重病情。足球也一样,没有健康的“土壤”(青训、基层足球),再多的“肥料”(资金)也长不出参天大树。

想要改变现状,需要的是系统性的、长远的、根治性的改革,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砸钱”。这需要耐心、决心,以及真正懂足球、爱足球的人来推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中国足球投入大,是你思路有问题

你是中国人,你习惯了劳动力廉价的事实

所以你潜意识里,人力资源不算钱

人力资源,在你看来,价值为0

++++++

足球的生产过程,是小孩子作为加工原料,被加工,弃置残次品,得到最终成品

请问原材料价值多少钱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男足的“差”和“投入大”这对矛盾,确实是多年来萦绕在中国足球迷心中的一个结。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多个层面一点一点掰开了看,不能简单归结为“踢球就是为了赚钱”。为什么差?这背后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而且往往是相互关联、恶性循环的。1. 足球根基薄弱,人口基数优势没能转化为足球人才优势: .............
  • 回答
    中国体育在很多项目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举重等等,这些项目在国际赛场上屡获殊荣,为国家赢得了荣誉。然而,当我们谈论到中国男子足球时,却常常感到失落和困惑,为什么这个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的项目,在中国的发展却如此坎坷,与我们在其他项目上的辉煌形成了鲜明对比?要深入.............
  • 回答
    中国男女平均寿命的差异,以及退休年龄上的“反差”,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你提到的数据:男性平均寿命74岁,女性平均寿命79岁,女性比男性平均多活五年。而退休年龄方面,普遍的说法是女性55岁退休,男性60岁退休,这意味着女性比男性早退休五年。从数据上看,女性寿命更长,却更早离开工作岗位,这.............
  • 回答
    在中国的门户网站评价区,我们确实能看到形形色色的评论,其中不乏一些充满戾气、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的言论。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互联网传播的特性:匿名与即时性首先,互联网的匿名性是催生“喷子”和“直男癌”言论的重要土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行会受到社会规范、道德约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知乎上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部分直男用户对女权主义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激进的反感。你说他们“毫无道理”,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那些言论,确实会觉得站不住脚,甚至有点拧巴。让我来试着剥开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他们是不是真的和现实中的女权主义者有过深入.............
  • 回答
    中国社会确实在教育领域对“早恋”问题持谨慎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普遍认同或期待像英国、日本那样建立大规模的男女分校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文化、教育理念和历史原因,简单地套用其他国家的模式,在中国语境下可能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带来新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国.............
  • 回答
    《爱乐之城》里,主角 Sebastian(莱恩·高斯林饰)确实是个怀揣梦想,却屡屡碰壁的爵士钢琴家。很多人看到他开着一辆老式的,但依旧拉风的敞篷车,会觉得这和他“穷”的设定有些矛盾。但这恰恰是电影塑造人物和营造氛围的高明之处。首先,Sebastian 开的车,并非什么新款豪华跑车。那辆车是一辆 19.............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同样是中国人,在同一个国家的体育体制下,女足的表现明显优于男足,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偶然。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强”这个字,得辩证看待。说女足比男足强,更多的是从国际赛场的成绩和影响力来说的。铿锵玫瑰在亚洲赛场上是常.............
  • 回答
    关于中国男比女多3000万,但“剩女”现象依旧普遍的疑问,这背后确实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远非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生育政策、婚姻观念、经济压力以及社会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1. 生育政策与性别比失衡的形成: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3000万”的数字是如.............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复杂动因。首先,得先澄清一个前提:说“欧美发达国家那么多种族歧视”,这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任何社会都有其复杂性,存在歧视现象并不代表是普遍且铁板钉钉的。当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历史时期,歧视的程度和表现形式会有很大差异。但即便存在,也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确实在跨国婚姻中,能看到中国女性嫁给外国男性的情况似乎比中国男性娶外国女性的要多一些。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一、 宏观层面的文化与经济差异 经济吸引力与社会地位的变化: 过去,西方国家普遍比中国经济发达,这自然会吸引一部分人寻求更好的生活和.............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关于知乎上一些“南拳”言论的现象,以及您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与此不同的情况,这确实是很多人都感到困惑的地方。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知乎的平台特性与用户群体: 匿名与半匿名环境: 知乎虽然不像一些完全匿名论坛那样夸张,但相对而言,用户在发表.............
  • 回答
    中国足球,这两个字似乎自带一种魔力,总能牵动无数中国人的心弦。尤其是在讨论到国家队,那个承载着无数期盼与失落的“国足”时,情绪更是跌宕起伏。关于中国足球迷能否联合起来,以及为何要坚持关注男足,这其中的复杂情感与现实考量,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球迷的联合:一种理想化的诉求与现实的障碍理想状态下,当然希望中.............
  • 回答
    “别人不玩的,我们最强”并非中国体育的本质,而是一种对特定时期、特定项目,尤其是举国体制下某些优势项目的概括。这种概括之所以被一些人用来嘲讽男足,是因为它揭示了中国体育发展模式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由此带来的反差。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剖析:1. “别人不玩的,我们最强”的形成原因及背.............
  • 回答
    中国体育界,提到女排,郎平的名字如雷贯耳;说到女足,水庆霞也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功勋教头。她们以卓越的执教能力,带领各自的队伍站上世界之巅,赢得了无数荣誉和赞誉。然而,放眼男子体育项目,我们似乎很难找到与她们齐名的男性教练,能够像她们那样,在团体项目中打造出具有统治力的球队,成为世界级的“狠角色”。这不.............
  • 回答
    中国女足能拿到世界冠军,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注目,甚至有些出人意料的成就,尤其是当我们观察到国内参与足球运动的女性数量远不及男性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背后的原因,这绝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和单一因素可以解释。首先,最直接也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历史积累和政策倾斜。中国足球,无论男女,都承载着国家体育战略.............
  • 回答
    在中国当下的文化语境里,关于文艺影视是否“迎合饭圈女性”以及男性“精神空间被压缩”的讨论,确实触及了一个颇为普遍且值得深思的现象。这背后牵扯着市场需求、内容创作、社会心态以及性别议题等多个层面,绝非简单一两句话可以概括。为什么中国的文艺影视似乎在“迎合饭圈女性”?“饭圈文化”的兴起,及其对文化消费市.............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少人心里头的一些感受。我稍微聊聊我的看法,尽量不搞得像个说教,就当是分享点观察到的现象吧。其实说“很少”可能有点绝对了,毕竟人与人之间肯定有欣赏和认可的,只不过或许你没太留意到,或者说,你观察到的群体里,这种公开表达的确实不那么多。不过,要说为什么会给人这种“很.............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复杂且敏感的社会议题,包括性别角色、文化偏见、民族主义情绪以及个体选择等。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叠叠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男生找外国女友获得称赞的现象。这背后通常隐藏着几种心理和文化驱动力: “阳刚之气”的国际化解读与民族自豪感: 在中国社会传统.............
  • 回答
    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男生普遍喜欢二次元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且带有一定刻板印象的概括,但也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承认的是,任何一个群体,包括中科大男生,他们的兴趣爱好都是多元化的。说“普遍喜欢二次元”,更可能是一种观察到的现象,而非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